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周五, 26 5月 2017 01:59

“全球推介·海外华文媒体看吉林”媒体团近距离接触中国一汽集团解放总装生产线

给本文评个分吧
(1 票)

立足本地化 中国一汽加速“一带一路”沿线产能布局

 

日前,中国一汽海外本地化经营再结硕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其在俄罗斯当地组装生产的首款车型——奔腾X80在莫斯科成功上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与推进,中国一汽以国际化、本地化战略为总遵循,积极谋划布局沿线地区市场,开展地产化散件组装(以下简称“KD组装”)项目、推出海外战略车型,在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的同时,将国际化、全球化发展作为企业自身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大型国有汽车企业集团,中国一汽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跟倡议实施步伐,将企业自身发展与国家宏伟构想紧密结合,加速海外基地建设,落实出口产品资源。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带动下,目前中国一汽海外业务已遍布东南亚、非洲、中东、拉美等5大片区,覆盖48个国家,拥有海外一级经销商49家、二级经销商227家,累计出口汽车逾26万辆,整车及零部件出口金额超过50亿元。在致力海外市场战略拓展过程中,中国一汽还总结出一套“全球化思维,本地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即在持续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强化海外品牌、服务等体系支撑能力的同时,以加速海外生产基地建设、产品本地化进程为重点,通过加大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走出去”模式的转型升级。

经过努力,2016年中国一汽54%的出口以KD组装出口形式完成,其中中重卡KD出口量占比更是高达60%,远高于行业10%的平均水平。能够取得如此突出成绩,不仅缘自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基建投资、产能合作等机遇的准确把握,更在于中国一汽采用的KD组装出口形式对防范经营风险、提高成本竞争力都有着积极影响。目前,中国一汽已在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南非、越南、马来西亚、朝鲜、菲律宾、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尼日利亚、墨西哥在内的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海外KD组装工厂,并积极谋求由“产品输出”向“产能输出”的转变。

其中,一汽南非库哈工厂建成于2014年,是中国一汽第一个、同时也是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最大、最先进的海外工厂。面对近年来南非经济衰退,货币大幅贬值,中重卡市场大幅萎缩等诸多压力,中国一汽充分发挥南非基地地产化优势,通过导入高品质产品,提高售后服务水平等措施,确保销量稳步攀升。2016年,中国一汽南非中重卡终端销量同比增长22%,出口量占国内行业出口总量64%,连续三年保持中国车企细分市场第一。

在一汽的传统优势市场伊朗,中国一汽按照战略市场和区域中心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体系、丰富产品、优化渠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牢牢把握领先优势的中国一汽成功实现乘、商用车两大类产品的规模本地化生产,目前已拥有年产2万辆乘用车、5000辆中重卡的KD生产能力。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一汽中重卡对伊出口量不仅继续稳居行业第一,更凭借优异的产品品质,在当地赢得了“欧洲品质,中国制造”的美誉。

巴基斯坦同样是中国一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市场。近年来,中国一汽在巴基斯坦积极推进本地化生产与产能转移,目前已完成中重卡J5P产品74个零部件的现场审核与微型车产品188个零件地产化。随着本地化生产的持续深入,中国一汽各类产品持续热销,其中,微型车对巴出口量连续五年保持行业第一,销量位列当地所有品牌第二位;轿车对巴出口量连续三年保持行业第一;卡车销量在当地民用市场中排中国品牌第一位、所有品牌第二位,牵引车市场占有率高达60%。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能够扎实稳健推进海外布局完善的中国一汽,其本地化战略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对此,中国一汽海外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民心相通”是企业成功“走出去”的社会基础;而深挖重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是加速完善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保障。

在开展海外业务期间,中国一汽高度重视对人文领域的精耕细作,不仅“入乡随俗”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更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近年来,中国一汽借助国家援助项目契机,持续开展对外援助工作,仅“十二五”期间,就完成了对朝鲜、巴基斯坦、秘鲁等17个国家的22项援助项目,累计提供车辆800余辆,投入资金2亿余元。此外,中国一汽各海外基地的良性化经营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一汽南非公司成立至今,已累计向当地政府缴纳税款约八千万兰特,并创造直接就业岗位230余个。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视察一汽南非库哈工厂时,就对中国一汽在南非的发展,尤其是在融入当地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以及注重长远效益的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了肯定。

在拥有强大的社会基础的同时,中国一汽还深入挖掘并发挥巴基斯坦、伊朗、南非等重点海外基地的战略支点作用,通过重点基地的带动,不断扩大海外业务覆盖范围。目前,中国一汽已逐步形成以“一带一路”实施路径为基础的东、南、西、北四条海外生产力布局。其中,“东线”将随海上丝绸之路拓展越南、泰国、印尼等市场;“南线”在巴基斯坦市场既有优势的基础上,推进当地乘用车本地化,同时在非洲市场,争取中非发展基金等支持,打造东南非基地群;在“西线”,继续加强项目管控能力,策划投资入股,进一步深化伊朗本地化;在“北线”致力俄罗斯市场乘用车以及哈萨卡车KD、本地化项目的快速推进。相信随着国际产业链布局的不断完善,中国一汽将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区域汽车产业的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进军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对中国一汽而言,出口汽车的目的不仅在于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交通运输与基础建设提供工具,更是希望凭借“走出去”实现自身品牌、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全面提升,通过“两个市场”的协同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一汽”,企业品牌“中国一汽”。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新中国汽车工业从这里起步。2011年6月28日,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中国一汽进行主业重组,成立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几代一汽人走过了史诗般的创业拼搏历程,在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第一次创业,一汽人发扬艰苦创业、刻苦学习的精神,在荒原上创造了三年建厂并投产的奇迹,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第二次创业,一汽人弘扬愚公移山、务求必胜的精神,在不停产不减产前提下闯出一条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的新路,甩掉了“解放”卡车三十年一贯制的帽子;第三次创业,一汽人传承“学习、

创新、抗争、自强”的企业精神,成功实现上轻型车、上轿车,形成了中、重、轻、轿、客、微产品系列格局,开辟了企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至今,中国一汽累计产销各类汽车3000余万辆、实现利税7000多亿元,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南、华南和华东等五大生产基地,分布在长春、吉林、哈尔滨、大连、北京、天津、青岛、无锡、成都、柳州、曲靖、佛山、海口等城市。在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逐步建立起全球营销和采购体系。

回顾历史,中国一汽从建厂开始,就把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代代一汽人用创造一个又一个“第一”的坚韧奋斗,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不愧“长子”的使命,不断鞭策自己牢记历史、坚守信念、担起责任、执著着争创中国汽车行业全优第一的追求。

站在企业发展的新起点,中国一汽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创新驱动、自主图强,改革求变、开放搞活,结构调优、绿色增长,品质至上、成本领先,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其他信息

  • 新闻来源: 澳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