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间,悉尼新增了近50万个就业岗位,但就业增长模式却导致这个城市的交通系统承压,同时推涨了房价。
据《悉尼晨锋报》报道,咨询公司SGS Economics and Planning对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还发现了城乡之间的就业差距。这种差距对新州来说将是一个持久的经济挑战。
报告称,悉尼内城区在就业增长中占据了很不平衡的份额。
2006年到2016年之间,包括CBD和周围在内的“内悉尼”统计区的就业岗位在全市所占比例从20.6%扩大至22.4%。这片相对较小的城区在10年间新增了近14万个岗位。
虽然工作岗位越来越集中在悉尼重要就业中心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给交通网络带来压力。
报告警告说,如果不更好地控制人口和就业增长,道路和铁路的拥堵问题在未来只会更加严重。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靠近就业机会多而好的地方,他们对内城区住房的需求跟着上涨,给房价和住房可负担性带来压力。
“政策需要应对这些挑战,比如改善公共交通运力和基础设施,或者增加内城区的住房供应,”报告说道。
报告还关注了城乡之间日益扩大的就业差距。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6年,悉尼新增了34.2万个工作岗位,但新州其他地区的就业岗位减少了1.7万个。
报告的作者、经济学家罗恩斯利(Terry Rawnsley)表示,悉尼和新州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成为日益棘手的政策问题。“新州面临的挑战是将生机勃勃的悉尼经济和新州次发达地区中心连接起来,从而分散就业的增长。”
高速跨市公共交通设施可能有助于分散就业机会。
“如果大家可以更快地从Wollongong、Newcastle和Gosford等地去悉尼,就更容易找到工作了,”罗恩斯利说道。
到2016年,大悉尼的总工作岗位为220万个。
2011年到2016年之间大悉尼新增的就业岗位中,建筑行业占最大的比例,达到20%,接着是医疗保健和社会援助的19%。知识密集型就业岗位也稳健增长,特别是专业与金融服务,CBD内和周围的表现尤其突出。
在新州次发达地区,2011年到2016年,部分行业的工作岗位也呈稳健增长趋势。其中卫生与社会援助增加了15,820个,建筑增加了6,963个,教育增加了4,525个。但是同期内,制造业的工作岗位减少了29,892个,批发业的减少了11,097个,零售贸易的也减少了14,671个。
新州财长佩罗泰特(Dominic Perrottet)的一名女发言人引用澳洲统计局的劳动力调查数据称,在2011年9月到今年9月之间,新州次发达地区新增了9万个工作岗位。
“新州次发达地区是一个就业引擎室,”她说道。
因为担心新州次发达地区的经济表现,新州立法会的新州发展常务委员会最近开始调查如何让悉尼的经济成功给其他地区做更大的贡献。
声明: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 Chinese Newspaper Group and contributors 2017
Except as permitted by the copyright law applicable to you, you may not reproduce or communicate any of the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including files downloadable from this website, 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the copyright ow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