文化

近日,“抽象之后的绘画:涂鸦、图像再造与多重主题”展览在喜玛拉雅美术馆证大空间开幕,在展览现场举行的以“抽象之后的批评理论”为题的论坛上,北大教授、知名艺术评论家朱青生否定了以引进的西方文化学院派卢浮宫为代表的西方古典艺术在中国的艺术学院的统治。

朱青生说:“今天社会的发展让我们觉得是文明其实早已是经验。卢浮宫等作为西方文化学院派的代表引入中国实际上替代了中国的传统,今天我们所有做艺术的人都是艺术学院毕业的,都和卢浮宫是一个系统。但中国出现的八大山人、齐白石这样的艺术家并不是艺术学院的传统培养出来的,而是另外一个系统,也就是说另一个系统被覆盖掉了。新的系统从遥远的西方引进并成为了中国的主导方法,它隔断了我们和我们自己的联系。”

虽然为央视制作了一个关于卢浮宫的专题片,但朱青生始终对卢浮宫对于中国的影响保持着警惕,“我本人现在对于中国古代的东西如此热衷,不仅仅出于爱好,还是一种责任。卢浮宫里面的艺术是西方的古典艺术,里面收藏的作品年代在1840年之前。1840年以后艺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当今一切发达国家的艺术家都不会用卢浮宫里面画画的方法去作画,而只有中国、朝鲜、伊朗等国家把卢浮宫的传统当作主体。说明我们对卢浮宫没有理解,卢浮宫为什么不是我们今天的艺术?卢浮宫的建立是在17世纪中期,代表法国学院派的古典艺术、专制主义,属于人对人的精神统治方法。路易十四说,‘我为什么建立美术学院,我就是要用艺术统治人类。’当社会在行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现代艺术的革命建造了新社会,我们无法想象在现代社会里面还有不是现代社会的现代艺术。”

朱青生还对当代语境中的抽象艺术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和定位。朱青生以正在编撰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为例,他认为判断什么是当代艺术有四个标准:一、最重要的是,是否为艺术增加了什么意义,如果有,那就是需要记录的信息,因为只有被记录的历史才能被讨论;二、用今天发展出来的各种艺术的最新方法,做一件完整的美好的作品;三、不在乎用什么方法,而是直接关注当下的问题,重要的是揭露了问题的艺术;四、关注著名艺术家的活动,一个人如果在较长的时间负有盛名,盛名之下必有过人之处,关注就是对他劳动的尊重。

朱青生认为,抽象是人类在进行自我的建造过程中在艺术上的显现,也只有有了抽象人们才知道可以从心底里去创造艺术,不必根据别人的或者外界的规定,别人的要求来复制服务和制作艺术,这个意志在艺术上变成了人类自由的体现。西方的抽象艺术已经发展了100年,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来“看不懂”的抽象艺术能不能成为一种抵御看得懂的“媚俗艺术”的力量呢?它至少可以成为一股纠偏的力量。

“抽象之后的绘画:涂鸦、图像再造与多重主题”展览选取了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和1980年代出生的四代艺术家包括李天元、张诠、赵峥嵘等人的艺术作品。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法国首都巴黎著名的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将举办北京故宫文物展,法国知名企业将为这次展览助阵。

  卢浮宫博物馆馆长卢瓦雷特与法国施耐德电气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8日在此间签署协议,施耐德集团将成为是次故宫文物展的主要赞助商。

  据介绍,在今年11月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法期间,故宫与卢浮宫在中法两国元首见证下,签署了2011至2015年合作协议,明年举办故宫文物展就是具体成果之一。

  作为2008年故宫午门《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的交换展,北京故宫的《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定于2011年9月至11月在卢浮宫举办。

  该展览将分4部分内容展出:政务篇,展示清代宫廷盛大典礼场面的宫廷画卷,反映宫廷政务、礼仪制度;艺术篇,展示明清两代帝后和宫廷画家的书画作品,以及历代皇家的收藏品;晏居篇,通过各类生活场景和器具,展示非正式场合下的宫廷生活情景;建筑篇,以紫禁城全景沙盘展现明清皇宫整体建筑布局,配以建筑构件文物展示建筑艺术。

  展览预计展出文物180余件。

  出席卢浮宫博物馆和施耐德集团合作签字仪式的中国驻法大使孔泉表示,在卢浮宫举办故宫文物展是中法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项目,将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巩固两国友好合作的基础。他说,故宫和卢浮宫每年接待大量海外游客,双方合作办展也将扩大中法两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发表在栏目: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