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员4日报告说,他们成功将实验鼠胚胎干细胞转化为健康精子,并最终培育出健康且具生殖能力的小老鼠。这项研究有望为男性不育者带来福音。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斋藤通纪等人在美国《细胞》杂志网络版上说,他们首先将实验鼠胚胎干细胞转化为原始生殖细胞,并将其植入不能正常产生精子的实验鼠体内,原始生殖细胞此后开始产生正常形态的精子,这些精子能够使卵子受精。
研究人员写道:“植入受精卵的受体实验鼠产下的后代很健康,发育正常,无论雌雄,都具有生殖能力。”
美卫星拍台风梅花(左)及热带风暴苗柏同现太平洋(右)
美宇航局“大地”卫星在8月4日国际标准时2:20(北京时间10:20)拍摄到台风“梅花”(Muifa)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Aqua卫星周五拍摄的两张热带气旋照片显示,同样位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梅花的规模几乎是热带风暴“苗柏”的两倍。
Aqua卫星上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中午12:35(北京时间8月6日凌晨0:35)在日本冲绳群岛附近拍摄到了台风梅花,并在西太平洋远东地区拍摄到了热带风暴“苗柏”。通过对比很容易发现,梅花的形态比苗柏要规则得多。虽然有云层覆盖,但仍然可以看到梅花的风眼,但苗柏却没有。
8月5日,台风梅花的最大持续风力将近80节(约合148公里/小时),台风风力扩大到距离台风中心70英里(约合113公里)的地方,热带风暴的风力扩散范围则达到了220英里(约合354公里),使得梅花成为了直径达到440英里(约合708公里)的超级台风。
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上午5点(北京时间5日17时),梅花距离美军嘉手纳空军基地西南方向仅45海里(约合73公里),给该岛带来了暴雨、台风和大浪。台风中心接近北纬25.8度/东经127.2度,并且正在以将近7节(约合13公里/小时)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到美国东部时间早上8点(北京时间5日20时),梅花的中心已经离开嘉手纳空军基地,距离该岛西南偏西方向55海里(约合102公里)。最大浪高接近36英尺(约合11米),海上航行环境十分危险。梅花有可能转向西北或正北方向,绕过中国东部沿海,并在韩国登陆。
热带风暴苗柏目前正在北太平洋开阔水域移动,不会威胁陆地区域。该风暴位于威克岛西北偏西方向675英里(约合1086公里),接近北纬26.8度/东经155.3度。苗柏的最大持续风力为50节(约合93公里/小时),热带风暴风力范围达到距离中心120英里(约合193公里)处,直径达到240英里(约合386公里)。苗柏正在以8节(约合14.8公里/小时)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产生的浪高达到21英尺(约合2.44米)。
苗柏在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有可能在减弱并折向东北方向前达到台风强度。(鼎宏)
经常食用豆类、糙米,蔬菜和干果等食物有助预防肠癌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8月7日消息,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类型。而最近有研究表明,食用豆类、糙米,绿色蔬菜和干果等食物可以有助降低患上肠癌的风险。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发现每周至少食用三次如芸豆和扁豆等豆类食品能够使结肠息肉癌变的风险降低三分之一,每周食用一次糙米能够使风险降低五分之二,而绿色蔬菜和干果的摄入也能够有效的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
进行此项研究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洛马林达大学(Loma Linda University)的科学家,据介绍这项研究是第一次着眼于可以降低肠癌危险的特定食物。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一项源于25年前涉及近3000人的调查,参与调查者都被要求完成一个和日常食物有关的跟踪调查。这个调查后续的重点关注他们是否发生结肠息肉,科学家们对数据进行了调整,将一些诸如遗传条件、性格、是否吸烟,饮酒或食用一些不健康食物等因素考虑在内。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耶赛尼亚博士(Yessenia Tantamango)表示,这些高纤维含量的食物是人们对抗肠癌的强大武器。他说:“豆类,干果和糙米都有高含量的纤维,可以有助稀释排出一些致癌物质。此外一些蔬菜因含有解毒化合物从而拥有保护功能,吃这些食物可能会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生,从而减少肠癌的风险。”目前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了《营养与癌症》期刊中(Nutrition and Cancer)。
(科学网-kexue.com KT)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袜子里塞满了大理石,头上戴着满是划痕的护目镜,身上都是夹板和绷带,每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就是许多步入老年的人们都要经历的事情。
这真的是一场噩梦,我的脚踝在疼痛,我的臀部很僵硬,我的脚在抖动,我的腿软绵绵地没有一点力气,我无法把胳膊抬到比肩膀高的位置,我的指头变得笨拙,我的眼睛也开始看不清东西……而事情却再变得越来越糟,我甚至被困在了浴缸之中而无法动弹,不管我如何去拉它、推它、撕扯它,都无法摆脱它。
听起来这可能比较好笑,但其实是非常悲惨的,因为我的胳膊突然不听使唤了,我的腿也突然不能弯曲了,我的每一次尝试就是在浴缸里笨拙地下落时用力去撞击盆底。在霍华德·杰弗里斯(Howard Jeffreys)和杰奎琳·杰弗里斯(Jacqueline Jeffreys)看来,我显得非常无助,他们非常紧张地看着我,然后说这一些诸如“亲爱的,尽量不要全身都紧绷着”和“当你真的需要一只手时一定要告诉我们”等鼓励我的话。坦白地说,这一切真的很难,单单从楼梯处走到洗手间就已经非常艰难了,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竭尽全力的状态下完成的,而在进入浴缸的时候甚至还需要扶着栏杆或者干脆爬着,在经过几次尝试和承受着极度不适的情况下才能进去。
或许应该解释一下真实情况了,实际上我只有40岁,而不是上面描述的80岁左右。但由于霍华德这个构思巧妙、极富前瞻性的奇怪发明,我都感觉自己已经100岁了。霍华德将这身衣服命名为“老人服(Mobilistrictor)”,是专门让那些四肢健全的人们去感受下当他们在衰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服”并不是让你看起来变老了,而是感觉到自己是真的老了,会出现关节僵硬、手脚不听使唤等老人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形。“许多人其实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变老时是个什么样子”,霍华德说,他从事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之前曾经因为发现满足老年人各项需求的器械太少而感到奇怪。
“相反,当我们站在拥挤的超市结账队伍中,然后努力地在自己的钱包里找硬币,或者用足足半分钟来从一把椅子上站起来的情形是最能让人有‘衰老’的感觉的。”我们应该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目前英国的老年人口呈爆炸性增长态势,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25岁以下的,而在未来的25年中,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将增加一倍以上。事实上,本周早些时候公布的数字显示,老年人的寿命增长的幅度非常大,相对于1931年出生的婴儿来说,今年出生的婴儿中能获得100岁的概率约是前者的8倍。此外,23岁的年轻人活到100岁的概率是他们祖父母的3倍,是他们父母的2倍左右。所以以后必须要面对的情况是,许多人要在漫长的老年阶段经受身体衰老而带来的各种痛苦。
霍华德发明的这件衣服是由杰奎琳精心缝合成型的,由于只是想让人体验衰老的感觉,所以没有设计假肢、眼睛、假发等东西,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件裹满了各种绷带和夹板、连腰带都松松垮垮的蓝色锅炉服。人体上的每一个关节都紧紧地粘着魔术贴用来限制使用者的各种动作,而坚硬的塑料夹板更是降低了胳膊的活动范围和肘部的灵活性,手套让手变得不听使唤,而脖子上的托架更是让头部和颈部变得笨拙无比。“它所模拟的并不是残疾,而是由运动造成的正常老化现象”,杰奎琳一边说着,一边把我身上的魔术贴逐个粘上,“它不会模拟疼痛、呼吸困难或某种特定疾病的情况”,霍华德补充道,“只不过是要让人感觉到变老之后的一般现象而已”。
为了达到“衰老”的诸多效果,霍华德用一个大耳机来模拟耳聋的情形,用一个满是划痕的黄色眼镜来模拟白内障的情形(因为在步入老年后,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会偏黄),脚底所穿的浅蓝色袜子里塞满了大理石,“老年人的行动一般比较迟缓,这双袜子能让你的步子慢下来,感觉就像是得了关机炎一样,是一种相对简单且有效的办法,要知道目前全英有900多万人是关节炎患者”,霍华德说。
“老人服”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我从穿上它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事情都变得更加艰难了,即便是坐到一张椅子上这个简单的动作对我来说都成了一个挑战,首先慢慢抬起我的胳膊,然后摆出坐下的动作,再慢慢把身体放到坐垫上。从椅子上站起来更加困难,我要攒足了劲儿才能站起来,要不可能就会半途而废。此时,冲咖啡简直变成了一场噩梦,我需要费力地拧开咖啡罐的盖子,但盖子随后却掉到了地板上,弯腰对我来说又是个全新的挑战,首先,我得现在柜子前蹲下来,然后一只胳膊扶着柜子,另一只尽量去把盖子捡起来。接下来,我把那些速溶咖啡洒得到处都是,杯子里的牛奶也溅了一地,最后还由于过于兴奋而在里面加了不少水。开罐头也开始变得艰难;把烤箱里的焙盘拿出来时更是弄得一片狼藉,手臂还被“烫伤”了;在使用吸尘器时,连插个插头都要摸索半天才能完成。
对于黄色的护目镜和笨重的耳机来说,刚开始我还觉得看起来挺傻的,但是这种感觉马上就消失了。我极其费力地做着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或者体力耗尽的时候才会感觉到一点点的轻松。此外,这套衣服还回避了一些不必要的姿势和自然反应。耳聋眼花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来,感觉就跟到了游泳池底部一样,“许多老年人在用较快语速交谈时,都会显得比较吃力”,霍华德说。
一切都是那么辛苦,对此我感到非常惊讶,在你穿上这套衣服之前,你不会知道原来老年人要面临如此多的有关身体健康和行动受限方面的问题。现在,我对此衰老的感觉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我还想知道真正的老年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情况,于是我采访了已经92岁高龄的阿尔菲(Alfie),他非常简洁地总结了自己的所处的情形:“在这个国家里,老年人就像是垃圾和过期物品一样被扫到一边,不过我很幸运,因为我有一个非常善良的邻居经常过来照看我,但是在许多人看来,一旦你变老了,就会变成傻瓜而一无是处。当你走在街上,会感觉自己就像个影子一样透明,因为没有人会注意到我们。”
当我穿着那套显眼的衣服走在街上时,我并没有体会到“透明人”的感觉,因为大家都在向我投来好奇的目光,但是由于我步伐缓慢、两眼昏花,会感觉周围的一切怎么都那么快,这让我在过马路和与卡车司机交谈时接连犯了几个错误。坐到车里以后虽然感觉舒服了不少,但如果我能顺利扣上安全带,同时把车门关上,那就更好了。虽然我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手会变得比较僵硬,但是我不知道手指的灵敏度也会降低,所以此时使用计算器、遥控器和手机都会非常不便,有时候你甚至都不知道是否按过了某个按键。而聊天也变成了一种奢侈品(虽然这一直是我的最爱),因为我的听力已经大不如前,只能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紧盯着人家的嘴巴。根据霍华德的描述,当他在刻意缓慢地跟我说话时,我都已经开始喊起来了。
此外,这套衣服还让我产生了一种挫败感:活跃的大脑对应的却是反应迟钝的身体,就想阿尔菲所说的那样:“我的大脑是没有问题的,但我却感觉自己的腿被别人偷走了,而留下了他们的腿给我。”在穿上“老人服”一个小时后,我惊讶地发现如果行动不便的话,人们真的懒得几乎不想做任何事。我的咖啡变凉了,却不想再去换一杯;我喜欢做饭,但现在却感觉用微波炉热点即食食品就可以了。我的这种缺乏热情的状态却没有出现在88岁的麦拉(Myra)身上,她是我母亲的一位朋友,独自生活在位于约克郡阿丁厄姆的公寓中,当她想我描述平常的一天是如何度过时,我真的感到无比惊讶。
麦拉自己做饭、洗衣、做家务,不过她也承认她已经“不敢再随便爬到那些大件的家具上了,所以屋子里较高的地方已经很久没人打理了”。对于麦拉来说,最糟糕的老龄问题就是四肢的灵活度在逐渐降低,“这让人感觉非常郁闷,不过虽然我的脚已经感觉有点笨拙了,但也没有犯过什么大的错误。我没有风湿或者关节炎,只不过确实是一把年纪了,有些事情是年轻时根本想不到的。还记得我妈妈曾经因为疼痛而天天叫苦不迭,当时我们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同情,如今这种情况也开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首先会感觉很沮丧,但你必须去适应这种情况,然后努力去冲破那些极限。”很显然,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积极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霍华德今年55岁,不喝酒,不吸烟,每周的运动量在50英里左右,他坚持认为虽然“老人服”能够把老人的笨拙展现出来,但真实情况其实还是不一样的。“我确定这些情况都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他说,“你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预防那些让人变得衰弱的疾病,比如健康的饮食,做瑜伽、游泳等运动,这都可以自行解决,从而保持积极的生活”。
我穿“老人服”的时间越长,或者谈话对象的年龄越大时,我对衰老所带来的变化就认识得越深。现在我简直不能相信许多公共场所的那些椅子为何会设计得那么低,而超市里的一些沉重的东西怎么又摆得那么高,这都是相当不可理喻的。
我的母亲今年72岁,独自生活,脚踝上的关节炎一直困扰着她,但她却很少有所抱怨。
其实霍华德的“老人服”穿起来没什么乐趣可言,但是我觉得如果那些年轻人能够穿上一个小时体验以下,将会让他们获益匪浅,这不仅能让他们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算是给自己的将来一个小小的警告吧!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熊去氧胆酸可以治疗心律不齐。熊去氧胆酸最初发现于熊胆汁中,是许多传统中药的成分,但现在可人工合成,所以不用担心给熊造成痛苦。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肝胆病学》杂志上报告说,心律不齐是因为心脏病患者心脏中存在一种肌成纤维细胞。胎儿心脏中也有这种细胞,不过出生后不久就会消失。控制心脏节律的电信号碰上这种细胞,传播速度会减慢,从而给胎儿和存在这种细胞的病人带来心律不齐的风险。
研究人员利用实验鼠心脏建立了相关病理模型,发现使用熊去氧胆酸可改善肌成纤维细胞传导电信号的能力,使心电信号的传播恢复正常,从而帮助减少心律不齐的风险。
领导研究的朱莉娅·戈雷利克说,对于那些心律不齐的心脏病患者,现有疗法效果经常不理想,本次发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接下来他们将就此开展临床研究。
本报讯 据英国媒体8月4日报道,这张使用金色油墨的报纸(上图)于1900年12月31日发行,是为庆祝20世纪降临而推出的纪念版。
报纸上除了对此前一个世纪进行回顾外,还准确地预测了20世纪出现的航空、高速火车、移动电话以及英吉利海峡开通海底隧道等重大事件,而过去百年的变化可证明其预见性非比寻常。不过报纸上也存在略显牵强的内容,如英国港口城市加的夫的人口将超过伦敦、潜艇将成为度假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等。 (宗禾)
本报讯 (记者 仲玉维) 记者昨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获悉,日前,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办的“中国载人空间站”名称征集活动,已经进行到初选阶段。30个由公众提出的名称已经揭晓,从昨日起接受公众投票。
据悉,经过评审委员会专家初审,共6大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名称及标识、中国载人空间站核心舱名称、实验舱Ⅰ名称和实验舱Ⅱ名称)各30个由公众提出的名称入围初选结果,即日起接受公众投票。9月1日至5日,组织评审委员会对各类名称及标识30个提名方案进行投票,与公众投票结果加权计算,分别确定各类名称及标识10个获奖作品。
据介绍,这些备选名称是通过网络、手机、电子邮件、邮递等方式,由公众提交,由专家初审选出的。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中国的空间站。
■ 链接
●投票时间:8月5日12时-9月1日0时
●投票网址:http://www.cmse.gov.cn
●中国载人空间站备选名称(30个):
苍穹一号、长江、晨光、璀璨、复兴、光明、和平方舟、华辰、华夏驿站、开拓者、昆仑、黎明、凌霄、龙驿、启程、使命、曙光、腾飞、天港、天际、天穹、天庭、天驿、天域、希望、轩辕、远征、中山站、中天、紫微宫。
●中国载人空间站核心舱备选名称(30个):
翱翔、奋斗、耕耘、功勋、华夏、华心、辉煌、开拓者、凌霄、龙芯、旗舰、瑞龙、盛世、使命、首望、司空、太和、天枢、天厅、天行者、天域、团结、未来、问天、霞飞、祥龙、炎黄、玉清宫、珠峰、卓越。
北京时间8月6日凌晨消息,美国宇航局朱诺(JUNO)号木星探测器已于当地时间5日12:25分(北京时间6日凌晨00:25分)由一枚大力神-5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踏上远征木星之旅。
伟大的征程
朱诺是美国宇航局"新前线"计划(New Frontiers)支持的第二项探测计划。这一项目旨在鼓励发展中型规模的行星际探测项目。该计划支持的首个探测器是飞往冥王星和柯伊伯带的"新地平线"探测器(New Horizons),该探测器已经升空,并将于2015年7月抵达冥王星系对这颗太阳系边缘的矮行星及其4颗卫星展开首次近距离考察工作。而接下来的下一个项目则是计划于2016年发射升空的OSIRIS-Rex探测器,它将对小行星1999RQ36进行考察并进行取样返回。
朱诺探测器由洛克西德*马丁公司制造。采用自旋稳定,重达3.65吨。由于外太阳系光照微弱,之前前往这里进行探测的飞船都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RTGs),但是和这些探测器都不同的是,朱诺竟然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帆板作为能源。不过为了保证电能,它的帆板面积要大得多,一共安装3块,每块宽2.65米,长8.9米。
并将安装一台LEROS-1b发动机用于轨道中途修正和木星轨道切入制动。
完备的科学载荷
朱诺探测器一共携带了9件科学载荷。包括一台微波辐射计(MWR),用于考察木星的热辐射,从而了解木星大气的动力学机制和化学组成;一台木星红外极光绘图仪(JIRAM),将对木星上层大气进行红外和分光分析,这同样将有助于科学家们了解木星大气的结构情况。一台磁通门磁强计(FGM)将用于绘制首张详细的木星磁场图,并考察木星磁场在其两极地区的分布状况,对于木星磁场的考察将极大地帮助科学家们了解木星的内部结构信息;一台先进恒星导航仪(ASC)将帮助进行绘图工作,并帮助朱诺探测器在茫茫太空中保持准确的姿态指向。
除此之外,朱诺探测器上搭载的"极区磁场探测设备包"中还包括朱诺高能粒子探测器(JEDI),木星极光分布实验设备(JADE),紫外分光计(UVS)以及一台无线电和等离子体波实验设备(WAVES)。这一整套设备将对木星磁场进行前所未有的高精度测量,考察其电磁和紫外辐射情况,以及木星极光中高能粒子的分布情况。而探测器搭载的朱诺相机(JCM)则将拍摄木星的彩色图像,这将有助于进行目视观察,选定观测目标以及对公众发布精美的木星图像。
公众教育计划
作为公众教育计划的一部分,朱诺探测器还将携带3个乐高玩偶一起飞向木星,这三个小人分别是罗马神话中的天神朱庇特(注:Jupiter,即英语中的木星),朱庇特的妻子朱诺(Juno,即探测器的名字),以及意大利著名天文学家伽利略,他对木星的观测做出过重要的开创性贡献,包括发现了木星的4颗最大的卫星,它们现在被称为"伽利略卫星"。
事实上,首颗围绕木星运行的探测器便被命名为"伽利略号",除此之外,此次朱诺探测器还将携带一块由意大利航天局提供的伽利略箴言铭牌,上面有伽利略的头像,以及当年伽利略观测木星时纪录的笔记原文。
探测器的名字"朱诺"是罗马神话中天神朱庇特的妻子,朱庇特施展法力用云雾遮住自己,但是朱诺却能看透这些云雾,了解朱庇特的真面目。因此探测器取这个名字也是借用其寓意,希望它能解开这颗云遮雾绕的气态巨行星隐藏的秘密。
除了这些设备之外,朱诺还将使用其通讯设备考察木星的重力场,这是其"重力科学实验"项目的一部分。通过发射信号回地球并观察其多普勒效应,科学家们将能够考察木星重力场对信号的影响。
太阳系的巨无霸:木星
发射之后,朱诺探测器将在太空飞行5年时间,在经过最初的两年飞行之后,朱诺将于2013年10月再次重返地球,以便借助地球引力进行借力加速飞行,从而将其推向外太阳系。2016年8月,朱诺将进入木星极轨并随即开展为期14个月的探测工作。
朱诺是第9颗访问木星的探测器。这颗庞大的气态巨行星是太阳系除太阳之外当之无愧的主宰:其质量相当于318个地球,体积更是地球的1300倍以上。木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5倍,每4331个地球日(约合11.86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作为一颗气态行星,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组成,还有极微量的其他气体,包括甲烷和氨。
木星目前已知拥有64颗卫星以及4道光环。其中最大的卫星是4颗所谓的伽利略卫星,它们都是在1609年或1610年间由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的。这是人类首次发现除地球之外有一个天体围绕另一个天体运行,这一点帮助当时的人们击破了地心说的魔咒。
木星本身拥有绚丽的云带,其中含有结晶态的氨,其大气中的风速高达每秒100米。而木星大气中最广为人知的当然就属大红斑了。人们已经观测这个巨大的气旋长达180年,它却从未消退过。
木星的探测先驱
最早造访木星的探测器是美国宇航局的"先驱者-10号"。这艘飞船于1972年3月3日发射升空,并于1973年12月飞掠木星系,最近时距离仅有20万公里。
先驱者-10号也是第一艘突破太阳逃逸速度的飞船,在飞掠木星之后,它继续向着太阳系之外飞去。2003年1月23日地面控制中心收到先驱者-10号飞船发来的最后一条信息,当时它距离地球约80亿公里。
而此次作为最新探测器的朱诺,其主要任务是了解木星的起源和演化历程。借助其搭载的科学设备,朱诺探测器将调查木星是否存在一个固体内核,绘制木星的高强度磁场图,测量其深层大气中的水分和氨的成分,并对木星上的极光现象进行观察。朱诺探测器将大大加深我们对气态巨行星的形成以及它们对整个太阳系作用影响的理解。
木星的起源和内部构造
根据现有的主流理论,太阳系形成于星云的塌缩,其中大部分质量集中于中央位置的太阳。和太阳一样,木星的组成也是氢和氦,因此很显然木星必定形成于太阳系早期,因而能够捕获大量尚未散去的气体物质。但是至于这一过程具体是如何进行的,却存在争议。木星究竟是首先形成了一个原始"星子"(较小的原始行星)并借助其引力捕获周边物质,还是一团不稳定的尘埃云直接产生了塌缩并形成了木星?我们现在还无法分辨这两个理论孰是孰非。
而如果朱诺探测器此次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一方面的了解,在未来也将极大地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他行星,包括地球最初的形成模式。
和地球不同,木星强大的引力使其得以保存下来大量的原始物质,这就让我们得以追溯到太阳系的早期历史。通过对木星的引力场合磁场的测量,朱诺探测器将揭示木星的内部构造和测出其可能存在的固体内核的质量。
大气
由于云层阻挡,我们看不到木星的深处,科学家们想知道木星云层中那些色彩斑斓的云带,大红斑,大白斑究竟向下延伸到多少深度?它们是怎么形成的?朱诺探测器将进行木星全球大气运动情况观测,首次测量其深层气流的运动速度。并探测各不同云层深度上的化学成分,温度等数据。
磁场
在木星巨厚的大气层之下,气压是惊人的,科学家们认为在这样的条件下氢会被压缩成一种称为"金属氢"的奇异形态。这种奇异物质被认为是木星强大磁场的来源。而正是这个强大的磁场和高能粒子相互作用,产生了太阳系中最明亮的极光。朱诺探测器将直接对这些高能粒子进行取样,并通过紫外波段观测木星的极光现象。对于这样一颗和地球迥然不同行星极光现象的深入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极光现象产生的本质。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负责朱诺项目的管理。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来自宇航局西南研究所的斯科特*博尔顿(Scott Bolton)博士。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飞船制造承包商。而意大利航天局则为飞船提供了红外分光计设备以及一部分无线电科学实验设备。(晨风)
考古学家在隧道中探索
这样的隧道在欧洲数以千计
科学网(kexue.com)讯 欧洲的考古学家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发现欧洲大陆有许多石器时代时留下来的隧道。这些隧道纵横交错的布满了欧洲,甚至可以从苏格兰通向土耳其,就像高速公路一样,编织成一片大规模的地下网络。
德国的考古学家称:“这是一个古老的世界之门,打开了以前的秘密。石器时代的人们打造了超级复杂的隧道。仅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我们就发现了地下隧道差不多有700米。而在奥利里的施蒂利亚州,我们发现了350米。这些隧道在欧洲有数以千计,最北边从苏格兰的北部开始。” 大部分洞穴都不是很大,大概宽70厘米,想要快速移动很困难。人们只能在里面蠕动,也没有其他空间。
这些隧道通向一些宽阔的地方,甚至还有坐着休息的地方,储藏室或者卧室。在地下组织成巨大的网络。
一些专家认为这些隧道是为了藏身用的,用来躲避一些猛兽,恶略的天气,甚至是战争。无论他们是做什么用的,石器时代能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也可谓是壮举。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科学网(kexue.com)讯 最近一家瑞士的遗传学公司,有位来自苏黎世的DNA遗传学专家在电视栏目上表示有高达70%的应该男性与埃及法老有亲属关系。
研究表示埃及法老的DNA类群属于R1b1a2,在欧洲有50%的人属于这种DNA类型,可以表明他们有这相同的祖先。而在埃及,有这种基因类型的人还不到埃及人口的1%。
目前大约70%的西班牙男性和60%的法国男性存有三千年前的埃及法老基因。
遗传学家肖尔茨认为,欧洲人与埃及法老有这共同的祖先,都应该生活在大约9500年前的高加索地区。
遗传学家们认为,有R1b1a2类型DNA的人群大概在公元前7000年变开始出现。而且遗传学家先在也不能确定埃及法老父亲的血统是否来自埃及。
目前该公司也在寻找前来测试基因的志愿者,他们希望找到也埃及法老有这相似DNA类型的人。索尔茨表示:“现在刚刚宣传了3天,就来了不少感兴趣的人。”
德国的遗传学家卡斯滕则提出了质疑,并且他已经从一些尸体和他的亲戚身上上提取了DNA,希望得出结论。卡斯滕说:“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这个只不过是他们公司的炒作而已。”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