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虎斑猫拉里
拉里有很强的捕鼠意识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16日消息,前不久英国首相府鼠灾成患,为此,英国首相府唐宁街10号日前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那就是一只名为拉里的4岁虎斑猫。
据国外媒体报道,拉里到来的是为了解决当前首相府中老鼠猖獗的问题。这只猫被评价为有“很强的捕鼠意识”。人们对它的过去知之甚少,不过能确定的是它今年4岁,在度过了一段艰辛的生活之后,于1月初被救,送往了巴特西猫狗之家,被阉割过,现在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非常棒。
英国首相官邸养猫捉鼠已经不是第一遭了。流浪猫汉弗莱就曾为首相府“效力”了8年,在布莱尔就职不久后才宣布退休。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在此之后,前财政大臣达林的宠物猫西比尔接替了汉弗莱的工作,但最后无功而返。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星尘”号探测器将飞到距离“坦普尔1”号彗星不足124英里(约200公里)的地方,飞行速度为每小时24000英里(约38624公里), 飞越的同时将拍摄72张高清照片。通过这些照片研究人员将对“坦普尔1”号彗星的现状与2005年“深度撞击”探测器撞击时的样子进行比较。通过检测撞击 坑,他们希望揭开“坦普尔1”号彗星更多的秘密,如“坦普尔1”号彗星的地貌是否因其内部改变或游星撞击造成。
第二次接触,具体时间是2月15日格林尼治时间4时37分,此时“星尘”号探测器将处于最接近点。美国宇航局专家表示,他们希望确定该彗星一些区域的年龄,这些区域看起来比其他区域要“老”。他们还希望确定上次的撞击坑凹陷是否可能因变成气体的地下冰引起的。
这项任务的首席调查人员、康奈尔大学天文学教授约瑟夫·维维卡表示:“这是一个机会,借助这个机会我们能看到有没有变化,变化有多大,我们将开始揭开彗星表面历史的秘密。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在讨论存在了百年、千年抑或百万年的东西。”
“星尘”号探测器于1999年发射,2004年到达主要的目的地“威尔特 2”号彗星,采集到大量星际和彗星尘埃。之后“星尘”号探测器返回地球,通过降落伞投下它的载货,然后回到太空,飞向“坦普尔1”号彗星。一年前为了调整 最接近点的时间,“星尘”号探测器点燃了推进器,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它将在距离“坦普尔1”号彗星的124英里(约200公里)之内的轨道飞行,飞行速度 接近每秒7英里(11公里)。
美国宇航局的研究团队尤其希望他们能看到 “深度撞击”探测器形成的撞击坑,但只有17日第一批照片传回地球后他们才能看到。“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射于2005年,是撞击彗星的第一次任务,当时, 它的重820磅(372公斤)的探测器撞上彗星表面,导致碎片四溅。探测器拍下的照片显示,“坦普尔1”号彗星的尘埃比预期得多,冰相对于预期得少,撞击 形成一片大而亮的尘云,使得撞击坑表面变得模糊不清。那次任务是太空探索史上最令人兴奋的任务之一,曾引得全球众多人士的关注。(孝文)
存放在开罗埃及博物馆内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功能性假肢
杰奇•芬奇博士左手拿的是“开罗大脚趾”,右手拿的是英国“Greville Chester大脚趾”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16日消息,假肢并非只存在于当代,在遥远的古代已经存在简易型假肢。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两件“人造大脚趾”制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功能性假肢,而其中一件“人造大脚趾”制品在一具埃及木乃伊的脚上。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在开罗埃及博物馆(Egyptian Museum )内存放着一件由三只“脚趾”组成的木料和皮革人工制品,而英国博物馆也展出了“Greville Chester大脚趾”人工制品,这两件人工制品都能够帮助缺少脚趾的主人,使他们像正常的埃及人那样行走。据悉,这两个人造大脚趾制造于公元前600年 之前,比之前被公认为最古老的实际意义上的假肢—“Roman Capula Leg”(罗马Capula小腿)早几百年。
为进行康复和人体机能的研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首席研究员杰奇•芬奇(Jacky Finch)博士在萨尔福德大学(Salford University)中心的步态(gait)实验室进行了一项测试。杰奇•芬奇选择了两名“失去了右脚大脚趾”的志愿者,来对这两件都像脚趾的“复制 品”进行测试。杰奇•芬奇在国际顶级医学杂志《Lancet》杂志上写道:“要被列入真正的假肢器官,任何假肢都必须满足几项标准。首先,这个假肢必须能 承受身体的重量并在使用中产生的力量,而不会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折断或破裂。其次假肢的比例也很重要,其外形必须足够“相像”以使该假肢能被穿戴者以及其他 人所接受。另外,该假肢还必须保持干净并且容易穿上和脱下,最重要的是假肢必须能帮助穿戴者行走。”
杰奇芬奇还表示:“人们认为人体的大脚趾要承受体重的40%,并且负责着人类向前的“推进力”,虽然那些没有大脚趾的人也能很好地适应。另 外,要准确地决定这些功能性假肢的水平,需要应用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技术。”(注:步态分析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来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从而指导康复评 估和治疗。)
据悉,这两名志愿者被要求用埃及凉鞋来“穿”这两件复制品,但其中一名志愿者穿上两件人造大脚趾都能很好地行走。两名志愿者表示,穿上这两件复制品不会显著增加脚下的压力,而且非常舒适。杰奇芬奇还表示‘Greville Chester大脚趾’的磨损和‘开罗大脚趾’上的重要特征引发不少人的质疑。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这些大脚趾不会仅因为宗教的缘由而被主人死后才穿上,在生活中它们的主人也会穿戴这些大脚趾。这两件复制品的设计具有代替失去脚趾的‘功能’的能力,因此它们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假肢器官。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美国哈佛医学院14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称,常吃草莓类浆果有助预防帕金森氏症。
这项研究涉及4.9万名男子及8万名女子。被调查对象首先要详细填写有关他们日常饮食的问卷,然后研究人员对问卷进行分析,计算出每人平时从不同食物中所摄取的类黄酮化合物总量。在为期22年的跟踪调查中,有805人患帕金森氏症。
研究显示,摄取类黄酮化合物最多的男性,患帕金森氏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要比摄取类黄酮化合物最少的男性低40%。尽管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类黄酮类化 合物的摄取量与女性患帕金森氏症存在直接关联,但研究人员发现,类黄酮化合物中的一个种类花青素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有降低患帕金森氏症风险的作用,而 草莓类浆果富含花青素。(记者高原)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利用新技术直接在硅表面生长出了极微小的纳米柱,形成一种亚波长激光器,这一成果将为制造纳米光学设备如激光器、光源检测仪、调制器、太阳能电池等带来新的突破。
硅材料奠定了现代电子学的基础,但它在发光领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工程人员转向了另外一族名为III-V半导体的新材料,以此来制造光基元件,如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金属—有机化学蒸发沉积的方法,在400摄氏度条件下,用一种III-V族材料铟镓砷在硅表面生长出纳米柱。 这种纳米柱有着独特的六角形晶体结构,能将光线控制在它微小的管中,形成一种高效导控光腔。它能在室温下产生波长约950纳米的近红外激光,光线在其中以 螺旋形式上下传播,经过光学上的相互作用而得以放大。
研究人员指出,将III-V和硅结合制成单一的光电子芯片面临的最大障碍是,目前制造硅基材料的工业生产设备无法与制造III-V设备兼容。“要让 III-V半导体在硅表面上生长,与硅制造设备兼容是关键,但由于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原因,目前的硅电子生产设施很难改变。我们选用了一种能和CMOS(互 补金属氧化半导体,用于制造集成线路)兼容的生长工艺,在硅芯片上成功整合了III-V纳米激光器。传统方法生长III-V半导体,要在700摄氏度或更 高温度下进行,这会毁坏硅基电子元件。而新工艺在400摄氏度下就能生长出高质量III-V材料,保证了硅基电子元件正常发挥功能。”主要研究人员、加州 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教授康妮·张-哈斯南说。
张-哈斯南还指出,这种亚波长激光器技术将对多科学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包括材料科学、晶体管技术、激光科学、光电子学和光物理学,促进计算机、通讯、 展示和光信号处理等领域光电子学的革命。“最终,我们希望加强这些激光的特征性能,以实现光子和电子设备的结合。”(常丽君)
苍蝇复眼的感光神经细胞(绿色)延伸它们的轴突到大脑视觉神经中枢。科学家已经发现由于两种基因的交互作用,这些轴突能够在大脑中识别出他们的目标区域。
人类大脑中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大脑要发育成一个功能完整的有机体,这些神经细胞中的每一个都必须和其它一些特定的细胞连接起来。然而,这些神经细胞怎么知道它们应该生长到什么位置以及和那些细胞连接?德国马丁斯雷德的马普神经生物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在果蝇大脑中处于发育中的神经细胞之所以能知道它们什么时候生长到了它们的目标区域,是因为其中两种基因的交互作用。在脊椎动物大脑发展过程中可能也存在着类似的机制,而且这一机制对于更好地理解大脑特定区域发育障碍有很大帮助。
神经系统的复杂程度难以想象。数百万乃至数十亿的神经细胞在生物生长过程中形成,这些细胞中的每一个都与它们毗邻的细胞建立连接,并且生长出长长的连接线(轴突)到达大脑的不同区域。一旦这些轴突到了它的目标区域,它们就与周围的神经细胞建立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在大脑中建立起了神经信息处理链,而这些处理链可以让大脑完成各种感觉信息的处理,例如,可以让我们看到茶杯、识别它、伸手去握住它等等。如果连接眼睛和手臂的神经细胞失去了连接,那么想把咖啡放入杯子了就只能是幻想了。
神经细胞与合作细胞的连接是非常基础的连接,基于这一实事,德国马丁斯雷德的马普神经生物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和来自京都的同僚们调查这些轴突怎样知道它们应该生长到哪里为止,并且开始与周围的细胞建立连接。神经生物学家分析发现,在果蝇视觉系统成长中,这一功能由两种基因交互作用来完成。
科学家在科学杂志《自然——神经科学》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只有在两种基因共同作用下,果蝇的视觉神经才能够正确、恰当地生长。这两种基因控制着两种蛋白质的产生。这两种蛋白质是在轴突的尖端发现的,科学家认为它们从周围组织中收集所处环境的信息。它们的作用是使神经细胞能够在大脑中找到自己生长方向,识别自己的目标区域。研究显示,如果仅有一种基因活动或两种基因活动性失调,就会出现混乱的结果:轴突会在这一方向上的某处停止生长,最终无法到达自己的目标区域。
研究首席著作者铃木隆史(Takashi Suzuki)解释说:“我们推断在其它生物体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生理机制——包括人类。”这一研究为最终治愈由于误导神经细胞生长而引起的发育障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对于引导新生的神经细胞恢复连接也将会有很大帮助。(锋格/编译)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明代文物,寓意成双成对。
红底描金喜喜字碗:清代文物,同治皇帝大婚用器。
“给目前仍单身者,希望今年都能交上桃花运。”昨天,故宫微博上晒出多件象征美满姻缘的藏品,并称情人节特供。故宫这种别致的宣传藏品方式,拉近了与市民的距离,网友们纷纷表示,“宫哥太给力了。”据了解,故宫微博自今年1月1日开通以来,粉丝已超过160万。
微博新晋红人“宫哥”全名叫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网页上,“宫哥”自我介绍如下:“男,1925年10 月10日出生,天秤座,现居北京东城。”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外开放。85年后,它又以微博的形式,进一步贴近公众。记者了解 到,自今年1月1日开通以来,故宫的微博粉丝已经超过160万。
记者了解到,这个微博实际是由三人团队在管理,两男一女,他们都是故宫博物院办公室负责公共信息方面的工作人员。“我们现在一有时间就要上微博和网友交流,并回答他们的问题。”工作人员常凌星告诉记者,开通微博是为了构建一个交流平台,更好地向公众介绍故宫。
记者看到,情人节当天,故宫特意推出几件象征美好姻缘的藏品。“子刚”款青玉合卺杯,为双筒相连式, 是明代文物。古时“合卺”多指婚姻之事,合卺杯亦应为大婚所用,寓意成双成对。红底描金喜喜字碗,是清代文物,同治时期生产的“喜喜”字瓷器是同治皇帝的 大婚用器,以餐具为主。故宫微博推出此碗,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对于故宫微博推出的情人节特供藏品,粉丝们的评价是:“宫哥太给力了。”
故宫博物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除了微博以外,故宫还有QQ空间、豆瓣小组和淘宝官方旗舰 店。他们希望能尝试各种新媒体,拉近游客和故宫之间的距离,把历史知识和服务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让百姓知道。以平民的姿态与游客互动,用平实幽默而非晦涩的 学术语言为粉丝答疑解惑。 (记者 王歧丰)
这项发表在《神经元》月刊2月号上的研究结果揭示,神经机制可能与抵抗病理性恐惧和焦虑的能力相关。这项发现或许有助于改进慢性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也有助于指导危险个体找到避免罹患焦虑症的方法。
此前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扁桃核这一脑结构与获得和表达条件性恐惧有关。条件性恐惧指某种刺激(条件刺激)变得与某个令人厌恶的物体或者事件 (无条件刺激)相关的状况。研究结果显示,不管在动物还是人体内,另一个脑区域———腹内侧前额叶皮质都有助于在恐惧消退训练后阻止条件性恐惧。恐惧消退 训练指不断发出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
这项研究报告的高级作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索尼娅·J·毕晓普博士解释说:“我们对为何有些人能比其他人更容易克服在生活中经历的个别恐惧和非特定焦虑有兴趣。换句话说,要确定脑功能上的哪些区别可能导致某些人更容易罹患慢性恐惧和焦虑症。”
毕晓普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神经成像项目来研究人的恐惧条件反射。这些研究对象被归为具有不同程度“个性焦虑”的一类人,他们具有在一系列日常环境中发生焦虑的倾向。研究人员发现,个性焦虑程度高的研究对象的扁桃核更可能对条件刺激恐惧暗示作出强烈反应,并显示能更快地获取这些暗示的“习得性恐惧”。
这些日子,不少人是踏上了节后的返程,而与之相映成趣是,去年10月份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们,这几天也开始率先踏上了返回北方的征程。
据来自鄱阳湖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的监测数据显示,首批北迁的越冬候鸟数量大约在5000只左右,主要有天鹅、大雁等。记者从有关科研机构了解 到,开春后,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群总是由小股“部队”作为先行,一路探寻沿途的气候变化以及中途栖息地的环境适宜度,并以鸟类特有的方式,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后续的大部队。据了解,今年的三月份,将是鄱阳湖越冬候鸟飞返北方的高峰期,到了四月,候鸟们将会全部飞离鄱阳湖回到北方。都昌县野保站的站长曹达桑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们比之前更加繁忙和紧张,每天都安排护鸟员巡湖,及时掌握候鸟的相关情况,确保越冬候鸟安全。
除了每天加大观测各湖池内候鸟动态和数量的频次外,野保站工作人员还严格执行包括“严禁人与候鸟近距离接触”等多项措施,为这个冬季候鸟们在鄱阳湖最后一段时间的栖息和觅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都昌县野保站站长曹达桑呼吁广大湖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候鸟保护工作中来,实现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记者胡啸 通讯员郭颖哲 付文龙)
即将入住首相官邸的小猫“拉里”
猫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之所以喜欢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能对付讨厌的老鼠。英国首相卡梅伦2月15日将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一只善于捉老鼠的猫。
这只4岁的虎斑猫据称名叫“拉里”(Larry),来自伦敦巴特西(Battersea)猫狗之家。在它到来之前,英国首相官邸发现老鼠出没,引来了如何防治鼠害的猜测。
在此之前,从1989年到1997年间,唐宁街10号的首相官邸有一只名叫汉弗莱(Humphrey)的猫。它是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收养的一 只流浪猫,并且一直留到约翰•梅杰(John Major)首相执政时期。在托尼•布莱尔当选首相后,汉弗莱也从首相官邸“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