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在昆明首届“南方丝绸之路发展论坛”分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代表围绕媒体合作,智库与“一带一路”建设这一专题展开讨论,并就加快南方丝绸之路建设和云南作为等话题建言献策。分论坛体现主办方宏观全局个思维的讨论专埸,形成了互动互补的生动场面。专埸主持嘉宾,原新华社副社长副总编、中国搜索总裁周锡生,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中媒体起着关键的作用。媒体要深入理解“一带一路”的深厚历史内涵,并赋于时下新意,进行创新性报道。国际传播中,要思考如何才能引起共鸣和关注,要善于利用推特、脸书等新媒体,国内媒体与海外华文媒体合作,能使传播更有效,更贴近当地受众。
南方丝绸发展论坛分论坛举办“媒体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现场对话
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主任于瀛认为,媒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先知、先觉、先行动。南方丝绸之路有数千年深厚文化底蕴,有众多题材可供媒体发掘。云南电视台就曾组织了“一路南行”专题采访,发现了南方丝绸之路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鲁甸银矿和保山永子背后的历史。同时,云南电视台国际频道节目,也在海外落地。
新华网云南频道总编辑王江指出,媒体作为历史的记录者,现实的见证者和未来的嘹望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起到增信释疑,形成共识的作用。新华网近年来十分重视无人机航拍,智能机器人写稿,虚拟现实成像和大数据的利用。同时,云报集团也不断和周边国家合作办报,将逐渐形成云南媒体国际传播的特有模式。
左一中国搜索网总裁周锡生主持论坛评论,右一美国中美邮报社长屠新时发表讲话
美国《中美邮报》社长屠新时说,近二十年的海外华文媒体蓬勃发展,很多在当地已具备一定公信力和独特优势,担当了不可替代的双向传播的角色。海外华文媒体熟悉当地情况,又有双语人才优势,处于中西文化交汇的最前沿,在介绍“一带一路”建设中可有文化创造可有大可为。他再次提出,海外华文传媒共同合作,互补互助创建”空中丝绸之路”,在世界各地深入准确多方位地采访推广交友,建立长期有用的信息库,为中外合作助力。面对挑战,海外华文传媒应提升自身素质,具备国际视野,善于抓住机遇,并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决不为金钱利益出卖原则,不讲脏话假话。
海外华文新媒体合作委员会主席、泰国泰亚传媒集团董事长吴南江发表讲话
澳大利亚澳视传媒总裁索江则认为,澳大利亚和云南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澳大利亚多元的移民文化和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有一定相通之处。去年,中奥两国农产品贸易额达到100亿奥元,但90%是从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云南可以从旅游和农产品贸易等方面和澳方开展合作,希望新开通的昆明至悉尼直航。
南方丝绸发展论坛分论坛举办“媒体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 嘉宾对话现场
美国《中国人视界》社长沈红辉提出,媒体在有关“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中要有国际视野,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要讲好沿线国家的故事,建议成立海外华文新媒体联盟,实现强声共振。
海外华文新媒体合作委员会主席、泰国泰亚传媒集团董事长吴南江指出,滇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 泰北有不少从中国移民过去的苗族彝族傈僳族,泰国人视云南为他们民族的发源地。 当前,云南每天有七百吨生姜大蒜经海路陆路出口到泰国。云南应进一步与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开展外贸。
南方丝绸发展论坛分论坛举办“媒体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 现场嘉宾
这一埸专埸讨论,别开生面,视野宽阔,中外传媒同台共话,给全埸参与人员提供了思想激励与共震的能量。
本次昆明南方丝绸之路发展论坛,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会特别支持,并有中国搜索网、新华网、全国政协、国务院侨办、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共同参与支持,是云南省一次高规格的文化经济传媒学术讨论会。北京、上海、云南的智库、高校、中科院、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也相继在之后的“智库与一带一路建设论坛”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