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7日从杭州市举办的西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针对申遗中饱受争议的西湖边香格里拉饭店东楼建筑,杭州市相关部门将在香格里拉饭店合同期满后予以拆除或者降层,以保护西湖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整体环境。
在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次大会的《世界遗产大会关于西湖的决议草案及OUV声明》中,提出要求地方政府承诺适时降低香格里拉饭店高度或拆除该饭店。
西湖边的香格里拉饭店自早年建成时起就备受批评,被认为高度过高,对西湖景观造成了破坏。杭州市委副秘书长、西湖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水法说:“我们已经对国际社会作出承诺,在西湖边香格里拉饭店2035年对外租期结束的时候,对该建筑进行拆除或者降层,但需要在保护管理规划阶段获得进一步的落实。”
据王水法介绍,之所以在申遗过程中保留了香格里拉东楼建筑,是因为申遗专家认为尽管东楼建筑非常突兀,与西湖整体环境不协调,但并没有严重到要立即拆除的程度。
香港嘉里集团旗下的“嘉里建设”高价拍得西湖边原浙大湖滨校区地块,2007年推出规划,要建设“杭州嘉里中心”建筑群,由于规划高度最初达到了85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后在各方压力下表示降低规划高度,具体建设计划至今尚不明确。王水法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此项目表示:“西湖边这样的建设项目肯定会限高,但究竟多高才合适,要由专家说了算,不是政府说了算。”
据悉,西湖申遗成功后,杭州市承诺的“六个不”中提出,杭州将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保护好土地资源,绝对不搞经营性出让,坚决制止房地产开发项目,禁止设立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绝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西湖的公共资源。(记者方益波、商意盈)
冰人最后的晚餐
冰人奥兹5000年前在蒂罗尔州阿尔卑斯山脉(Tyrolean Alps)迈出人生中的最后一步至少2个小时前,吃下他的最后一顿饭——野山羊肉。这是科学家上周在第七届木乃伊研究世界大会上给出的结论,他们通过对奥兹进行新的基因组测序和详细的牙齿分析,还断定这个冰人长着棕色眼睛,可能并不太爱刷牙。
1991年,德国旅行者在意大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发现冰人奥兹,这距离他死亡大约已经有5300年,这一发现一直被科学界视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信息,研究人员已经对他的装备——铜斧、兽皮和皮革做的衣服、其他随身物品,以及他的身体进行了大量研究。以前对奥兹最后吃的东西进行研究主要着眼于从他的肠道里提取的排泄物。分析结果显示,他在去世前的大约4个小时内吃了马鹿肉,可能还有谷物。然而,由意大利博尔扎诺市木乃伊与冰人研究所的微生物学家弗兰克-麦克斯内尔领导的一个科研组最近对2005年的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进行重新研究,首次发现冰人奥兹的胃。
研究人员在会议上说,这个器官已经上移到一个不同寻常的位置,而且它看起来很鼓。他们收集一些胃内物质的样本,并对动物纤维的DNA进行测序分析后发现,奥兹在死亡前的30分钟到120分钟内吃了阿尔卑斯山野山羊肉,这种动物通常生活在高海拔地区,身体的特定部位曾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哥本哈根大学法医学专家内尔斯-里恩鲁普表示,这一发现非常“尖端”。他说:“现在我们正在慢慢接近冰人的最后时刻。”
在一份独立报告中,苏黎世大学进化医学中心的牙科医生罗杰-塞勒尔和解剖学家弗兰克-瑞利对冰人的口腔健康进行了研究,发现他是在35岁到40岁之间去世的。以前研究人员检查他的牙齿的放射图像时,并未发现任何龋齿迹象和其他牙齿问题。但是这个瑞士科研组制成了奥兹齿系的新三维立体图,发现他在死亡前几天内牙齿间出现钝力损伤(可能是口部遭到殴打所致),并患有牙周疾病和龋齿。塞勒尔表示,龋齿表明奥兹的饮食富含碳水化合物,例如面包和谷物,这说明他的“牙齿上滋生了大量细菌”。
木乃伊与冰人研究所的遗传学家安吉拉-格里芬在此次会议上说,他们已经成功测出冰人的整个基因组序列。科学家通过他的基因组发现一些令人吃惊的结果。初步发现显示,冰人可能长着棕色眼睛,而非艺术家创作的很多面部复原图呈现的蓝眼睛。格里芬及其同事还研究了奥兹的DNA,看一看他是不是具有疾病遗传易感性,例如容易感染关节炎,其他研究人员已经根据放射扫描和其他证据对其进行了诊断。
里恩鲁普将对冰人进行的新型遗传学研究称之为“一个重要转折点”。苏黎世大学的分子人类学家克里斯蒂娜-瓦林恩对此表示同意,但是她认为最佳转折点还未出现。她表示,去年一个科研组对保存在格陵兰永冻土里的一具距今已有4000年的古人的头发进行基因组测序。“(在了解一些遗传疾病方面)真正的跳跃会在我们不只有一两个,而是有数百个远古基因组时发生。从科技方面来说,这距离变成现实并不太遥远,不过目前我们还只处在这一过程的开始阶段。”
北京时间7月29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本周表示,同地球上的很多居民一样,地球正变得中间越来越粗。格陵兰和南极冰架融化,是导致它中间隆起的原因。由于自转,地球从来都不是一个完美的球形。就如同一名溜冰者的裙摆在她用脚尖旋转时上下飞舞一样,地球上的水更多积聚在赤道附近,而非两极。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多分校的航空航天工程师、一份有关地球膨胀的分析报告的联合作者史蒂夫-纳勒姆表示,大约2.2万年前,有数英里冰覆盖在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随着冰融化,积冰产生的向下的压力减小,冰下的陆地出现“回弹”,这导致地球变得更圆。他说:“它有点像海绵,它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重新恢复原来的形状。”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观测到地球的膨胀部分正在收缩,但是最近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注意到,这种倾向发生逆转,地球开始变得越来越丰满,目前它的情形就像一个两端被挤压的皮球,但是迄今为止他们还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质量决定重力,因此地球的形状发生变化会影响质量的分布,从而对它的重力场产生影响。重力测量和气候实验(GRACE)获得的数据,有助于科学家检测以下理论:积冰减少正在改变地球的形状。重力测量和气候实验是2002年发射升空的一对姊妹卫星,它们的主要职责是对地球的重力场进行精确测量,监控冰的质量、海洋里的水量和大陆水量变化。该卫星每30天给地球表面拍摄一次照片,以便研究人员监控由重力场变化引起的积冰质量变化。
他们发现,格陵兰和南极洲的冰川融化是导致地球中间变粗的最大因素,因为大量水被吸引到赤道附近。据研究人员说,这两个地区每年总共损失3820亿吨冰。这两个大陆上的冰量减少,将导致陆地反弹,使地球变得更圆,这一过程需要几千年才能完成。与此同时,地球中部的隆起速度大约是每10年0.28英寸(7.11毫米)。纳勒姆称,现在地球赤道的半径大约比两极的半径大13英里(20.92公里)。这意味着地球表面距离地心最远的点不是珠穆朗玛峰峰顶,而是一座厄瓜多尔火山的山顶。这些都是地球正在发生变化的强信号。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空间研究系主任拜伦-塔普雷并未参与这项最新研究,他说:“这是气候正在发生变化的另一个强指示器。质量如何在地球体系里起作用,这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重力测量和气候实验)将近10年的记录结果,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纳勒姆表示,这项研究以后可能面临的威胁,是这两颗姊妹卫星很快就会失灵,也许这种情况今年就会发生。虽然美国宇航局正打算发射另一颗卫星,但是要到2016年以后我们才能用到这项技术,在这期间有关地球变化的科学数据会出现一段空白。(孝文)
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 乌云压境、雷声滚滚,预报中应该在午后出现的大到暴雨29日一早就登陆京城。气象专家表示,此次降雨将主要集中在白天,持续时间较长,将对周五本就颇为“忙乱”的北京交通产生影响。
北京市气象台于29日7时许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和暴雨蓝色预警,受强降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北京地区自西向东降水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并伴有雷电。
气象专家说,此次降雨云团移动较快,29日5时许,北京部分区域就出现降雨,截至9时,小汤山60.8毫米、海淀闵庄60毫米、长陵54毫米,均达到暴雨级别。本次降雨对水库蓄水、缓解闷热天气非常有利,但由于前期京城连续出现降雨,山区的土壤含水量已近饱和,再次出现强降雨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另外,降雨可能导致的路面积水将对周五的交通晚高峰将产生较大影响。
受东移的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北京地区将有大雨、局地暴雨,降雨时伴雷电现象。降雨主要发生在今天白天,预计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为30~60毫米。
这次降雨有利于水库蓄水、缓解闷热天气,但由于前期北京连续出现降雨,山区的土壤含水量已近饱和,降雨易引发地质灾害;另外,降雨可能导致的路面积水将对今天的交通晚高峰产生影响,因此建议广大市民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有关部门请提前做好防雨、防涝和防御地质灾害发生的准备工作。
提前降雨上班族措手不及
提早到来的降雨让许多北京市民的上班路“艰难”了许多。戴先生在微博上说:“涉海而过,冲进地铁,裤子都干了,鞋里的水却热了。”
廖先生则浑身湿透,一路滴答着雨水踏进办公室的大门。“下早了下早了,风真大,伞都打不住。”廖先生告诉记者,他听说午后才有雨,于是骑着自行车上班,没想到骑了一半路就赶上大雨。
记者从北京市公安交管局了解到,降雨导致路面湿滑、车速缓慢,给这个周五交通早高峰带来较大的影响。截至9时30分,北京西三旗桥东、杏石口桥匝道、颐和园路一亩园桥下、万泉河桥等部分路段出现积水情况,影响车辆通行。
采取预案积极排险
29日早高峰,北京交管部门在城区启动一级上勤方案,全警上路,重点在易发生拥堵路段、易积水路段等进行疏导指挥,同时通过媒体和户外交通信息诱导屏,实时发布路况信息,引导车辆避让拥堵路段。
北京市消防部门也已经根据以往经验,确定了城区42座易积水的环路下凹立交桥,并部署应急力量和抽水泵等装备随时待命。一旦这些部位出现严重积水,消防部门将立即赶赴现场,支援城市排水部门。截至10时,北京消防部门尚未接到因降雨导致的重大警情。
与此同时,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将7时发布的汛情戒备预警,升级到汛情蓝色预警,要求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做好主汛期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这场雨比预报来得早一些,截至29日9时,城区平均降雨量为20毫米,城郊区县的总体降雨量较大,昌平城区为51毫米,门头沟、房山都超过20厘米。”北京市防汛办总工王毅说,尽管蓝色预警是最低级别的汛情预警,但是经历了几场暴雨袭城之后,各相关单位再次强化了责任意识,自主启动应急预案,全面做好应对这次强降雨的准备。
不要再让这种悲剧重演
科学网(kexue.com)讯 好奇心害死猫,相比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话。家里有宠物猫的人们似乎也会验证这一点,猫咪的好奇心确实很大。
近日,英国一只仅8周大的小猫就差点因此丧命。它趁主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爬进卷筒洗衣机,在里面随着衣服转动了1个小时后才被救出。
英国媒体报道,这只名为公主的小猫在探索主人苏珊戈登的新家时,偷偷爬进洗衣机,主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关上门、按下注水键。之后,苏珊惊讶地发现宝贝猫咪居然在洗衣机--,全身湿透、紧紧地抱着一条牛仔裤。
苏珊赶紧把小猫从洗衣机抱出来,并到宠物医院急救。这只幸运的小猫,只因为大力旋转导致流鼻血和眼睛疼,并无他伤,休息两天又活蹦乱跳起来。我一时没注意到,它就偷偷溜进去了。苏珊说,送它进医院时我很难过,不过现在一切都好。
宠物医院的外科医生说,公主被送来时全身都在颤抖,一边抖鼻子一边流血,眼睛也受伤。它随后被送进急救室,输入氧气、排尿,把肺--的水排出来,治疗被肥皂水弄伤的眼睛。
医生还把公主用电热毯裹起来,帮助它恢复体温。两天过后,公主便恢复了八、九成。公主真是太幸运了,经历了这样的磨难居然没受什么伤。宠物医生说,感谢上帝它现在好好的,不过我觉得它肯定用了九条命的一条。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大自然中的浪漫爱情
科学网(kexue.com)讯 浪漫早已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们也会制造浪漫,比如你意想不到的蜻蜓。
俄罗斯有一名男子梅德(Chelyapin Dmitry)日前和家人到湖泊附近野餐时,发现一对正在交配的蜻蜓竟然围成爱心形状,他赶紧拿出相机捕捉这特别的画面,并且表示,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大自然处处充满爱!
居住在车里雅宾斯克(Chelyabinsk)的46岁男子梅德日前和家人到附近的一处湖泊野餐,突然发现有一对蜻蜓正在交配,而且还是围成最浪漫的爱心形状进行,梅德赶紧放下手中的叁明治,拿出数码的相机将这特别的画面纪录下来,整个过程持续20分钟。
梅德表示,看到的时候只觉得很惊讶,没有考虑到他们正在做爱和延续生命,而觉得尴尬,并且认为,任何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是有原因存在,而这幅景象正是象征着爱情无所不在。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它们也喜欢按摩
科学网(kexue.com)讯 按摩现在已经不是人类的专利了,科学家发现动物也会按摩。
近日,科学家找到了鸟类喜欢唧唧喳喳叫的原因。当它们羽毛竖起来的时候,其实是他们正在给自己做按摩。以前人们觉得鸟类竖起羽毛,只不过是他们在清理羽毛或者是在洗澡。可事实竟然是他们在给飞行回来的自己做全身按摩。
鸟类们有时也会出现像家庭成员那样,互相梳理羽毛的情况。可研究了鸟类20余年的安德鲁博士则认为:“这其实在它们正在互相做按摩。”
这样的结论是安德鲁博士通过六个月的研究,从绿色的啄木鸟以及非洲的翠鸟身上得来的。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莱夫博士也表示:“鸟类整理毛发有很明确的目的,当他们相互啄脑袋的时候,那才是在清理羽毛。而他们啄全身时,那是它们在按摩。鸟类喜欢这样的按摩方式。”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在泉州开元寺西塔旁有一块石壁,上面的怪兽咬着铜钱、身披鳞甲、脚踏浮云,铜铃大的眼睛还死死盯着顶上钱币状的太阳。过往民众一直唤这块石壁作“麒麟壁”。昨天,海都网闽南微博粉丝“淡然的无尾熊”觉得很奇怪,这怪兽怎么长得跟印象中的麒麟不一样呢?
原来,这头怪兽确实不是麒麟,它叫“[猫] [贪]”(音同“贪”)。传说,“[猫] [贪]”的胃口非常之大,它不仅吃光了山上的花草树木、奇珍异兽,还跑到人间来抢夺金银财宝。有一天,它看到从东海面冉冉升起的太阳,贪念一起,冲过去一口吞下了太阳,最后跌进海里淹死了。
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陈先生介绍,这块石壁建于乾隆年间,原本坐落在城北大城隍庙前,“文革”期间因附近的模范巷要兴建学校,才被移到开元寺里进行保护的。
微博网友“90后老驴”说,据称,这是古时民间艺人为警告贪官污吏而特意建造的,那时的知府走马上任前必到城隍庙顶礼膜拜。
这种转基因狗黑暗中身体可发出绿色荧光
美国科学家之前已培育出可发光的猫
一条名为“塔贡”的小猎犬乍一看和其它猎犬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在黑暗中它就与众不同了,塔贡的脚居然发光,还是绿莹莹的荧光。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们日前声称他们用克隆技术改变了猎犬基因,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可以在黑暗中发光的狗。这种狗可以帮助人类治疗诸如阿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综合症。
塔贡出生于2009年,研究者发现在紫光灯照射下如果给塔贡服用多西霉素(一种抗生素),小狗就会发出明亮的绿光。
首尔大学的兽医专家日前完成了这项时长两年的研究,称这种发光的能力是由是否给药决定的。如果没有服药,狗就不会发光。
研究小组带头人李炳春说:“塔贡的出现为我们的研究开辟了新天地,通过基因注射便可让狗发光,那么这种方式也有希望应用于人类棘手的基因病变。”他还声称,塔贡的培育借用了培育2005年第一只克隆狗“史努比”时的成纤维细胞转移技术。
科学家认为,人类和狗有268种疾病可以共生,因此人工培育出这样的狗可以发现通过改变基因也能治愈人类疾病的方法。
这项技术最早是美国科学家在三年前发明的,2008年,新奥尔良科学家培育了第一只能发光的猫“绿基因先生”。他们用了6个月时间观察基因的改变是否会对猫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他们在“绿基因先生”的基因序列中加入了一种称之为“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这种基因会在动物的粘膜处有所反映,呈现出特定的颜色,从而方便科学家追踪基因的走向。科学家期望这样的技术能够有更大的突破。
俄罗斯航天署一名高级官员说,俄罗斯已经与合作伙伴商定,让国际空间站在退役后脱离轨道,坠入大海,以免成为“太空垃圾”。
不留“垃圾”
在27日发布的评论中,俄罗斯航天署副署长维塔利达维多夫说:“我们已经与合作伙伴取得一致,国际空间站将使用至接近2020年。”
“它的使用寿命到期后,我们将不得不把国际空间站沉入大海,”达维多夫说,“不能把它留在轨道上。它过于复杂,质量过大,可能留下许多垃圾。”
达维多夫的表态意味着国际空间站将成为另一个退役后坠入大海的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前任”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2001年坠入太平洋。
人类以往太空活动留下大量太空垃圾,包括运载火箭发射后散落在太空的零部件,小到螺丝钉,大到箭体外壳。这些太空垃圾大多个头不大。不过,在高速飞行产生的惯性作用下,即便一片小碎片,也可能摧毁一颗价值数千万美元的卫星。
上月底,一块太空垃圾近距离掠过国际空间站,空间站内宇航员不得不进入与空间站对接的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避难”。
“继任”未定
1998年1月,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美国航天机构和欧洲航天局签署协议,共建国际空间站。同年11月,国际空间站第一个太空舱发射升空。
国际空间站的最初使用寿命为15年,但美国、俄罗斯等国达成协议,延长国际空间站的使用寿命。美国航天飞机和其他国家航天器陆续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多个组件,用于科学实验等用途。
现阶段,国际空间站在距离地面35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
谈及是否会建设新的空间站,达维多夫说:“存在多种可能。”在他看来,新的空间站可以作为人类更深入探索太空的“中转站”。
“我无法排除(建设)新的空间站用于组装和创建航天器,以探索月球和火星,”达维多夫说。
与美竞争
达维多夫介绍,俄罗斯正研发新的航天器以代替“联盟”系列载人飞船,预计2015年后开始测试。
他说,新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元素”将远多于“联盟”系列飞船。
随着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本月21日结束最后一次太空之旅返回地面,美国航天飞机机群全部退役。今后一段时间,俄罗斯“联盟”系列载人飞船将成为宇航员往返地面和国际空间站的唯一“交通工具”。
航天飞机退役后,俄罗斯方面说,载人航天进入“‘联盟’号时代”。
后航天飞机时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与私营航天企业研发新航天器。达维多夫说,在研发新一代航天器方面,俄罗斯将与美国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