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网报道称,近日,澳洲科学家在西澳的西北海岸建立一个海上流动实验室,用于研究虎鲨。
综合第9新闻、英国《每日邮报》7日报道,澳海洋生物研究所(AIMS)近日与美国OCEARCH动物保护组织一道,创建了这一海上流动实验室,对虎鲨这一最危险的鲨鱼进行研究。AIMS主席米肯(Mark Meekan)称,“我们对虎鲨几乎一无所知,要保护它们,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据了解,这一流动实验室位于宁格鲁礁(Ningaloo Reef)附近,由一艘长40米的船作为研究中心,并配备有悬浮平台和能捕捉虎鲨的诱饵。当把虎鲨捕捉到水面上时,科学家会把一个呼吸装置放进虎鲨的鱼鳃里以保证其呼吸,然而科学家抽取血液样本,测量其长度和周长,并把一个卫星追踪装置放在虎鲨身上,然后就放掉。这一过程仅持续几分钟。
流动实验室最新一次的实验,是一只3.5米长的虎鲨,他们称之为“卡塔莉娜(Catalina)”。
在把卡塔莉娜放回海中后,科学家通过追踪器显示,它游过了达尔文港,穿过了澳洲湾,到达西海岸。现在它在南澳的水域中,它的旅途使科学家们很感兴趣。
虎鲨一般被认为是温水鲨鱼,而通过追踪卡塔莉娜,这一观点被打破,因为达尔文港附近的水域是热带水。
同时,研究还表明,在水温较低的南部水域,虎鲨会更贴近水平面,而在水温较高的热带水域,虎鲨则潜得更深。
米肯表示,“每天早晨开始研究虎鲨都会让我很兴奋。打开电脑对着追踪点观测虎鲨的位置,我们之前从未想过可以做到。”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据澳洲网报道,在征询总督考斯格鲁夫的意见后,澳总理特恩布尔8日宣布,澳大利亚将于今年7月2日举行双重解散选举,且参众两院于本月9日早晨正式解散。自此,长达55天的联邦竞选活动正式展开。值得一提的是,特恩布尔与工党党魁肖盾(Bill Shorten)不约而同地将竞选的第一站定在了昆州。为挽救与工党日渐持平的低迷民调,特恩布尔立誓,将在剩下的每一天奋力“叫卖”联盟党的经济政策。而工党也毫不示弱,大打教育牌,全面迎接联盟党的挑战。
敲定日期 澳洲上下调至联邦大选模式
像许多澳洲人一样,特恩布尔8日早晨与家人在悉尼共同庆祝母亲节。在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上发布完母亲节祝福讲话后,他马不停蹄地驱车前往堪培拉的总督府,宣布7月2日举行关乎澳洲政坛命运的双重解散选举。
综合《悉尼晨锋报》、澳新网报道,特恩布尔在堪培拉总督府拜访了总督考斯格鲁夫(Peter Cosgrove),并提出了进行双重解散选举的建议。考斯格鲁夫随即接受,并定于7月2日进行大选,由此点燃了历时55天的联邦大选选战之火。
据了解,气候变化、不断攀升的房价、企业税率及全国建筑行业的工会腐败问题,将成为澳大利亚大选活动的关键议题。然而,在最近的费尔法克斯益索普(Fairfax Ipsos)民调中,联盟党支持率仅以非常微弱的优势领先于工党,数据为51%比49%。而在选民的两党偏好上,联盟党与工党支持率持平,为50%比50%,而联盟党在初选投票中仍领先于工党,比率为42%比36%,这也使得大选结果变得扑朔迷离。
在离开总督府宣布参众两院解散后,特恩布尔表示:“在这场大选中,澳洲人将做出一个明确的选择——是继续保持航线,维持我们(联盟党政府)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承诺,还是转而支持工党高赋税、高开支、高债务及财政赤字的政策。”
提振经济 特恩布尔奋力叫卖自家经济政策
在宣布7月2日举行联邦大选后,特恩布尔9日对最新民调结果做出回应,他指出,联盟党将利用剩下8周的时间,奋力“叫卖”自己的经济政策。
综合《澳洲人报》、澳新网报道,特恩布尔9日早晨在布里斯班Petrie北部的边缘席位表示,他将在剩下54天的每一天里,为政府的经济政策献言献策。他说:“我们将在7月2日举行大选,还有8周时间。而我们将在此后的每一天里讨论联盟党政府的经济政策,以提高澳洲人的就业与经济增长。这次的大选将关乎国民信心及澳洲的未来。”
与此同时,特恩布尔还准备就价值482亿元的企业减税政策所引发的争议发出攻击,他表示,政府削减的每一元钱,都将为剩余经济创造4倍的价值。特恩布尔的这一番讲话使得两党的经济管理“战争”变得更为尖锐。
他还引用财政部的官方分析指出,政府扶持澳洲大型及小企业的举措将带来巨大的利好。有专家分析指出,在总理提出的削减企业税率的政策下,将为全国带来价值1600亿元的经济提振。这也使得特恩布尔的经济政策在马拉松式的竞选活动中比工党党魁肖盾(Bill Shorten)更具优势。
此外,特恩布尔还对工党提高税收及学校教育开支的替代政策发出攻击道:“很显然,如果你削减企业税率,你将获得给更多的投资与就业机会。”
然而,肖盾于当日表示,工党将为“教育大选“之战做好准备。他谴责自由党在两党民调结果持平后,只会张罗着发动“内战”。
肖盾表示:“我们清楚他们将发起那场斗争,那我们就遂了他们的愿吧。”他还谴责道,联盟党将教育视为一项开支而非对澳洲未来的投资,这是极其错误的。
昆州首战 联盟党夸自贸vs工党推教育
在长达55天马拉松式竞选活动的第一天,特恩布尔与工党党魁肖盾(Bill Shorten)9日不约而同地选择昆州作为竞选活动的第一站。
综合澳广网、《澳洲人报》报道,据了解,工党瞄准了至少7个昆州席位,其中包括了联盟党在布里斯班郊区Petrie所占据的0.5%的边缘席位。然而,在昆州更北部地区,联盟党在Herbert及Capricornia的席位却岌岌可危。特恩布尔9日前往布里斯班的Bonner,Petrie及Moreton选区,开启了自己的竞选活动。
在特恩布尔不断强调其经济增速与就业增长的经济政策的同时,他还到访了位于布里斯班东部Mansfield的Grove果汁集团,为自己拉选票。据了解,该企业的工厂坐落于自由党议员维斯塔(Ross Vasta)所在的Bonner选区,她在当地拥有3.69%的边缘席位。
特恩布尔在果汁工厂谈起了澳洲近段时间以来签署的自贸协定为企业带来的巨大利好。他表示,像Grove一样的企业已经充分享受到了亚洲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青睐澳洲产品所带来的优势。他说:“庞大亚洲市场的消费者对我国清洁、绿色产品的需求是巨大的。”特恩布尔还表示,海外市场对澳洲农产品的需求远远未尽,“澳洲产品的需求巨大,随着澳中自贸协定(FTA)的全面实施,更多的机会还将逐一开放。”
同在昆州的肖盾,在竞选活动开启的第一天来到了凯恩斯拉选票。肖盾宣布,工党承诺将为希望当老师的澳洲原住民提供400个奖学金名额。新上任的工党参议员、原住民领袖多德森(Pat Dodson)也与他一起站台。多德森表示:“我们的校园课堂内需要有原住民模范教导、鼓励原住民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与抱负,这至关重要。”
肖盾曾表示:“为使澳洲成为一个更公平的国家,我们将参与到这次竞选中。我们将把各个家庭、小企业及澳洲大部分人的需求放置在大选议题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进行讨论。”他表示,学校、医疗及气候变化将是工党在大选中最关心的议题。
2016年澳大利亚联邦大选关键日期一览
◆颁发选举令 2016年5月16日星期一
◆竞选通道关闭 2016年5月23日星期一晚8时
◆关闭竞选提名通道 2016年6月9日星期四中午
◆大选当日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退还选举令 2016年8月8日当天或以前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英国将于6月23日举行脱欧公投。该国各派别就此次公投的最后拉票刚刚启动,脱欧情绪却已经在欧盟八大国蔓延。民调机构易普索9日公布的调查显示,欧盟八个主要国家近半数(45%)的民众表示,希望能像英国那样通过公投决定是否留欧。德国新闻电视台称,这是给欧盟敲响了警钟。
此次调查于3月25日至4月8日进行。调查对象包括来自比利时、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和瑞典八国的6000多名民众。意大利赞成脱欧的受访者最多,达48%。法国以41%排名第二。欧盟最大的支持者德国,有34%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有一场公投,会投票脱欧。目前与欧盟闹不快的波兰有22%的受访者支持脱欧,为本次调查国家中支持脱欧的最低比例。经济不佳的西班牙有26%的人支持脱欧。
英国《卫报》称,9日,在距离公投还有六周之时,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演讲,引用罗马帝国崩溃和柏林墙倒塌的历史称,脱欧影响英国和平和稳定,呼吁民众支持英国留欧。当天,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发表一番与卡梅伦针锋相对的演讲称,英国脱欧更好,欧洲的精英们应就此问题再好好想想。
英国的公投结果尚无定论但脱欧情绪已在欧盟多国蔓延。德国《焦点》周刊9日称,“英国脱欧大火已烧到欧洲大陆”。随着欧盟多国右翼党派相继获得更大的政治力量,这股脱欧风将持久延续。德国反欧元、反移民的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已进入8个州的议会;意大利“五星运动”已成为该国第二大政治力量,并表示希望退出欧元区;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更是反欧元的先锋。此外在丹麦、荷兰、奥地利等国,反欧盟的声浪也越来越大。
德国《柏林日报》9日说,英国6月的公投将是一个“脱欧晴雨表”。若公投结果是脱欧,将加速各国学习英国公投脱欧;如果是留欧,则只能暂时给各国公投的想法“泼冷水”。如果欧盟不能解决移民问题,欧元区经济持续未见复苏,“脱欧”仍将成为欧盟的一个大问题。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奥地利总理法伊曼(Werner Faymann)9日出人意料地宣布同时辞去其担任的总理和执政党主席职务,令该国政局骤然充满不确定性。德语区三国(德国、瑞士、奥地利)主要媒体当天指出,奥地利已陷入“政府危机”。
法伊曼从2008年底担任奥地利总理。奥地利采用与德国相近的议会制政体,分别设总统和总理各一人,总理为政府首脑,总统则无权干预行政。
近来,随着奥地利国内各领域问题日趋凸显,执政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在4月的总统选举首轮投票遭惨败,作为该党主席的法伊曼失去了党内的多数支持,这被外界解读为是他选择闪电辞职的主要理由。
法伊曼辞职后,总理一职由副总理米特勒纳暂时代理。其党主席职务则由维也纳市长豪伊普尔代理。不过,围绕是否应尽快改选总理仍存在分歧。属于奥地利人民党的米特勒纳反对改选。
奥地利主要媒体对这位总理的提前下台未表示出同情。
奥地利《标准报》形容法伊曼的辞职是“这位‘防守艺术家’的最后演出”,“现在连巫师也救不了他了”。《新闻报》认为,法伊曼火线辞职是“对他所在政党的复仇”,接下来社民党内将展开激烈的政治斗争,以选出他的后继者。
不过,在其他德语国家媒体眼中,奥地利的危机远不止“执政党内讧”这么简单。
去年夏天爆发并延续至今的难民危机,不仅助长了德国右翼民粹势力,奥地利也加速“向右转”。反对接收难民的右翼民粹政党“奥地利自由党”主席Norbert Hofer在4月底的下届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以35.4%支持率大幅领先其他竞选对手。而过去数十年间在奥地利交替执政的社民党与人民党则第一轮即出局。
鉴于此,德国电视一台形容当前奥地利政治气候是“有毒”的,并日益恶化。瑞士《新苏黎世报》认为,法伊曼所在的社民党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法伊曼当天在宣布辞职的讲话中亦直指,奥地利的问题不是“谁在一个党内占据多数支持”,而是“在这个充满巨大挑战的艰难时期,我们要怎样应对失业问题、改善国家竞争力、增强社会凝聚力,并且以有序和符合人道的方式去解决难民危机。”
奥地利此前宣布将于近期对于意大利交界的布伦纳山口(Brenner)实施边境管控并派驻军队,此举遭到了意大利和德国的批评。
5月下旬,奥地利将举行下届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该国政局走向届时或将进一步明朗化。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遭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起诉的德国人名单上又新增加了一个。9日,因发表公开信支持此前遭埃氏起诉的德国主持人·扬伯默尔曼,德国最大的传媒集团施普林格董事长德普夫纳也在德国遭到了埃尔多安本人起诉。
至此,这位土耳其领导人已成为德国政界和全社会围绕言论自由的争论中绕不开的人物。
扬·伯默尔曼是德国电视二台ZDF一档受欢迎的喜剧节目主持人,此前在自己的节目中朗读了一首讥讽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内容存在较大争议的打油诗,被后者以个人名义在德国提起诉讼。根据德国刑法典103条规定,恶意毁谤外国领导人最高可被判处5年徒刑。
德国总理默克尔4月15日宣布,德国政府正式同意对扬·伯默尔曼展开刑事调查,引发德国举国哗然。
德国国内各界,尤其是媒体界声援扬·伯默尔曼者众多,德普夫纳更是发表了言辞激烈的公开信。
在这封登载在《星期日世界报》的信中,他对伯默尔曼表示,“我认为您的诗是成功的,我读得开怀大笑”。
他表示,愿意与伯默尔曼并肩而行,并愿意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埃尔多安聘请的律师Ralf H?cker表示,正是这封信导致埃尔多安向德国法院提起控诉。
不过,受理此案的科隆地方法院暂时未表示是否将正式予以立案审理。
埃尔多安聘请的这位律师声称,埃尔多安就如同“遭到了大规模霸凌”:“一个人开了头,其他所有人都纠缠不休。”。
这位律师甚至还援引德国宪法《基本法》第一句“人的尊严不可侵犯”指出,“埃尔多安先生是一个人,而人的尊严是不可侵犯的。”
德国网民对此深感愤怒。脸书上有900余条“赞”的一条评论写道:“让我们都站在伯默尔曼一边吧”,这样埃尔多安“就能起诉一整个国家了”。(完)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9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驳斥美国参议员麦凯恩有关南海问题的言论。麦凯恩近日在《金融时报》发表文章,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和做法进行指责。刘晓明表示,麦凯恩的言论不仅颠倒事实,混淆黑白,而且充斥着对中国的偏见和敌意。
刘晓明指出,麦凯恩先生在文中指责中国在南海搞“军事化”,但近年来正是美国在不断加大军事前沿部署,频繁派遣军用舰机到中国南海岛礁邻近海空域进行抵近侦查,炫耀武力,并轮番开展针对性很强的联合军演,极大加剧了南海紧张局势。
他表示,麦凯恩先生鼓吹美国发起强有力的“海洋自由行动”,仿佛南海的航行自由出了什么问题。事实上目前每年有十几万艘船只经过南海地区,从未有船只抱怨过航行自由受到过任何影响。麦凯恩先生所称的“自由”,其实是美国利用自己的力量优势践踏别国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的“自由”,是在南海行使其海上霸权的“自由”。说穿了,就是美国的“横行自由”。这种“横行自由”才是南海地区和平稳定以及真正航行自由的最大威胁。
“麦凯恩先生在文中声称要集合盟友对抗中国违反国际法的行为。麦凯恩先生是否能说清楚,中国违反了哪条国际法?”刘晓明说,迄今为止,中国已经与14个陆上邻国的12个签订了边界条约,与越南完成了北部湾海上划界,以谈判协商积极践行了国际法。中国拒绝接受和参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正是国际法赋予的权利。中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有关规定作出排除性声明,将有关海域划界等争端排除在《公约》强制争端解决机制之外。目前,包括英国在内已有30多个国家作出类似排除性声明;同时中国的决定也符合中菲系列双边协定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四条。中国在南海岛礁的建设活动,履行的是中国所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行使的是《联合国宪章》赋予主权国家的合法权利。反观美国,至今迟迟不肯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在奢谈维护国际法,何其荒谬。
刘晓明说,中国有句俗语:恶人先告状。西方也有一句成语:当真相还在穿鞋,谎言已经跑了半个世界。这两句话用在麦凯恩先生的文章上,真是再合适不过。(完)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当地时间9日,俄罗斯与美国发表联合声明称,俄、美双方有意就落实叙利亚停火采取进一步措施。
当天俄外交部官方网站发布文件称,作为叙利亚国际支持小组的主席国,俄罗斯与美国发表了联合声明,承认当前叙利亚停火制度取得了进展、人道救援情况得到改善,两国已经使叙利亚拉塔基亚省北部和大马士革郊外东古塔区的暴力冲突大幅减少。
俄、美双方在声明中再次对各方遵守叙利亚停火协议表示支持,并将就在叙全境实现停火采取进一步措施。双方还将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协助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抵达叙利亚被围困的地区。
俄、美双方在声明中表示将采取措施来确定“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的控制范围,双方将审议方案并采取措施来对其进行打击。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平民聚居和遵守停火协议的组织集中的地方发动空袭。
俄、美双方声明呼吁各国阻止对“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提供援助,防止恐怖分子穿越叙利亚边境。
此外,俄、美双方在声明中还要求叙利亚各派停止对叙平民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和医疗机构发动攻击,否则双方将进行调查评估并将结果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展示。
据俄外交部网站消息,当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克里通电话,双方表示,俄美在叙利亚保持军事领域的紧密协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2月,俄罗斯与美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叙利亚内部冲突各方于叙利亚当地时间2月27日零点起执行停火协议。此后,俄、美双方认为,停火协议基本得到了遵守,叙安全形势有所好转。但近期叙利亚多支反对派武装宣称退出停火协议,随后叙安全形势恶化。近日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遭遇多起袭击,大量平民在袭击中死亡。当地局势持续恶化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目前俄、美双方的调解机构都在采取措施,促成交火各方尽快达成和解。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英国官方组建的伊拉克战争调查委员会主席约翰·齐尔考特9日表示,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将于7月6日正式发表。这项调查的焦点是英国在2003年卷入伊拉克战争的原因,以及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齐尔考特表示,这份报告的国家安全审查已经完成,报告将完整发表,不会有任何删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阵亡的179名英国士兵的家属将优先看到这份报告。
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调查报告的发布日期确定是一个好消息。处于争议漩涡中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发言人表示,布莱尔对调查报告即将发布表示欢迎。
英国对伊拉克战争的调查始于2009年,布莱尔曾两次接受调查委员会的聆讯。调查报告之所以迟迟不能发表,主要原因是哪些秘密文件能公之于众的谈判旷日持久,这些秘密文件包括布莱尔与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之间的书信往来以及英美两国情报部门的关系。
齐尔考特称,该报告最终版本的字数超过250万字。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担任英国外交大臣的杰克·斯特劳表示,他对调查报告终于得以完成感到高兴。这项工作从起步到现在已经7年了,他热切希望看到最终调查结果。
斯特劳也曾接受过调查委员会的聆讯。他表示,出兵伊拉克是一项不仅重要、而且饱受争议的决策,调查委员会在没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完成报告是正确的做法。
英国针对伊拉克战争的调查委员会于2009年成立,调查时间范围从2001年夏到2009年7月底,内容囊括英军备战、参战、撤军的全过程,旨在判断英国当年参战是否具有正当性,以及时任首相布莱尔是否利用虚假信息误导了国会议员和公众。(完)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美国两大拼车服务公司“优步”(Uber)和“来福车”(Lyft)9日同时暂停了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市的业务,因为当地居民投票要求录入指纹应列入司机背景调查的一部分。两家公司在多地以退出市场相威胁,拒绝服从更为严格的监管举措。
奥斯汀市议会去年12月批准新规,将废除对Uber和Lyft司机必须于2017年2月1日前提交指纹接受背景审查的要求。此前,这两家美国移动专车巨头已投入近900万美元进行各种宣传和公关活动,目的是避免地方政府录取指纹,他们认为录取指纹费时费力,将会严重干扰公司业务。然而7日在奥斯汀举行的投票中,56%的选民希望保留指纹调查,民众对拼车服务的安全担忧日益增长。
尽管公司声称他们的自查系统已足够,但指纹支持者认为,提交指纹有利于筛选出潜在的犯罪分子。媒体曾爆出拼车司机性侵犯乘客等恶劣事件。今年二月,一名密歇根州的Uber司机枪杀6人,而在进行杀戮的4个小时中,他还继续使用Uber接送客人。此事再一次让拼车服务公司司机是否会威胁乘客人身安全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迄今全美只有纽约和休斯敦两个要求录取司机指纹的城市有拼车服务公司在运行。Lyft已因此退出得州最大城市休斯敦市场。一周多前,Uber致信休斯敦市议会,称如果不改变相关政策,Uber也将退出。
休斯敦市长特纳回应来信时表示,他希望Uber留在休斯敦,但民众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我们在指纹背景调查中发现,有上百名Uber申请者曾经有过犯罪记录,包括谋杀、斗殴和猥亵罪等。”市长指出,甚至有一名司机有24个别名,5个出生日期、10个社会安全号码和一张逮捕令。
休斯敦华裔居民陈胜告诉记者,他曾在往返机场时使用过Uber拼车服务,“价格比出租车便宜了一半还多,确实很方便,司机非常友善。”但他同时强调,“加强司机资质和犯罪背景审查十分必要,公共服务行业必须加以严格监管。”
目前,芝加哥、亚特兰大、洛杉矶等城市正在考虑要求拼车服务业提供司机指纹背景审查。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据外媒报道,5月9日,菲律宾举行全国大选,全菲5400多万登记选民当天投票选举包括正、副总统在内的大批公职人选。根据初步统计,71岁的达沃市市长罗德里戈•杜特尔特以1450万左右的票数居首,意味着他当选菲律宾新一任总统。
目前担任达沃市市长、主张严厉打击犯罪的杜特尔特,被冠以“惩罚者”的绰号。他在菲律宾南部重镇达沃市担任市长长达22年,并曾担任省检察长。
杜特尔特被誉为菲律宾版“特朗普”,此前发表过数次引起争议的言论。
杜特尔特的竞选议题集中在法制方面,但曾发表不少争议性言论。他承诺在上台数月内消除犯罪、反对腐败,并曾公开声称,一旦当选将大开杀戒,把“所有犯罪分子都杀光”。
英国广播公司(BBC)分析称,对杜特尔特竞选的热情跨越了年龄和阶层,这也暴露了菲律宾人对熟悉政治面孔的竞选疲劳。这些熟悉的政治面孔可能有助改善经济,但对解决贫困和打击贪腐作为不大。
经济、犯罪、腐败、贫困、领土问题等,都是此次大选的热门议题。路透社指出,菲律宾的政治精英原希望将权力顺利交接给阿基诺三世支持的候选人罗哈斯,以维持政治现状。但民众认为,现政府并未解决贫困问题,大多数人没有分享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这一政治环境,已难以为继。
杜特尔特已暗示,如果他大选后在打击腐败和解决其他问题过程中遭遇政客阻挠,他可能会无视民主制衡。菲现任总统阿基诺曾多次质疑杜特尔特的领导风格,抨击其是“民主的威胁”;他还警告称,杜特尔特如当选,将变成独裁统治,还可能“将国家带入恐怖时代”。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