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可以改变心情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科学家研究表示,经常食用可口的菜肴可以叫人产生好的心情,特别是那些容易发胖的食物,比如冰淇林和薯片,虽然都知道它们会引起肥胖,但它们还是最热门的零食,很多人都盼望着吃它们。
科学家发现,这些食物中的一些物质,会令头脑产生一种舒适感,这也是为什么它们百吃不厌的原因。
这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甚至可以揭开肥胖或者食欲不振的真正原因。
比利时大学大学的研究员鲁文做了一个研究,找到一些志愿者服用生理盐水,另外一些则是服用脂肪较多的食物,之后给他们放悲伤的音乐,并给他们看一些凄惨的图片。
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的服用者有一半人情绪十分郁闷,而吃脂肪的志愿者中,他们大部分人没有因为音乐或者图片而感到郁闷,依旧保持开朗的情绪。
实验似乎表明不愉快的时候,美味佳肴确实可以提高你的情绪。
纽约的路易斯博士认为,肥胖更多是心理作用。那些肥胖的人可能是因为受到了某种刺激,为了改善情绪,导致过量食用了高脂肪的食物。
幸福感与高脂肪食物可以说是相互联系。肥胖的人不必在感到内疚,比起其他人肥胖者的心态显然更好。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梦幻1号机预计于下月底前交付并首飞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8月8日消息,千呼万唤始出来!承诺为航空交通带来革命,却延迟付运3年、研发超支数十亿美元的美国波音787“梦幻”(Dreamliner)客机(见图),前日终于由日本全日空航空和波音公司,在美国华盛顿州的波音生产基地首次展示。全球首架最新“梦幻”1号机,预计于下月底前交付并首飞,处女航更将从东京飞往香港。
科学网此前曾对波音787客机的问世进行了报道,作为美国波音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新机型,波音787“梦想客机”在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内制造,每架仅用时四天即可组装完毕,它还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碳复合材料制造的商业飞机。
但是,这种革命性新型客机能否在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竞争中胜出呢?据悉,波音787“梦想客机”是波音公司启动“波音777计划”14年后推出的首款全新机型,每架造价在1.5亿至2亿美元之间,使用英制劳斯莱斯发动机,按照价值计算,波音787四分之一算是“英国造”。
作为第一种主要采用碳复合材料制造的商业客机,波音787“梦想客机”在2009年12月首次亮相,从埃弗雷特飞往不远处的波音机场(位于西雅图以南的一个机场),然而,“梦想客机”未来的道路远比这漫长和复杂。(夏日)
延展阅读>>
86岁的穆然早于40年前就提出拖冰山设想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8月8日消息,一直以来,非洲之角国家近期饱受干旱、饥饿之苦,最新报告显示,日前超过1200万人缺水,灾情令人关注。因此,有法国工程师出谋献策,提出把极地巨型冰山拖越大西洋,解决第三世界的干旱问题。
86岁的穆然早于40年前就提出拖冰山设想,他形容冰山就如浮动蓄水库,可为干旱国家提供水源。他计划利用长条形隔热物料造成防护套,围绕适用的冰山,再于水底把冰套住,防止冰山融解,然后由拖船依靠水流,把冰山拖至温带地区。
穆然锲而不舍,最终于2009年得到软件公司Dassault帮助,为创举作模拟测试。15名工程师利用计算机模拟立体图像,加入拖船燃料消耗及海洋温度和水流等因素,模拟测试一块7吨重浮冰从加拿大纽芬兰拖到大西洋加那利群岛。
起初拖船因被卷入漩涡,最终花了太多时间和燃料。研究人员想出破解之法,就是将出发日期从5月中延至6月中,结果整个过程需时141天,只有38%的冰融化,如果用更大的冰山,融化率更低,整个计划估计需要花600万英镑(约6000万人民币)。
尽管穆然的创意很好,但很多专家都认为计划太难和太昂贵,不可能成功。但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穆然相信今次模拟测试成功,有助他筹募200万英镑(约2000万人民币),准备明年测试拖行小冰山。(泰坦)
米图是一只非洲灰鹦鹉,今年已经2岁了
米图和主人在一起
科学网讯 居住在英国布拉褔的鹦鹉米图喜欢模仿各种声音,会说两种语言。它遇见陌生人不但能说“Hello, how are you?”也能跟人说“asalaam alaykum”(穆斯林问好方式)。这只奇特的鹦鹉不仅英语说得溜,还会说乌尔都语(印度和巴基斯坦通用语),发音也十分标准。
米图是一只非洲灰鹦鹉,今年已经2岁了。它的主人阿米德说米图不仅能说两种语言,它平常还很喜欢学狗叫,学电冰箱发出的声音,总之“它喜欢模仿所有的声音”。
据一项研究证明,非洲灰鹦鹉的智商相当于一个4岁大的孩子。主人阿米德称米图本来说乌尔都语,但是自己的岳父母说英语,为了能让米图更好地融入家庭与大家交流,他便开始教它学英语。(科学网-蜘蛛侠)
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为江豚喂食
志愿者在铜陵江心洲进行调研
曾几何时,人们站在长江边经常可见成群的江豚随波逐流,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如今,江豚和它那标志性的笑脸正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江豚的生存现状到底如何?据新安晚报报道,从8月3日开始,“寻找江豚最后的避难所”湿地使者行动在长江流域的江豚主要栖息地展开。8月4日,记者来到被列为湿地使者行动地点之一的铜陵进行了探访。
现状:野生江豚几乎看不到
4日上午,记者在铜陵大通镇遇到渔民吴师傅。“现在几乎看不到了。”提起江豚,吴师傅顿生感慨,十几年前他在长江上捕鱼,常常能看到江豚浮出水面换气,“一群有好几只,近的时候离船舷只有几十米,甚至能听到江豚换气的‘噗噗’声。”
过去在当地渔民中流传着一个说法:江豚和渔民是“老伙计”。“因为快下雨的时候,江豚就会频繁跃出水面,渔民观察江豚的活动就能大致知道天气状况。”吴师傅说,如今“老伙计”的日子都不好过,“鱼越来越少,我们靠捕鱼生活就变得很艰难;江豚是吃鱼的,数量减少应该也有这个原因。”
在大通镇永平渡口附近,很多沿江居民对江豚也很有感情。“前几天有人从我们这个渡口坐船过江时,看到了一头野生的江豚。”居民阮奶奶说,“我年轻的时候,站在江边经常能看到成群的江豚,现在想看到得碰运气。”
探访:保护区内江豚露笑脸
4日中午,记者坐轮渡来到大通镇对面的江心洲上,洲上有两个村——和悦村和永平村。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坐落在这里,保护区半自然水域夹江中生活着11头江豚。下午3点半,负责喂食的汪师傅拎着装满鱼的小桶准时出现在夹江边,“每天要喂3次,上午8点、11点和下午3点半”。
汪师傅将小船划到夹江中心,用竹竿猛拍几下水面,江豚像是得到了信号,慢慢聚拢过来。他将小鱼抛向远处,江豚并不激烈争抢,而是像商量好了似的由其中一只把鱼衔住。胆子大些的江豚会直接游到汪师傅跟前,晃动着身体像是撒娇,他手拿一条小鱼放入水中,江豚会轻轻咬住,再缓缓游开。
在近距离接触中,记者看到了江豚的标志性的笑脸。江豚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它嘴角自然上扬,看着就像在笑,也难怪有人说江豚“死了都在笑”。
呼吁:别让它步白鳍豚后尘
在江心洲上,来自安徽大学环保协会的12名志愿者正在开展一项问卷调查,这是“寻找江豚最后的避难所”湿地使者行动的一部分。“长江铜陵段是江豚主要野生栖息地之一,也是种群数量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之一。”志愿者杨波说,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调查人类活动对江豚生存状况的影响。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江豚的生存形势也变得日益危急。采访中,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陈燃告诉记者:“目前江豚保护形势比较严峻,首先是鱼类资源匮乏,野生江豚缺少食物;其次是船只增加,严重干扰了江豚的声纳系统;还有就是一些涉水工程对豚类有直接或间接伤害。”
陈燃表示,为了避免长江江豚像白鳍豚一样功能性灭绝,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是豚类保护工作者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目前江豚种群仅存1000多头,比大熊猫还稀少,还在以每年5%的速度锐减,这个种群延续与否,就在我们的言行之间。”(卞世鹏、孟洋)
原始的蜻蜓足有1米长
科学网(kexue.com)讯 史前那些巨型动物灭绝之谜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点,最近一项最新研究称,数百万年前巨型飞行昆虫的出现和衰落,或许与在水中呼吸的它们的幼虫能够获得的氧气数量有关。
科学家研究了巨型昆虫(其中包括翼展将近1米的蜻蜓)体型更小的现代后裔, 认为他们通过观察生活在水里的这些昆虫的幼虫,已经揭开困扰专家100多年的一个谜团。他们相信,3亿年前的巨型昆虫幼虫就是凭借比现在更高水平的氧气,长到像古生物学家发现的化石遗体那么大。稍后气候发生变化,氧气水平下降,巨型昆虫的幼虫因无法获得充足氧气,而大量死亡,这导致这些生物最终走向灭亡,只剩下体型相对较小的近亲。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海洋学与工程学院的大卫-比尔顿博士参与了这项研究,他说:“史前时期,更高水平的氧气通过对它们的幼虫产生影响,可能助长了巨型昆虫的进化,很多已经灭绝的庞然大物都要经历水栖幼虫阶段,这可能并非偶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上,比尔顿及其联合论文作者威尔克-威尔伯克在文章中指出,水栖昆虫幼虫对氧气水平的起伏波动,比在空中呼吸的陆栖成虫更敏感。
尽管以前科学家也曾提出氧气水平同巨型昆虫之间有联系,但是并没有人提供可以证明它们之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确凿证据。该研究主要着眼于石蝇,它称,蜻蜓、石蝇和蜉蝣等水栖幼虫直接从水里获得氧气,而水体里的氧气远比空气里的少。而且幼虫从水里获取氧气的效率也远比在空中呼吸的成虫更低。科学家称,因此它们可能对可用氧气的变化更敏感,氧气塑造昆虫体型大小的作用,或许对水栖幼虫尤为重要,它决定了昆虫身体生长的上限。
巨型昆虫是涉及到遥远过去的科幻故事里的一大特色,以巨型蜻蜓为特写的迈克尔-克瑞奇顿的小说《侏罗纪公园》,产生了票房收入高达数百万美元的电影巨制。科学家认为,记录显示翼展长达75厘米的这种巨型昆虫,生活在大约3.54亿到2.9亿年前的石炭纪时期。威尔伯克说:“迄今为止,了解生活在过去的巨型昆虫的尝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化石)陆栖成虫来实现。而我们的工作表明,通过幼虫解决史前巨人症的问题,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氧气是如何限制昆虫的身体大小的。”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具有学习能力的机器人
具有学习能力的机器人
现在,日本研究人员研制出一款能够学习并掌握编程时所不具备功能的机器人。虽然与《终结者》中的天网仍相差十万八千里,但这款机器人可利用过去的经验和自己掌握的知识做出判断,找到最理想的处理方式。
目前,这款机器人还只能完成一些简单任务,例如拿起装有水的杯子并往杯子里放冰块。研究小组希望它能够像孩子一样,学习和掌握更多技能,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发强大。
这项技术名为“SOINN”(自组织渐增神经网络的英文缩写),由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在YouTube上的一段视频中,他们的机器人将瓶子中的水倒进杯子,这是事先编好的程序。在此之后,他们又要求正在完成其他任务的机器人将杯子中的水冷却。机器人停下手头的工作,思考之后放下瓶子,拿起冰块放入杯子中。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举动说明SOINN机器人已经具备学习能力。根据事先设定的指令,它并不会往杯里放冰块,完全是自行决定。
作家鲍勃-耶卡在美国物理学家网组织网上撰文指出:“这次小小的演示代表着机器人技术和编程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飞跃。具备学习能力意味着机器人在编程时只需拥有非常基础的先前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不断学习,机器人可以掌握更多知识,无需额外编程。这一点与人类相似。人类在出生时所具备的知识非常有限,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和掌握新知识。”
在《终结者》系列影片中,天网电脑系统获得自我意识,在与世界各地的其他电脑联网之后向人类发动攻击。通过允许机器人连接互联网并求助于其他机器人,SOINN技术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一步。虽然可以求助于其他机器人,但这种能力距离成为终结者仍相差十万八千里。
东京工业大学副教授长谷川修在接受视频新闻网站DigInfo采访时表示:“对于现实世界的人工智能来说,现实环境更加复杂并且快速变化。机器人需要具备学习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由于不断出现新形势,机器人需要具备在现场掌握新信息的能力。”他指出这款机器人是否以及何时投放市场仍是一个未知数。
据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台风“梅花”昨日17时中心位于浙江省舟山市东偏南方向大约285公里的海面上(北纬28.9度,东经124.9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
受“梅花”外围云系影响,今天白天,浙江东部沿海至长江口地区普遍出现6-7级风,局地阵风8-10级;舟山群岛附近风力达7-9级,阵风10-12级。浙江中北部出现10-30毫米降雨,浙江绍兴部分地区降雨35-66毫米。
预计8月6日20时至7日20时,河北东部、天津东部、山东中东部、江苏东部、上海、浙江东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其中江苏东部、上海、浙江东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同时,黄海大部、东海大部、浙江东北部及沿海、上海东部、杭州湾、长江口、江苏沿海、山东半岛南部和东部沿海将有7-9级大风,部分海域或地区阵风可达10-12级,“梅花”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的风力有10-13级,阵风可达14-15级;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浙江南部沿海、台湾北部和东部沿海、福建北部沿海也将有6-7级大风,阵风可达8-9级。
气象专家提醒,由于未来“梅花”将沿着我国东部沿海北上,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山东等地沿海地区将会出现明显的大风和巨浪,相关部门应组织出海船舶回港避风,加强港口、大桥等重点部位防风检查;同时,海上作业、海岛旅游、水产养殖等相关行业,也需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此外“梅花”未来路径的变化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众应及时关注最新的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
■链接
热带气旋标准
根据热带气旋的强度对其进行分级的标准。也称台风标准。
分级及标准
热带低压(TD):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即风力为6-7级;
热带风暴(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即风力8-9级;
强热带风暴(S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即风力10-11级;
台风(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即风力12-13级;
强台风(S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即风力14-15级;
超强台风(Super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等于或大于51.0米/秒,即风力16级或以上。
追风
昨日下午,上海小洋山港国家级气象站测得近地面风达8级,上海台风研究所的“追风车”所在相对避风的港口风力也已经达到6级。追风成员根据现场情况在40分钟内释放了两个探空气球,高空接收数据正常。带队的赵兵科博士告诉记者,后续还将根据风雨变化情况,增放探空气球,接收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据中国天气网
铁 路
动车、高铁或限速停开
据新华社电 记者昨日获悉,受强台风“梅花”影响,6日和7日两天,南昌铁路局和上海铁路局杭州站可能将适度对沿线动车、高铁采取限速或停开措施。
杭州站工作人员吴蔚说:“按照铁路部门规定,当风力达到9级时,动车、高铁将限速,达到11级时则停开。”截至6日13时,吴蔚表示杭州站还未接到上海铁路局具体调度指示,目前列车运行正常,接下去将根据台风逼近时的风速风力做出调整。
此外,如遇台风带来不同程度的降雨时,南昌铁路局还将对动车组运行速度予以不同规定。如遇时、日、连续降雨量超过45毫米、135毫米、160毫米时,动车组将限速160公里/小时运行。
航 空
大批航班被取消
据新华社电 记者昨日从东航、上航了解到,东航、上航计划取消7日零时至14时进出上海浦东机场和宁波栎社机场的航班,取消7日10时至14时进出上海虹桥机场的航班,取消7日零时至12时进出杭州萧山机场的航班,预计共取消航班近150个。
受台风影响,截至记者发稿时,上海虹桥机场已取消航班24班,浦东机场取消航班51班。杭州萧山国际机场6日全天航班较平日有较大幅度减少,截至6日12时30分,全天计划执行航班295架次,总量较平日减少140架次。国航决定取消12时以后的当日所有进出港航班,东航、南航、等其他航空公司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
海 事
25艘渔船待救援
据新华社电 浙江海事部门于昨日13时发布一级防台警报,进入全面抗台阶段。海事部门浙江辖区内沿海客运航线全部停航。
据浙江海事部门最新统计,截至昨日8时,除渔船外,共有4262艘船舶在海事部门浙江辖区避风,其中无动力船舶270艘,危险品船舶318艘,施工船舶261艘,客船404艘。
据介绍,浙江海事局已经做好辖区内船舶防抗台应急救援准备工作,6艘专业救助船舶和10艘应急救助船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出动。有25艘渔船在台风影响区域海面上,大部分为山东籍,涉及人员约200人,“希望当地船只能配合舟山市政府的紧急处置工作”,已有两艘1万马力的船只赶往该海域进行救援。
六座跨海大桥接受考验
南方日报讯 中国东部沿海六座建成及在建的跨海大桥,在这个夏天将迎来近5年来最大考验。随着“梅花”台风的推进,他们将接受台风的检阅和考验。
今年第9号台风“梅花”,自7月28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以来,最大强度达到16级,被普遍认为是近5年来对中国东部沿海影响最强的台风。包括已建成通车的浙江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山东青岛海湾大桥、舟山跨海大桥,以及在建的福建厦漳跨海大桥和浙江嘉绍大桥六大跨海桥梁将面临严峻考验。
杭州湾跨海大桥
为有效应对“梅花”,当地高速交警部门制定了应急预案,当台风风力达到9级时,大桥就将关闭。目前,杭州湾跨海大桥上启动了11套气象设备,随时监控大桥周边气象情况。此外,大桥上的观光平台和观光塔将分别于今天12时和15时关闭,所有露天平台上的垃圾桶、坐椅等都被提前拆除。
浙江嘉绍大桥
尚在建设中,同样横跨杭州湾,与杭州湾跨海大桥相比,嘉绍大桥的跨江距离要短许多,大桥桥长只有10公里,但是桥面更为宽敞,达40.5米,是世界上最宽的多塔斜拉桥。据了解,目前嘉绍大桥指挥部已召开嘉绍大桥及南接线工程防台工作紧急会议,部署防台抗台工作。会议要求,嘉绍大桥工程6日12时之前全部停止施工。
上海东海大桥
大桥管理方表示,一旦桥面测得的风速超过每秒25米,即相当于10级左右大风时,将采取封桥措施,以确保车辆安全。大桥全长约32.5公里,宽31.5米,分上、下行双幅桥面,双向6车道,大桥的最大主航通孔,离海面净高达40米,相当于10层楼高,设计荷载按集装箱重车密排进行校验,可抗12级台风、7级烈度地震,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青岛海湾大桥
又称胶州湾大桥,全长41.58千米,目前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此前根据山东省气象台预报,“梅花”6日后主要有两种可能的路径进入山东: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后北上进入山东,或沿华东沿海北上进入山东。山东省气象台已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福建厦漳跨海大桥
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大桥路线全长9.33公里,其中桥长约8.555公里,路基宽度33.5米,于2008年11月正式动工建设,预计于2012年底建成通车。但从其地理位置来看,将避过“梅花”的正面袭击。
舟山跨海大桥
舟山跨海大桥不是“一座桥”,而是“一组桥”,起自舟山本岛的329国道鸭蛋山的环岛公路,经舟山群岛中的四座岛至宁波镇海区,全长48.1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岛陆联络工程。4日20时起,舟山市防指就启动了防台Ⅱ级应急响应。从5日下午开始,舟山市关闭了普陀山、朱家尖等所有景点,并规定当风力达到10级左右就停航所有航线。当桥面风力达到10级后,舟山跨海大桥将实施封道。
香港西贡水域疑再现鲨鱼踪迹!近日有多名市民报称在西贡发现形似鲨鱼的大鱼群,数量多达逾十条,每条体长逾10呎。另有渔民表示,曾见过鲨鱼在海中游弋捕猎。
香港水警证实,3日曾接获市民举报,在银线湾发现“大鱼”踪迹,但到场巡视并无发现;康文署也证实接获2011年首宗怀疑鲨踪报告,已即时在泳区进行声纳探测及检查防鲨网。海洋公园水族馆馆长指出,香港水质改善,以及加设人工鱼礁均是吸引鲨鱼的原因,但成群出没追捕猎物的情况罕见,推算可能是集体迁徙。
发现鲨踪的银线湾6日并未挂出鲨鱼旗,泳客也照常畅泳(图片来源:香港《文汇报》)
对于有市民指近日见到鲨鱼群在西贡银线湾一带出没觅食,有记者6日到银线湾巡视,泳滩上并无挂上鲨鱼旗,泳客也如常畅泳。在泳滩当清洁工近10年的英姐表示,未曾在该处见过鲨鱼。不过,在附近居住的一名10多岁女童表示,日前下午她望向银线湾海面时发现鲨踪。
警方发言人指出,水警于27日接获市民举报,指在银线湾发现“大鱼”踪迹,水警到场巡视但没有发现。康文署也证实,28日接获水警通知,是2011年首宗怀疑在泳滩附近发现鲨鱼的报告,发言人表示,在接获水警通知后泳滩职员即时按程序作出处理,包括通知承办商立即检查防鲨网及在泳区进行声纳探测,检测泳区内有没有大鱼出没,随后两天泳滩职员继续检查防鲨网,证实运作正常,署方已再次提醒所有泳滩职员保持警觉,并会继续加强留意泳滩情况,有需要时会联系相关部门,采取适当行动。
港九拯溺员工会总干事郭绍杰表示,虽然未接获该区救生员通报有鲨鱼,但他也听闻有潜水人士在西贡发现鲨踪,他本人在西贡潜水时亦曾遇到鲨鱼,不过一般是4、5呎长的黑鳍鲨。他认为,在香港水域发现鲨鱼不足为奇,但长达10呎的大型鲨鱼较罕见,他呼吁市民不要游出防鲨网水域。
海洋公园水族馆馆长黎耀南指出,香港水质近年有改善,加上西贡有人工鱼礁,小鱼在该处繁殖吸引鲨鱼觅食。他解释,鲨鱼喜欢在水温出现变化时出没,香港每年6至9月夏季都是鲨鱼出没的高峰期,因此近日在西贡一带发现鲨鱼不足为奇,但相信只是迁徙经过。“夏天香港水温太高,不适合鲨鱼长期停留,它们会在这个时候迁徙到水温较低的海域,并会沿途觅食。”
黎耀南续称,鲨鱼是独行觅食的生物,成群出没的可能性不高,除非它们进行集体迁徙,但也不排除市民误将海豚当成鲨鱼,“经常在香港水域出没的中华白海豚有成群出没追捕小鱼的习性,距离较远的市民或会误认为鲨鱼”。
超市货架上的山西陈醋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次是醋出问题了。有媒体报道称,全国每年消费330万吨左右的食醋,其中90%左右为勾兑醋。
平常吃的醋基本都是勾兑的
记者就这一传言向业内人士求证时,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透露了更惊人的消息:市场上销售的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也就是说,消费者平常吃的基本都是醋精勾兑的。
王建忠表示,勾兑醋还分两种,一种是冰醋酸勾兑的,一种是加苯甲酸钠防腐的添加剂,放添加剂的占了95%,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纯酿的6度老陈醋,几乎不多。
据介绍,正规液态醋制造时先要对大米等原材料高温酒化然后醋化,这有一个发酵周期,酿醋的周期标准是在28天左右,如果是山西陈醋的话,还要有沉淀的过程,需要放两三个月甚至一年。用冰醋酸或者醋精勾兑完全不需要发酵,只要一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完成生产。
王建忠说,它标明老陈醋,它打着山西老陈醋的牌子,但是可以看看细则,里面成分一般都有苯甲酸钠,只要有苯甲酸钠,都可以断定它不是老陈醋,老陈醋不用添加任何防腐剂,取消保质期,久放不腐,这是山西老陈醋的根本。
国家允许勾兑并制定了标准
中国每年消费约330万吨的食用醋,大约有3000多家生产企业,即便如恒顺醋业这样的上市公司,目前每年食用醋的产量也只有18万吨,其他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更小,多而散的局面导致监管较为困难。
另外,业内人士指出,在通胀压力下,醋的价格并不能任意调整,使得一些企业铤而走险,通过勾兑,缓解成本压力。勾兑醋大行其道,直至统治整个食用醋市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允许所谓的调味醋生产,并且制定了国家标准。
2000年,我国出台的配制食醋国家标准规定,配制食醋必须是指以酿造食醋为主体,与食用冰醋酸、食品添加剂混合配制而成的调味醋。
北京金中泰食品科技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占永说,勾兑醋并没有犯规,国家有勾兑醋的标准,允许勾兑。
标准同时强调,企业在生产配制醋时不得使用工业冰醋酸。但因为利益的驱使,这一禁令并没有多少限制效果。据王占永介绍,现在很多厂商生产的配制食醋都是直接由冰醋酸、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还有厂家选用的冰醋酸也是工业用冰醋酸,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怕的是,企业到底使用的是食用冰醋酸还是工业用冰醋酸,目前的技术同样无法鉴定。
王占永说,冰醋酸分为食品级的冰醋酸和工业级的冰醋酸,但是食品级的冰醋酸和工业级的冰醋酸中国现在还检测不了。
另外,“配制食醋标准”中规定,“配制食醋中酿造食醋的比例(以醋酸计)不得小于50%”,但到目前为止,有关部门从未对配制食醋和酿造食醋给出明确鉴定办法,企业在生产配制醋时是否加入了不小于50%的醋酸根本无法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