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及地方分局多位人士15日透露:“溢油类型在国内属于首例”的渤海湾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正逐步由海上清污阶段转向对中海油-康菲的追责索赔阶段,“近日将有重大政策出台”。
即便不考虑沿海养殖场的渔业损失以及受污染海滨浴场的旅游业损失,仅就海洋生态损失赔偿而言,国家海洋局将发起上亿元的索赔计划,随着污染范围的逐步扩大,索赔额度也可能逐步提高。”上述人士中的一位称,“目前正处在与中海油与康菲中国的沟通阶段,究竟是法律诉讼或者庭外调解,尚未最终确定。”
上述索赔金额是比照最近10年发生在国内的'天津塔斯曼海轮相撞漏油'和'大连中石油7·16爆炸漏油'等事件得出的初步结论,不可能只处以最高二十万的罚款。”上述人士也承认,不应该对最终理赔金额期望太高,中国不可能像发生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美国一样采取“惩罚性赔偿机制”,迫使责任方英国石油向美国受影响居民提供200亿美元的赔偿。
上述人士还称,如果走的是法律诉讼的路子,尽管在海洋环保领域有“举证责任倒置”条款的支持,也就是从“谁主张权利谁举证”变为“被告方须证明自己免责”,但如果国家海洋局在证据上稍有闪失,甚至连诉讼请求都不能获得通过。
比如海水样本在几时几分在哪个经度和纬度的海域抽取,为什么抽取这里的而不抽取那里的,这里面的要求非常非常高。”该人士称。
国家海洋局前局长孙志辉曾表示,由于缺乏可操作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相应的技术标准,许多海洋环境污染事件所导致的海洋生态损害,最终只能由国家负担。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海洋生态损害国家索赔条例(草案建议稿)》已完成,该条例作为国务院级别的法规,将对海洋生态损害索赔的定义、主体、流程以及权责划分等进行细化。
此外,针对国家海洋局披露蓬莱19-3油田出现新的溢油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15日表示,已调整集油罩的位置到新渗油点,收集任何出现的碳氢化合物,出现?被回收的碳氢化合物量每天不超过1升。此外还透露,将在8月底清理完所有剩余油基泥浆。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发表报告说,他们在利用大鼠进行的实验中,发现蛋白质“Rac1”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美国《临床检查杂志》发表了这一报告。报告说,如果抑制这种蛋白质的作用,就有可能治疗高血压。
有关成果是东京大学教授藤田敏郎率领的研究小组获得的。他们通过让大鼠不断杂交,培育出摄取盐分容易患高血压和不容易患高血压的两组大鼠,然后让两组大鼠持续3周食用混有大量食盐的食物。食盐的总量相当于它们体重的4%。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与细胞形成相关的蛋白质“Rac1”在两组实验鼠体内出现显著差异。在容易患高血压的大鼠肾脏内,这种蛋白质非常活跃地发挥作用,而在另一组大鼠体内,“Rac1”很不活跃,也没有发挥明显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Rac1”蛋白质活跃后,调节钠离子浓度的肾功能开始发挥作用,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为了降低钠离子浓度,血液中的水分增加,结果导致血压升高。
研究人员向容易患高血压的大鼠投放抑制“Rac1”蛋白质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结果大鼠血液中钠离子浓度不再升高,高血压症状得到改善。
藤田敏郎认为,“Rac1”蛋白质在人体内应该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1”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导致的高血压。
太空中拍摄的流星
宇航员加兰
科学网(kexue.com)讯 大多时候摄像师在拍摄精彩图片时,都是瞬间捕捉到一个神奇时刻,不过他们的选位很重要,好的位置是拍摄好照片的重要因素之一。
星空的照片相信是摄像师最喜欢的,星空中永远会出现许多美丽壮观的景象。不过如果你是宇航员的话,你就有更多的机会观看星空,相信拍摄到美丽的太空照片也不成问题。
地球中拍摄到的流星照片
最近就在英仙座流星雨绽放之时一名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到了它。加兰目前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休息中的加兰喜欢拍摄太空中的星空,而他前不久拍摄到了流星冲破大气层那一刻的精美瞬间,加兰形容流星就好像一发打出的子弹。从太空中拍摄到流星与平时我们看到的流行有这很大的区别,毕竟加兰多看到的流星与我们地球中看到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我们应该要感谢加兰,可以为我们捕捉到一个平时无法欣赏到的奇观。
前不久科学网也介绍过英仙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群是由于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尾部的尘粒在地球大气层里燃烧形成的。它们之所以被命名为英仙座流星群,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最后会飞回英仙座星体。每年8月都会出现英仙座流星雨,观星者观察这一现象至少已有两千年。当流星雨达到峰值时,每小时可以看到多达100颗流星。而且英仙座流星雨是所有流星雨中运行速度最快的。这次可以被加兰拍下,运气也相当不错。
说起加兰,他作为远征27的一名成员,今年4月进入太空。在国际空间站工作6个月,现在他的任务即将结束,如果他现在返回地球的话,说不定还能在地球上看到这次流星雨,要真是这样,也算是对加兰拍到如此美丽照片的最好奖赏。(乔尔)
相关阅读
人们常说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一生,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再次证实了这一点。那些年幼时曾有被虐待经历的人,以后出现抑郁症的风险更大,并且还更加难以治疗。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综合回顾了过去十多份相关研究的结果,分析了2万多人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那些年幼时曾在精神或肉体等方面遭受虐待的人,以后出现抑郁症的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多。他们的抑郁症还更难以治疗,研究人员估计相关疗法对他们效果不佳的风险要比其他患者高出43%。
研究人员安德烈亚·达纳斯说,抑郁症正成为健康领域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本次研究能够帮助确定一些抑郁症高风险患者,有利于尽早对他们进行干预和治疗。
至于出现这种联系的原因,研究人员说,过去曾有一些研究显示,年幼时曾有被虐待经历的人,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变化,比如大脑、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都可能出现一些异常,这些生理上的异常可能是他们以后更易患抑郁症且更难治疗的原因之一。
螨虫真面貌
近日,日本东京环境过敏研究所实验证实,经常换洗被褥,或者拿到太阳下暴晒,并不能有效杀死螨虫。专家表示,预防不当成为婴儿螨虫过敏病症频发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过敏性疾病的困扰。据统计,我国过敏总发病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近1/3。而根据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些过敏性疾病患者中,有高达60%-70%的过敏原是螨虫。
在家庭,床是螨虫最大的寄生场所,晒被子是抗螨的传统手段。但近日的实验证实,这种抗敏手段治标不治本。专家表示,被褥在太阳下暴晒6小时只能杀死3.8%的螨虫,因为晒太阳时螨虫会跑到棉被底层,而温度只要没有超过60摄氏度就无法有效杀死螨虫。
另外,吃抗敏药也是抗敏的常用手段,但这只是暂时抑制过敏症状,皮肤的防御能力并没有增强,在外因的刺激下仍然会再度诱发过敏。
专家建议,除了经常晒被子外,也可借助电子仪器清除螨虫,比如市场上一些紫外线除螨器,可以利用紫外线清除掉被子上94%的螨虫,还可消除多数引发过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冒病毒等细菌和病毒。
北京时间16日6时5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二号”成功送入太空。
“海洋二号”卫星主要任务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监测手段,可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报、预警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并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预报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卫星遥感信息。卫星用户为中国国家海洋局。
“海洋二号”卫星及其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乙”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44次航天飞行。(完)
爱尔兰科克理工学院讲师罗伊-德-斯利特(Roy D. Sleator)近些年一直致力于细菌与人类关系的研究,他发现每个人体内都有大约500种不同的细菌。这是他用电脑制作的球形细菌链。
美国基因学专家在研究了人体内几百种不同细菌的DNA后证明,刚出生的婴儿,其体表和体内是无菌的,但在出生后几个小时,随着吃奶、喝水等,一些细菌便乘机进入体内“安家落户”。此后,“移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王国”。最初的“殖民战争”决定了每个人体内细菌的类型,有的是“常住居民”,有的则属于“流动人口”。细菌也有自己的“语言”,喜欢群居,一般同一种细菌聚集在一起,既交友也树敌。如果将人体内的细菌逐个头尾相接,其长度可绕地球2周还多,仅人类消化道就含有将近2.04公斤细菌。
别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其实大部分细菌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研究发现,每个人所携带的细菌种类各有不同,被视为人体虚拟器官,人的健康长寿离不开正常的菌群。比如生活在我们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不仅可以帮助消化,还能保护人体不受病原体感染,用人体自身细胞不能产生的酶,合成我们所需要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等,比如氨基酸。
人体的皮肤实际上也是一个细菌“动物园”,大约生活着250种细菌。研究发现,每个人的皮肤上都有大约3/4的细菌与别人皮肤表面的细菌不一样,男性与女性皮肤上的细菌也有着显著的差别。它们大多对我们的皮肤起着保护作用,并为每个人制造着独特的体味。
但也有一些细菌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人体有五个细菌最多的角落,分别是口腔、鼻腔、腋窝、外阴、肠道。人的口腔是细菌难得的沃土,美味的食物残渣和适宜的温湿度,为细菌创造了舒适的生存环境,各种细菌争相云集,也为有害菌群的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不小心,口腔溃疡、牙周炎、口臭、疼痛等扰得人不得安宁。每天早晨我们所刷掉的牙垢就由600种细菌组成,俨然就是一个团结紧密的“社区”。常见的肺炎球菌则寄居在人的呼吸道里,在外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这种细菌与人体相安无事,当受凉、过度疲劳、精神受到强烈刺激、创伤等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种平衡便会被打破,肺炎、老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就特别容易复发。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将细菌消灭得过于彻底的环境可能反而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英美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儿童时期不接触细菌和病菌,是5岁以下人群Ⅰ型糖尿病病例近年来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更早接触到带菌的物质,有更多机会与宠物相处,患过敏症、哮喘和湿疹等疾病的几率反而很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也首次证明,肠道内的细菌会影响大脑的化学反应和行为举止,这是一个重要发现,因为不少常见肠胃疾病往往伴随着情绪焦虑和抑郁。
一个火星那么大的石质天体,撞上一颗跟地球差不多的行星,将地壳和地幔砸得一塌糊涂,飞溅的碎片凝聚成一颗新的卫星……这样的事情可能不是太阳系独有。美国研究人员最近说,他们观测发现,50光年外的某个地方可能发生过类似的冲撞。
多数天文学家认为,地球在几十亿年前经历过一次这样的大冲撞,月球就是在这次冲撞中产生的。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观测了武仙座一颗编号为NLTT43806的白矮星,发现其表面成分与众不同,可能是因为绕它运转的行星发生过类似的冲撞。
白矮星是恒星的残骸,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研究人员通过光谱分析发现,这颗白矮星表面铝元素含量特别高,而铁含量相对较低。而按照恒星核反应的规律,情况应该是相反的,一般恒星的铁含量比铝含量高得多。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这颗白矮星表面其他几种元素的含量,包括硅、钙、镁、钠等等,这些元素都是在恒星中少见、但在地球等石质天体中常见的。
研究人员据此猜测,不到5000万年前,有两颗围绕这颗白矮星运转的石质行星相撞,大量富含重元素的物质被抛洒到宇宙空间,一部分落在了白矮星表面。
在这次冲撞中,较大的那颗行星可能幸存了下来,而且还可能因此获得了一颗新的卫星,就像地球得到了月球。由于距离太过遥远,按当前条件无法直接观测到这颗行星及其卫星,但有可能通过观测其他一些元素的丰度等间接方式验证其存在。
近日,索尼、三星、松下于近日宣称,他们将与Xpand公司合作,为主动式3D眼镜技术确立新的标准。截至8月9日,他们已经初步组成“全高清3D眼镜”的合作团队,此团队计划在2012年将通用版3D眼镜推向市场。
根据一份联合通稿显示,这些公司将合作开发和授权基于RF(射频电流)的主动快门式3D技术,“包括民用3D主动式眼镜和3D显示设备,如3D电视机, 3D个人计算机, 3D投影仪,以及使用XPAND的3D电影院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等”。
授权预计将于今年9月开始,届时,新标准主动式3D眼镜的研发工作将启动,通用眼镜将于2012年推向市场。而且,这个合作团队声明,这些眼镜将可“退步兼容”2011年的主动快门式3D电视。通过3D主动式眼镜,双眼将同时看到全高清品质的3D映像。
武汉市汉南区一个普通的街道干部,给备受拥堵的城市带来了一丝曙光:他发明的系统可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10倍,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汉南纱帽街临江的一间私房里,客厅内除摆了一堆废柴外,就是一套简易粗糙的模型——不堵车的道路交通系统。57岁的江贤国,是汉南区纱帽街城建办干部。昨日上午,他用弯曲的树枝,在模型上比画着向记者介绍他的发明——6月27日,该发明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初审,被授予发明专利。
解决左拐,畅通路口
“大城市交通不畅,病根在于‘停’、‘等’。”江贤国认为。
普通路口,一般在交叉路口设置红绿灯,车辆交替通行,大部分车辆停车等候,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车能力。而眼下的立交桥、地下通道及大转盘等,大多只是解决了直行,却没有解决左转的难题。
江贤国的发明简单明了:在十字路口建一个专供左拐的地下通道,辅以直行小高架,各个方向车辆各行其道,路口不再需要红绿灯。理论上,路口通行能力可提升10倍。
不简单之处在于,江贤国提出了“中路理论”。左拐道一般设在道路左侧,而他的发明中,左拐地下通道进出口设在道路中间隔离带位置。“这样可以解决建设过程中道路弧度、坡度,以及水电气设备安装预留空间的诸多问题。”
专利说明书上称,江贤国的发明优点在于左转弯车辆全部从地下通道转弯,使各向车辆在十字路口不需待车、减速;地下通道造价比现有三层立交交通系统便宜40%以上;地下通道设在地面中道,有利于路面资源充分利用。
半夜验证,险些被“抓”
江贤国爱好发明创造。上世纪90年代,江贤国花费10多万元发明了自动床、自动千斤顶、微型吊车、叠式玻璃窗,发明均获得了国家专利,但因为市场不认可,被束之高阁。
面对各个城市一片“堵”声,江贤国开始求解解决之道。提出“中路理论”后,江贤国为验其可行性,今年四五月份每天晚上租车从汉南赶到市区,在妻子、儿子和侄儿的帮助下实地测量。连续50多天实地测量、收集数据,光租车费就花了1万多元。
一次半夜3点多钟,他跟家人在大东门立交桥下拉尺子测量道路坡度,被警察当成搞破坏“抓”了,百般解释才得以放行。
江贤国说:“这次的发明专利对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很有意义,能否推广利用,我充满期待。”图为不堵车道路交通系统。
链接
交管部门评价新发明
理念先进 可行性强
江贤国的“不堵车的道路交通系统”有无实用价值?武汉市公安交管局科研部门的专家在认真评估、研究后称,这一研究成果设计理念先进,具有可行性。
该局科研处技术专家张琥昨介绍说,江贤国的不堵车道路交通系统其实有个专业名词,叫定向式立体交通。目前,在岳家嘴立交以及正在建设的竹叶山立交中,都体现了这一理念。这种通行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将路口各个方向的车辆分流,互不干扰。
目前,江城道路平面交叉路口较多,在左转车流量较大的路口,不堵车道路交通系统可广泛应用。此外,江城道路资源日趋减少,该系统只占用常规道路用地,比全互通立交占地面积小,且建成后通行效果一样,成本更低。
张琥说,不堵车道路交通系统受限也较多,它要求十字路口面积较大,且地下施工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还得迁移大量地下管线。
据介绍,今年3月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王晓京曾设计出“全互通全定向立体交通系统”,获得第二届武汉发明创新大赛特等奖。其设计思路与江贤国一致,但更为复杂。在王晓京的设计中,十字路口东西方向两个路口的左转、右转和直行及南北方向的左转、右转车辆走地下通行,仅南北方向地面直行。(记者孙滨、通讯员谢永红、实习生朱芸霞、周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