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五年来最大的一次太阳耀斑

  本月初连续3次M级太阳耀斑出现后,8月9日,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又观测到了一次X6.9级的耀斑,这是5年来太阳爆发的最大耀斑。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主任龚建村告诉记者:“目前看来几次爆发都属于太阳活动峰年前后的正常情况,相关行业可对太阳风暴做一些预防,但无需恐慌。”

  进入8月,频繁的太阳活动引来众多关注,美国科学家已警告卫星、电信和电力设备用户为可能出现的电磁干扰做好准备。

  太阳活动水平进入上升阶段

  “太阳的活动水平是有周期的,现在正处于活动水平的上升期,耀斑增多非常正常。”在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主任王劲松看来,太阳的活动非常有意思,“就像是四季变化,每11年为一个周期,太阳活动从最平静到最频繁,再回到最平静”。

  对公众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太阳风暴”一词,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刘四清研究员解释说,太阳风暴是指太阳爆发活动对空间环境影响的统称,包括太阳耀斑、喷发高能带电粒子、地磁暴等。现在正处在太阳活动水平的上升期。这次爆发之后,太阳活动可能会更加频繁,2012年或2013年可能会达到太阳活动的最高峰,之后活动水平又开始下降。这都是非常正常的自然现象,目前观测的情况没有任何异常。

  1962年,美国“水手2号”探测器首次发现太阳会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时产生耀斑爆发,科学家后来研究发现,太阳风暴发生时太阳因能量的增加而使得自身活动加强,从而向广袤的空间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就像‘打喷嚏’一样,这让离它1.5亿万公里的地球也‘感冒’。”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王华宁研究员如此形容。按太阳耀斑爆发的X射线强度大小,太阳耀斑爆发从小到大可分为A、B、C、M、X五级。

  5年来最大耀斑对地球影响不大

  “8月9日X6.9级耀斑产生的太阳风暴目前已向西移动,对地球影响不大。”刘四清告诉记者,一次太阳风暴在短短一二十分钟内释放出的能量,与平时整个太阳一秒钟内释放出的总能量相当。太阳风暴往往以每小时300万公里的速度闯入太空,有些会扑向地球,与地球磁场发生撞击产生地磁冲击波。

  9日当天,王劲松所在的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监测信息显示:16时5分耀斑爆发造成全国范围内短波吸收增加,并在新疆西部达最大值,严重影响我国西北部地区短波通信,持续时间为半小时左右。

  “如果太阳风暴发生的位置、喷发的方向正对地球,就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一定破坏。”刘四清说,由于太阳风暴中的气团主要内容是带电等离子体,因此,它将影响通讯、威胁卫星、破坏臭氧层。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本次太阳风暴喷发的方向已经西移。

  据介绍,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其实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技术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这些系统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因此太阳风暴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程度也越来越大。

  地理位置优势导致太阳风暴对我国电网影响相对较小

  很多人担心太阳风暴对供电系统产生影响。1989年3月13日,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的强磁暴曾使加拿大魁北克的电网受到严重冲击,致使魁北克供电系统瘫痪,600多万人在无电的冬天度过了9个小时;不仅如此,强磁暴同时还烧毁了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座核电站的巨型变电器,以及大量输电线路、变压器、静止补偿器等电网设备跳闸或损坏。

  龚建村告诉记者,太阳风暴爆发时,中国不至于出现魁北克那样严重的大面积电网瘫痪。原因是太阳风暴产生的磁暴对高纬度地区的供电系统影响大,但我国处于中高纬度,地理位置优势导致太阳风暴对我国电网影响相对较小。

  但王劲松建议相关行业部门还是应该有所准备和防范。“当爆发空间天气事件后,我们会马上发出预警信息,预计未来多长时间这个空间天气事件将影响到我国的哪些行业。比如说可能影响到电网,就会提醒在哪一个时间段,最好关闭设备,等空间天气的影响过去之后,再启动等等。”

  如果能够重视这种提前的预警,在空间天气变化的时间段关闭技术系统,大量的设备和经济损失完全可以避免。“如果可能被影响的部门事先知道这样的知识,并且有预案,那么它的损失绝大多数可以避免。”王劲松说。

  另外,多位专家表示,因为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太阳活动不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公众不必过分担心。(刘莉)

  相关阅读

  太阳强烈爆发太阳耀斑 未来或将进入频繁活动期

  地球须做好红色警戒 准备承受太阳风暴冲击(图)

  太阳表面出现神秘波浪 速度达每秒2000公里(图)


岩石上的恐龙脚印

岩石上的恐龙脚印

  科学网(kexue.com)讯 澳大利亚海岸发现了下超过20个三趾恐龙的脚印。科学家一次竟然发现了20多个脚印,数量可谓相当的多,这一发现对研究南半球恐龙生活情况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些脚印大概是在一亿年前留下的,算得上难得一见的化石。

  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安东尼说:“这些脚印给我们提供了直接的标本,体现了恐龙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是地质史上的重要时刻。”

  这些脚印大概是白垩纪早期形成的,从脚印可以看出,它们似乎是三种大小不一的小型兽脚类食肉型恐龙,属于两足动物,食肉类,有可能是如今鸟类的祖先。

  发现化石的地方是在墨尔本的西部地区,这个地区可以说都是海岸峭壁,海浪同岩石经历了百万年的打击形成了如今的风貌。这些带脚印的岩石可能就是因为海浪的拍打从峭壁上掉落的,有一块稍大的岩石竟然含有15个脚印,其中有大有小,最小的大概只有鸡爪那么大。

  在其他岩石上也有类似的发现,这里也存在大小不一的脚印,从最小的如鸡爪一般一直到足有起重机那么大。马丁博士也表示:“我可以确认,这两块岩石原本应该在一起的,恐龙在上面行走,只不过现在断了,而这些大小不一的脚印,有可能是因为不同性别或者年龄,或许他们是以家庭单位出动。我认为这些脚印应该是大概一亿年前的行程的。”

  目前在世界上,白垩纪恐龙的估计比较丰富,但是找到像这样的恐龙真是脚印却实属不易。

  在去年六月份,研究员马丁博士就这这里发现过恐龙的脚印。他说:“这里以前可能是一片平原,是恐龙最喜欢生活的地区,应该会有不少恐龙。”

  其实早在2006年,马丁博士就在澳大利亚海岸发现过恐龙的脚印,并最终找到了一个恐龙洞穴。之后他又在加拿大发现了洞穴,并发现了可以打洞的新恐龙物种。(乔尔)

  相关阅读

  侏罗纪公园或将变为现实 全球变暖或助恐龙重生

  巴西发现新物种化石 其貌不扬物种竟是恐龙杀手

  探秘墨西哥"六角恐龙" 存一特异功能四肢可再生

   
宋朝的象棋

 
汉代的陶瓷

挖掘现场

  一片超大型古墓群在苏州虎丘地区被发现,这是个跨越六大朝代的古墓群,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早期,各个朝代的古墓层层重叠,蔚为壮观,在苏州考古史上极为罕见。目前考古人员正在现场清理发掘,已经出土了包括陶罐、瓷器、铜镜、金质发簪等品种繁多的珍贵文物。昨天,记者在考古专家的带领下探访这片超大型古墓群。

  新发现的超大型古墓群位于虎丘风景区西南角,这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当地居民把这里称作“宋家坟”。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宋家坟”遗址原是一个大土墩,距离虎丘景区约1000米,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最高处达6米左右。这里周围的房子大多被拆掉,记者从一大片碎石砖块上穿过来到这片古墓群。据苏州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张铁军介绍,考古部门之前已经了解到这个土墩下面存在古墓群,由于这里即将要进行综合改造,所以必须在改造之前对这个土墩进行考古发掘。正在清理发掘的这座古墓群跨越了东汉、六朝、唐、宋、明、清六大朝代,目前已经发掘41座古墓,多数是明清时期的墓葬,根据一些墓志铭的情况来看,多是属于家族墓地,现在发现最早的墓葬可上溯到汉代。“棺材基本都腐烂掉了,只有一个清朝的棺木因为浇浆、油漆比较好,年代又相对而言比较近,才得以留存至今,但是一碰基本也都散开了。”考古专家张铁军介绍说,已经发掘的41座坟墓都是中小型古墓,其中最大的要数明朝时期的“毛氏墓”,墓主的儿子当时在朝廷担任吏部侍郎,毛家在当时算得上是本地的名门望族,“毛氏墓”就是由墓主的儿子亲手设计建造的。

  从当地居民那里记者了解到,这片古墓群原先是个大土墩,高度比附近居民两层楼房还要高,考古发掘之前,大土墩上面长满杂草和树木,也有一些居民在这个土墩上种菜。从现场挖掘情况看,原先的土墩已经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出现了很多大小不等的土坑,海拔高度也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记者在考古现场发现,在古墓群土坑南面又露出了一个古墓的侧壁,依稀可见一座古墓的浇浆和青砖,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这座古墓上面有高压线铁塔,所以暂时没有对其进行发掘。据考古专家张铁军介绍,目前考古发掘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在考古现场,考古队员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刚刚清理完毕的文物,打开柜子,里面摆放了各式各样的罐子,有3个六朝的铜钵,还有6个汉代的青瓷双耳陶罐,这些罐子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已经出现断裂。考古专家张铁军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在古墓群里发现的,里面有汉代的陶罐、瓷器、壶,另外还有六朝时代的陶罐、铜钹,到明清时期就是铜镜、金银首饰。拉开柜子最下面一层的抽屉,记者看到了各式铜钱以及一些小型的陶罐。

  记者注意到有一个外形细长,高度约为20厘米的陶罐,拿在手里十分轻巧。考古专家张铁军介绍说,这个陶罐是古代人用来喝水的“水瓶”,名字叫“韩瓶”。相传这种陶罐是当时军队士兵用于保存饮用水的工具,其功能相当于军用水壶,之所以称为“韩瓶”是因为这种陶罐是南宋名将韩世忠攻打金兵时,军队里士兵用的汲水器,后来传入民间得以广泛使用,人们用它来汲水、装水、盛酒。

  考古专家张铁军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这次我们还发现了宋朝的象棋。”说着,他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袋子,里面装有5个棋子。“这是青瓷象棋,我们只发掘出5个,分别有两个‘卒’,一个‘炮’,一个‘马’,还有一个‘象’,其它的棋子并没有被发现。”张铁军介绍说。

  得到专家的允许后,记者拿起一个棋子在手中掂量了一下,这种青瓷质地的棋子外形上和现在的棋子没有什么区别,就是分量重了一些,估计墓主人生前是个资深“棋迷”。现场还展示了出土的金钗、银钗,还有大小不等的铜镜,这些铜镜大的有十几公分,小的有五六公分,虽然这些文物在地下沉睡了千年,但是上面的精美雕饰依然清晰可见,当时手工艺技术的精湛可见一斑

  据了解,这些出土文物将对研究苏州虎丘地区的地方史很有帮助,对吴文化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专家释疑

  从考古专家所绘的古墓群的分布图来看,有的古墓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各个角落,有的古墓居然重叠在一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考古专家张铁军告诉记者,由于这里是个“风水宝地”,各个朝代都有人把坟墓安葬在这里,但是地表会随着时间的迁移发生巨大的变化,原先的坟墓被沙土掩埋后就看不出来了,下一个朝代的人便继续在上面安葬坟墓,于是就出现了棺椁重叠的现象。“这片古墓群呈现‘墓打墓’的现象,晚期墓打破早期墓现象频繁。”考古专家张铁军对记者说。

  有此一说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

 


  
                                                                被震坏的民房随处可见
      
        11日下午18时左右,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和喀什地区伽师县交界处,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喀什地区伽师县西克尔镇境内震感明显。据新华社报道,地震已经造成喀什地区伽师县12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30余间民房倒塌受损,尚未接到有人员死亡的报告。

  救援人员已赶抵灾区

  地震发生后,南疆消防指挥部调集新疆喀什地区消防支队7车36名消防官兵以及3条搜救犬,带着生命探测仪、破拆器、野外照明设备、起重器等抢险救援装备,立即前往距离喀什市200多公里之外的西柯尔库勒镇参与救援。

  此外,新疆克州消防支队也派出2车15人,带着抢险救援装备,前往距离阿图什市100多公里的西柯尔库勒镇参与救援。当地政府已经安排专车,在医护人员的护送下,伤者被送往喀什地区的医院进行救治,轻伤人员也在当地得到紧急救治。

  据了解,喀什地区的喀什市、图木舒克市、疏勒县、英吉沙县以及周边的和田、克州、阿克苏均有震感。喀什地委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地震时他感到非常强的震感。正在伽师县调研的喀什地委书记程振山已经赶往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喀什地区伽师县宣传部吕副部长称,伽师县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当地公安、消防、武警及相关部门正在赶往距离伽师县90公里的震中——西柯尔库勒镇,西柯尔库勒镇房屋倒塌的情况比较严重。据介绍,前往震中的道路部分损毁,地面隆起、开裂,​​部分房屋倒塌。

  暂未有人员死亡报告

  伽师县西柯尔库勒镇党委书记阿里木江表示,全镇3,000多人,地震未造成人员死亡,但部分群众受伤;全镇的200多套房屋中,有30套左右的房屋倒塌,其他房子出现不同程度开裂、破损。目前,具体的受灾损失正在进一步统计之中。

  当地政府正在组织人员逐户进行清查,看是否还有人员伤亡。水、食物、救灾帐篷等物资也已经运送到西柯尔库勒镇。

  接到灾情报告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分别打电话对受灾群众表示慰问,并指示喀什地区党政部门要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张春贤要求:一要全面摸排灾情,详细了解人员伤亡的情况;二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治伤员;三、妥善安排好群众的生活,通知所有群众今晚暂时从房屋中撤出,避免余震引发更大伤亡。

  资料显示,2003年,新疆巴楚、伽师县曾发生6.8级地震,共造成200余人死亡。

两只正在交配的黑寡妇蜘蛛爬在蛛网上。科学家现在认为,雄性有意选择在交配前吃的肚大腰圆的“胖”雌性作为追求对象
  两只正在交配的黑寡妇蜘蛛爬在蛛网上。科学家现在认为,雄性有意选择在交配前吃的肚大腰圆的“胖”雌性作为追求对象

  北京时间8月11日消息,科学家表示,雄性黑寡妇蜘蛛会选择那些刚刚进过食的雌性作为交配对象,以避免自己变成它们的口中餐。众所周知,雌性黑寡妇蜘蛛在交配结束后,会立刻吃掉它们的交配对象。现在研究人员认为,雄性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发生,会选择在交配前吃的肚大腰圆的“胖”雌性作为追求对象。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这一发现,显示了性别之战出现的罕见转变,雄性具有自由挑选交配对象的优势。

  研究人员艾琳-赫伯兹说:“大部分时间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雌性身上。很少会有人把雄性视为一个潜在的挑选发起者。”科学家前往亚利桑那州,研究北美黑寡妇Latrodectus hesperus。他们在那里发现,雄性黑寡妇能发现雌性蛛网上的泄密化学物质,通过这些物质,它们能够判断出雌性是否已经吃饱,以提高它们在交配后不被吃掉的概率。

  另一个优势是雄性黑寡妇喜欢挑选体型较大的雌性,这样的雌性可能携带的卵子更多。研究负责人扎德-约翰逊说:“这是个双重打击。”他解释说,对雄性黑寡妇来说,交配的风险非常大,以至于自然迫使它们做出额外选择。约翰逊博士和他的科研组通过4项试验对这进行检验。

  第一项试验显示,雄性更喜欢向蛛网上空空如也的雌性求爱,因为它们已经吃饱;第二项试验期间,科学家把雌性蜘蛛放在上面,结果雄性再次挑选了它们。在进行第三项试验时,科学家把饥肠辘辘的雌性蜘蛛放在吃饱的雌性蛛网上,或者把吃饱的雌性放在腹中空空的雌性蛛网上,结果显示,雄性对它们没有特别的偏爱。

  在第四项试验时,研究人员把饱餐后和饿肚子的雌性蜘蛛的网分别粘在一根木棒上,并看到雄性选择了沾着饱餐后的雌性蜘蛛的蛛网的木棒。通过这些试验他们得出结论,饱餐后的雌性留在蛛网上的化学物质,对潜在的求爱者具有很大吸引力。约翰逊说:“雄性黑寡妇并不服从命运的安排。它在努力让糟糕的环境尽量变得最有利于自己。”(孝文)

南达科他州:几道可怕的闪电穿云而出,照亮黑云笼罩下的天空
南达科他州:几道可怕的闪电穿云而出,照亮黑云笼罩下的天空
这是今年5月份在堪萨斯州上空出现的一个龙卷风系统,最终它造成177人死亡
这是今年5月份在堪萨斯州上空出现的一个龙卷风系统,最终它造成177人死亡
这是今年在怀俄明州拍摄到的一个龙卷风系统,像这样的极端天气今年在美国导致超过500人失去生命
这是今年在怀俄明州拍摄到的一个龙卷风系统,像这样的极端天气今年在美国导致超过500人失去生命
追风者:罗杰·希尔
追风者:罗杰·希尔
自然的力量:南达科他州的这一个龙卷风将毁灭它所到之处的一切
自然的力量:南达科他州的这一个龙卷风将毁灭它所到之处的一切
希尔先生描述类似这样一个龙卷风最后会造成“建筑碎屑满地,家畜尸横遍野”
希尔先生描述类似这样一个龙卷风最后会造成“建筑碎屑满地,家畜尸横遍野”
这是希尔先生抓拍的另一幕珍贵镜头:堪萨斯州,一处龙卷风正在形成
这是希尔先生抓拍的另一幕珍贵镜头:堪萨斯州,一处龙卷风正在形成

  北京时间8月11日消息,今年夏天,美国中西部各州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龙卷风灾害之一,遮天蔽日的旋风席卷一切,似乎要毁灭任何敢于阻挡它们前行的障碍。但就是有一些“追风者”,他们冒险近距离拍摄下这些摄人心魄的风暴照片,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难得一见的惊险场景。

  这些照片由追风者罗杰·希尔拍摄,在他的镜头下,闪电,龙卷风,翻卷的乌云,一切狂暴地扫过美国中西部著名的“龙卷风走廊”地带,毁灭一切。其他著名的近距离风暴照片则是在美国怀俄明州,堪萨斯州,南达科他州和艾奥瓦州拍摄的,显示一些这种极端天气造成的毁坏情况。

  截至目前的统计,今年的这场龙卷风灾难中已有546人遇难,而对于追风者希尔来说,今年也是他25年追风生涯中感觉龙卷风肆虐最严重的一年。

  希尔今年54岁,一生中已经目睹超过600个各型风暴。他会组织小型冒险游乐团,只要缴纳230英镑(约合374美元)便可以加入他为期10天的“银线之旅”,追随飓风的路线,体验肾上激素过量分泌的快感。迄今已经有超过1500人报名参加。

  希尔说:“今年真是个悲剧,是最悲惨的一年。在灾难中遇难的人数让人震惊。仅仅在密苏里州乔普林市,因为他们生活在龙卷风的路径上,一下子就有158名居民遇难。”

  他说:“我们还曾经在追风过程中到过乔普林,在那里加了油还上了厕所。当时当地并没有拉响飓风警报,否则加油站也不会让我们进去。当时我注意到天边有一片黑云,但是也没有引起什么特别的关注。然而在短短15分钟内,这片黑云便变成了一道可怕的5级龙卷风,风速达每小时200英里(约322公里),宽度超过1英里(1.6公里)。我从没见过这样迅速的转变过程,我惊呆了。于是我迅速行动起来,大喊着说我们必须立即离开这里!”

  “于是我们驾车穿过市区,一路向南,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我们看到那片当初不起眼的黑云已经成了一个狂暴的巨兽。要知道当时的人们还毫不警觉,有的还在街上散步,我们对他们大喊,让他们立即进屋隐蔽,但是没人相信我们,人们只是对我们笑,让我们别紧张,说那风暴要到这里还早着呐!”

  他对记者说:“我告诉你,我们驾车离开时,我亲眼目睹那堵可怕的黑色高墙逼近乔普林,而那些笑话我们的人最后可能都没能逃脱死亡的厄运。我们必须加速行进,因为这风暴几乎赶上了我们。”

  为了追逐龙卷风的脚步,54岁的希尔驾车走遍美国,从南方的德克萨斯到内布拉斯加,再到北达科他甚至美加边境。他说:“在今年4月25~28日,我们正在密西西比,那里现在很有名,因为今年那里一下子爆发出336个单独的龙卷风,肆虐中西部,一共造成各地346人死亡。”

  “我们在密西西比的罗斯山地区观察一个4级龙卷风,它的风速高达每小时180英里(约合289公里)。我们一直追逐着它行进的路径,行驶了超过80英里(约合128公里)。后来我们抵达了一座小镇,发现那里早已狼籍一片,碎屑满地。死去的牲畜胡乱散落在道路上,电线杆东倒西歪,紧急救援机构几乎瘫痪。于是我们立即停下来加入救援行动,我们目睹了大自然可怕的力量,而今年则是灾难特别严重的一年。”

  一位幸存者在风暴袭击前5分钟恰好受人之托前往社区的风暴庇护所接人,于是他便走了进去。当他出来时他发现一切都已经毁灭了,他说“一切都不复存在,只剩下了地基”。(晨风)

  作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8月13日晚将“绽放”夜空。

  英仙座流星雨活跃期为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下旬,流量大且稳定。该流星雨的群内流星速度较快,为59千米/秒,且呈现蓝绿色,亮流星较多。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出现过爆发,现在已趋于正常。

  天文专家介绍说,根据预报,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极大可能出现在北京时间13日下午2时,由于正值白天,我国无法在这一时段进行观测。不过英仙座流星雨的极大持续时间较长,且有可能出现多个流量的高峰。我国有兴趣的公众可选择在13日晚至14日黎明,在夜空东北方对它进行观测。

  天文专家表示,由于当天正值农历十四,满月将带来严重的光害,会使流星雨的观测效果大打折扣。受月光影响最大的是照相观测,如果使用较长的曝光时间,一些较暗的流星就会被淹没在背景天光里。目视观测的影响相对较小,感兴趣的公众可进行尝试。

  天文专家提醒说,观赏这次流星雨首先要天气晴朗,并选择灯光影响小的地方,观测地点最好四周开阔,无高山或建筑物遮挡,还要注意安全。(记者周润健、蔡玉高)


工作人员展示各种标本

  近日从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共发掘出石片、刮削器等石器近400件,大中型动物骨骼标本700余件及大量动物化石,并发现古人类控制用火的新证。

  千余件标本、化石出土

  本次清理性发掘是周口店遗址自1937年大规模系统发掘停止后,70余年内首次大型的抢救性清理发掘。

  截至目前,本年度的清理发掘任务已经完成过半。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发掘队队长高星介绍,本次共发掘出燧石、白云岩、细砂岩及石核、石片、刮削器等土石制品近400件。

  同时,出土了可鉴定的大中型动物骨骼标本700余件以及大量啮齿类、鸟类动物化石,包括硕猕猴、马鹿、梅花鹿、野猪、犀牛、三门马、鬣狗等。

  北京猿人控制用火

  再添新证据

  除了发现千余件土石制品、动物标本和化石,周口店遗址的清理性发掘中还发现了大量灰烬、火塘,这些是古人类控制用火及洞穴生活的遗物、遗迹。

  同时,这些遗物、遗迹也为北京猿人控制用火增添了新的证据。

  发掘队队长高星介绍,由于距离上一次系统发掘已经有70余年,对于周口店遗址的意义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在西方古人类研究中,很多观点认为周口店猿人洞并非是人类生活的区域而是一个大陷阱,猿人和动物掉进陷阱中;有观点认为北京猿人使用的工具简单落后,不是人类的祖先;最大的争论是北京猿人有没有保持火种和控火的能力。”高星说。

  据介绍,本次清理性发掘中,发掘队提取了大量灰烬、土壤、火塘、木炭等样本,对挖掘现场燃烧物做分析测试与模拟实验观察,提取到长期燃烧产生的植物硅酸体和释放的相关化学元素。

  目前已可以初步肯定,北京猿人具有控制用火的能力,北京猿人是否能控火的长期争论终于尘埃落定。

  北京时间8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存在一个安全漏洞,在与Google Talk整合后,用户可以利用这个安全漏洞访问公共电脑上其他用户的IM联系人信息和对话内容,甚至可以偷听其他用户间的聊天。

  谷歌承认Google+存在这个安全漏洞,表示该漏洞还会影响到使用多个谷歌帐号的用户,目前谷歌正着手研究开发相关的补丁程序。

  与GMail整合Google Talk的方法一样,Google+整合Google Talk后可以实现IM通话功能,而这一功能需要Google+定期与谷歌IM服务器进行通信,该漏洞正是利用了这点。谷歌发言人指出,这个漏洞非常罕见,目前公司正在开发补丁程序,建议广大用户在离开电脑前习惯退出谷歌帐号。

  此外,Google+用户对无法使用谷歌企业帐号访问这项服务颇为不满,谷歌表示,今后将增加企业帐号对Google+的支持,不过,谷歌并没有给出增加这项功能的时间表。(清雨)

  相关阅读

  苹果账户出现严重漏洞 网上交易不用密码需谨慎

  360助微软修补"长老"级漏洞 潜伏19年危险性高


五颜六色的变色蚂蚁

  科学网(kexue.com)讯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蚂蚁通常是黑色或红色,最可在加上白蚁,但是印度有一名科学家穆罕默德.巴布(Mohamed Babu)近日却发现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只要蚂蚁喝下彩色糖水,身体的颜色就会跟着转变。巴布表示,因为蚂蚁腹部是呈现半透明,所以变色原理是取决于它们喝下的糖水颜色。

  这一系列彩色蚂蚁的照片是由居住在迈索尔(Mysore)的53岁科学家巴布所拍摄,他利用糖水混合红、绿、黄、蓝等食用色素,再将这些有色的糖水滴在石蜡板上,让蚂蚁碰到时,仍能够保持水滴的形状,最后将板子放到花园中,吸引蚂蚁前来。

  结果发现,蚂蚁果然会按照喝下的糖水颜色,发生转变,而且就算喝下好几种不同的颜色,也会在腹部显现出来。另外,更特别的是,蚂蚁竟然只对比较明亮的黄色和绿色感兴趣,除非这两种颜色的水滴旁已经挤满了蚂蚁,才会选择兰色和红色的糖水。

  巴布表示,妻子曾在日前拿一些喝下牛奶而转变成白色的蚂蚁给我看,进而激发拍摄的灵感。他也指出,蚂蚁总是在几分钟之内就涌入一大群,所以过程中最辛苦的就是要边拍照边用左手清除多余的蚂蚁,而且一但失去捕捉好画面的机会,隔天又要重新拍摄。(乔尔)

第 144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