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们为了拍几张拉里的照片,等待了45分钟,拉里果然是“睡眠杀手”
站在唐宁街10号的内阁会议室桌上,看来拉里的野心要比捕鼠大得多
曼宁在做直播报道,背景当中的老鼠清晰可见
本月初,拉里来到唐宁街
拉里在唐宁街10号:捕鼠什么的都是“浮云”
日前在英国独立电视台播出新闻中,记者曼宁(Lucy Manning)身后是英国首相官邸唐宁街10号,这时一只老鼠突然从首相官邸中窜出,进入了镜头。
尽管在1月底的时候,首相官邸发言人还表示,唐宁街10号不会养猫,但这一细节让英国官方感觉很没有面子。2月中旬,唐宁街从巴特西猫狗之家 (Battersea Dogs and Cats home)买来了一只4岁大的虎斑猫“拉里”(Larry),希望能解决鼠患。不过,面对等待的媒体记者,拉里耍起了大牌,先是睡了一觉,这让记者们等了45分钟;随后好不容易露面的拉里可能是不满意自己被吵醒,又狠狠地撞了曼宁一下。
虽然作为首相官邸的新宠,耍大牌倒也可以理解,不过拉里显然对抓老鼠也没有什么兴趣。比起老鼠,拉里对西服显然更感兴趣,它已经让首相卡梅伦的西服上沾满了猫毛,还特别喜欢用爪子抓工作人员的衣服。尽管拉里的旧主人曾表示,为了让拉里适应新的环境,不能让它在最初的3个星期里外出,但个性独立的拉里还是好几次企图“逃跑”。而由于政府经费紧张,拉里的伙食费都是由唐宁街10号的工作人员买单。尽管拉里缺少猎手本能,不喜欢抓老鼠,但唐宁街的工作人员还都很喜欢这只小猫。
据了解,首相官邸的鼠患并不是新问题了,早在“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唐宁街10号就曾养过一只名叫“哈利”(Harry)的猫,而哈利在英国前首相布朗执政时期也一直“服役”。与拉里不同,哈利特别擅长抓捕老鼠,有一次甚至将院子中的几只知更鸟都消灭殆尽,看来,拉里与前辈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哈姆”被请进位于火箭顶部的太空舱。
“哈姆”看上去非常轻松,已经为起飞做好准备
给人的感觉是,它似乎已经结束飞行任务,重返地球,再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佩戴军犬牌的“哈姆”正在接受体检。
乍听起来,“哈姆”(Ham)似乎是漫画《大胆阿丹》中形象,实际上,它是美国的黑猩猩宇航员,干的是一份非常严肃的工作。50年前,为了在太空竞赛中打败前苏联,美国特意培训了40位黑猩猩宇航员,“哈姆”便是其中之一。此外,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只被送入太空的黑猩猩。
当时,将人类送入太空被誉为太空探索的“圣杯”,面对苏联人距离问鼎这个圣杯越来越近,美国人决定派3岁大的黑猩猩“哈姆”出场,将它送入太空以确定人类能否在太空环境下幸存下来。形象地说,“哈姆”就像是煤矿里的金丝雀。(金丝雀对瓦斯或其他毒气特别敏感,只要有非常淡薄的“瓦斯”产生,对人体还远不能有致命作用时,金丝雀就已经失去知觉而昏倒。矿工们察觉到达种情景后,可立即撤出矿井,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在此之前,前苏联曾将狗送入太空。美国之所以选择黑猩猩是因为这种动物与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哈姆”的老家在非洲的喀麦隆,曾经是佛罗里达州 一家动物园的明星。美国空军后来买下“哈姆”并决定将它送入太空。在此之前,只有果蝇、恒河猴以及一条名为“莱卡”的狗曾进入太空。“莱卡”是一条俄罗斯猎犬,1957年11月搭乘“史普尼克2号”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只遨游太空的动物。在氧气耗尽前,“莱卡”共在太空存活了7天时间。
“Ham”这个名字取新墨西哥州霍洛曼航空航天医疗中心的首字母缩写,“哈姆”曾在这里受训。与“莱卡”有所不同的是,“哈姆”不仅要顺利进入 太空,同时还要安全返回地球。为了此次太空之旅,“哈姆”以及其他黑猩猩准备了两年半之久。它们接受培训以具备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即对光线和声音做出反 应。它们要在看到蓝色闪光5秒钟内推动推杆,成功完成的话可获得一个香蕉丸作为奖励,失败时脚底会遭到轻微电击。
科学家小组利用各种仪器对黑猩猩进行测试,测量它们在面对各种引力、速度和温度情况下的压力。它们在测试中吃的食物是为太空飞行准备的香蕉囊。 1961年1月31日,“哈姆”以MR-2任务组成员身份进入太空。不幸的是,此次任务很快就出现问题。飞行路线角度高于原定计划,导致飞船进入距地球 157英里(约合252公里)的太空区域,高于原计划的115英里(约合185公里),氧量开始下降。
在6分钟的太空飞行中,太空舱以大约每小时5000英里(约合每小时8046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穿行,“哈姆”充分体验到什么叫失重状态。 16分39秒钟之后,太空舱坠入大西洋。营救人员随即出发,打捞太空舱。出舱后的“哈姆”获得一个苹果和半个桔子,以示奖励。此次太空之旅让“哈姆”毫发 未损,后被送到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它共在这里生活了17年。“哈姆”最后在北卡罗来纳州动物园去世,享年25岁。
太空竞赛并没有因为“哈姆”的升空宣告结束。虽然美国人宣称成功将一只灵长类动物送入太空,但苏联人却指出此次飞行只进入亚轨道,换句话说,还 算不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之旅。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创造历史,搭乘“东方1号”飞船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一个月之后的5月 5日,美国人也实现这一突破,将艾伦·谢泼德送入太空,谢泼德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秋凌)
俊脸变形在所不惜
“男儿嘴阔走四方”,用这句话来形容俄罗斯莫斯科公园的红毛猩猩奥尔加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日前,这位“帅哥”当着众多游人的面一次性将7个苹果塞进嘴里,淡定地咀嚼完毕,这张大嘴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名51岁的教师幸运地抓拍到奥尔加豪放咀嚼的情景。动物学家介绍,猩猩这样做有时不仅仅是因为难以抑制对美食的诱惑,更是为了玩耍,或炫耀——“看哪,我能把7个苹果塞到嘴里,你行吗?”
不过,由于太多苹果进嘴,奥尔加的脸都变了形。幸亏当时没有母猩猩在场,不然奥尔加威猛帅气的形象可要严重受损啦!
今天谷歌放出了李白诞辰1310周年纪念Doodle,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别具中国风的谷歌纪念Doodle吧。
谷歌李白诞辰1310周年纪念Doodle
关于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701年正月十六2月28日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李白画像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诗仙李白的文采与酒量一样闻名
李白名诗名句节选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9、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科学网(kexue.com)讯 尽管历史书上对隋炀帝杨广的死均有记载,但实际上却显得有些模糊不清,只是说是被部下所杀,实际上杨广的末日纪实远比历史书上干巴巴的记载有趣的多。
话说改革和征高句丽失败后,隋炀帝杨广一直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有一次他在游湖时,意外遇到陈后主和妃子张丽华前来拜谒,陈后主除了献上他的诗作之外,临走时还撂下话说:“我们不久就会再相会了。”
忽然一阵阴风吹来,杨广猛然想起,陈后主和张丽华早已不在人间。他张开眼睛,发觉自己经历了一场似梦非梦的超自然经验。不过陈后主的话,却在他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到了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天下大乱,在江都过着放浪人生的杨广,已经无心北返,还打算迁都丹阳郡(江苏省南京市),但这时江都的粮食已经吃光。护驾的亲兵和军队多是关中人(意指陕西省中部的乡亲,并非指现今考试院长关中的人马),在外太久,难免思念家乡,但皇帝始终无意北返,因此纷纷逃亡,而且已经到了抓不完,也杀不完的地步。
这时候,部队指挥官赵行枢,杨士览等人策画大落跑,并且把计画告诉了“将作少监”(建筑部副部长)宇文智及。宇文智及建议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共同拥护他的哥哥:“右屯卫将军”(禁军首领)宇文化及当领袖发动政变夺位大家一致赞成,宇文化及虽然胆小,但还是答应了他们相约好在三月十日那天举事。
当天晚上,叛军在城外放火。杨广看到火光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担任政变内应的“直阁将军”裴虎通就骗他说是城外失火,已经派人去救(其实是要集结部队),杨广竟然相信。十一日天还没亮,参予叛变的军官司马德戡把集结而来的部队一千多人交给裴虎通指挥,接替宫城各门的守卫岗位。裴虎通亲自率数百骑兵进入内殿,并且驱逐殿内的禁军卫士离开。大批禁军发现风头火势不对,纷纷放下武器逃跑。
杨广听到叛变消息,急忙换上平民的服装企图逃走,但被叛军指挥官之一的令狐行达抓住,把他带到寝殿。众人展开批斗大会,历数杨广的罪状。杨广最疼爱的幼子杨杲年仅12岁,在父亲身旁啼哭不已。裴虎通觉得他很烦,一刀砍下他的人头。杨广自知难逃一死,因此要求使用自己当初准备好的毒酒自我了断。但遭到拒绝于是他只好解下自己的丝巾,交给令狐行达,令狐行达就用那条丝巾把杨广绞死这一年,杨广刚好五十岁。
大批的皇亲国戚跟着被杀。不过杨广的侄子杨浩因为跟字文智及友好,逃过一劫,后来还被宇文化及扶立为傀儡皇帝。接着,自任大丞相的宇文化及率众企图返回西京大兴(陕西省西安市),但这时天下已经四分五裂,各方军阀崛起,跟他们对着干,宇文化及心知自己的好日子不多了,为了一圆皇帝梦,于是毒死杨浩,同年九月在魏县(河北省大名县)称帝,国号许。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宇文化及的部队在山东附近被前隋王朝的夏王窦建德击溃。宇文化及和他的两个儿子,一同被斩首。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给害虫留条生路,为了更好地对付害虫
按我们一般人的常识,对害虫是要赶尽杀绝、绝不能手软的。不过在美国的许多农田里,人们却特意为害虫们留了一些“避难所”。“避难所”里虽然食物不多,却不至于让害虫全部饿死、绝种。难道是美国人心慈手软,要对害虫实施“虫道主义”救助?
不!人们并没有那么高尚。他们之所以给害虫留条生路,完全是出于自私的目的,那就是为了更好地对付害虫。
原来,在这些大面积的农田里,人们栽种的是转基因作物。经过基因改造后的作物,抗病虫能力就大大增强了,原先的那些害虫们面临着绝种的威胁。
但事实上,根据进化的观点,害虫是不会真正绝种的。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它们中的某些个体很快会进化出对付转基因作物的能力,并在种群中迅速传播。这样一来,遭殃的又该是作物了,而人们当初栽种转基因作物的目的也将完全落空。
那么,有没有办法避免这种局面呢?有。那就是在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同时,在农田中有意加入小片农田,种植一些非转基因的作物。这一小片“避难所”可以为害虫提供有限的食物,以降低害虫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性。于是,通过给一部分害虫留一条生路的办法,人们避免了使作物和害虫的冲突不断升级、害虫越战越强的局面,从而更有效地防治了害虫。
考古学家在秘鲁发现并挖掘了拉丁美洲印卡古文明时期的九个墓室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28日消息。秘鲁政府日前宣布,考古学家在秘鲁位于库斯科南部的地区,发现并发掘出属于拉美印卡古文明时期的九个墓室。该项发现预示了公元700到1200年之间活跃于秘鲁安第斯山的瓦里部落可能控制了这些地区,并建立了繁荣的印卡帝国。通过这项发现,历史学家可能要重新思索印加帝国的起源问题。
银制的盾牌属于瓦里文明时期的一个贵族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秘鲁文化部部长胡安-奥西奥说:“印卡人可能是受印卡文明的启发而建立政治系统。”公元1400到1532年之间,印加人创立了“新世界”最大的帝国。后来西班牙征服者控制了这片土地,使得该地区的人退到库斯科的比尔卡班巴地区,也就是坟墓的发现地。
一个前印卡贵族的陪葬物
奥斯奥表示,从九个墓室可以看出印卡人在比尔卡班巴茂密的丛林中生存,可能因此受到启发而建立了印卡帝国的政治体系。发掘出的一个穿着银制盾牌的印卡贵族的遗骸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发现,考古学家参考西藩王墓室,将该贵族的墓室取名为威尔卡墓室。而于1987年在秘鲁北部发现的西藩王墓室,出土了一具存在了三个世纪的完整木乃伊。
墓室是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地区发现的
库斯科地区的文化主管胡安-加西亚说:“这可能是自马丘比丘后近几年最重要的发现。”今年7月秘鲁将庆祝马丘比丘发现一百周年,去年耶鲁大学同意将十九世纪出土的几千件文物放回,却因为争议而放弃。
一个大的瓦里陶制面具
据英国媒体2月26日报道,日前一名业余摄影师在英国苏格兰西海岸的穆尔岛附近拍到一组金雕抓捕羔羊的照片,迅猛场景令人称奇!
这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摄影师当时正在观察栖息在悬崖附近的鸟儿,不想竟看到一只威猛的金雕抓着一只血迹斑斑的羔羊从镜头前飞过,遂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少见的一幕。
镜头中的金雕展翅掠过悬崖边,虽然所抓羔羊个头不小,但金雕飞得确很轻松,令人不禁对这只猛禽绝对的力量和出色的飞行技巧心生赞叹。
科学网(kexue.com)讯,2月28日消息,动物愤怒凶猛异常,令人胆战心惊。近日,为了庆祝自己的66岁生日,爱尔兰男子萨默尔斯与朋友驱车前往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处野生动物保护区度假。原本的庆生之旅却发生了意外,变成了一场惊魂历险,他们遭到一头疯狂公象的袭击,险些丢了性命。
这头公象正琢磨如何惩罚这个“有眼不识泰山”的家伙。
约翰的车子滚入了一个大沟里。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萨默尔斯的车子在一条尘土飞扬的道路上行驶的时候,一头大约5吨重的公象突然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正咆哮着奔过来。与此同时,这个庞然大物猛地在车前停下,将几乎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在约翰的车子上,然后像对待一个玩具那样将车子丢进了一个壕沟里。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大块头”很可能正处于发情期,因此行为异常。但幸运的是,它似乎对约翰的灰色小轿车不大感兴趣,没折腾两下就抛弃了,这样萨默尔斯和友人才得以脱险,只是受了轻伤。
动物的性格令人难以捉摸,所以当你在户外时,要小心那些行为异常的动物们,因为它们的愤怒可能是致命的。
(科学网-kexue.com 凹凸曼)
新华网西安2月27日电(党高弟、冯国)大熊猫母子公园中嬉戏的情景常让人流连忘返,那野生大熊猫母子的情况如何呢?近日陕西佛坪巡护大熊猫的工作人员首次拍摄到野外大熊猫母子在雪地行走的照片。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河保护站站长熊柏泉14日在保护站的小白河一小支梁的雪地里巡逻,突然发现前方有动静。他隐藏在大树后,举着相机紧盯着有声响的方向,很快发现一只大熊猫露出头来,后面跟着一只幼仔。熊柏泉赶紧记录下这对大熊猫母子在雪地里翻滚嬉戏的镜头。
紧接着有意思的一幕出现:大熊猫母亲沿山坡向上缓慢走去,大熊猫幼仔顽皮地从母亲屁股后面爬上去并抱住母亲前胛部位,让母亲背着自己在雪地上行走。熊柏泉想继续从侧面跟踪靠近拍摄时,大熊猫可能发现有动静,很快就掉头消失在山坡下。熊柏泉共拍摄10张照片,母亲背幼仔行进历时20余秒钟。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动物地理区划东洋界与古北界交汇地带,动物成分明显反映出中国南北过渡的区系特征,拥有丰富的类群和众多的种类。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稀种类Ⅰ级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豹、林麝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