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银河系至少有500亿颗行星,其中至少5亿颗处于所谓“宜居带”

  近日,美国航天局科学家表示,他们分析“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初期观测数据后认为,银河系至少有500亿颗行星,其中至少5亿颗处于所谓“宜居带”。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于去年3月发射升空,是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在为期至少3年半的任务期内,“开普勒”将通过 观测行星“凌日”现象在天鹅座和天琴座的大约10万个恒星系中搜寻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截至目前,“开普勒”已观测到1235颗候选行星,其中54颗位于 “宜居带”。

  “宜居带”是指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中,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既不会太热也不太冷。

  美国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科学家威廉·博鲁茨基在19日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表示,天文学界认为,银河系约有1000亿颗恒星;而他们对 “开普勒”初期观测数据的分析表明,在银河系恒星中,至少每两颗恒星中就有一颗拥有行星,每200颗恒星中就有一颗恒星拥有的行星位于“宜居带”。

  博鲁茨基表示,他们得出的银河系行星数量尚属最小估计,因为每颗恒星拥有的行星数量可能不止一颗,而“开普勒”目前无法将其中所有行星都观测到,科学家在分析银河系行星数量时也要考虑这些因素。

  “凌日”是指在观测者看来,行星从其母恒星前面经过的现象。比如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水星“凌日”或金星“凌日”,这时人们看到太阳表面上仿佛有个小黑点在缓缓移动。同样,观测其他恒星系统时也会看到“凌日”现象,“开普勒”便是通过这一现象搜寻行星。(任海军)


巨大的航天飞机模拟舱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21日消息,宇航员的技能训练一直是太空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为了对宇航员进行训练,就在莫斯科郊外的星城修建了一个“水下空间站”。


宇航员新手在水下模拟舱里学习太空技能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星城是一个宇航员训练中心,宇航员在模拟水下航天飞机里接受维修和研发技能训练。跟美国宇航局一样,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也是利用巨大的水池进行太空行走训练。水下训练是工程师用来模拟太空失重环境的最好方法。此外,宇航员还能从中获得和掌握在轨道空间站外面执行任务的必要技能。


一名宇航员在帮助下穿上太空服

  该水池可容纳一个20公吨重的空间站模型,深度12米,直径达23米,容积5000立方米。从1980年开始运行,设计目的是训练宇航员、测试物体模型和进行研究失重状态的试验。偶尔游客也会被允许进入上面的安全设备进行模拟任务。


该中心用来模拟太空失重状态

  池内安有健康传感器,任何成长中的宇航员都必须满足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的规定,例如体重,身高和其他医学要求。向往外太空的人被选中后,将会穿上太空服,在这个浮箱里模拟太空任务。另外据了解,这个巨大的“水下空间站”还用来对太空服和设备进行人机工程学检测。


评审员观察宇航员新手对这艘飞船进行模拟维修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2月21日消息,之前有许多报道曾介绍由于过度捕捞,一些海洋物种面临灭绝的消息,给很多人带来的印象是海洋就快被人类给“捞光”了,但另外一些研究人员却表示,世界海洋正在变得“日益拥挤”。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一些如凤尾鱼和沙丁鱼类的小鱼数量增加了超过一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一些原本充当掠食者的如鲨鱼,金枪鱼及鳕鱼的大型鱼类被过度捕捞的结果,天敌的减少使得小型鱼类的数量发生爆炸式增长。


由于掠食性鱼类被大量捕捞,一些小型鱼类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

  在研究中,国际研究小组分析,自维多利亚时代以来的商业捕鱼,其影响是世界范围性的。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研究人员对1880年以来全球超过200个海洋生态系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再次证实,过度捕捞已经使得如大西洋鳕鱼,鲑鱼,旗鱼和金枪鱼等掠食性鱼类的生存状况遭到重创。研究人员对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机构表示,单是在过去40年,上述鱼类的数量就锐减达54%。

  在这些“掠食者”遭到重创的同时,一些如凤尾鱼和沙丁鱼类的小型鱼数量已经上涨了一倍多。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的威利-克里斯滕森(Villy Christensen)博士说:“过度捕捞造成了一个'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现象。”人类的滥捕正在影响着全球的食物链,使生态失衡,这将可能带来环境,疾病和其它不可预估的问题。

  此外克里斯滕森博士还建议,或许可以鼓励人们多食用沙丁鱼罐头,少食用那些大型掠食性鱼类。因为从历史来看,人类市场在某一时期对于某种食物的喜好对该物种的数量影响极大。也许在控制渔业捕捞作业方式的同时,可以用这种办法来对目前这种失衡的情况产生积极影响。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新网2月20日电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20日报道,位于英国与欧洲大陆间的海峡群岛(Channel Island)其中一个小岛萨克岛(Sark),成为第一个被国际暗天协会(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IDA)认可的“暗天之岛”(dark sky island)。

  萨克岛上没有公共街灯,没有铺设道路,也没有汽车,所以没有任何城市或乡镇中常见的光害污染。这意味着,这里的天空真的很暗,银河从一端的地平面延伸到另一端地平面,三不五时就有流星划过天际,天空中有无数的星子闪闪发光。

  这个消息是天文学家的一大胜利。英国皇家天文学会(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理事长Roger Davies教授说道,“这是萨克岛的伟大成就。当天文学家发现愈来愈多的宇宙奥秘,全球人民逐渐对天文这门学科趋之若鹜之际,这项消息无疑地将对此趋势推波助澜。我希望这可让更多人们享受真正全无光害的星空所带来的惊奇与美好。”

  这个“暗天之岛”的荣誉可不是随便给的,在此之前有一长串对所有萨克岛外来灯光的审查与评估。照明工程研究所(Institute of Lighting Engineers)的派特森(Jim Patterson)为萨克岛设计规划完整的照明计划,许多当地居民和商家都按照计划更换照明设施,尽量使可能削减星光的亮光减少,以使他们的生活能更不干扰黑暗的夜空。

  萨克政府的民选首长普利斯(Chief Pleas)从一开始就支持这个计划,而获得第一个暗天之岛的荣誉,除了让他们感到相当骄傲之外,更增强了他们维护黑暗夜空的决心,让这个岛一年四季都适合观星。因此伴随着这个荣誉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天文旅游商机。这可是个双赢的政策呢!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前发表声明,计划2013年向国际空间站长期“派驻”一名类人机器人,以帮助宇航员“解闷”。

  声明说,这名机器人“身材不高”,大约50厘米。它将协助宇航员接受地面指令,陪他们说话,为他们拍照,识别和分析他们面部表情传达的信息,甚至能在“推特”网站上发布“状态”、传照片等。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专家说,机器人的表情和语言将舒缓宇航员的压力。此外,在宇航员睡着时,机器人还可以监控任务,监测宇航员的健康状况及压力水平。

  据当地媒体报道,美国航天局定于本月由“发现”号航天飞机向国际空间站输送昵称为R2的“太空机器人2号”。日本也要研制太空机器人的想法正源于美国的“太空机器人2号”。目前,东京大学和日本电通公司研发人员正探讨一些技术细节,预计机器人研发需要一年时间。

售价80英镑的杀菌鞋可在45分钟内杀死99.9%的细菌 
售价80英镑的杀菌鞋可在45分钟内杀死99.9%的细菌

  北京时间2月20日消息,如果你的脚臭令自己的另一半无法忍受,该怎么办呢?答案是一款使用紫外线对鞋子进行杀菌除臭的装置,这款新奇的装置可以帮助你摆脱脚臭烦恼。发明者表示这款名为“杀菌鞋”(SteriShoe)的装置可借助紫外线消灭导致臭味的细菌。

  紫外线被广泛用于医院、牙科诊所、公共游泳池以及其他水处理系统,充当一种杀菌剂,用于去除脚臭还是第一次。杀菌鞋的外形好似一个鞋楦,可放入鞋内,插电打开之后便可进行除臭。根据杀菌鞋制造者的估计,每人每天一只脚可产生0.5品脱(约合236毫升)汗液,杀菌鞋能够在45分钟之内杀死99.9%的细菌,帮助香港脚、脚气患者摆脱烦恼。

  杀菌鞋在美国制造,一双售价80英镑(约合128美元),消费者可在不久后通过网购获得。制造商Shoe Care Innovations公司发言人莱纳·库赫林表示:“杀菌鞋是在医生的建议下研制的,采用非化学手段消灭鞋内的细菌,可减少臭味同时降低香港脚感染风险。”

  如果你的脚臭令自己的另一半叫苦连天,甚至因此影响彼此间的关系,杀菌鞋可助你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售价80英镑的杀菌鞋已经登陆英国市场,它拥有各种尺寸,可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库赫林表示:“临床实验证明杀菌鞋能够利用紫外线有效杀死鞋内细菌。这款装置可像普通的鞋楦一样塞进鞋子,使用时用户只需按一下按钮即可。45分钟之后,99.9%导致臭味的有害细菌便被杀死。它是对鞋子有洁癖的人以及忍受慢性脚臭的人的理想之选。”

  鞋楦通常由杉木制成,可通过吸收湿气和气味,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臭味产生。杀菌鞋是第一款使用紫外线进行除臭的装置。人类的肉眼看不到紫外线,其所在波长可让细菌内发生化学反应进行中和,使其不再具有威胁性。为了避免用户直接与紫外线接触,杀菌鞋在安全性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它装有一个压力传感器,只有将其塞进鞋子并产生轻微压力之后,杀菌鞋才会启动。

  此外,这种装置只在密封和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工作,其所安装的环境传感器用于扫描周围环境,以确保光线暗度达到足以激活紫外线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制造商还为杀菌鞋准备了鞋套,便于用户对露趾鞋和凉鞋进行杀菌除臭。如果在运行时移动杀菌鞋,杀菌鞋便会自动关闭,变成一个普通的鞋楦。(秋凌)

2009年7月19日木星受到小天体撞击。这是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的美国宇航局红外望远镜拍摄的撞击碎屑照片,可以看到它在木星大气中的扩散状况(图中左下方的亮斑)。左栏的照片拍摄于2009年7月20日,右栏的照片拍摄于2009年8月16日   2009年7月19日木星受到小天体撞击。这是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的美国宇航局红外望远镜拍摄的撞击碎屑照片,可以看到它在木星大气中的扩散状况(图中左下方的亮斑)。左栏的照片拍摄于2009年7月20日,右栏的照片拍摄于2009年8月16日

  北京时间2月20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在2009年时曾有一颗小天体撞击木星,造成木星表面出现黑斑。现在,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颗撞击体应当是一颗小行星,而非原先认为的彗星,其大小和泰坦尼克号相当。

  天文学家们认为木星已经在漫长的历史中清空了其引力范围内的各种“太阳系碎屑”。他们因此认为在2009年7月19日撞击木星的天体应当是一颗路过的彗星。不过,2010年对撞击点和撞击后产生的碎屑云团进行的后续研究却将证据指向了小行星。两份最新公布的研究结果均认为,此次撞击的肇事者是一颗小行星,而非彗星。

  在1月26日发布的一份申明中,保罗·柯达斯(Paul Chodas)说:“我们并未料到此次事件的肇事者会是一颗小行星,不过现在我们知道,撞击木星的有各种天体,”他是研究者之一,来自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

  对撞击点的研究

  首先发现此次木星撞击事件的是澳大利亚的天文爱好者安东尼·威斯利(Anthony Wesley)。 之后大量地基和空间望远镜紧接着进行了后续观测。

  柯达斯和其他研究者在《伊卡鲁斯》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阐述了他们在撞击发生后一周内,使用数台不同的红外望远镜进行的观测,并观察这一撞击产生“疤痕”的演变过程。

  研究结果显示,此次撞击使木星低层平流层温度上升了3~4摄氏度。研究人员解释说,这可能听上去并非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考虑到这一区域的巨大面积,这意味着巨大的能量。

  当小行星冲入木星大气时,它在其中穿出了一条高热的气体和碎屑通道。然后,在大气深处某一点上,它爆炸了,释放出相当于50亿吨TNT当量的能量,这相当于二战期间美军投掷在日本长崎的原子弹当量的25万倍。

  这一剧烈的爆炸将大量气体和碎屑沿着通道再次抛射回木星大气上层,进入太空。随后,在木星引力作用下,这些物质缓慢下落,进入木星大气,将其加热,并产生大量悬浮颗粒物。

  研究人员调动红外望远镜,使其指向撞击点,研究这些碎屑物的化学成分。他们发现了碳氢化合物的信号,除此之外还有硅和硅酸盐,却没有找到一氧化碳的痕迹。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化学组分强烈证明撞击体必定是一颗小行星,而非彗星。

  研究人员假定撞击体拥有石质小行星的典型密度:2.5克/立方厘米,这样计算出的撞击体直径大约是660~1650英尺(约合200~500米)。美国宇航局的官员表示,这样的尺寸使它的大小非常接近因撞击冰山而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海轮。相比之下,泰坦尼克号邮轮的长度为882英尺(268.8米),最宽处92英尺(28米),高度175英尺(53.34米)。

  并非总是彗星

  在这之前,撞击木星的事件是发生于1994年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除此之外,在2010年的6月至8月间,业余爱好者们也报告过在木星上发现火球的情况,这可能也是一次撞击事件。

  用哈勃空间望远镜进行的研究显示,此次2009年发生的撞击产生的碎屑相比1994年的撞击事件更重,或密度更高。这同样支持了两次撞击是由不同性质天体导致的说法。

  不过,这样一个结果还是让人感到意外。在2009年的撞击事件发生之前,天文学家们一般认为有可能撞击木星的仅有彗星,因为这种天体拥有不稳定的轨道,容易受到大型天体的引力摄动偏离轨道,从而走上和木星撞击的不归路。

  而一般也认为木星应当已经清空了其引力范围内的大多数其他天体,其中就包括小行星。不过有模型研究显示有一颗小行星的轨道不稳定,在未来某一时刻有可能会和木星相撞。这也证明了小行星撞击木星的事件并非不可能发生。

  来自JPL的论文合作者格林·奥顿(Glenn Orton)说:“这一撞击事件本身,以及它所显示出的撞击体是小行星而非彗星这样一个事实显示,外太阳系是一个极度复杂、狂暴而不断运动中的区域。那里有着无数的惊喜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外太阳系还有太多的谜需要去解开。”(晨风)


利用意念操控汽车的“神话”有望实现(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17日宣布,研究人员已将人脑思考时产生的脑电图转换为计算机指令,在试验场成功实现利用驾车者意念操控汽车的“神话”。

  按研究人员说法,一套人机对话系统充当了意念和指令之间的转换平台。它能让车载电脑读取驾车者头戴传感器测量出的人脑生物电波数据,并将其转译成“向左”、“向右”、“加速”、“刹车”等驾驶指令。

  柏林自由大学公布的一段视频显示,研究人员首先在实验室内让驾车者戴上装有16个传感器的头盔,并让他用意念发出上述4种驾驶指令。在此过程中,通过分析、甄别驾车者思考不同指令时产生的脑电图,电脑系统“读懂”驾车者意念。

  而后,研究人员在已经废弃的柏林滕珀尔霍夫机场内用一辆装备有摄影机、雷达和激光传感器等环境监测设备的汽车实地测试新技术,试验获得成功。

  美中不足的是,电脑系统对驾车者意念的“解读”略慢,从驾车者产生意念到电脑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汽车之间存在时滞。另外,这套人机对话系统无法甄别驾车者产生的是真实意念还是“杂念”。

  研究人员强调,意念导航汽车现处于概念演示阶段,尚无法投入实际运用。但作为一项远景项目,意念控制与自动驾驶相结合具有不小的实用潜力。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19日消息,昨日下午中国环保部公布了2月17日的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在120座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统计中,有12座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优,80座质量为良,有26座城市轻微污染。据科学网(kexue.com)分析,18日空气质量指数总体很糟糕,较前几日轻微污染城市的数目大幅增加。

  这又得说到元宵节了,节后鞭炮产生的烟雾开始弥漫,令空气质量下降。据专家初步估计,后天空气质量将有所回升。然而,北京的空气质量为(115)较17日(132)好了许多,北京的空气质量变化很让人捉摸不透,在全国各地空气质量在下降的时候,它却在上升。希望有关专家能给予合理解释。

  18日空气质量最佳的城市是韶关,绵阳、拉萨等优质城市一直盘踞在十佳空气质量城市榜中。这些长期处在前十的城市,很适合人们在那安居立业。另外,18日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是乌鲁木齐,这座城市近期的空气质量排名很靠后,如果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当地部门就必须对交通、工业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这样才能解决空气质量差的问题。

  如何让空气质量提高目前已中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许科学网(kexue.com)罗列的18日空气质量报告列表,能帮你解除一些数据上的疑惑。

序号
城市
日期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1
北京
2011-02-16
115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微污染
2
天津
2011-02-16
82
二氧化硫
3
石家庄
2011-02-16
123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度污染
4
太原
2011-02-16
93
二氧化硫
5
呼和浩特
2011-02-16
64
二氧化硫
6
沈阳
2011-02-16
98
可吸入颗粒物
7
长春
2011-02-16
131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度污染
8
哈尔滨
2011-02-16
95
可吸入颗粒物
9
上海
2011-02-16
72
--
10
南京
2011-02-16
130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微污染
11
杭州
2011-02-16
78
可吸入颗粒物
12
合肥
2011-02-16
91
可吸入颗粒物
13
福州
2011-02-16
51
--
14
南昌
2011-02-16
75
可吸入颗粒物
15
济南
2011-02-16
115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微污染
16
郑州
2011-02-16
113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度污染
17
武汉
2011-02-16
111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度污染
18
长沙
2011-02-16
86
可吸入颗粒物
19
广州
2011-02-16
37
--
20
深圳
2011-02-16
53
--
21
南宁
2011-02-16
70
--
22
海口
2011-02-16
38
--
23
成都
2011-02-16
108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度污染
24
重庆
2011-02-16
99
可吸入颗粒物
25
贵阳
2011-02-16
78
二氧化硫
26
昆明
2011-02-16
57
--
27
拉萨
2011-02-16
43
--
28
西安
2011-02-16
128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度污染
29
兰州
2011-02-16
111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微污染
30
银川
2011-02-16
84
可吸入颗粒物
31
西宁
2011-02-16
79
可吸入颗粒物
32
乌鲁木齐
2011-02-16
136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微污染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中新社马尼拉2月18日电 (记者 张明)菲律宾北部旅游胜地、有“夏都”之称的碧瑶市18日凌晨发生里氏5级地震,菲国地震专家警告会有余震发生。

  碧瑶市距菲首都马尼拉约300公里,位于本格特省境内,因全境都位于1000至2000米高的山脉之上,天气清凉,是菲律宾人的避暑胜地,因此被称为菲律宾的“夏都”。菲律宾火山和地震研究所当天上午称,这次地震震中位于本格特省特立尼达镇西北9公里,并判定是一次浅层地震,并预计此次地震不会造成破坏。

  菲火山和地震研究所称,碧瑶市区地震强度为4级。当地GMA电视台报道说,4级地震属“中等强度”,户内外的人通常都会有震感。

  据菲ABS-CBN电视台报道,菲火山和地震研究所预计还会有余震发生。碧瑶市已有3所学校因此次地震而宣布停课,但当地减灾管理委员会称,官方并未建议学校采取停课措施。

  一家名为“dzMM”的电台报道说,地震发生后,一些碧瑶市的居民一度陷入“恐慌”,因为仅17日一天,碧瑶市及周边地区就发生了3场震级分别为3.3级、3.1级和3.0级的地震。

  ABS-CBN电视台称,1990年7月16日,碧瑶市曾经发生7.8级大地震,当时造成1200人死亡,2700人受伤。

  另据菲火山和地震研究所消息,菲律宾南部棉南老岛苏里高市西南43公里处18日凌晨5时42分发生里氏3.6级地震,预计不会造成破坏。

第 404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