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缘起
近日,我国各地屡现各种小型地陷,有网友戏称为“天坑”。“天坑”的出现,是否是地震等灾难的预兆?
专 家指出:“天坑”频现,这样的用语足以骇人。然而根据地质学定义,真正的“天坑”是指具有巨大容积,陡峭而圈闭的碳酸盐岩层壁,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大“石头 坑”,其平均直径与深度均在100米以上,有的达到数百米。它是一种特大型喀斯特地形。许多“天坑”在人类出现之前就早已存在。
反观近来国内频现的“天坑”,直径多为几米或十几米,极个别的几十米,且多数出现在土质层中,属于“土坑”,因此无论是性质还是规模,都与真正的“天坑”有着天壤之别。确切地说,最近各地频现的应该称为地陷,或者说地表塌陷。
(据新华社)
■将新闻进行到底
最近,江苏南京、广东连州、江西南昌、浙江衢州、广西来宾、四川等地屡现地面塌陷。有的称之为“天坑”,有的称为“地陷”。而地球的那一端似乎也不平静,南美危地马拉出现了一个直径30米的巨大“天坑”。而出现此坑不久后,这里就发生了火山喷发。
那么,各地由于地面塌陷而形成的大坑,到底是天坑还是地陷?是怎么造成的?这些大坑的出现,是否就是某种灾难的预兆?与现在频发的自然灾害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本 报5月7日,在本栏目刊登了“硐底‘天坑’,人为还是天造?”,就5月3日,四川省宜宾市硐底镇红旗村和石垭村陆续发生岩溶塌陷,已形成26个大坑进行了 报道。今天本报就各地频现的塌陷现象继续追踪报道,采访了中山大学张珂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揭毅教授和江苏省地震局张振亚副局长,为读者解开心中的疑惑,拉 直心中的问号。
————新闻回放————
江苏南京:夫子庙路口地面突然塌陷
6 月16日下午6时40分许,位于南京闹市区的夫子庙路口地面突然塌陷,露出长2米、宽2米、深3米的大坑,令人联想起前期多个城市出现的“天坑”。大坑出 现在南京长乐路与箍桶巷的交界处,是南京闹市区主干道,每日人流、车流十分密集。据交警三大队保安韩金林介绍,当时他正在该路段执勤,突然“轰隆”一声, 地面就塌陷了一个大坑,他赶紧找来几根长竹竿围挡,防止人车陷坑。在场三大队交警胡博说,他还是第一次在南京遇到“天坑”。
广东连州:大坑“吞”下600斤重耕牛
6 月9日凌晨4时,在广东连州市九陂镇双塘村委会陈屋村,有一头重达600斤的耕牛在山上吃草时,不慎掉进了大坑。“原来这片地杂草丛生,还种有桉树,谁也 没想到会有牛掉下去。”村民们说,当耕牛的主人到处寻找时,发现了这个大坑吞噬了耕牛。村民目测了一下,大坑地面之处的坑口有1平方米左右,越往深处,最 宽的地方约有8平方米。村民说,这个大坑深达30多米,被发现时耕牛头朝下、脚朝地面,被卡死在离地面15米深之处。有村民说,这里之前并未发现过这口大 坑,幸好这次出事的是一头耕牛,否则被村民踩中,难免会酿成伤亡。
江西南昌:马路惊现地洞过路汽车不慎陷入
6 月4日,一辆本田轿车在南昌街头卡在塌陷路面上动弹不得。当日,南昌市昌南大道与迎宾北大道交叉口附近路面突然发生塌陷,一辆过路小轿车被卡在洞口处。据 现场目击者称,这个大洞宽4.3米,汽车的前轮陷入裂缝中,整辆车悬在洞口。驾车男子因受轻伤被送往医院。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意外,南昌交警部门对此路段实 施了交通管制。有关部门正在对路面塌陷原因展开调查。 这已经是过去两周里南昌市出现的第8个地洞。
浙江衢州:高速公路塌陷
6 月3日凌晨零点25分,浙江黄衢南高速公路江山段路面忽然塌下,形成一个大洞。幸亏当时来往车辆及时避开洞口,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塌陷的路面呈规 则圆形。一位在此修补的路政人员对此颇为惊奇:“这洞好像圆规划过一样,家里打井都未必有这么圆。”洞里空空的,几乎呈规则圆柱状,洞壁也算光滑,几乎没 有突兀之处,一直到底部才能看到塌陷的沥青地面。塌陷的黑洞几乎占据了主车道和超车道,仅仅留下了一小段应急车道。黄衢南高速公路管理处的一位工作人员 称:他们刚量过,此洞直径8.3米深6米。
广西来宾:一水库受地陷威胁破坝放水
6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良江镇吉利村的大山头下因塌陷形成了4个大坑。地陷造成当地房屋墙体出现开裂、倾斜、倒塌现象,并波及邻近的山背屯和一座小型水库,当地党委、政府及时将吉利村的吉利屯和山背屯137户615位村民妥善安置到安全地带。
地 陷还在扩大。自治区国土厅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应急工作人员施杰说,从6月4日到5日,地陷深度增加了5米,达到25米左右,波及范围达到0.4平方公里。原 地陷形成的四个大坑又有扩大,连成了一条近200米的塌陷带。国土等相关部门正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将进一步会商形成灾后重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