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州消费者团体和佛教团体26日表示,近日接到大量民众举报称,有部分假冒佛教僧侣的人士身穿袈裟,在墨尔本中央商务区(CBD)街头向民众和游人们乞讨化缘,让人颇感尴尬。然而据目击者称,在他们袈裟里面却身穿运动服,脚蹬跑步鞋,与佛教僧侣虔诚的外表极不相称。维州消费者事务机构(CAV)26日提醒民众,务必提高警惕,别让自己的善心“助力”犯罪分子行骗。
假行僧用名誉敛财惹人怒
维州消费者事务机构和维州佛家理事会(BCV)26日向墨尔本市民提出警告称,近日在墨尔本CBD惊现部分身穿僧侣服装的骗子,向人们索要钱财,并以为人们消灾解祸为由,强卖护身符以及宗教读物。
现年21岁的斯丽(Tara Siri)是墨尔本思威本科技大学(SUT)的在读学生,据斯丽介绍称,她于4月就曾与几位朋友在春天大街(Spring Street)上遇见了一个身穿僧侣服装的“和尚”。这名“和尚”首先向她们深施一礼,微笑着将一张印着佛陀像的全息卡片塞进她朋友的手中,并张口就要钱。
斯丽称:“起初,我朋友说,哦,我没带零钱,但那‘和尚’满脸堆笑又把卡片塞进她的手中。我朋友无奈打开钱包甩给他2元钱,没想到他还要更多的钱,这种行为确实太过分了。”
而据斯丽仔细观察后发现,那“笑面虎”居然在僧袍里面穿着俗人的服装。斯丽称:“他里面穿着运动服还穿着跑鞋。他们利用人们对佛教徒的良好名誉来博得同情,并利用人们的第一印象来敛财。我真想不到会有人干出这种事情。”
现年46多岁的坎贝尔(Greg Campbell)在展览馆路(Exhibition St)和伯克大街(Bourke St)的街角卖《大志》杂志(The Big Issue),他就曾经遇到过一伙假行僧在伊丽莎白大街(Elizabeth St)和斯旺斯顿大街(Swanston St)沿途骚扰路人。坎贝尔表示,如此化缘会严重损害佛教机构的良好声誉,他对向假行僧捐款的善人们感到惋惜。
他说:“这真让人感到尴尬,人们不得不硬着头皮捐款。”
敛财行为与佛学教义不符
对此,维州佛教理事会的女发言人魏拉婉(Susan Wirawan)称,近6个月来,该机构接到过多宗投诉。“僧侣们的确会到路上化缘,但通常只会接受食物,不会接受财物。”她接着说:“那些在街头敛财的是假行僧。如果他们是正牌的僧人,就会明白佛学教义是极其反对利用佛教徒身份四处敛财的。”
维州消费者事务机构女发言人称,该机构在过去半年内接到过多宗投诉案。她提醒,如果民众怀疑街头捐款的合法性,可直接到慈善机构捐款,而不是在街头向乞讨者施舍。
( 编辑 澳视传媒 Ce 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