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Donald Trump 总统刚刚经历了他在社交场合的第一次挫败。在“握手”这个 social 达人的基本功课上,他输给了加拿大总理 Justin Trudeau。
这场政坛心机婊的对决发生在白宫门前,Donald Trump 接见前来造访的 Justin Trudeau 时,二人例行握手。在握手的一瞬,Justin Trudeau 抢先抓住了对手的肩膀,从而赢得了二人间的主动权。
Justin Trudeau 之所以要耍这把心机,的确是有备而来。在社交礼仪上,Donald Trump 的作派接近野蛮人。与人握手时,他的固定动作是一拉二拽三笑,前科不胜枚举。
日本首相安倍会见 Donald Trump,被尴尬地拽着握手 17 秒
副手 Mike Pence 常被他拉扯
与国务卿 Rex Tillerson 的握手更有意思,演变成互相较劲的尴尬现场
所以,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男人应该如何体面地握手?我们为你总结了一系列 DOs & DON'Ts,助你不要成为 Donald Trump 先生这样的反面教材。��
DO/控制力度
记住,不要扯,不要拽,更不要妄图给对方造成粉碎性骨折。问题是,究竟使多大的力道才合适?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曾建议,握力以两公斤左右为佳。
两公斤握力是什么概念?金老师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练习方法:
“你拿着一只生鸡蛋,攥在手心里面,我拿筷子去捅它。捅不掉,你能握着它,但是还没破。你把它攥破了,你的握力大于两公斤;你攥的时候,我拿筷子一捅它掉了,说明没到两公斤。”
DON’T/耗时过长
握手的时间最好控制在 3-5 秒。如果双方心情特殊,情绪激动,也可少许延长。但无论如何,超过 30 秒的握手都足以被列为社交灾难。
DO/洗洗干净
比起 Donald Trump,我们更不想和来自德国的勒夫教练握手,理由如图。
DON’T/手心冒汗
除了鼻孔分泌物,握手时,皮肤上的任何污物都容易引来厌恶,而汗液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项。具体做法也请参考上一点。
DO/目光交流
握手这样的见面礼仪通常发生在正式的场合,因此,自然、友善的面部表情极为重要。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点是,一定要目光交流,不能东张西望,否则会让对方有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
DON’T/“你的手好白”
相信我,如果你在握手后多一句嘴,评价了一下对方的手感,会让周围的空气瞬间僵死。类似评价包括“你的手好凉”“你的手好滑”“你的手闻起来香香的”。
DO/把手摆正
握手时的标准手位是这样的:手掌与地面垂直,手尖稍稍向侧下方伸出,手掌垂直于地面,五指后面四个指并拢,拇指适当地张开。掌心向下往往给别人一种傲慢的感觉,向上则显得太过讨好。
DON’T/挠手心
除非你想表达什么不可描述的企图。
DO/“你确定要和我握手吗?”
一般情况下,成熟男性是不太有可能使用“give me five”这个手势的。但如果姿势不当,常常会造成图中的尴尬场面。
DON’T/撸对方戒指
显而易见,“握手”是一项纯粹的社交行为,它不具备盈利性质,更不具备犯罪性质。
DO/分清对象
金正昆老师曾强调,在所有的握手礼节中,握手的顺序,包括双方的顺序、一个人和多人握手的顺序,是最重要、最值得注意的礼节。但如果人数过多,场面混乱,建议大家改选拥抱。
DON’T/脚步移动
千万不要一边握手一遍不自觉走动,否则外人会以为你在遛狗。
DO/顺便聊几句
与别人握手时一定要说话,不能默默无语,犹如惟有泪千行。如果一言不发,会显得十分不耐烦。
DON’T/戴手套
国际惯例,只有女人在社交场合戴着的薄纱手套可以不摘。摘掉手套握手,是绅士的基本礼仪。
DO/体谅弱势群体
在与视力有障碍的朋友社交时,你需要在种种细节上为对方考虑。握手是一个非常基本的细节,让盲人朋友无助地对空气摆手实在太过残忍。
DON’T/留长指甲
做了水晶指甲的朋友请多加注意,我们建议你选择比较不具杀伤性的见面礼仪,比如吻足。
DO/最好伸右手
这一点同样是国际惯例。在大多国家,握手一般只用右手,除非没有右手。因为很多国家,像新、马、泰那一带,或印度等国,人们的左右两只手往往有各自的分工。对在这方面有所禁忌的朋友来说,如果你伸的是左手,与刚擦过鼻涕没有本质区别。
DON’T/交叉握手
在国际交往中,尤其是与西方人握手时,应力戒此举。它被视为大大的不吉利。
DO/学会缓解尴尬
遇到图中这样的“一厢情愿式握手”,请随机应变。缓解尴尬是现代社交生活的一项必修课。
btw,既然握手有这么多无聊的条条框框,建议大家还是发明点更有创意的打招呼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