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法属波里尼西亚进行的一场核试验,一枚核弹在穆鲁罗亚环礁地区引爆。
上世纪70年代初在法属波里尼西亚进行的一场核试验,一枚核弹在穆鲁罗亚环礁地区引爆。

  根据美国政府的电脑模型,即使一场区域性核 战争也能在降低全球温度和减少降水量方面产生“空前”影响,这种影响将持续多年。据专家们推测,大规模饥荒和疾病灾难也可能随之发生。
 

  根据预测,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核战争——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的核战争——将导致地球进入所谓的“核冬季”(指核武器爆炸引起的全球性气温下 降)。多年来,人们一直担心美苏之间爆发核战。在这种可怕的想定中,将有数百枚核弹引爆,在带来危险核辐射的同时,核爆产生的烟幕、尘埃和灰烬将遮住太阳 数周。很多人将最终被饥饿和疾病夺去生命。
 

  现在,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就只有美国,核冬季只能在噩梦中出现,而很难成为现实。但核战争仍旧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威胁,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便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所在。
 

  为了揭示区域性核战争对气候产生的影响,美国宇航局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创建了一个模型,模拟一场共引爆100枚广岛级核弹的核战争。每一枚 的爆炸威力相当于1.5万吨TNT。值得一提的是,100枚这一数量只占当前全球核武器总量的0.03%。根据研究人员的预测,这场核战争将向地球大气层 的最底层——对流层排放大约500万公吨炭黑。在宇航局的气候模型中,这些炭黑会吸收太阳热同时像热气球一样快速攀升,导致天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本来 面目。
 

  物理学家卢克·奥曼在18日美国科学促进会于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高空碳云导致的全球温度降低并不会产生灾难性后果,不会像超级 大国之间的核战争那样让地球进入核冬季。现在的地球正处于一个长期变暖过程。根据模型预测,在一场区域性核战争之后的2到3年时间里,全球平均温度将下降 2.25华氏度(1.25摄氏度),热带地区、欧洲、亚洲和美国阿拉斯加等地区的温度则将下降5.4到7.2华氏度(3到4摄氏度)。研究人员表示,北极 和南极部分地区的温度还会有所升高,这主要由风型和海洋环流变化所致。
 

  根据模型预测,核战结束10年后,全球平均温度将比核战爆发前低0.9华氏度(0.5摄氏度)。在一段时间内,地球将变成一个温度较低并且充斥 着饥荒的世界。就职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奥曼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显示,农业生产将遭受严重影响,尤其是易受晚春和早秋霜冻影响的 地区。类似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后的农作物减产和饥荒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持续多年。”坦博拉火山喷发致使夏季“消失”,进而引发可怕饥荒和社会动 荡。
 

  科学家指出,核战争同样会改变热带大气层的环流型,1到4年内的全球降水量将减少10%。据模型预测,7年之后,全球平均降水量仍比核战爆发前 低5%。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究员迈克尔·米尔斯指出,核战争将导致保护性臭氧层大幅减少,致使更多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不 利影响。奥曼说:“我们的研究传递的主要信息是,即使一场区域性核战争也会给整个世界造成重大影响。”(孝文)

周三, 02 3月 2011 19:25

中国空间站2020年前建成

  戚发轫告诉新华社记者,2020年前,中国将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有中国特色的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谈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他说,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实现多人多天飞行、安全返回和精确落点。这个任务神五、神六已圆满完成。
 

  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为第三步做技术准备,这一步需要突破四个关键技术。第一个关键是出舱,该任务已由神七完成,中国自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全面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第二个关键是交会对接,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天运行,在2年左右时间里,神八、神九、神十飞船先后与之交 会对接,结束后飞船返回地面。第三个关键是补加,将研制一艘货运飞船,为航天员补给水、空气、设备、原料等。戚发轫透露,该货运飞船是无人飞船,运货量大 于载人飞船,有交会对接的能力,可与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第四个关键是建立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空间站不能只依靠飞船运送物资,必须研发再生系统,例如用 水,需要再生净化空间站宇航员的汗水、废水甚至小便,实现可循环使用;将努力实现氧气的制造等。
 

  戚发轫说,“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的特例,主要为了完成交会对接任务,而“天宫二号”则完全是小型空间实验室,科学家、航天员们将在里面展开 各种工作和试验。目前,“天宫二号”技术方案已经完善,研制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将解决一定规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将来随着空间实验室体积的增 大、可靠性的提高,将逐步发展成为空间站的核心舱或者实验舱,增加太空实验的项目和种类,为建成空间站奠定基础。
 

  具备了这一切,中国才有条件展开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即建立空间站。戚发轫说,空间站长期有人照料,使用寿命能达到10年左右,容积也比较大,仅核心舱就有20吨。“目前最需要的技术支持是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
 

  他说,届时将有2到3名航天员长期照料空间站,其中可能有一名女性。“考虑女同志,主要是从医学研究着眼,譬如考察太空工作对生育是否有影响。”
 

  此外,中国空间站将面向外国、中国港澳地区科学家开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戚发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记者任沁沁、罗沙)

爱丽丝的父亲JJ(左)和它母亲弗蕾德丽卡看着女儿正在捶打胸部,它们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爱丽丝的父亲JJ(左)和它母亲弗蕾德丽卡看着女儿正在捶打胸部,它们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爱丽丝是迈阿密动物园大猩猩群体里的唯一一个幼仔,它的祖父母也生活在这个群体里。
爱丽丝是迈阿密动物园大猩猩群体里的唯一一个幼仔,它的祖父母也生活在这个群体里。
爱丽丝在父亲的严厉注视下,正在咀嚼一根麦秆。
爱丽丝在父亲的严厉注视下,正在咀嚼一根麦秆。
爱丽丝骑在父亲的背上。摄影师马吉尔表示,J.J非常宠爱它的女儿,甚至任由爱丽丝拿走它的食物。
爱丽丝骑在父亲的背上。摄影师马吉尔表示,J.J非常宠爱它的女儿,甚至任由爱丽丝拿走它的食物。

 

  博物学家和摄影师、51岁的罗恩•马吉尔在迈阿密动物园拍摄到爱丽丝的这一可爱瞬间。马吉尔表示,小爱丽丝总爱模仿父亲的样子。他说:“爱丽丝 的小日子过得确实很舒坦,它是这个群体里的唯一一个幼仔,又是J.J——一只重达28石(177.81公斤)的银背大猩猩和弗蕾德丽卡的女儿。它确实是父 亲的掌上明珠,它能为所欲为,J.J甚至任由它拿走自己的食物。我认为爱丽丝的这张照片让它父亲看到,这个女儿以后能像它一样,它正在努力模仿它看到的父 亲的样子。大猩猩幼仔的学习方式跟人类幼儿学习的方式类似,都是不断重复他们看到的年长者的动作。”
 

  马吉尔喜欢去世界各地拍摄动物画面,他表示,给大猩猩拍照面临的挑战非常独特。他说:“拍摄像这样的瞬间非常困难,因为大猩猩浑身上下的颜色很 相近,如果光线和拍摄角度不合适,它们看起来就会像一个黑色的毛毛球。现在爱丽丝已经长大一些,但它仍是丛林之王,是一个真正的知名人物。”(任秋凌)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琼斯会在孩子们上床睡觉后开始追求他的摄影爱好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琼斯会在孩子们上床睡觉后开始追求他的摄影爱好

英国摄影爱好者、36岁的卡尔•琼斯捕捉到的银河系精美画面
英国摄影爱好者、36岁的卡尔•琼斯捕捉到的银河系精美画面
卡尔•琼斯经常在夜幕降临后冒险进入英国斯诺多尼亚国家公园,然后耐心等待给银河拍照的最佳时机出现。
卡尔•琼斯经常在夜幕降临后冒险进入英国斯诺多尼亚国家公园,然后耐心等待给银河拍照的最佳时机出现。

  琼斯经常在夜幕降临后冒险进入斯诺多尼亚国家公园,给这些令人吃惊的恒星簇拍照,这些星簇在漆黑的夜空呈直线向外延伸。琼斯的图片上呈现出美丽 的紫色、红色和白色阴影,前景显示出高山和湖泊的清晰轮廓。家住北威尔士的琼斯说:“这些照片是在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斯诺多尼亚里林•黛瓦尔臣 (Llyn Y Dywarchen)拍摄的。我一直对恒星和夜空非常着迷,因此我不介意傍晚带着相机到山上去拍照。到达目的地后,我会让快门开着,自己就坐在旁边耐心等 待。”
 

  他说:“每个人都能看到银河。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你首先要在黑夜走到室外,先让眼睛适应外面的环境10分钟。对很多人来说,这是说起来容易做 起来难。从图上看,夜空像是布满了灰尘和云线。银河中间是一片暗区,有人可能会错误的认为这里缺少恒星,但事实上我认为这是一个像东非大裂谷的区域。那里 的黑色星云遮挡住光线,使任何光都无法逃逸出来,因此它看上去是漆黑一片。”琼斯等到他的两个孩子(一个7岁,另一个10岁)睡着后,才拿起相机开始向斯 诺多尼亚国家公园进发。
 

  他的照片显示出星域里的恒星簇,或称恒星轨迹,这显示的是地球从天空穿过的瞬间。琼斯说:“我一直对恒星轨迹图非常着迷。人们认为这是恒星在空 中移动留下的痕迹,但实际上它们显示的是地球自转,而恒星的位置相对固定。夜空布满恒星,要想拍摄好照片,你需要一些前景画面,以凸显你要呈现的画面。我 很幸运,我就住在斯诺多尼亚附近,这里不缺少可当作前景的湖泊、高山和教堂。” (杨孝文)

“猎豹”机器人的奔跑速度可以超过人类,速度可达每小时112公里
“猎豹”机器人的奔跑速度可以超过人类,速度可达每小时112公里
“大狗”机器人于2008年面世。在崎岖的山地上它可以帮助士兵搬运武器装备等。
“大狗”机器人于2008年面世。在崎岖的山地上它可以帮助士兵搬运武器装备等。
“阿特拉斯”机器人
“阿特拉斯”机器人


  “猎豹”机器人的奔跑速度将能够超过人 类,可达每小时70英里(约合每小时112公里)。根据计划,首个原型将于20个月内面世,速度达每小时20英里到30英里(约合每小时32公里到48公 里)。“猎豹”机器人将服役于美国军队,但美国军方目前尚未明确它的具体用途。
 

  据了解,波士顿动力公司正在全力为美军打造这款超人机器人。此前,波士顿动力公司曾经成功研制出著名的“大狗”机器人,“大狗”机器人目前已被应用于战场之上,在崎岖的山地上它们可以帮助士兵搬运武器装备等。
 

  尽管美国国防部已经与波士顿动力公司签署了数百万美元的合同,但军方仍表示目前尚未明确“猎豹”机器人的具体用途。波士顿动力公司总裁兼“猎 豹”机器人项目主管马克-莱伯特介绍说,“美国国防部并不关心它最终将如何使用,他们最关注的是关键技术的研发。”据了解,一旦军方决定投入生产,“猎 豹”机器人将成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机器人兵工厂重点项目之一。
 

  四条腿的“猎豹”机器人,拥有一个柔韧灵活的脊柱和铰链式头部。它能够快速奔跑,可以急转弯和蜿蜒前行,甚至还能够在极短的距离内急刹车停步。尽管军方并未透露这款机器人的造价,但根据数百万美元的合同可以看出些许端倪。
 

  现实中的猎豹是地球上奔跑速度较快的动物之一,它们的速度可达每小时70英里(约合每小时112公里)。波士顿动力公司认为,他们的机器人也将 能够达到这一速度。该公司希望在未来20个月内先制造出一款速度达每小时20英里到30英里(约合每小时32公里到48公里)的原型“猎豹”机器人。
 

  此外,波士顿动力公司还在研制一款名为“阿特拉斯”的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拥有一副躯体、两条手臂和两条腿,但没有头,它能够行走于崎岖的山地 上,可以挤过狭窄的小巷,必要时还可以手脚并用匍匐前进。该公司希望,“猎豹”机器人能够比此前的“佩特曼”机器人在技术上更加先进。“佩特曼”机器人主 要用于军方测试化学武器防护服的性能,它行走速度仅为每小时3英里(约合每小时4.8公里)。(彬彬)

 

 

相关阅读:

 

遥控战争:机器人,上! 

     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美国科学家、工程师、国防部承包商及空军官员,组建了一个专业团体,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建造无需人工操控就能独立行动的机 器,并设法让公众和对机器人技术不情不愿的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高层相信,在战场上使用机器人是个好主意。

《环球科学》2010年第8期

  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戚发轫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 露,2011年下半年,中国将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随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之进行第一次无人交会对接。神舟九号、十号飞船将择机发射,并全面完成 交会对接任务。
 

  交会对接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个阶段即建立空间实验室所需关键技术之一。戚发轫告诉新华社记者,“天宫一号”重约8.5吨,寿命2年,在其运行的2年时间里,将先后有神八、神九、神十飞船与之交会对接,结束任务后飞船将返回地面。
 

  他说,“天宫一号”发射上天后的2个月时间里,将验证其性能。如果运行稳定、工作正常,无人飞船神舟八号就会随即上天,追着“天宫一号”,两者进行首次无人对接试验,对接之后共同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二者分离,神八返回。
 

  戚发轫介绍说,神舟系列飞船从神舟八号开始有了许多技术改进,首次转入批量生产,成为一种崭新的天地往返飞行器。其中,交会对接功能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航天员还可以根据电视图像操纵飞船,使其紧跟目标飞行器。此外,飞船上也将搭载一些试验项目。
 

  在经历两次无人对接后,神十飞船将载人上天与“天宫一号”进行有人交会对接。“当然,这个任务也可能直接由神九进行,如果神八进行的第一次无人对接顺利的话。”戚发轫说。
 

  成功的有人对接试验是怎样的呢?戚发轫生动地解释说,要让“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完全对接契合,航天员能从飞船直接步入“天宫一号”,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组合体能完美联合飞行,最后航天员还能到回到飞船。交会对接试验结束后,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分离,还能安全返回地面。
 

  在具备出舱、交会对接、补加、再生式生保四项关键技术后,中国空间实验室阶段的任务就全面完成,并逐步发展成为空间站的核心舱或者实验舱,增加太空实验的项目和种类,为建成空间站奠定基础。
 

  2020年以前,中国将有自己的空间站。“届时,飞船可以挂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宇航员想回来,就坐着飞船回来。”戚发轫说。
 

  戚发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他不仅亲自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 工作,也主持了实践一号、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风云二号、东方红三号等6种卫星的研制。1992年起,他开始担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记者任沁沁 罗沙)

  一支美国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在喜马拉雅山人造洞穴内发现27具人类遗骸,距今1500年,其中很多骨骼上都有肉被剔掉的痕迹。这一发现揭示出喜马拉雅山地区此前未知的一种死亡仪式。由于洞穴极不稳定加之还要征服陡峭的悬崖,遗骸只能依靠专业登山家进洞取回。

  1.登山高手上阵

登山高手上阵(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登山高手上阵(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2010年,尼泊尔莫斯坦地区,经验丰富的登山家皮特·雅丹斯手拿头骨缓缓下降,另一个头骨就在不远处。这些头骨是在一个遭到严重侵蚀的悬崖洞穴内发现的。

  2.生死循环

 生死循环(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生死循环(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美国西密歇根州大学生物考古学家杰奎琳·伊格正对人类遗骸进行编目。这些遗骸是2010年在尼泊尔莫斯坦山宗村上方的洞穴内发现的。据研究人员推测,1000多年前,这些尸体曾被安放在宽大的木架上。由于1000多年的风吹雨打,骨骼和木架在登山家进入洞穴时早已经面目全非。除了人类遗骸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羊、牛和马的遗骸,可能是献给死者的祭品。

  3.洞穴之内

 洞穴之内(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洞穴之内(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山宗村上方的洞穴内,登山家马特·塞加尔小心翼翼地拿起遗骸。古人可能借助露出地面的岩层和梯子进入洞穴。由于漫长的岁月侵蚀,洞穴只有专业登山家才有可能顺利进入,例如塞加尔和研究小组的领导人雅丹斯。值得一提的是,雅丹斯曾多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在一份新闻稿中指出:“有关洞穴何时以及由谁开凿的线索正在我们眼前消失。我们发现的这个洞穴坟墓面临巨大威胁。它坐落于脆弱的岩脉中,过去就曾发生过塌方。也许下一个雨季,这个洞穴就将不复存在。”

  4.红岩

 红岩(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红岩(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尼泊尔上莫斯坦地区德拉克玛村上方的一个古代洞穴,与发现人类遗骸的洞穴非常相似。人类学家马克·图林表示,新发现的遗骸说明古人曾生活在偏远的悬崖上,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可能是吸引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图林是剑桥大学数字喜马拉雅山计划的负责人,他说:“虽然现在的僧侣在寺院清修,但我们谈论的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也就是在寺院出现前的时代。”

  5.专家讨论

 专家讨论(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专家讨论(图片来源:Cory Richards)

  生物考古学家杰奎琳(友)和考古学家马克·奥尔登德弗正就一个颚骨展开讨论。颚骨是在尼泊尔莫斯坦洞穴坟墓内发现的。奥尔登德弗和他的研究小组认为,剔除肉并将遗骸葬在洞内的做法可能就是一座此前未知的桥梁,连接其他两种已知的死亡仪式——西藏的天葬和琐罗亚斯德教的葬礼。琐罗亚斯德教教徒会剔除死者身上的肉并用这些肉喂食动物。(孝文)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沉溺纵酒狂欢或与人体内两种基因有关。科学家或许可以通过控制这两种基因帮人戒掉过度饮酒恶习。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家科学院学报》。  

  老鼠实验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博士哈里·琼以实验室中的老鼠为研究对象。这种老鼠接受过特别培养,对酒精有强烈嗜好。琼通过人工手段控制老鼠大脑杏仁体中GABA与Toll样受体4(TLR4)水平后,发现老鼠在接下来两个星期内对酒精兴趣明显减弱。  

  GABA对酒精有反应,能让饮酒者感到平静与快乐,会强化酗酒行为。TLR4则是一种天然免疫中的特异性受体,与大脑中的炎症有关。  

  琼说,人工刺激这两种基因可以模拟酒后兴奋感,可能减少人对酒精的渴望,同时减轻犯“酒瘾”时的焦虑。  

  戒瘾新法   

  过度饮酒与嗜酒成瘾不同。依照英国的标准,通常把男性一次摄入8个酒精单位即80毫升酒精,女性一次摄入6个酒精单位即60毫升酒精视作过度饮酒。  

  琼说:“过度饮酒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负担,需要更好的解决办法。”当前,医生通常使用心理以及药物疗法治疗过度饮酒,但这些方法都有明显弊端,“基因疗法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替代方法”。 

  琼和研究人员将进一步研究GABA和TLR4对遏制过度饮酒的作用。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日引述琼的话报道,科学家今后可以用某些化学合成物替代酒精,“就好像利用美沙酮代替海洛因”,帮助戒瘾。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帮助酗酒者停止饮酒,还能帮他们减少渴望喝酒时的焦虑和痛苦。  

  酗酒有害   

  统计数字显示,英国23%的男性和9%的女性时常饮酒取乐。其中,16岁至24岁年轻人中,36%的男性和27%的女性一周至少“豪饮”一次。美国饮酒过度者比例约为30%。  

  研究显示,短时间内大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长期过度饮酒可能引致癌症、心脏病、中风以及肝硬化。  

  美国每年因过量饮酒死亡的人数约为7.5万人。英国过去20年中因过度饮酒死亡的人数翻了一番。  

  尽管过度饮酒现象可能存在于任何年龄层,但它对年轻人的影响更为严重。最近有研究显示,过度饮酒可能有损大脑,导致记忆力下降。(荆晶)

  回顾往事,很多人在其一生中会后悔无数次,经常会发出“如果再回到从前……”的感叹。然而,据国外媒体3月2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这种挥之不去的后悔心态不仅有害心理健康,而且会殃及免疫力,危害总体健康。

  加拿大蒙特利尔康哥迪亚大学科学家发现,与喜欢“比下有余”的人相比,那些爱将自己与成功的朋友或成功的邻居相比的人,免疫力更低,感冒发病率更高。

  新 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104名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完成一项“自己最后悔的事”的调查。这些事情包括从“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到“嫁(娶)错了人”等各种情况。之后,研究人员要求参试者比较自己的后悔与同龄人的后悔在程度上的区别。科学家发现,经常想到“还有更多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作用。

  新研究负责人,伊莎贝尔·鲍尔博士表示,新研究调查了不同年龄的年轻人对生活中后悔之事的处理方式。研究发现,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处理后悔的机制”是“社会比较”——“比上不足”或“比下有余”。其结果好坏,关键取决于当事人是否能“淡化处理”后悔。鲍尔博士表示,通常“比下有余”让人感觉更爽,而“比上不足”则让人感觉更糟。

  研究成员之一,卡斯藤·沃罗施教授表示,后悔导致的情感痛苦,会进一步导致激素和免疫系统的生物学失调,进而使人更容易出现临床健康问题,比如,感冒和其它潜在的长期健康问题等。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新研究表明,“比下有余”能够提高情绪和心理健康,有助于防止疾病。新研究还发现,年龄因素并不影响“比下有余”的积极健康作用。另外,“比下有余”的乐观态度,也可让人有更多的机会纠正和避免导致后悔的诸多错误或原因。(陈宗伦)

  一篇刊发在最新一期《高血压》杂志上的学术论文指出,饮用含糖饮料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建议人们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在饮用含糖饮料时要保持节制。

  该结论是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对2696名志愿者生理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的。这些志愿者来自英美两国共十个地区,其年龄介于40岁至59岁之间。通过对志愿者一段时间内每日饮食及尿样和血压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每天每多喝一罐含糖饮料,其收缩压就会比平时高出1.6毫米汞柱,舒张压则要高出0.8毫米汞柱。对于那些每日摄入盐分过多的人,其糖类摄入量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性就会更加明显。

  虽然该研究并没有确认含糖饮料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机制,但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是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从而降低血液中一氧化氮的浓度,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每日饮用过多含糖饮料的人,往往其饮食结构也不合理,他们会摄入许多毫无营养价值的热量,但钾、镁和钙等矿物质的摄入却明显不足。

  该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伊恩·布朗博士表示,此研究是一项种群研究,因此并不能绝对地说明喝含糖饮料就会使血压升高,但他还是建议人们在饮用含糖饮料时要保持节制。(刘海英)

第 384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