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6里约奥运开幕在即,各国代表队队服刷爆了朋友圈。今年的奥运队服设计,引领了一场运动装与高级时装趋势紧密接轨的风气。无论是Stella MacCartney×Adidas为英国队设计的米字旗配色撞色运动服,还是Emporio Armani为意大利队设计的运动服,都融入了时下流行的街头感的字母或数字印花;Lacoste的法国队运动服和Polo Ralph Lauren的美国队运动服,都沿用了两国国旗上均有的红白蓝,却呈现了彼此相异的法式时髦和美式风格;DsQuarend2×Hudson’s Bay设计的加拿大队运动服由白色卫衣与略带Preppy风格的红色西服外套构成,时髦非凡;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法国设计师Christian Louboutin为古巴队设计的队服,狩猎风格里加入了设计师标志性的红色,外套的剪裁有军装的影子,从一众运动装中脱颖而出。
奥运运动服与时装品牌紧密合作的历史并不悠久,却迅速地普及开来,今夏,以意大利队队服为首的诸多合作设计都可以在相应的合作品牌门店购买。这些合作一方面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奥林匹克这个超级IP的商业变现模式正在逐届翻新,另外一方面则沉淀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以来,以奥运队服为代表的运动装翻天覆地的革命,以及隐藏其后的社会观念日新月异的进步。
奥运队服能否再短一点
在国际奥委会的主持之下,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1896年在希腊举行,定为每四年举办一次,二三届分别在法国巴黎和美国的圣路易斯。在19世纪,运动是属于男性的活动,女性加入运动会引起周遭对她女性特征的质疑,直到19世纪末期,她们才被允许在运动和竞技场合出现。当时女性可以参与的运动项目有自行车、游泳、网球、射箭等,但是必须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好仪态和好品味,连出汗也被禁止。
1900年,出现在奥运赛场上的男性可穿着及膝裤和短袖衬衫,包括很快被允许的摔跤背心。与之相对,女运动员多穿着及踝的长裙,长袖、高领和有跟的鞋。女性化的仪态优先于运动服的实用性以及它对竞技表现的帮助。这一时期,对马拉松参赛者的着装规范较为严苛,从1908年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文献记录里可以看到:“参赛选手必须穿着从肩膀膝盖以下部位均被遮盖的衣着,袖子要长过手肘,不符合着装规范者一律按退赛处理。”
在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长度在膝盖以上的短裙和短裤出现在女性体操运动员身上,这在当时引发了对社会风气的讨论。除此之外,女性的游泳和跳水比赛第一次举行,参赛者普遍穿着无袖的长度及大腿的连身羊毛泳衣,由于美国社会认为这种泳衣是不庄重的,美国女子游泳队被撤回代表参赛的资格。而同时期的男运动员则可以穿着四角和三角游泳裤。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女性获得了更多独立活动的社会空间。Coco Chanel等时装设计师的冒起也改变了女装的固有模式。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上,女运动员们学着Chanel剪了短发,穿更轻盈、更简洁、低领线的弹力平纹针织面料的运动服出战,摔跤背心在这一时期也是被允许的。
到了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受到“爵士时代”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的影响,女人们可以穿着更凉爽的丝缎和棉去运动,设计师Jean Patou的短裙和背心设计受到女运动员们的欢迎。1981年的电影《烈火战车》讲述了这届奥运会上两个英国运动员之间亦敌亦友的故事,可以看出,宽松的袋装高腰短裤和紧身的背心是这一时期男性运动员的穿着。
到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女性和男性运动员在着装上的平等关系有了很大进步,女运动员可以像男运动员一样穿着宽松短裤、针织棉汗衫和中性的田径服,表里不如一的裙裤也是这一届奥运会首次被穿着。
明星运动品牌的魅力
在柏林奥运会上,德国鞋业公司Dassler Brothers 的创始人之一Adolf Dassler带着其出产的田径道钉鞋去游说美国运动员Jesse Owens在比赛时穿着,这双鞋Jesse Owens赢得了四块金牌。这是被奥运会热捧出来的第一个明星运动品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assler Brothers两兄弟分家,Adolf Dassler创办了运动品牌Adidas,Rudolf Dassler创办了Puma,直至今日,这两个品牌都沿袭着用奥运会来提神品牌形象的秘辛,奥运会的商业化也逐步开始。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奥组委的推动下开始全面接受商业赞助,运动员穿的队服上别着官方赞助商们的标志。运动品牌中Adidas,Reebok,Nike,Puma等看到先机,愿意提供赞助,它们如今都是运动装备行业的领衔者。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以Nike和Adidas为代表的运动品牌展开了对奥运资源,尤其是明星运动员的争夺,其激烈程度不亚于奥运比赛。一方面,运动品牌不断升级面料和设计的科技含量,力求帮助他们赞助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更好的表现,获得更好的名次。具有代表性的诸如Nike的Pro TurboSpeed超级空气动力学田径服,Adidas和Puma主打可以呼吸的高科技舒适面料的超轻跑鞋,以及能在水中减少阻力的Speedo抗氯面料的发明。
流线型弹力运动服的普及得益于人造纤维的使用,它如同第二层肌肤紧紧地贴合运动员的身体,减小了运动中的阻力。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这种带有未来风格的紧身运动服挑战了观众,它几乎将运动员们美好的身体曲线不加任何掩饰地展示出来,几乎没给观众留下任何想象空间。
澳大利亚人对于流线弹力运动服的执念是巨大且有创造力的。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本土作战的田径选手Cathy Freeman将流线型弹力运动服的可能性再扩大,穿着了一套被称作Swift Suit的从头包到脚的紧身连体衣,虽然略显可笑,但帮助她获得了女子400米金牌。这一届奥运会上,据称是模拟鲨鱼游动的状态的Fastskin泳衣也投入了使用。
另一方面,运动开始与时装设计师合作,力求获得更时髦抢眼的穿着观感。时装品牌也借机抢占了部分代表队队服的设计。较为成功的例子有Stella McCartney与Adidas为英国队的合作设计,Giorgio Armani与意大利国家队的合作,Ralph Lauren为美国队的设计,这几项合作都是极为密切的,各国的奥运代表队分别选择了最能代表该国时装风格的设计师。
一百年前,人们为奥运运动服的长短而争吵不休,一百年后,他们挑剔其时髦程度和科技含量;一百年前,人们认为女性奥运选手穿着运动装是伤风败俗的,一百年后,他们关心它是否展现了运动员的美好肉体。奥运运动服是社会意识的镜子,它受到时代的影响,奥运运动服也是埋在社会意识里燃爆炸弹的引线,凭借着压倒性的受关注程度,随时准备挑战和改变一代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