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色翠绿、玲珑小巧……在外来物种香菇草备受追捧的今天,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美丽物种的到来,对当地生态系统所造成的致命性破坏。
中国湿地博物馆近年来对湿地外来植物香菇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和调查,发现这种来自南美、目前在中国国内备受追捧的景观植物,将可能因为其超强的繁殖能力,给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香菇草又叫南美天胡荽,原产欧洲、北美南部及中美洲地区。由于这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造型玲珑可爱,国内许多湿地、公园等在造景中都对它青眼有加。“然而,这种可爱的植物却有着超强的繁殖能力。”中国湿地博物馆湿地研究部缪丽华介绍,香菇草无论湿地还是旱地都能生长,不仅能适应从水生到旱生、从强光到隐蔽等多种生存环境,而且有着较好的耐受性。它的侵占能力也很强,在地上部分,能形成比较高密度的植株丛成片生长,在地下,其根茎和大量的不定根也能呈密集网状交错,从而在地上和地下均能高密度地占领生存环境,排挤其他植物,降低群落物种多样性。
除此之外,香菇草的繁殖速度也非常快。无论是种子还是根茎,均可繁殖,自然生长的香菇草个体一年的繁殖倍数可达50倍以上。同时,要全面根除香菇草难度也非常大。只要有根茎的片断残留,就可以生长出新的植株并再次快速繁殖扩大。
通过长期的关注,缪丽华发现,中国的气候和温度条件对香菇草也比较适宜。“中国的北亚热带湿润区、中亚热带湿润区、南亚热带湿润区、边缘热带湿润区、中热带湿润区、赤道热带湿润区和中国高原亚热带地区都是香菇草适宜生存的区域。”
由于国人对异国花卉的审美偏好,造型可爱的香菇草近年来逐渐成为热门的观赏植物,在我国的湿地造景中,其应用频度和广度也不断增加。“但香菇草的习性和潜在的入侵风险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缪丽华担心地说,研究团队根据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指数评估体系分析,发现香菇草的入侵风险指数以及“繁殖和扩散特性”均表现出了极高的风险等级。
“我们做了一些前期国内没有的基础性研究,期望将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公布出来,引起重视,防患于未然。”据了解,该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近期已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
近年来,一枝黄花、空心莲子草等外来物种频繁入侵,它们不仅严重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安全,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对生态生产效益产生了严重影响。专家由此呼吁,高度关注这些“美丽”的植物背后的威胁,防范由此带来的生态威胁。
不知小鲸鱼能不能找到母亲
科学网(kexue.com)讯 前不久,澳大利亚东海岸一头小鲸鱼搁浅,刚刚被救仅仅几天,还没有找到妈妈的小家伙又再次搁浅。
一周前它在墨尔本的黄金海岸被发现,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它才被拖入海中。黄金海岸的救生员雷夫说:“当时海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了,希望它可以尽早的回到海洋中去,尽快的与它的母亲团聚。对这个年轻的小家伙来说,失去妈妈肯定叫他十分伤心。”
看到再次失去目前的小家伙,雷夫则表示:“这么小的鲸鱼,遇过回到海中找不到它的母亲,没有保护和食物的它将会很难生存。”
海滩上鲸鱼的搁浅引来了数千人的关注,大家都自愿前来帮助小鲸鱼,参加进救援行动中。
可救援人员很清楚,回到海中只不过是简单的一步,能够和母亲团聚才是重中之重。它们同人类一样,婴儿需要目前。
希望小家伙可以顺利的找到自己的妈妈。(乔尔)
相关阅读
新发现三猫巨石雕塑
科学网(kexue.com)讯 前不久,考古学家在墨西哥获得了新发现。一块距今数千年的雕刻被挖掘出来,上面竟然雕刻了三只巨头猫。但这些猫具体是美洲狮还是美洲豹,现在科学家还没分析出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块雕塑的石头应该是作为装饰品用的,摆在门口或是刻在墙上。
发现雕刻的地方是在距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以南100公里的地方,考古学家说这里曾经是奥尔梅克人生活的地方。根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个可有三只大猫的雕刻可能是公元前700年左右时被雕刻出来的,目前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大概有1.5米长,宽为1米,发现它是在山坡上,或许可以证明当时山下是个村庄,村民们带头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块雕塑。
佛罗里达大学的人类学家格罗夫说道:“这样的雕塑只不过是最新发现的40个大石头之一,此前我们也找到过不少这样刻有大猫的石头,这是典型的奥尔梅克风格。不过三只猫刻在一起,这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壮观的场面。”
当科学家最开始发掘到雕刻时,它们早已破碎,最后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把它们修复好,最后呈现出这样的画面。不过科学家还是认为,目前这个三只猫的雕刻只是整个雕刻品的一部分,应该还可以找到其他部分,看上去这倒像是古老的广告牌,告诉人们哪里通向朝圣之路。
目前墨西哥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说:“我们可以假设一下,这里在公元前800到公元前500年,应该生活这大量奥尔梅克人,这里显然是他们的交通要道,所以奥尔梅克人在这里做出了一些装饰性的东西。”
早在公元前1500年开始,墨西哥就被奥尔梅克人所占领,他们如同玛雅人一样,也代表了中美洲的文明,不过在公元前400年,他们在这里消失了。奥尔梅克人给我们现代人类留下了不少艺术品,他们当时的技术工艺绝对令我们折服,几千年前他们就已经可以雕塑出立体的东西。目前奥尔梅克人留下的符号也在不好艺术品上得到应用。奥尔梅克人雕塑品中,大多以这样的猫居多,从所有猫的雕刻中可以看出,这些猫一般都是坐姿,不过在猫的表情上,却有超乎自然的特征,一般都有如燃烧的眉毛和巨大的嘴,使人一下可以与奥尔梅克人联系到一起。
在奥尔梅克人的文明中,美洲豹这样的猫科动物被他们崇敬,他们的艺术品中也频繁的看到大猫们是如何的神圣。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如此崇拜美洲豹,目前还是个谜。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资料图
每到晚上就想要吃宵夜不过睡前吃的食物可要谨慎挑选,不然可怕的后果大家都知道。不过只要选择正确宵夜食物就不会影响身材,而且还有助于睡前放松、提高睡眠质量。为大家搜集来专业营养师的7大睡前食物推荐,让你宵夜吃得好还不怕长胖!
1、马铃薯
马铃薯算得上是最有营养的天然瘦身食物,既不含脂肪和胆固醇,热量也很低(仅为等重量大米的21%) ,而且含有非常丰富的柔软膳食纤维,能带来很高的饱腹感(饱腹感是等体积白面包的3倍,是等重量大米的6倍) 。
睡前吃些马铃薯不仅不会导致发胖,还会让你睡得更香甜,因为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碱性化合物,能够清除你体内那些妨碍色氨酸发挥催眠作用的酸性化合物。当然,最好不要是油炸的。
2、益生菌酸奶
不要以为睡前吃乳制品会发胖!酸奶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能抑制脂肪囤积、促进脂肪分解,有意想不到的纤体功效,尤其能帮助清除下身脂肪。而且,益生菌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消灭腐败菌、促进毒素排出、提升肠道免疫力,发挥排毒养颜的功效。营养专家推荐你购买添加了大量优质益生菌的酸奶,比如国内唯一添加有大量BB-12双歧杆菌的蒙牛冠益乳就是很好的选择。
3、有机西红柿
如果你总也管不住自己的嘴,而且超能吃,那么西红柿简直是你夜晚的救世主。
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帮助肠道中的益生菌生长) 与果胶,能填补你的胃,刺激大脑的饱食中枢,同时还能带走肠道中的酸性代谢废物,帮助你在睡眠过程中完成肠道排毒。
而且,西红柿中独特的茄红素还有强大的抗氧化功能,能击退多余的氧自由基,帮助皮肤抗衰老。当茄红素与柠檬酸共同作用时还能帮你瘦身,因为柠檬酸能促进脂肪燃烧,茄红素则能抑制脂肪细胞增多。
尤其熬夜时,不妨多吃西红柿,因为西红柿中含有的植物松果体素与人体松果体素很类似,能有效减轻疲劳感。
4、燕麦片
燕麦和马铃薯一样,能帮你清除肠道中那些影响睡眠的酸性物质,更能放松神经,有柔和的安眠功效。首先,燕麦能够促使你体内释放一种胰岛素,这种胰岛素能够帮助色氨酸到达大脑并在那里转化为复合胺,告诉大脑“是时间睡觉了”。其次,燕麦会在你睡眠过程中匀速释放葡萄糖、维持血糖平衡,能防止你在睡觉时噩梦不断,因为研究发现,近四成的噩梦都由低血糖引发。
5、黑面包
白面包不够健康,全麦面包口感又不好,那就试试黑面包。黑面包用小麦谷蛋白做成,即使你对食物挑剔,也不会不喜欢它的口味和口感,而且它还含有丰富的抗炎因子和膳食纤维,同样能清除肠道中影响睡眠的酸性物质,并有益于肠道中的益生菌生长。把黑面包和黄瓜片做成简单的薄片三明治,健康又美味。
6、黄豆泥
黄豆泥其实就是打完豆浆后剩下的豆渣,这可是绝不能浪费的好食材,有安眠、瘦身、排毒的多重功能。
它和豆浆一样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能让你心情放松;还含有丰富的寡糖成分,能促进肠道内的益生菌生长,调控脂肪和胆固醇代谢、减少体内酸性代谢废物沉积、帮助肠道排毒;还有含量丰富的矿物质钙、大豆蛋白和大豆纤维,也是体脂燃烧的催化剂。可以将豆渣煮粥吃,也可以加入大杏仁、葡萄干等干果拌匀直接吃,还可以再加入一些黄瓜打碎拌匀一起吃。
7、能量果蔬汁
有时你感觉到饿并不是真的饿,而是体内缺水的表现。这时喝一杯能量果蔬汁既能补充水分、缓解饥饿感,又能慢慢释放果糖,有放松神经、促进睡眠的功效。
苹果、胡萝卜、菠菜、芹菜、玉米粒都是制作能量果蔬汁的好材料,将它们切成小块,加入一些牛奶、蜂蜜、少许冰块,然后用果汁机打碎即可饮用。
最新发现的海鳗
最新发现的海鳗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科学家在太平洋发现一种全新的海鳗,科学家分析它是一种全新的物种,与目前我们发现的海鳗有很大不同。更令人惊奇的是它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可以堪称目前海洋中的“活化石”。
目前这个活化石被命名为“Protoanguilla Palau”,这是混合了希腊和拉丁语的名称意思是“最早的海鳗”。
这条海鳗是日本与美国科学家在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国帕劳被发现的。当时这条海鳗隐藏在太平洋海底的洞穴里,科学家潜水时候发现了它,这条海鳗体长大约18厘米,属于雌性。日本的一支研究小组正在对它进行研究,一名科学家说:“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条鳝鱼比现存的其他鳝鱼更古老,并且,它代表了一种未知的、之前没有被记录的‘活化石’。可以明显的看出这条海鳗传承着史前动物的一些特征,比如:头部很大同身体不同比例;与众不同的鳃部;尾鳍有像彩虹一样闪烁还有边缘有白色的条纹。”
日本专家称,这种海鳗看上去非常奇特,它的家族曾经一定分布广泛,因为它所在的洞穴所位于的海底山脊已经有6至7亿岁了。不过目前,我们仅仅看到了这样一条新品种的海鳗,没有发现其他这样的鳗鱼,现在我们还不能确定它们究竟还有多少存活。从这样的出现频率来看,它们似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之前发现的腔棘鱼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海洋中发现活化石了,前不久科学家也曾发现过一种腔棘鱼,这种鱼类被认为在白垩纪末期就已从地球上灭绝,但最近竟然又有一些科学家在大西洋中发现了他们。化石纪录中腔棘鱼的历史可追溯至4.1亿年前,它们通常主要生活在海洋底部,但有时会出现在海洋表面。腔棘鱼的体长可超过15英尺。
至于最近发现的海鳗同之前发现的腔棘鱼是否生活在同一时代还不得而知,仍需要慢慢研究。不过随着人类科学的逐步发展,相信不久后更多的活化石会被人类发现。当然,如何保护这些动物才是重中之重。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鱼有感觉吗?
科学(kexue.com)网讯 在先前的认知里,人们总是认为鱼类没有感觉和记忆,它们的行为大多来源于自身的条件反射。然而近日科学家发现,鱼不仅和我们人类以及其它动物一样会感受疼痛,还拥有非常复杂的情感生活。
首先,如同哺乳动物一样,鱼也具有伤害感受器以感知疼痛。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当研究人员用黄蜂蜇虹鳟鱼的嘴后,在刺被拔出来前被蜇的虹鳟对食物不再感兴趣,而且开始不停的摇摆,这种反应类似于脊椎动物受到伤害后的反应。而没有被蜇的鱼则像往常一样进食。而当研究人员把醋酸注射到虹鳟的嘴里后,虹鳟开始不停在水底的石头上摩擦它们的嘴。
研究团队发现,在鱼的头部有一个伤害感受器,这种感受器与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所具有的感受器一样。同样,海洋生物学家皮特•莱明(Peter Laming)博士也发现了鱼和人一样具有感受痛苦的器官。
而且,科学家进一步发现,鱼不仅有“感受”,还具有记忆和学习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认为鱼毫无记忆力,所以它们根本不会记住自己的主人是谁。然而,这种认知被科学界彻底击溃。鱼不仅具有记忆能力,且其记忆力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澳大利亚亚麦考瑞大学鱼行为专家克鲁姆•布朗(Culum Brown)博士认为除了记忆能力,鱼在认知方面的能力甚至超过许多灵长类动物。鱼像其它动物一样学习并传递知识,比如成年鱼会教幼年鱼如何去捕食、分辨环境、识别危险,如渔网发出的声音等。
西班牙马德里的科学家发现,好斗的热带淡水鱼丽鱼能够评估自己对手的实力,并据此做出是否打斗的决策。这种给事物评分的能力叫做递移推理能力,人类到四岁才能具有这种能力。瑞士科学家还发现肉食鱼石斑鱼和海鳗能够共同协作猎食其它鱼。当石斑鱼捕鱼时,假如被捕的鱼躲进暗礁中,石斑鱼会向海鳗发出信号,而身子细长的海鳗就会到洞里捕获猎物。这个过程证明鱼具备智慧、记忆和计划能力。
这一研究结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诸多体现,比如从鱼钩上逃走的鱼绝对不会第二次上钩;当人接近时,鱼总是能第一时间逃之夭夭;鱼能清楚记住固定的喂食区域。而这些,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条件反射,而是依靠其自身所拥有的感官和记忆能力实现的。(科学kexue.com网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时间8月18日消息,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的实验室研制出一款能够像人类一样奔跑的机器人,让双腿机器人的敏捷性和效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款机器人名为“MABEL”,最高速度可达到每小时6.8英里(约合每小时10.9公里),据信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双腿有膝机器人。
密歇根州大学电机工程与计算机学系教授杰西-格里泽勒表示:“真的太令人吃惊了。我从未见过机器人能够如此运动。”MABEL诞生于2008年,由乔纳森-赫斯特与格里泽勒合作研制,当时的赫斯特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技术研究所的博士生。格里泽勒与密歇根州大学博士生库斯希尔-斯利纳斯和朴惠元(Hae-Won Park)用了几年时间改进MABEL。他们大幅改进反馈算法,允许这款机器人在与环境进行实时互动时保持平衡。
最初,他们在平坦的表面测试MABEL,这款机器人能够快速而稳步行走,随后又挑战崎岖的地带。7月末,MABEL上演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慢跑,这是此项研究的终极目标。9天之后,斯利纳斯完成论文。
研究人员表示,具备奔跑能力的机器人并不多,MABEL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且是像人类一样奔跑。它的重量分布方式与人类相似。它的躯干更重,腿部轻巧而灵活,装有充当腱的弹簧。格里泽勒表示,MABEL每跨一步时在空中的停留时间占到40%,“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奔跑者”。其他奔跑机器人几乎就是在快走,而不是奔跑,每跨一步时在空中的停留时间不到10%。
赫斯特说:“双腿机器人研究拥有一些引人瞩目的潜在应用:外骨骼可以帮助残疾人摆脱轮椅,重新拥有行走能力,或者赋予营救人员超人般的能力。电动假肢能够像真正的肢体一样活动。”赫斯特现在是俄勒冈州大学机械、工业与制造工程系助理教授。
在穿行于复杂地形和进入建筑物内执行任务方面,具备出色奔跑能力的双腿机器人同样拥有优势。工程师表示它们可以充当机器人士兵或者营救人员。格里泽勒说:“机器人研究人员正试图让机器人具备这样一种能力——人类能够进入的地方,它们也能够进入。因此,人类形态学研究便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派遣机器人进入着火的房屋搜寻幸存者,机器人需要具备上下楼梯的能力,能够跨过掉在地板上的玩具,能够在轮子和履带无法胜任的环境下活动。”
斯利纳斯指出,轮子是在平坦表面移动的理想选择,但如果地面布满石块,双腿设计则效率更高。他说:“未来,我们不必为车辆清理路面或者建造公路,而是利用具备像动物一样的奔跑能力的机器人,帮助我们穿行于无路地带。它们的奔跑平稳并且高效。”(孝文)
科学(kexue.com)网讯 最近一份科学研究显示:睡前饮酒也许可以使你快速的入睡但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你的睡眠质量。关灯前喝点酒的确能成就一个深度的睡眠,但这种状态仅仅存在于上半夜,然而在下半夜可能适得其反。
不仅如此,睡前饮酒还会压缩人原本的睡眠时间而导致人醒得更早,过于“简短”的睡眠不利于我们精神恢复,长此以往的话,它将会损害我们的健康。
日本秋天大学医学专家Researcher Yohei Sagawa证实酒精会影响人的整体睡眠。Sagawa教授和他的团队在睡前把不同剂量的酒精分配给志愿者,在志愿者们睡着时检测他们的心率并研究他们的神经系统。旨在研究酒精是如何影响人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控制人身体休息的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刺激身体的系统)。
“依据研究结果来看,睡前饮酒不仅不会形成良好的睡眠反而会引起失眠,”Sagawa教授说。与此同时,斯坦福大学生物学院睡眠神经生物学的教授Sagawa.Seiji Nishino警示:在睡前饮酒的习惯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的健康结果和许多疾病。 在睡前过量饮酒破坏了睡眠自身的恢复性功能。大家普遍认为:睡前饮酒有助于睡眠,尤其刚喝下酒的时候。Nishino指出,这对于一些有少量饮酒习惯的人可能是对的,但是,值的注意的是:大量饮酒对睡眠质量和睡眠的恢复性功能都造成了干扰。并且长时间的饮酒过程中,这些负面的影响破坏性更大。这一项研究结果将在2011年11月的临床研究中的酗酒篇刊登。(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存在宇宙早期的巨型黑洞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21世纪这样具有人类文明迄今最高端的宇航技术以及发展最迅猛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年代,各种科幻小说中充满了关于时间机器的描述,然而,虽然我们目前对时间机器的构思仅仅是停留在科幻阶段,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有“时间机器”的存在。作为一名天文学家是幸运的,因为天文望远镜就是一台“时间机器”,是一台研究宇宙过去的时间机器。近日,著名的《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论文,介绍了我们对早期宇宙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宇宙诞生之初的存在的“怪物天体”。
由天文学家丹尼尔(Daniel Mortlock)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南非的一处射电望远镜开展研究工作,旨在这个夏天内探讨在早期宇宙中存在的氢。其中的一个合作研究人员在进行邮件交流时也提到了在遥远的宇宙空间中存在的类星体以及类星体周围的空间环境。
研究人员提到的类星体编号为ULAS J1120+0641,使用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双子座北站天文台,其与位于智利的南站天文台共同组建了横跨赤道的天文观测网。而有北站天文台于去年的11月份记录了这个类星体的光谱分析数据,同时测量到其红移值达到了7.085。这意味着,这个遥远的类星体存在于宇宙诞生之后的7亿年内,也是就是在130亿年以前,这个时期的宇宙中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件,我们对此还知之甚少,而对这段宇宙时期的研究也成果显然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这同时也说明了,天文望远镜的确是一台“时间机器”,让我们看到了过去。
在宇宙诞生的初期,极高的温度使得电子和质子以离子态的形式存在,随着宇宙的温度逐渐冷却下来,这些电子和质子就会复合成中性氢原子,这时候的宇宙空间就是几乎呈中性,这与我们目前宇宙空间高度电离的事实是相反的,因而,宇宙在早期时存在一个再电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当宇宙中第一代恒星出现时,恒星发出光使得周围宇宙空间产生电离,而在类星体的周围,这些中性氢也会被电离,这个过程被认为是星系形成和演化阶段的重要时期,同时我们对这段早期宇宙也是知之甚少。
目前,包括南非射电望远镜在内的多个地面观测站正在寻找这些氢的信号。并针对不同红移的天体进行不同的调整。有几个观测到的类星体红移值达到了6左右,这大概是对应宇宙大爆炸之后的10亿年,这段时期也就是再电离过程的结尾阶段了。但是,根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显示,再电离过程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期,因而,我们将所有红移值在12以内的所有相关天体进行的频率覆盖。
然而,天文学家可进一步对类星体ULAS J1120+0641进行观测的时候,看起来其不同于红移值为6的其他天体,在其周围还存在着相对较多的中性氢,大约到达了10%的量。当然,仅仅是一个类星体的观测数据并不能说明再电离时期比理论中的延长了,这仅仅是个初步的开始,更多的分析结果得出在这个时期的宇宙中,恒星等天体周围还存在着10%以上的中性氢,那才能得出再电离过程比想象中的要长。诸如此类的研究目前在多个天文台进行,试图通过类星体的光谱分析推测出在再电离时期的宇宙中的奥秘。
针对这个研究发现,天文学家丹尼尔认为这个结果并不是非常地惊讶,在不久前也曾有一篇关于早期宇宙类星体红移的研究中提到,我们可能不会观测到足够数量的类星体来支持在红移值达到6的那段宇宙时期还存在着大量的未被电离的中性氢,而如果红移值是为5呢,红移值5的宇宙时期若观测到比这个情况还多的中性氢原子,那又如何解释宇宙的再电离过程所对应的宇宙时期呢,而这个情况也许会更低,再电离的的过程或许会更长。
而对这颗类星体ULAS J1120+0641中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其中所蕴藏的黑洞的能量大小。根据天文学家的观测估计,其质量大约是我们太阳质量的20亿倍。这个级别的黑洞在我们今天的宇宙应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超大质量黑洞经过百亿多年的宇宙演化,对现今而言并不罕见。然而,这个级别的黑洞在宇宙诞生后的7.7亿年就出现,这个规模在当时的宇宙中还算是一个“怪物级”的天体,而达到这一级别的需要来自更大质量的恒星死亡事件。
但是,也有其他的天文学家认为,这个在早期宇宙中存在的“怪物级”黑洞是由许多小黑洞合并而成的。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形成的,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时期的宇宙空间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大黑洞,这对那些宇宙理论学家来说是个不眠之夜。(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北京时间8月18日消息,荷兰科学家对山羊进行转基因改造,让羊奶含有与蜘蛛丝一样的蛋白质。利用这种羊奶织成的织物强度是钢铁的10倍。这种织物随后与人类皮肤融合在一起,科学家希望此时的皮肤拥有足够的坚固度,足以抵挡飞来的子弹。
研究员加里拉-伊萨迪表示,这个“蜘蛛丝”项目被称之为“2.6g 329m/s”(2.6克/每秒329米),以点22口径步枪子弹的重量和飞行速度命名。伊萨迪与荷兰法医遗传学联盟合作进行此项研究。她指出他们的目标是用蜘蛛丝蛋白取代人类皮肤中的角蛋白。
第一阶段,他们要在一块防弹皮肤周围培育一层真正的皮肤,大约历时5周时间。在研究人员上传至YouTube的视频中,子弹轰击这个混合物。伊萨迪说,蜘蛛丝应用于战场已经有很长时间历史,成吉思汗曾为他的骑兵配备蜘蛛丝背心,抵御敌人射出的箭。
她说:“想象一下,一件具备防弹能力的蜘蛛丝背心,子弹就是现代版的箭。现在,我们又向前迈进一步,为什么痴迷于背心呢?我们用这种蜘蛛丝蛋白取代角蛋白。角蛋白决定人类皮肤的韧性。如果将蜘蛛负责分泌丝的基因植入人类基因组,创造防弹人也可能成为现实。听起来很科幻?也许吧,但我们可以尝试这种打造超人的想法,将防弹蜘蛛丝与试管中培育的人类皮肤融合在一起。”
防弹背心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但防弹皮肤仍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蜘蛛侠和钢铁侠,敌人射出的子弹根本无法穿透他们的身体。
(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