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叶晓楠)美国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减持美国国债54亿美元,这是中国连续第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不过,中国仍是美国最大债权国。有关专家表示,增减美国国债的投资操作是正常市场行为,外界对此不必过度解读。
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持有的美国国债由去年12月的1.1601万亿美元下降至1.1547万亿美元。去年12月和11月,中国也曾两次减持美国国债。
尽管减持,中国仍是美国最大债权国,持有总额仍超万亿美元。事实上,美国财政部2月底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峰值出现在2010年10月底,达到1.17万亿美元。
此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外汇储备持有美国国债是一个市场的投资行为,增持或减持美国国债都是正常的投资操作。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市场供求变化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国债价格波动,其他资产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国债的相对吸引力,为此,我们在投资活动中一直密切关注、跟踪分析各种变动,不断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操作,对此不必进行政治化解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1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分析说,近期减持美国国债是基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综合考虑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采取了刺激性货币和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急剧攀升,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增加,引发了市场对在美资产安全的关注。从收益性角度来看,减持美国国债是合理的,在财务上也是有意义的。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过去一年多,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情况从总体上来看,是由市场环境决定的,有增有减。这说明,中国正在积极管理外汇储备,进行长期、多元化投资,不同资产存在此消彼长、动态互补的效应,可以有效控制资产总体风险,满足流动性需要,实现总体价值稳定。同时,这种币种和资产结构的变化是渐进的,对相关市场的冲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过,随着各国外汇储备管理越来越重视收益,我们也希望美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切实采取措施,维护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投资者信心。
责任编辑:NN049(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