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甘肃,人们自然想到水,奢侈的水!
在甘肃中部,一处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接壤的地方,有一座有着400年历史的永泰古城,过往的400年,也是一部人类征战水荒与沙化的活剧本。
史料记载,永泰城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次年六月完工。历经400年后,这座历史古城走过繁华与衰败。
如今这里只有大漠荒烟,永泰古城里剩下的87户居民怎样生存?在生态资源频临恶化、耗尽的背后,这座镶嵌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古城池又将如何存续?
记忆之城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将军李汶奉旨率军讨伐鞑 部落宾兔和阿赤兔等首领,双方在龙沙展开了一场数十日的大战之后,李汶击败了鞑 部落群首领,收复了大小松山,但这场大战也摧毁了这里原来的要塞。
此后,晋升为三边总督的李汶上奏朝廷,要求在永泰川修筑永泰城。彼时,春色不绝于四季的永泰,第一次成为通往青海、河套、新疆和西藏的咽喉之地,开始具有了政治、军事、外交、商业发展的多重要义。
这样的故事,在61岁的李崇仁口中述来,仿佛发生在昨天。李崇仁说,南依老虎山,东北接永泰川,西临大砂河的永泰古城,虽然一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但最近几十年,已经濒临灭顶之灾。
1953年春天,只有17岁的闫致祥(后曾为景泰县电力工程局工会主席)第一次走出了故乡永泰城,进入景泰县工作。他回忆,当时国家开始大规模搞建设,后来又是破四旧立四新。到了1958年,全国开始大炼钢铁,永泰城里100多棵大树被尽数砍伐,城里明清时期的庙宇高楼,也被一拆而空。
“我们现在去古城,那里已经满目疮痍。”即便如此,闫致祥依然兴致勃勃地带记者去了他的故里。
从景泰县城出发,乘车大约45分钟后,依稀可见永泰城墙。沿途是茫茫的永泰川。尽管已经到了3月底,枯黄的土地上却没有一点生机,一阵大风过后,黄土卷起的烟尘弥漫在田野里。
“先有老虎城、永泰城和红水县,后来才有景泰城。”一路上,闫致祥滔滔不绝,他说景泰是历史上的边防重地,境内的古长城、古城池等遗迹很多。
说是古城,其实就是一个自然村。
沿途依稀可见一些土墩台,据说这样的土墩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沿途共有七十二个,一直通向甘肃省城兰州。闫致祥说,这是明清时期用于防范的信息台(当地人称为烽火台),如果发现有敌入侵,便从永泰城的第一个烽火台点火,依次传递,很快就将信号传入兰州。
“在永泰城东南部有一块占地面积为500亩地的平地,这里就是当年的练兵场。操场中间建有高两米的平台(现已拆毁),台上建有三间坐北朝南的阅兵台,红漆明柱,雕梁画栋。”闫致祥说,这些古建筑后来全部都拆除了。今天,在离练兵场前约400米处,可以看到宽17米、高8米的射箭靶墙,墙上隐约可见箭簇留下的疤痕。
如今,由于连年干旱,生活在城里的居民为了谋求生计,都已经陆续搬迁离去,解放初期的1000户人家,已衰减为87户。往日“酒肆商行,旗幌昭然;茶亭饭馆,四时飘香”的繁华不复存在。
“连年干旱之后,村里的年轻人都搬到有水的地方去住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61岁的李崇仁是永泰小学的校长,他前几天刚刚退休,如今却当起了旅游宣传员。
李崇仁翻开留存已久的本子,指着上面的留名和电话号码说:去年从日本来的两个游客在他家住了一个月。他目前已经接待了许多国内外的记者和游客。
在他身后,我们的目光穿过纵横交错的沙漠和连片干旱的黄土山丘,在那里,茫茫原野上已经很难见到树木,触目可及的荒凉,迫使更多的人向着黄河水源靠近。傍晚时分,整座城被呼啸而来的狂风包围。城内的牧羊人相继赶着羊群进城,由于外面没有水喝,几百只羊挤在城中的一口水井旁边喝水。
临时演员
历史已经过去,这座镶嵌在沙漠边缘上的古城,400年前是刀光剑影,如今还是刀光剑影,不过以前是古战场,如今是影视城。
诸如《大敦煌》、《神话》、《汗血宝马》、《花木兰》、《老柿子树》、《雪花那个飘》等34部大型影视剧都在永泰古城拍摄完成。
永泰城内有个村民唱社戏的大戏楼,这是包括李崇仁在内的370位古城居民的主要文化娱乐场地。随着影视摄制组的进城,如今这里却成为拍摄电影的主要场地,这也为城里的居民提供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收入。
李崇仁的弟弟李琉仁开玩笑说:“我们都是演员。”
让永泰古城走进电影的动力,与这里的历史有关。史料称,当年巴掌大的古城内有驻军两千多人,马队500人,兵营、练兵场、火药场、武器库、草料场、马场等一应俱全。城墙上有炮台12座、城楼4座,城下有瓮城、护城河,城南北两侧分别指向兰州和长城方向建有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如此完备的设计,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
永泰城里的很多居民都做过群众演员。“跟着明星演员随便走走,一次能给30元钱。”李崇仁说,除了种地、养羊和做群众演员,这里的村民几乎再没有其他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残酷的水土流失与自然灾害,也迫使永泰城群众不得不去当群众演员。记者注意到,永泰古城周边的一马平川里,已经很难见到一方完整的黄土,而遍布四野的,都是沙尘。据当地农民介绍,受困于干旱肆虐、水利失修,为了保持土壤墒情,他们给所有田地里全部铺上了约3厘米厚的沙粒,他们的生活,也主要依靠于这些几乎常年不见雨的沙地耕作。
“几乎每家都有三四十亩沙地,但有些人还是没有口粮吃。”李崇仁说,他们的一亩地春天下10斤春小麦的种子,秋天收割时只能打50斤。
除此之外,永泰城居民的另一大经济收入是养羊。在永泰古城内,几乎每家都有养羊的习惯。“因为连年干旱,羊群没草吃,即使春草还没有长出来,城里人已经在野外开始放羊了。”一位老人说。
放眼永泰城周围广袤的原野,猛烈呼啸的西北风里,原野上几乎见不到一棵树木,广袤的田野上依稀可见羊群走动。
几乎同时,当地人赖以成为群众演员的道具——永泰古城墙,如今也摇摇欲坠。据村民讲,前几年城中村民为了取土方便,挖墙取土。而生活在永泰古城中的村民为了存放杂物,在城墙上挖了很多窑洞,用来存放车辆、圈养猪羊和堆放柴草等,如今的永泰古城墙上,有大大小小窑洞80多个。
拯救古城
如今的李崇仁,住在永泰城中央,他家的古宅是两间土木结构的瓦房,房子周围有高2米左右的院墙,院墙上开有一个大门,门板用木料做成,大门口设有香台。这和城内其他居民的房屋设施几乎完全一样,按照李崇仁的说法,这样的建筑方式是当地明清民居建筑的特点。
在李崇仁的卧室里,挂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永泰城彩色照片,其中两幅大型彩照是航拍而成。李崇仁指着自家客厅里的一幅大型彩图说,这些照片都是前来这里游玩或拍电影的朋友赠送的。因为自己没有设备,根本拍不出这样的效果。
毫无疑问,李崇仁已经将他的下半生与永泰古城紧紧捆绑在一起了。他说,自己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家里举办一个摄影展,内容全部是关于永泰古城。
李崇仁说,摄影展也是对永泰古城的历史文物保护的一个促进。他的生活方式很简单,前几天刚种了一亩地的春小麦,剩下的20亩沙地不想种了,除了产量低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上了年纪种不动了。另一方面,永泰古城内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已经占去了李崇仁大量的生活空间。
与一心想举办一场永泰古城摄影展相比,李崇仁更看重的是,永泰古城如何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记者注意到,在文化部2006年公布的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永泰古城名列第一类古遗址第210号。
李崇仁认为,除了政府的保护之外,目前也有村民自发组织参与保护永泰古城遗址工作。而早在1971年武威地区开展文物普查时就设立了永泰古城文物保护小组。1980年,古城被景泰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自此之后,永泰古城的破坏程度降低了。
城里75岁的老人闫致祥主编的《寿鹿文化考》一书,详细记录了永泰古城的兴衰过程。据介绍,永泰城1606年冬天破土开建,于1608年6月建成。其城墙周长为1600多米,城墙高12米,夯层厚12至18厘米,城基宽约6米,占地面积318亩,外筑甬门,外门叫“永宁门”,内门叫“永泰门”。
登上城池背后的老虎山鸟瞰永泰古城,整个城的形状为椭圆形,城门向南而开,门稍偏西。这个横卧于永泰川的古城池,极似一个海龟,所以当地人习惯性地将此城称为永泰龟城(即永泰古城)。
春节前后,是永泰古城内最热闹的时候。3月5日这天,景泰县上万人赶往永泰古城扫墓祭拜。紧接着一年一度的庙会在永泰城内展开。城隍爷出府是永泰城内的民间祭拜活动,李崇仁说,这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已经延续了400多年。在永泰城东北角方向,是清朝时期的官署,如今,这个原址建成了城隍庙。
另一方面,永泰古城的人为破坏也非常严重。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初,大量居民在城内开挖了多处地道,其中在西城墙中部最长的一个人工洞穴长17米、宽2.5米、高20米,可容纳100多只羊。
据介绍,沿永泰城墙底部一周有一条人为挖掘的长约1710米、宽约1.5米、高约2米左右的防空地道,成为永泰城最大的风险。
未来之困
人类何以为生,历史何以存续?显然,生活在永泰城中的百姓,在经历一次次与沙化和水荒的抗争之后,仍然对未来茫然无措。
3月的永泰城显得异常荒凉。令人更为忧心的是,如今的永泰古城已经陷入了生态恶化和异常缺水的艰难境地。
由于人口加速迁移,如今在永泰古城内生活的87户人家,每家的耕地面积多达30亩以上,即便如此,他们如果不去做群众演员,仍会面临缺乏口粮之虞。
随父辈在永泰城里生活了多年的闫致祥回忆,小的时候永泰城内水流潺潺,城里有很多大树名木。1958年大炼钢铁之后,这里就没有树了。
“以前这里雨水很好,我父亲种的南瓜像篮球一样大。”闫致祥用手比划着说,他记忆中永泰城后面的松山上还是大森林,当时人们还在山上砍柴。几乎最近20年时间,山上的树也被砍完了,后来由于连年干旱再也没有长起来。
记者获悉,永泰古城周围近几十年来生态恶化严重,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
“古代时水磨沟的水比较大,永泰古城的护城河水就是从老虎沟引来的,现在由于干旱水变的小多了。”李崇仁也颇为感触地说,小时候当地雨水好,村里种的庄稼能长一胳膊长。近年来这里几乎不见雨,种的庄稼只有一尺长。
在环境恶化的驱使下,永泰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在黄河灌区工程完成之后,许多人都搬到有水的地方去了。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生活在永泰古城中的居民,主要依靠城中的两口井来取水。据李崇仁介绍说,清朝时期,祖籍在永泰城中的一代名将岳钟琪亲自领队,在城内东南西北和中央分别修有五口井,这五口井里的水是从城边的水磨沟引来的,水道全部用石块砌成,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夏天水旺之时还可以从井里取水。
李崇仁说,前几天白银市旅游局的安局长到过他家,认为永泰古城内的居民不能全部搬出去。即使以后进行旅游开发,城内也需要有人气。
三四月的永泰城,仍然一片萧条。郊外牧羊人用头巾将脸裹得很严实,只留出两只眼睛看羊。永泰城内370位居民何去何从的答案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希望通过对永泰古城的样本进行解读之后,能够再一次唤醒人们善待自然的良知。
新华网马尼拉4月9日电(记者赵洁民)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9日发布公告说,由于距首都马尼拉以南65公里处的塔阿尔火山显现喷发迹象,因此将该火山警戒级别由1级提高至2级。
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观测到,塔阿尔火山口湖每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从2月份的1875吨增加到3月底的4670吨。本周在火山周围进行的地面变形观测显示,火山体与2月份相比又有膨胀,另外主火山口的北面和东北面地区蒸汽活动加剧,有时发出“嘶嘶”的声音。这些证据都表明塔阿尔火山的警戒级别已达2级,即有喷发的可能。
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说,火山可能会突然喷发出有毒气体,公众应远离火山周围危险地区。
菲律宾处于太平洋的火山带上,火山喷发和地震都很频繁。塔阿尔火山是菲律宾已知22座活火山中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有记录的喷发共33次,上次喷发是在1977年,由于火山口周围的塔阿尔湖吸纳了溢流出的岩浆,因此未造成人员伤亡。
最近,一种所谓的“古董”安宫牛黄丸价格暴涨。正规药店里出售的安宫牛黄丸每粒标价不过几百元,而在网络上1993年之前生产的安宫牛黄丸一粒甚至要卖到几万元。专家指出,买药还要去正规药店,网上售卖的当心是假药劣药。
4月6日,记者在淘宝网上看到,安宫牛黄丸标价最高的为58000元,卖家zyylovezlx在商品介绍列出了“1982年香港马百良药厂出品”、功能为“清热解毒、镇惊开窍”,成分为“牛黃、麝香、珍珠、黄连、黃苓、栀子、郁金、冰片、蜂蜜及辅助剂”。
排在第二位的是一粒上世纪“70年代产的安宫牛黄丸”,标价38000元,卖家“幸运果果龟”称自己卖的安宫牛黄丸是原河北省承德市制药厂生产的,其姥爷在大概1973、1974年的时候,为了治疗舅舅的脑膜炎托关系弄来的,并称,“不敢保证是否还有疗效”,但保证“绝对正品”。
另一位卖家“甜甜公主baobei”店里的“香港马百良安宫牛黄丸(1985)”同样标价38000元,店家同样表明货品来源意图说明所售安宫牛黄丸的“正宗”。卖家称,该药是亲戚从香港带回,“保证真品”。另一卖家店内销售的“古董级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散)”标价23000元,称是“中药世家留存、真材实料,仅此一小瓶,不是仙丸,却胜似仙丹”。
记者从同仁堂药店获悉,目前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最贵的一丸也就350元,网上标价58000元的安宫牛黄丸与之相比,价格贵了165倍。
擅自服用容易产生危险
网上高价售卖的安宫牛黄丸,尽管来源不一、厂家也不相同,但有个共同点就是,很多卖家都特意强调自己所售药品为“1993年以前生产的”。他们称,只有此前生产的才含有犀角。
北京地安门中医门诊部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告诉记者,安宫牛黄丸是我国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属于中医方剂的开窍剂。中医将其与紫雪丹、至宝丹称为“凉开(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为“三宝”之首,由牛黄、麝香、珍珠、朱砂等11味中药组成。
陈年安宫牛黄丸和普通安宫牛黄丸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使用的是野生犀牛角还是水牛角。1989年我国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993年以后,野生犀牛角被明令禁止用于制药原料,生产厂家于是改用水牛角的浓缩粉替代。有人认为,水牛角和犀牛角虽然成分类似,但是药效仍存在一定差距。所以,1993年前产的含有犀牛角成分的安宫牛黄丸身价倍增。尹志超表示,目前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工艺和做工都非常严格,其疗效依然有非常充分的理论依据,消费者不要盲目追求所谓1993年前生产的“陈年”安宫牛黄丸。
尹志超提醒,安宫牛黄丸的功效是“开窍醒神”,是主治老年人中风、半身不遂的急救药,抑制病况深度发展。因其是个大凉药,只能作为急救,不能作为保健用药,更不是万能的特效药。患者如果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擅自服用,极易产生危险。
网上随意销售属违规
记者在同仁堂安宫牛黄丸的包装上看到,有效期为5年,这与网络上宣传安宫牛黄丸“越陈越好”的说法相去甚远。难道安宫牛黄丸不会因为过了保质期而失去疗效吗?
尹志超指出,中药当然是有保质期的,过了期就逐渐失去了疗效,一些过期中药颜色发生变化、有破损等,就变成了劣药,服用后无法保证人体健康。
不过,他同时指出,如果使用蜡丸密封的中药,不会生虫也不会发霉,即可长期存放,当然保存的环境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而普通包装非蜡丸形式包装的药丸子,存放时间长了则会发霉生虫,失去疗效。
另外,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允许在网络销售药品的只有十几家网上药店,而这些网上药店也只能在网络销售非处方药,而安宫牛黄丸属于处方药,因此普通卖家销售均属违规。尹志超提醒,普通消费者无法鉴别网络上销售的安宫牛黄丸是否真货,应谨慎购买,以免买到假药。(记者夏文)
中新网4月9日电 福岛第一核电站向大海排放低污染水的作业,9日晚将接近尾声。从本月4日开始的这一项排放作业,由于没有向周边事先通报,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强烈不满。据悉,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700吨低核浓度污染水排放到核电站附近的海水中。
东京电力公司解释称,在废水综合设施中排出囤积的低核浓度污染水,是为了能够将第二核反应堆的建筑物内的高核浓度浓度污染水接引过来,以便进行集中处理。
报道称,东电没有说明这些低污染水的放射性浓度数值,但是,总量超过1万吨的污染水直接排放到大海,无疑的会污染海水,并危及周边国家的海洋安全。
日本政府救灾总部说,到9日晚为止,福岛第一核电站通过10台大型水泵向附近海域排放的低污染水已经达到7700吨,最后剩下的800吨,将在9日晚至10日全部排放完毕。
据悉,日本渔业与水产加工团体已经向东电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并要求全额赔偿损失。
之前的报道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实施固化剂作业的二号机组放水口附近、以及核电站的堤防等处发现至少三处渗漏现象。含核放射性的污水从泄漏出流入太平洋,引发了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据共同社报道,东电计划采用7块各宽4米、高8米的钢板,安置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第二机组和另二处地点的取水路和堤防处,防止污水从堤防的渗漏点外泄。东电力还准备在2号机组水闸前、4号机组南侧堤防附近和北侧水闸入口3处地方设置拦砂网,其高度有10米,宽度达120米,通常在河川或海岸工程中被用于防止污浊的水扩散。
|
|
4月9日,工作人员正在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M1号墓进行发掘工作。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
新华网西安4月9日专电(记者 冯国、刘彤)记者9日下午从西安一处考古现场了解到,2000多年前西汉张安世家族墓园中一座贵夫人墓的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考古专家在贵夫人墓唯一的耳室内发现了12件珍贵竹木器,其中包括1件精美的漆木箱和11件罕见的竹笥,初步判断其内珍藏的“吃喝享用”物品很可能是“山珍海味”。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西安凤栖原汉墓考古队领队张仲立说,张安世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酷吏--张汤的儿子,因记忆超强、能力卓著、为人低调,成为高官显贵,其身后子孙历代为朝中高官近二百年。如今正在发掘的是其家族墓园中的一座贵夫人墓,很可能是其位及列侯的儿子的配偶墓。
2008年以来,陕西省考古人员对张安世家族墓园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以来,发现绝大多数墓葬已被盗扰,随即对张安世墓及其夫人墓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包括铜封印、陶质兵马俑、玉器等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进而确认了这处墓群是西汉名臣张安世的家族墓园。
张仲立说,根据“内窥镜”的探测成果,专家研究发现耳室内有精美的漆器和竹器。在今天多拆除了一些封闭耳室的汉砖之后,科技保护专家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仔细观察了文物的情况。“我们发现竹笥如同中药铺一般,有些物体看上去如同山区产的菌类,有些好似动物的骨骼。根据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唯一的耳室中必然储藏着墓主人‘吃喝享用’的东西,如今看来很可能是‘山珍海味’了。”
竹木器在中国北方的环境下长期保存十分困难,迄今考古发现的2000多年前的北方竹木器仍十分罕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部部长赵西晨说,按照文物保护预案,首先对处于耳室口部的漆木器进行了保护,通过喷洒药水让漆器实现保湿,并达到稳定和加固的效果,以便进行整体提取到实验室再进行更好保护。但是药水的浸入需要一个过程,真正能安全地提取到实验室或许需要一两周的时间,也不能排除一两个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西安凤栖原汉墓考古队队长丁岩说,除了精美的漆木器之外,11件用竹片编制的竹笥的保护更是难题。
针对文物保护的现实需要,专家已决定暂停考古发掘。丁岩说,考古发掘中保护文物是第一位的,因此,研究院专家组现场决定,原来计划中主墓室的发掘工作也暂时推迟,何时发掘要看竹木器的保护进度。
被誉为最危险的2005 YU55小行星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4月10日消息,一颗直径约400公尺的小行星即将与地球擦身而过,时间就在今年11月,它的体积庞大,靠近地球0.85个月球距离,大约是32万多公里,堪称天体中最具危险性的太空陨石之一。
2005 YU55小行星是亚利桑那大学(大学ofArizona)杜斯肯月球与行星实验室于2005年12月28日发现,直径约400公尺,是个慢速自转的圆形小星体,美国太空网站报道,11月初这颗小行星将仅靠近地球0.85个月球距离,目前有关方面正在规画各种雷达,目视与红外线观测活动。
据台北市立天文馆网站介绍,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最近时约36万3300公里,最远时约40万5500公里,平均约38万4400公里。所以,这颗危险小行星最接近地球时,只有0.85个月球距离,也就是大约32万6400公里,就天文单位而言是极其接近的距离。目前人类飞行物体跑最远的是“航行家一号”,到今年3月7日为止,距离太阳约为174亿公里,预估再几年就跟太阳系说拜拜。
NASA的近地星体专案办公室主任姚曼斯说,“2005年11月8日YU55飞近地球的情形相当罕见,因为距离地球如此近,体积又如此之大。这种天文奇观每30年才会发生一次。“剑桥小行星中心则称它是‘可能具有危险性的小行星’”。
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研究科学家班纳说,“我们已经准备好迎接2005年YU55和地球擦身而过”。“他说,观测活动包括使用波多黎各的巨型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与加州金石天文台的设备。
接近地球的小行星,有潜在的威胁,体积大者一旦进入大气层,很容易造成全球性大灾难,目前世界各地有许多天文爱好者无时无刻在观测近地小行星,好防患于未然;但是也有许多和平共存的小行星,北爱尔兰阿麦天文台天文学家最近就新发现一颗与地球为伴的小行星,它可能已经跟随地球一起环绕太阳至少有250,000年之久了,而且或许与我们地球的起源密切相关。
这颗小行星2010 SO16是由广角红外巡天探测器于2010年发现的。在发现报告后2个月左右,天文学家Christou联系等人发现这颗小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刚好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相同,更重要的是,它的轨道与地球轨道非常近似。绝大多数的近地小行星,轨道是非常椭圆的形状,轨道的一部分因而会进入太阳系内侧。然而2010 SO16的轨道近乎圆形,不会接近地球以外的其他任何行星。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10日4时4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中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
本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颗卫星将与去年发射的5颗导航卫星共同组成“3+3”基本系统(即3颗GEO卫星加上3颗IGSO卫星),经一段时间在轨验证和系统联调后,将具备向中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初始服务条件。今明两年,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完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满足测绘、渔业、交通运输、气象、电信、水利等行业,以及大众用户的应用需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还保留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和完好性服务特色,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发展原则,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已实现,从2000年到2003年,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2012年左右,建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亚太地区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此次发射的卫星和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7次飞行。(记者 陶社兰)
根据“火星快车”所获数据绘制的图片,展现了火星上的什洛尼尔斯火山和乌拉纽斯火山。
什洛尼尔斯火山底部直径80英里,顶峰比周围平原高出3.4英里
利用“火星快车”高清晰立体照相机获取的数字地面模型绘制的彩色图片
欧洲航天局公布了根据“火星快车”探测器所获数据绘制的一组图片,展现了薄雾笼罩的火星火山。通过这些令人吃惊的火山图片,科学家可以了解流星撞击如何改变这颗红色星球北半球的地貌。流星撞击火星发生在火山活动停止后很久,撞击时喷射的物质最后落在什洛尼尔斯火山(Ceraunius Tholus)和更小的乌拉纽斯火山(Uranius Tholus)底侧。
这些图片不仅展现了永久性地貌特征,同时也呈现了暂时性地貌特征。图片利用“火星快车”2004年11月25日至2006年6月22日3次绕行火星轨道期间获取的数据绘制。科学家最初认为这些死火山的外观不会发生变化。但在第二次绕行火星轨道期间,“火星快车”观测到冰云在什洛尼尔斯火山上空穿过。截至探测器再次飞跃,获取绘制图片所需的最后一批数据时,冰云已经消散,留下一条清晰的线,穿过山坡。
“tholus”在拉丁语中意为锥形顶。什洛尼尔斯火山底部直径80英里(约合128公里),顶峰比周围平原高出3.4英里(约合5471米)。它的顶部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口,直径15.5英里(约合25公里)。乌拉纽斯火山座落于北部37英里(约合60公里),是一座较小的火山,底部直径38.5英里(约合62公里),高度2.8英里(约合4506米)。
什洛尼尔斯火山较为陡峭,山谷遭到侵蚀,很多地方出现较深的裂缝。这说明柔软而易于受到侵蚀的物质——例如火山灰层——在火山喷发时沉积。最大最深的山谷宽度大约在2.2英里(约合3.5公里)左右,深300米,最后消失在两座火山间一个与之无关的撞击坑内,形成一个令人好奇的扇形沉积区。
科学界对这个扇形区的成因仍存在分歧,可能在熔岩管中的物质被火山冰帽融化后产生的水冲下山坡时形成。火山喷口扁平而光滑,在火星的早期历史上,喷口内可能存在一个湖,当时的大气密度高于现在。火山活动时产生的水融化了埋在地下的底冰。底冰在地下渗出湿气时形成,在顶部土壤和底部岩石层之间形成一个冻结层。
两座火山之间的撞击坑面积22英里×11.2英里(约合35公里×18公里),由流星撞击形成。在乌拉纽斯火山西部,还有一个较小的撞击坑,宽8英里(约合12公里)。这个撞击坑同样在火山活动终止后形成,撞击时喷射的物质覆盖火山底侧,现在能够看到的最初结构只有顶部区域。(杨孝文)
朝鲜官方媒体7日首次确认,全国各地监测站收集的一些空气样本中测出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和铯—137,对公众健康不构成威胁。
空气样本中的碘—131、铯—137含量分别为每立方米0.03毫贝克勒尔、0.04毫贝克勒尔。这些放射物质显然来自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
按照朝中社的说法,所测空气中的碘—131含量相当于法定允许值的二十四万分之一。专家认为,这一程度不会危及公众健康。
朝中社没有说明所涉空气样本来自哪家监测站。朝鲜政府已加强全国各地监测站对放射物质水平的监测程度。
韩联社报道,朝鲜测出的空气放射物质含量低于韩国。韩国首都首尔6日监测数据显示,空气样本中的碘—131、铯—137含量分别为每立方米1.15毫贝克勒尔、0.062毫贝克勒尔。
日本海啸留下巨大垃圾堆,正在太平洋漂流
日本3月11日大地震引发的巨型海啸将逾20万幢建筑物卷入太平洋后,大片垃圾正漂往美国西海岸。这批巨大的垃圾面积据估计相当于3个德克萨斯州。有报告称,汽车、拖车、船只和整间房屋正在太平洋公海上漂浮;有美国海洋学家甚至预测,仍然穿着鞋子的人体断肢,将于1至3年内漂至美国。
人体断肢或将漂到美国
据报道,西雅图海洋学家埃贝斯迈尔表示,数千具海啸遇难者的遗体被卷出海,大部分遗体四肢会分开并在海水中分解,穿着鞋子的脚则会继续漂浮。渔船和浮在海面的漂流物会受风向影响,可能约1年内漂到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北太平洋环流会再把垃圾带到夏威夷,最终返回亚洲。木制品或家具可能要2至3年,才能“完成”这个“随波逐流”的过程。
埃贝斯迈尔指出,不少海啸留下的残骸都是塑料,不会彻底分解,可能会造成海洋污染,危害海洋生物。他担心在日本出生、随着环流游往加州的数十万只小海龟,生命会受到威胁。
美军警告航道将受威胁
据报道,美军第7舰队成员丹尼斯表示,从未见过如此大片的漂浮残骸,他警告这些垃圾可能会对航道构成威胁。他说:“使用螺旋桨推动的船只要驶过这片漂浮垃圾,可谓非常困难;一些随波漂浮的渔网对船只的威胁尤其严重。”
美国放射医学学会医学物理委员会主席夏威希更指出,一些抵达美国西海岸的垃圾可能带有辐射物,但他同时强调,垃圾漂到美国后,“届时辐射量和危险性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