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洛杉矶之战》号称2011年第一部科幻巨制,喊着反抗外星异形入侵的口号,其实是一部“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战争电影。美国大兵为了保护平民,与几乎连个正面特写都没给的外星异形激烈巷战。侵略者滥杀无辜,防守方扶老携幼,一边含情脉脉一边英勇抗争,这正是当下好莱坞的主旋律。

  人逃不脱时代的笼罩,电影也是一样。外星人入侵题材是好莱坞的拿手好戏,从小处说这个题材迎合了观众的趣味,往大处讲它一直遵循着培养出观众趣味的那个时代精神的逻辑,深深打上了不同年代的烙印。

  对外星人入侵的想象是时代精神之子。就拿1951年和2008年的两部《地球停转之日》来说,在1951年版里,外星人克拉图来到地球,是因为超级大国发展原子能,甚至进入竞争状态,而这可能会影响到宇宙秩序,所以克拉图的任务是警告地球人停止这种危险的尝试。而在2008年版里,克拉图之所以来地球是因为人天生的“毁灭性”可能危及到地球,他们是地球的朋友,“如果地球死了人也就死了,如果人死了地球能活下来”。前后两部电影的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1951年版里,克拉图要召集全球领导人开会,美方说苏联不同意,也就是说此时美苏就是棋逢对手针锋相对的地球代表。而到了2008年版里,外星飞船是降落在世界各地的,美国只不过是电影故事的一个发生地点而已。同时在1951年的版本里,克拉图也明了地球人的逻辑,就是强者为王,于是他要显示出一种力量,让地球人屈服,让大国不是你死我活的抗争,而是休戚与共的合作,这是人们在冷战阴云下的美梦。而到了2008年版里,克拉图已经启动了毁灭人类的程序,最终打动他舍生停止程序的是他感受到了人类“毁灭性”之外的另一面,说白了就是万试万灵的“人性”。前后两个版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已经完全不同,左右它的正是时代精神的变迁。

  “铁幕”拉开之后,1950年开始“麦卡锡主义”(“反共”)盛行一时,意识形态认为美国人会被从思想上异化和控制。于是在1956年出现了《人体入侵者》(《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并被不断翻拍。电影说的外星人通过寄生的方式入侵,控制人的思想,最终占领地球。在这一版的结尾,人们发现了外星人的阴谋,说明希望尚在。

  而到了1978年的版本里,主角最终也被寄生,希望一转而为绝望。因为在经历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和1972年的中东核危机之后,大国剑拔弩张,人们觉得深渊已现,于是产生了一种绝望的情绪。

  1979年雷德利·斯科的《异形》里,异形血液的强酸性是终极的自我保护,是用两败俱伤来牵制敌人。这不由不让人联想到核武器。冷战双方用一种足以自毁的力量来威慑彼此,但攻击对方可能毁了自己,静观其变又会陷入一种焦虑,于是恐惧中蔓延无边的臆想。

  到了苏联解体,美国人的乐观情绪飘扬。《独立日》即是这种乐观情绪的体现,人民英勇,总统英明,电影首先在白宫为克林顿放映,让主流意识形态熨帖无比。电影中世界人民在美国的带领下大败外星人,《独立日》即是美国的又一次建国日。即便是同时期的《异形4》,进化完美的异形也最终被打败。那段时间的外星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纸老虎。

  进入新世纪之后,美国也命运多舛,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与理性,表现对伊拉克战争的反思的《拆弹部队》能夺得奥斯卡最佳电影即是明证。2007年版的《人体入侵者》(《The Invasion》)里,大使开玩笑说:“用俄国靴子踢你一脚”,对方则回答:“现在都是用中国造的。”这其实可以看成一个隐喻。

  而同样说外星人对人思想的控制,这一版已经变成了人类的自我反思:“(人们)表面嘻嘻哈哈。私下里是死对头。表面文质彬彬掩盖着真正的自私自利。文明只是幻象,事实是我们还是动物,由原始的欲望驱动。”在2005年翻拍的《世界之战》最后,外星人被细菌打败,电影说:“人性和物种生存权利帮助我们对抗一切挑战,我们或生或死都有意义。”单纯对峙的时代环境之下很难在一种娱乐题材的电影中出现这样的夫子自道。一切的转变说明外星人入侵这个题材在跟着时代精神的多元立体而不断调试。

  一部电影之所以经典,可能是因为它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情绪。电影可以重拍,情绪无法克隆,很多时候人们说重拍的电影没有了味道,其实与其说是重拍的电影江河日下,不如说是接受的环境沧海桑田。外星人入侵题材的转变是对此最好的说明。(来源:中国经营报)

  喝咖啡时再也不用怕烫到舌头啦!几位美国科学家日前设计出一款名叫“朱丽斯”的金属“咖啡豆”,它具有控制温度的神奇功能。只要将它轻轻放入杯中,滚烫的咖啡将自动变成口感最佳的60摄氏度。

  据美国《大众科学》4月1日报道,这款设计成咖啡豆形状的金属小玩意儿的壳里藏有变温材料。当咖啡温度超过60度时,材料会融化并吸收热量,直到咖啡降温至60度。而低于60度时,材料又将凝结并释放热量给咖啡“加热”。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咖啡可以保持在口感最佳的温度里,你可以不慌不忙地一边看报纸,一边享用美味的咖啡。科学家还同时设计了配套的保温杯。

  这项发明目前已经集资3.5万美元,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进行大批量生产。它也许将成为咖啡爱好者在未来必不可少的“咖啡伴侣”。

  前年一部灾难片《2012》一度刷新国内院线票房纪录,并成为09年度国内票房冠军。世界末日,在生活中或许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但在想像力有多厉害,灾难片就有多厉害的电影世界中,地球可是变着样地受到各种折磨,直至世界末日的来临。在电影中,地球灭亡的方式花样多多,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根据?探索频道做的一期《2012启示录 世界末日》节目中列举种种电影中的灾难,原来不少灾难都来自生活原型。大家若对2012或者世界末日有兴趣,这些电影或许可以提前满足你的“末日欲”。

  电影预言之1:下一个致命病毒出自实验室

  代表电影:《生化危机》

  生化反恐专家阿里努里说:“下一个超级病毒可能出自科学实验室。”根据经典游戏改编的好莱坞大片《生化危机》,就讲述在一个生物工程实验室里,一种病毒突然爆发并迅速传播,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全部成为了恐怖的丧尸,一旦被他们咬伤或抓伤,也会马上变成丧尸,只有爆头才能将其歼灭。

  其他电影:《潘多拉航班》、《恐怖地带》、《我是传奇》

  现实情况:

  不要以为丧尸是编剧乱写的,事实上,被认为最有可能用作生化武器的埃博拉病毒就能引起痴呆和癫痫发作,全身所有脏器水肿腐烂并在数天内死亡,并且不用咬,就连握手都能传染。我们唯一的期盼是科技能消灭这样的病毒,但现代技术也可以加强病毒的致病力或传染力,谁也不敢肯定人类最后会不会被自己研制出来的东西消灭。

  电影预言之2:冰河世纪重新来临

  代表电影:《后天》

  讲述气候对人类威胁的电影不难找到,但能否唤起大家对环境保护急迫性的意识还不多。《2012》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前作《后天》中,温室效应引起严重气候剧变,海水淹没大陆后因气温急速下降而骤然冰冻,新冰河世纪的到来,威胁人类生存。

  其他相关电影:《未来水世界》、《水啸雾都》

  现实情况:

  不管是地球气候自然变迁,还是人类破坏环境导致气候极端化,根据地球气候周期变化的规律,新冰河世纪终究会到来。不过根据科学家严密的观测,地球这些年来所吸收和散发的热量都变化不大,在这个趋势下冰河世纪至少还有3万年才会重返地球,我们还有很多时间来准备。

  电影预言之3:天外陨石重创地球

  代表电影:《陨石浩劫》、《世界末日》

  我们实在无法掌握浩瀚的太空哪时会有个物体会突然偏离轨道与地球来个亲密接触,于是关于这类型的电影也层出不穷。《陨石浩劫》虚拟了陨石群突然撞击世界各地的场景,城市瞬间变为人间炼狱,各国政府束手无策,而这竟然只是末日来临的开端。

  其他相关电影:《彗星撞地球》、《天地大冲撞》

  现实情况:

  2029年4月13日,小行星阿波菲斯将与地球危险接近,这不是一部电影的背景,而是美国航天局发布的消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近地小行星有1106颗,对地球有威胁的近600多颗,就如同布鲁斯·威利斯在《世界末日》中采用的方法一样,有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利用核导弹将向地球袭来的物体炸碎,如果真的这样,将来发生的场景也许会比大片更震撼。

  电影预言之4:太阳消亡

  代表电影:《太阳浩劫》

  以太阳死亡为背景的灾难片不多,杨紫琼主演的电影《太阳浩劫》是其中一部。半个世纪后,地球将因为缺乏光照能源而陷入冰封,全人类濒临灭绝危机。这时按惯例一支英雄组成的团队出场了,他们乘坐宇宙飞船飞速地奔向太阳,运送核子弹头重新点燃垂死的太阳。有不少人批判这部电影缺少常识,任何物体根本没办法接近太阳,故事虽然稍欠严谨,但是有大场面特效稍作弥补,对于好莱坞灾难大片的爱好者来说也足以一饱眼福。

  现实情况:

  恒星演化论,是天文学中关于恒星在其生命期内演化的理论。根据这个理论,太阳经过了诞生、成熟之后将迈向死亡,最后有可能成为一个黑洞。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失去了它普照万物的能量,这将是一个灭顶之灾。《美国科学人》杂志的主编约翰瑞恩尼表示,按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解决太阳死亡带给人类的问题,但我们还有很多时间。

  电影预言之5:核武歼灭地球

  代表电影:《K-19:寡妇制造者》、《终结者》系列

  电影《K-19:寡妇制造者》改编自真实故事,在冷战最紧张的时期,核动力导弹潜艇K-19初次执行任务时就被发现一个核反应堆发生故障,即将发生核爆炸,最后,战士们经过生与死的搏斗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核灾。

  其实关于核武的电影虽然是基于人类的想像,但又何尝不是告诫人类将自食恶果的寓言呢?

  其他相关电影:《哥斯拉》、《雷霆核武》

  现实情况:

  美国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核武的数量一直高速增长,到了现在世界的核武器已经足以把整个地球炸平不知多少次。虽然在大致和平的当代,核武被大肆利用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一点的泄露就够我们麻烦了。

  电影预言之6:外星人侵占地球

  代表电影:《独立日》

  在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影片中,外星人的科技总是比人类先进很多,先进武器的交锋让热爱暴力美学的观众过足瘾。《独立日》讲述在美国独立日的前一天,外星人开始攻击地球,在一瞬间,人类就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和灾难,接下来是理所当然的壮观场面和英雄拯救全人类。本片缔造出影史上最大范围的轰炸记录,威尔·史密斯的精彩演出让人过目难忘。

  其他相关电影:《黑衣人》、《第五元素》、《第九区》

  现实情况:

  外星人不会像《E.T。》中那么单纯,能够到达地球的外星生物绝对会让我们灰飞烟灭。《科学美国人》的主编约翰·瑞恩尼对梅里的观点表示赞同,因为如果能够到达地球,那单从掌握了穿越宇宙空间的技术这方面讲外星人已经遥遥抛下我们几百年了。

科学家研制出“人造树叶” 能用水发电(图)

  据报道,人造叶子形状像天然叶子,大小如一张扑克牌,内含硅、电子元件和催化剂。

  人造叶子研制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家丹尼尔·诺切拉说,在明亮日光照射下,把人造叶子放入大约4.5升水中,可以产生电,“够发展中国家一户人家用一天”。

  美国《科学日报》网站28日援引诺切拉的话报道,人造叶子在光照下把水分解为氢和氧,然后将这两种气体贮存在燃料电池中,让它们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人造叶子光合作用效率比天然叶子高大约10倍。诺切拉相信,今后仍然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
应用前景

  造价不高将造福贫困家庭

  “人造叶子作为一种造价不高的电力来源,对于发展中国家那些贫困家庭尤其有前途,”诺切拉说,“可以设想,住在印度和非洲村庄里的人们不久可以买得起基于这项技术制造的基本发电系统。”诺切拉给人造叶子项目定下目标:让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发电站。

  印度塔塔集团看好人造叶子应用前景,打算与诺切拉合作,研究如何为汽车提供清洁能源。
诺切拉及其团队下一步将尝试进一步提升其光合作用材料的效率和使用寿命。虽然目前这项科技还处于实验室测试阶段,但诺切拉团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意义重大。

  关键改进

  发现“价廉物美”催化剂

  诺切拉承认人造叶子不是新概念,但是他说,先前的人造叶子存在诸多弊端,难以应用。而诺切拉新研制的人造叶子原料成本较低,容易获取,运行条件简单,性能稳定。

  诺切拉说,实现人造叶子性能突破的关键是发现几种用镍和钴制造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价廉物美”,可以在简单条件下从水中高效分解出氧和氢。

  来电公式

  阳光+“人造树叶”+4.5升水=发展中国家一户人家一天的电力需求

  很多科学家预测称,日本里氏9级大地震的余威将持续数年,并在未来几年内触发一系列太平洋地震。这种前景令人感到十分恐惧,但对于地震学家和地质学家来说,这也是一个深入了解环太平洋地震带以便于更准确地预测地震灾难的机会。

  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控制中心估计,这场大地震导致地轴移动了10厘米。美国地质调查局也称,日本本州岛海岸线移动了2.5米。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埃里克·菲尔丁说,威力如此巨大的地震会改变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洲板块交界处的压力点,这很可能导致余震持续很长时间。

  发生的地震越多,地震学家对地质活动了解的就越多,使他们能够研究更好的地震预测方法。利物浦大学地球内部动力学教授安德里亚·雷特布洛克说:“日本地震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高质量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能更细致地了解板块在地震发生时及震前震后的运动情况。”

  科学网(kexue.com)讯 新加坡动物园里的红毛猩猩Comel充满爱意地怀抱着刚刚出生的儿子,神情体态犹如人类的慈母。

  Comel的幼仔是在新加坡动物园出生的第36只猩猩。它的曾祖父Ah Meng非常有名,曾经出现在无数当地旅游广告上,并且“接见”过英国菲利普亲王、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和瑞典网球王子比约恩?博格等名流。

  Ah Meng当年是被非法走私进新加坡的,1971年她在新加坡动物园安家,并以48岁高龄于2008年死去。

  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已经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动物园正在“脸谱”(Facebook)网站上为他征集名字,目前有四个选择:Ah Boy, Bino, Terang和Xing Xing。

  管理员称Ah Boy是新加坡人对男孩的爱称,Bino在印尼意为“勇敢的”,Terang是马来语,意为“明亮的”,而Xing Xing则是中文,表示“猩猩”和“明星”的意思。

  到目前为止赞成Bino的网友似乎占上风。

  红毛猩猩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物种之一,目前在野外仅存7500只。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综合新加坡媒体)

  新华网东京3月18日电(记者吴谷丰)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8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从4级提高为5级。这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官员18日在记者会上说,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和3号机组的核泄漏等级为5级,4号机组的核泄漏等级为3级。

  本月12日,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将此次事故的等级初步定为4级。据报道,由于最近几天发生了反应堆燃料熔毁、向外界泄漏放射性物质的情况,该机构根据国际标准将事故等级提升到5级。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造成两名工人死亡,数十人遭到不同程度辐射,30多万当地居民在屋内避难。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高于上述事故,与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相当。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核反应堆部分熔化,最终造成美国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

  历史上,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当年4月26日,位于今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这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

  新华资料:核事件分级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的规定,核安全事件共分为7级,其中1级至3级为事件;4级至7级为事故。

  在“事件”中,1级为异常;2级为普通事件,还没有产生场外影响,但有核设施内工作人员遭受过量辐射;3级属于严重事件,放射性物质极小量释放,公众所受辐射程度小于规定限值,但有核设施工作人员的健康受严重影响。

  在“事故”方面,如果达到4级,则表示放射性物质小量释放,公众遭受相当于规定限值的辐射影响,同时,核反应堆堆芯和辐射屏障出现显著损坏,并可能出现工作人员遭受致命辐射的情况;5级属于具有场外风险的事故,放射性物质有限释放,此时核反应堆堆芯和辐射屏障出现严重损坏;6级和7级则分别属于重大和特大事故。

  历史上,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即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当时,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8吨放射性物质泄漏,直接污染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320多万人受到辐射;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则属于5级。当时,由于核电站机组的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2011年3月,受11日强烈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政府已将这次核事故初步定为4级。

  核能被视为高效、清洁的能源。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如今全世界有15%的电力依靠核能提供。然而,核能在提供能源的同时,核电站事故、放射物质泄漏等灾难性事故时有发生。

  1957年10月10日,英格兰西北部的温德斯凯尔(现改名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的一座反应堆起火,释放出放射性云雾。核电站附近的农场产品被禁售一个月,数十人因遭受核辐射而罹患癌症死亡。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核反应堆部分熔化,最终造成美国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

  1993年4月6日,俄罗斯西伯利亚托姆斯克市附近的托姆斯克化工厂的一个装满放射性溶液的容器发生爆炸,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气体,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污染面积达1000公顷,并引起大火,附近的几个村庄被迫整体迁移。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造成两名工人死亡,数十人遭到不同程度辐射,附近居民被疏散避难。

  2004年8月9日,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位于东京以西约350公里处的反应堆发生涡轮机房内蒸气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

  2011年3月12日,受11日强烈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3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日本“3-11”地震遇难者,并简短会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3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日本“3-11”地震遇难者,并简短会见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中新社北京3月18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8日下午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日本“3·11”地震遇难者,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丹羽宇一郎大使并日本人民致以诚挚慰问,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

   胡锦涛表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我们对日本人民在这次地震中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中国政府和人民正积极支援日本抗震救灾,我们将继续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祝愿日本人民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中国政府十分关心在日中国公民安全。“3·11”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积极救助在日中国公民。中方对此表示诚挚感谢。

  丹羽宇一郎表示,日本“3·11”地震发生后,胡锦涛主席阁下致电我国天皇陛下,祝愿日本人民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中国政府向日方提供物资援助,并迅速派出国际救援队,积极开展救援活动。许多中国民众也向日方表示慰问。日本正在国际社会支援下开展救灾。日本政府将确保在日中国公民安全,全力以赴为他们提供支援和方便。日方愿与中方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

  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中国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等陪同前往吊唁并参加会见。(完)


家人在为他们祈祷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会否进一步恶化,全靠180位正在该站进行抢救工作的勇士。他们被称为“福岛50死士” ,因为他们是以50人为一组的方式值勤,每10至15分钟轮流进出厂房。

  日本媒体18日称,目前已经有一名死士受强烈辐射,另有超过20人受伤。而英国媒体则称已经有5人死亡,但这一说法未得到日本政府的证实。

  本报讯 “福岛50死士”从核灾难至今,大部分时间都在辐射极高的环境下冒死工作。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1人受到强烈辐射,超过20人受伤。

  年轻人为“死士”祈祷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福岛50死士”中已有5人殉职、22人受伤、2人失踪。1人因突然不能呼吸、无法站立而送院;另1人因靠近一台受损反应堆受辐射污染;2人下落不明;11人因3号反应堆氢气爆炸而受伤。但这些说法尚未得到日本政府的证实。

  日本的厚生劳动省16日将核电站工作人员容许暴露的辐射量法定限制,从原本的50毫希上修至500毫希,并表示以现况来说,此举无可避免。核防护专家指出,壮士们因长时间在强辐射条件下工作,其中70%的人员可能会在2周内死亡。

  这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无名英雄,有的是临危受命,有的是自愿加入的退休人士,他们大部分都在50岁以上。他们甘愿承受极大的辐射工作,是因为他们知道倘若炉芯熔毁,大量辐射尘将散布空气中,届时死伤人数将数以百万计。

  提及“福岛50死士”的事迹,有24岁的日本男青年对媒体发表感想:“他们都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们普通民众能做的,就只是为他们祈祷。”

  “死士”:

  以生命保护每一个人

  一名自称是“福岛50死士”女儿的27岁女子称,她父亲是在福岛值班的志愿者。她说:“我听说他自愿去,我不禁流泪。在家里,他似乎不是那种能做大事的人。今天,我真为他感到自豪。我祈望他安全回来。”

  另外,当地电视台收到其中一个“福岛50死士”的家属来信指出,父亲现在还健康平安,不过核电站缺水缺粮,生活环境非常恶劣,信中还提到,他的爸爸抱着必死的决心。

  一名59岁的老员工也在网志上表示,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安全。

  另有一名福岛第二核电站员工在其网志上为辐射外泄的意外道歉,更表示,虽然他们造成了辐射危机,但还是尽力抢救、并“以生命保护每一个人”,希望大家可以相信他们。

  (宗禾)

  “福岛死士”

  多为老人

  本报讯 美国广播公司16日报道:“福岛50死士”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但不是所有专家都对此持悲观意见。有专家认为,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的辐射水平未必一定会置人于死地。

  印度珀杜大学辐射实验室主任杰雷·詹金斯说:“这些人不见得就必须为国家为朋友捐躯。我们对我们能随多少辐射是心里有底的。日本播放协会说,这些工人获准进去很短一段时间,调整一下燃料发电机或水泵或阀门,也许抄下测量器的资料,然后又出来。”

  老年人更有经验

  虽然受高剂量辐射的人,被诱发癌症的可能性令人严重关注,但癌症通常要经过至少几年之后才会被诱发出来。詹金斯说:“癌症也有可能30年后才出现。白内障则有可能在40年内出现。”

  东电的策略是请年老退休的志愿者来充当死士,不是因为他们更有经验,也不是因为他们更熟练,而是因为即使他们受大剂量辐射,他们或许也能够安享晚年,等不到癌症被诱发出来就自然逝世。

  不过,哥伦比亚大学核研究者埃立克·霍尔说:“鼓励老人来做,是因为他们已过了生殖期,而不是因为他们较少癌症风险。这是一种久已有之的做法,医院做镭放射疗法时,都是让年老员工来做镭保管人,因为他们已过了生殖期。”

  (宗禾)

  “福岛死士”

  实为180人

  日本官方不愿公布留守福岛核电站的救援人员的资料,只说他们都是义无反顾的死士。
 


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前后对比

  新华网东京3月18日电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18日对各地监测数据的统计,东北和关东地区各地放射线剂量从17日傍晚开始呈持续下降态势。目前,除茨城、栃木、群马和埼玉各县的观测值仍高于核电站事故之前外,其他各地的放射线剂量均已回落至正常范围内。

  从当地时间17日17时(北京时间16时)至18日17时的监测数据显示,放射线剂量最高的茨城县已经从16日和17日测得的每小时0.248微西弗下降到0.209微西弗。栃木县下降到每小时0.188微西弗,群马县下降到了每小时0.096微西弗,而埼玉县已经接近正常值。

  其他各地的放射线剂量已经回落到了正常范围内。

  而根据福岛县的单独调查,首府福岛市18日17时观测到的放射线剂量为每小时10.5微西弗。

  另外,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18日公布,根据东京电力公司的监测数据,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以西1.1公里,当地时间18日13时30分(北京时间12时30分)左右的放射线剂量为每小时264.1微西弗,而该处17日子夜时分的放射线剂量为每小时351.4微西弗。在持续监测过程中,放射线剂量数值虽然有小幅的上下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

  为了给福岛第一核电站“高烧”不退的反应堆降温,以免放射性物质进一步泄漏,日本自卫队17日和18日连续两天给核电站机组注水。同时,恢复1号和2号机组外部供电的作业也在加紧进行中。

第 352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