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远古的头骨杯可能是用来盛脑髓的。(图片提供: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
 
如何用一颗人类头盖骨制成一个水杯?如果你有一些尖利的工具,当然还要有一个强壮的胃,那么这会相当容易——剥掉头皮,剃去耳朵、眼睛、下颌以及其他讨厌的零碎,最后别忘了打磨锯齿状的边缘。瞧,成功了!你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向朋友或敌人敬酒的头骨杯了。
人类制作头骨杯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不止这些,印度Aghori教派的一些信徒现在还这么干。如今,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对发掘自英格兰南部的一个洞穴中的骨骼进行分析,进而宣称发现了从事这一实践的最早证据——差不多15000年前的冰河时代。但是研究人员依然在思考,为什么这种特殊风格的祝酒杯最终变成了一种时尚。
这一新的证据来自于萨默塞特郡切达峡谷的高夫山洞——每年有数千名旅行者沿着这里的绝壁远足并品尝当地的干酪。在上世纪20年代,以及后来在1987年至1992年间进行的山洞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史前人类骨骼,其中就包括几个头骨。两年前,放射性碳专家在直接测定该遗址的人类骨骼年代后,报告了该山洞在14700年前曾有人居住——这正是所谓的马格德林文化时期,当时强烈的符号和艺术活动遍及整个欧洲。
由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NHM)的古生物学家Silvia Bello率领的一个新的研究小组,对3件看起来曾被山洞居住者大量修饰过的头骨进行了细致研究。通过分析切割、边缘以及磨损的痕迹,Bello和她的同事在日前的《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网络版上报告说,这些头骨曾被故意塑造成杯子或一些其他种类的容器。
在他们的论文中,作者引用了古往今来大量制造头骨杯的例证:除了现代的Aghori信徒之外,这种行为在希罗多德的著作中也广为人们所熟知。这位希腊历史学家指出,生活在今天俄罗斯南部的斯基泰人在公元前8世纪便用敌人的脑壳制成杯子来饮水。在德国和法国也曾相继发现了头骨杯。而研究人员表示,高夫山洞的头骨则是已知最早的直接证据。
至于山洞中的人们为什么要制造这些阴森森的酒杯,Bello和她的同事认为,它们很可能被用在一些典礼仪式上。这些头骨杯应该源自一些同类相食行为,并且是作为一件艺术品而被刻意打造的。
法国波尔多大学的考古学家Bruno Boulestin赞成研究小组的推断,认为人吃人以及艺术品的假设“绝对站得住脚”。他认为这些头骨更有可能来自于敌人而非朋友或亲戚,因为在历史或人种的记录中,十有八九的社会都会将头骨作为战利品以达到羞辱敌人的目的。
至于这些杯子里到底装了什么,Boulestin认为它们可能是被用来存放某种饮料的。但他说,考虑到液体会从头骨缝隙中渗漏的可能性,这些可怕的容器很有可能是用来“献上一顿脑髓大餐”的。(来源:科学时报 群芳)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可供青光眼病人使用的植入式眼压监测器,据信这是世界首个完整的毫米级计 算系统原型。辅之以一套无需调谐便可找准频率的紧凑型无线电设备,多个毫米级计算系统就能搭建成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两项进展是朝着毫米级计算进军征程 上的重要里程碑,而毫米级计算被认为是未来电子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人员已在22日举行的国际晶体管电路研讨会上提交了相关论文。
 

  按照计算机发展的有效经验法则之一贝尔定律的描述,大约每过10年,技术进步就会促成一个全新的尺度更小、成本更低的计算机平台的出现,从大型 主机、个人电脑、笔记本直至智能手机,这一定律得到了充分印证。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新开发的这种几乎微不可见的毫米级计算系统将会推动计算机工业的未来 ——普适计算(一种全新的计算理念,强调把计算机嵌入到环境或日常工具中去,让计算机本身从人们视线中消失)的发展。
 

  该眼压监测器由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丹尼斯·西尔维斯特和大卫·布洛乌以及助教大卫·文茨洛夫负责研发,他们将一个超低功耗微 处理器、一个压力传感器、存储器、一个薄膜电池、一块太阳能电池和一个带有天线的紧凑型无线电设备整合在一起,整个系统大小不过一厘米见方。该系统每隔 15分钟进行一次测量,平均功耗为5.3纳瓦,暴露在室内光线下10个小时或者阳光直晒1.5个小时就可完成电池充电,并能够储存一周之内的测量信息。研 究小组称,该装置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投放市场。
 

  这套新系统虽然是专门针对医用人体传感器网络而开发的,但其在追踪环境污染、监测结构的完整性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过,这一毫米级计算系统虽然很完整,但所携带的无线电设备还无法让它和类似的其他系统进行“交谈”,而这种节点对节点通信是一个无线传感器网 络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为此,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带有集成片上天线(on-chip antenna)的无线电设备。他们采用先进的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来控制天线的形状和尺寸,由此可控制天线对电子信号的反应,从而避 免使用目前两个孤立的设备之间“通话”时必须依赖的粗重的外置平衡线,大大缩减了无线电系统的尺寸。
 

  研究人员现正在研究如何降低该无线电设备的功耗,以使其与毫米级电池兼容。他们同时也希望为这些看上去微小但意义重大的进展申请专利,并寻找商业伙伴将这些技术推向市场。

  (陈丹) 

     2月21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对外宣布,该集团已在世界上率先成功研发出第三代汽车钢,并在全球首度进入了工业化产品的开发和试制,最快有望于2014年在北京现代和一汽等企业商业化应用。

      据了解,随着人们对汽车轻量化和防撞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汽车钢不断向高强度和高塑性方向发展,强塑积成为衡量汽车钢性能的重要指标。第一代汽车薄板钢的 强塑积一般为15GPa%,轻量化和安全性指标都很低;第二代汽车钢的强塑积虽然达到了50GPa%,但由于合金含量高、工艺复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很 难被市场接受。所谓第三代汽车钢,是指轻量化和安全性指标高于第一代汽车钢、生产成本又低于第二代汽车钢的高强高塑钢。

     中国钢研于 2009年首先在实验室研究出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的第三代汽车钢,其强塑积超过了30GPa%,比第一代汽车钢翻了一番,而合金含量却不到第二代汽车钢的 1/3。2010年国庆期间,冶炼工作正式开始,在一个月左右就成功地在工业生产流程上开发出第三代汽车钢热轧板卷和冷轧板,强塑积均超过了 30GPa%!

     第三代汽车钢的成功研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跟踪学习国外汽车钢技术的局面,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世界汽车钢领域权威机构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马普钢铁研究所的汽车钢研发团队已经向中国钢研发出邀请,邀请该集团科研人员前往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记者 鲍丹)

周四, 24 2月 2011 20:55

常吃8种菜预防8种癌

     肺癌


http://news.cb.com.cn/attachments/images/2011/02/20110224161620219.jpg
抗癌明星:菠菜


     上榜理由:菠菜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有助于预防自由基损伤造成的癌症。每天吃1碗菠菜可使患肺癌的几率至少降低一半。此外,番茄、胡萝卜、南瓜、梨和苹果也都可以预防肺癌的发生。

 

    乳腺癌


http://news.cb.com.cn/attachments/images/2011/02/20110224161620220.jpg
抗癌明星:海带


      上榜理由:海带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食物纤维,还含有微量元素碘。而科学家认为,缺碘是乳腺癌的致病因素之一,因而常吃海带有助于预防乳腺癌。日本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可能与经常摄入海带等海藻类食物有关。同时,红薯、番茄、菱角、荸荠、豆类食品也是能预防乳腺癌的美食。

 

    肠癌


http://news.cb.com.cn/attachments/images/2011/02/20110224161620221
抗癌明星:茭白


       上榜理由:茭白、芹菜类食物富含纤维,食物进入肠道后,可加快其中食物残渣的排空速度,缩短食物中有毒物质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促进胆汁酸的排泄,对预防大肠癌极为有效。此外,经常食用大蒜,也可使患结肠癌的风险降低30%。同时,红薯、卷心菜、麦麸也是极其重要的预防肠癌的食物。

 

  胰腺癌


http://news.cb.com.cn/attachments/images/2011/02/20110224161620222.jpg
抗癌明星:菜花


       上榜理由:美国《全国癌症学会期刊》近日指出,多吃菜花、西兰花等十字花科食物,能够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研究指出,这可能与食物中含有的天然叶酸有关。同时,由于萝卜中含有芥子油,它和萝卜中的酶能互相作用,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功效。近年来,研究发现,萝卜因此也有助于抵抗胰腺癌。

 

  皮肤癌


http://news.cb.com.cn/attachments/images/2011/02/20110224161620223.jpg
抗癌明星:芦笋


       上榜理由:芦笋是近年风靡世界餐桌的蔬菜之一,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芦丁、核酸等成分,对淋巴瘤、膀胱癌、皮肤癌有一定疗效。

 

  宫颈癌


http://news.cb.com.cn/attachments/images/2011/02/20110224161620224.jpg
抗癌明星:黄豆


      上榜理由:用黄豆制成的豆腐、豆浆,可以补充植物雌激素,它所含有的异黄酮、木质素都被认为有抗氧化的作用,能抑制宫颈癌的生长,减少癌细胞的分裂,同时有效阻止肿瘤转移。此外,酸梅、西红柿也是很好的预防宫颈癌的食物。

 

  胃癌


http://news.cb.com.cn/attachments/images/2011/02/20110224161620225.jpg
抗癌明星:大蒜


      上榜理由:常吃生大蒜的人,胃癌发病率非常低,原因是大蒜能显著降低胃中亚硝酸盐含量,而这是胃癌非常重要的诱因。而经常吃洋葱的人,胃癌发病率比少吃或不吃洋葱的人也要低25%。此外,少吃腌渍食品、熏鱼烤鱼也是预防胃癌的好方法。

 

 肝癌


http://news.cb.com.cn/attachments/images/2011/02/20110224161620226.jpg
抗癌明星:蘑菇


      上榜理由:有“抗癌第一菜”的美誉,比如菜蘑、口蘑、香菇等,由于含有多糖体类的抗癌活性物质,可以促进抗体形成,使机体对肿瘤产生免疫能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可以抵抗包括淋巴瘤、肠癌等在内的多种癌症,特别是对肝癌病人,很有益处。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2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可选择性杀灭癌细胞的药物,或能为肝癌的治疗打开一个新窗口。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消化道》杂志上。
 

  据研究人员介绍,在试管和小鼠实验中,他们将一种化学药物包裹在分子大小的小泡中作为一种抗癌剂,成功实现了抑制癌细胞增长并最终促其死亡的目的。
 

  这种被包裹在薄膜当中的药物名为C6-神经酰胺,是鞘脂类的中间代谢产物,天然存在于人体细胞质膜中,具有控制细胞新陈代谢、促使细胞衰老的能 力。但是,自然情况下人体内的神经酰胺在癌细胞中的含量过低,并不能起到杀灭的作用。脂质的特殊性质也决定了神经酰胺并不能像普通药物那样能直接被输送到 病灶区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才想出上述“药物胶囊”的主意。借助纳米技术,研究人员让神经酰胺套上了这种分子大小的蛋白质薄膜“外套”,这才使 其相容性质得到了改变。
 

  负责该项目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博士马克·凯斯特说,神经酰胺疗法本身就是作为一种化疗的替代疗法而设计的,其优点在于可针对某一具体区域的癌细胞发起攻击,杀灭区域明确且不会使健康细胞受损。
 

  动物实验显示,这种药物能有效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及正常细胞,在小鼠实验中已被证明能有效治疗乳腺癌和黑色素瘤。当其与常用抗癌剂结合使用时也并未发现毒副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在针对肝癌细胞的实验中,该药物也能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在对患有肝癌小鼠的实验中,该药封闭了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的血管。而营养的缺乏会使细胞组织中产生更多的神经酰胺,并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
 

  肝癌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癌症,晚期患者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五,极具危害性,目前临床上一般多采取手术、放化疗以及肝移植疗法,但治愈率较低。(王小龙) 

  这对于一些喜欢喝酒的人来讲,这可能是一个绝佳的消息,根据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每天适量的饮酒或许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心脏病。
 

  据国外媒体报道,包括分析了过去约150项研究的两项综合性研究的结果显示,每天喝大约1杯或更少些酒的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可降低近1/4。 研究者称饮酒与降低心脏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仅限于适量饮酒而绝非酗酒。目前该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了《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
 


每天适量喝酒的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可降低近1/4
 

  其实在之前的一些研究中,就有学者提出过适度饮酒可以保护心脏健康的信息。但同时专家也认为,如果无法控制适度,酗酒也会伤害肝脏及导致过早死 亡。目前专家也不清楚饮酒对于预防心脏疾病的作用机制,有一个理论认为它能有助人体更有效的代谢葡萄糖以及降低血液凝固程度。如葡萄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黄 酮醇的抗氧化物质,这种物质能够降低体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保护血管防动脉硬化,使体内血液中的“好”胆固醇增加,从而对心脏疾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一个研究小组经分析发现,每天适度饮一点酒的人和那些滴酒不沾的人比起来,患上心脏病的概率要小14~25%。不过同时专家也指出,如果饮酒过 量,非但不会对任何疾病产生保护效果,还会容易导致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和某些癌症。所以如果你原本不喝酒,这些研究也并不能成为开始喝酒的理由,保持健 康的最好方法仍旧是坚持体育锻炼和均衡饮食。
 

  相关资料: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大平)


去年发明人工电子皮肤的斯坦福大学女教授鲍哲南,视探索比人类皮肤更敏感的“超级皮肤”为目标。她的研究团队近期又创造性地研制出世界最新的可拉伸太阳能电池,为人工电子皮肤增添了自我发电的新功能,同时将人类对电子皮肤的研究上升到新阶段。
鲍哲南2月23日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我们已经证明了可以把太阳能电池做成像人工皮肤一样具有拉伸功能。这样的人工皮肤不仅可以模仿人类皮肤的敏感,更超越并增添了人类皮肤没有的发电功能”。
这种世界首创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由特别塑料做成,具有非常柔韧灵活的特性,它们可以被拉伸到自身长度的30%,功能不会改变。回复原位后没有任何损害,也不会丢失电力。以此制成人工电子皮肤可自我发电,不需要电源就能运作。同时,这种特别塑料由具有可生物分解功能材料制成,具有环保特点。
鲍哲南表示,她的成果与其他学者的区别在于,“已有的研究是把一个个太阳能电池用一根根线连接起来,做成一张网,这张网可以拉伸。但我们单独一个太阳能电池就可以拉伸。”
这个新功能将扩大人工电子皮肤的运用范围,鲍哲南说,“可折叠的野外露营帐篷,可以使用这种柔韧性强的太阳能电池,不用担心电池受损。”其他用途还包括衣物、机器人和假肢等。
来自中国南京的鲍哲南是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副教授。去年9月,她的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高灵敏度的薄膜材料,能感受一只蝴蝶或者苍蝇轻轻落下的力度。以这种材料制成的人工电子皮肤为医学和人类生活带来新的突破。
“设想一下,用人工电子皮肤做成的机器手接触病人后,可以检测生物分子,判断他得了哪种病”,鲍哲南说,“机器手触摸人的汗以后,就可以判断他是否喝了酒。”
更多阅读
   


“嗯……也许……”这只猩猩看起来正在沉思


“让我单独待会”墨尔本动物园的这只狒狒似乎遇到了伤心事


“生活,不要和我谈生活”一只坐在树杆上的人猿悲伤的望向较远的地方
 

  这些图片已经被用在“97%人类”的研究项目中,为研究提供了生动的红毛猿、大猩猩和狒狒酷似人类面部表情的图片。克桑索普洛斯解释说:“经过 长期拍摄,这些灵长类动物已经知道我拿着相机在拍摄它们,当我出现在它们面前时,它们像人类模特一样改变着自己的姿态来配合我的拍摄。”
 

  克桑索普洛斯说:“当人们看到我拍摄的这些相片时,我希望人们可以从中看到他们自身的缩影,并可以促使人们思考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有多么的相似。我所做的可以帮助人们以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动物。”
 


“消失,这是个人隐私,”这只西部低地大猩猩似乎对摄影师阿瑟-克桑索普洛斯很不耐烦


“需要帮忙吗?”这只猩猩好像正在询问摄影师
 

  住在墨尔本动物园附近并且和工作人员建立了友谊,这些有利的条件使得阿瑟最先进入了这个独特的开放式灵长类动物场所。他更喜欢在阴天拍摄,但是要有足够的光可以让他捕捉到这些灵长类动物的面部表情。
 

  他解释说:“我尽量抓拍这些动物最精彩的瞬间。集中拍摄它们表现出与人类特性相似的图片。” 墨尔本动物园有320种动物,其中包括6种红毛猿,8种猩猩和许多种其它灵长类动物。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自从1892年这座澳大利亚最早的动物园开放以来,在这里曾发起过保护婆罗洲颦危红毛猿的国际运动,以及 保护刚果受威胁的大猩猩国际运动。这些猿类所依赖的野外生存环境正在以极高的速率被破坏着。它们不会成为人类,也不会拥有人类享有的各种权益。但是它们同 样有感情和感觉,因此,我们同样应该尊重它们。

  (凹凸曼)


资料图片:2月18日,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在位于柏林的德国国防部发表讲话。 新华社/路透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2月23日决定,取消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的法学博士学位头衔,原因是他的博士论文中所用引文没有充分标注出处。
拜罗伊特大学法学和经济学系博士学位授予委员会是在当天的会议上做出这一决定的。校长吕迪格·博尔曼会后对媒体说,古滕贝格“没有客观地遵守”科学标准,逐字或者按照原意引用他人文本段落,同时没有充分注明出处,这是不允许的。
博尔曼说,委员会没有就古滕贝格在论文撰写中是否存在有意欺骗行为展开调查,因为这一调查过程耗时过长,而且古滕贝格此前已经请求校方退回他的博士论文。
古滕贝格当天在德国联邦议院就“论文抄袭”风波接受议员质询时再次承认错误,但否认存在有意欺骗行为。反对党议员纷纷指责古滕贝格是“说谎者”“伪君子”,要求总理默克尔解除其职务。
古滕贝格21日承认,在博士论文撰写中犯有“严重错误”,他向因此受到伤害的所有人道歉。他表示,“不再使用博士头衔”,但拒绝辞职。
近日,德国不来梅大学法学教授菲舍尔·莱斯卡诺和法兰克福大学法学专家费利克斯·汉施曼说,古滕贝格的博士论文《宪法与宪法条约:美国和欧洲的宪法发展》有多处抄袭,有些段落与其他文章一模一样,却没有写相应的注脚和出处。
“论文抄袭”事件连日来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反对派纷纷要求古滕贝格辞职,而执政联盟内部普遍支持他留任。默克尔多次表示,支持古滕贝格继续担任国防部长。
今年39岁的古滕贝格是德国政界最受欢迎的明星,他2007年获得拜罗伊特大学授予的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10月起担任国防部长一职。


近期在微型“宇宙大爆炸”实验形成了一种新类型的反物质,并且这是迄今发现最重的反物质
 

  科学家在纽约布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使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时形成这种新型反物质,该对撞机以光速释放重离子(移除电子的原子),结果使这些原子分解成微粒成份。
 

  科学家将该物质称为“反超氚(antihypertriton)”,这是目前探测到最重的反物质,也是包含反奇夸克(antistrange quark)的第一种类型微粒,该物质现成为元素周期表中一种新物质。据悉,科学家在纽约布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使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时形成这 种新型反物质,该对撞机以光速释放重离子(移除电子的原子),结果使这些原子分解成微粒成份。
 

  当金离子碰撞达到十万次以上,研究人员从微粒“瓦砾”中筛选出大约70个反超氚,这些微粒的质量大约为200毫电伏,这比之前纪录的任何反氦微 粒的质量都大。在粒子物理中习惯用能量来表示质量。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研究员许长补(Zhangbu Xu)说:“人们会非常不理解我们,这是因为任何人都希望将其它物质转变成为金子,而我们却是将金子转变为奇特的反物质。”
 

  该原子内核是由叫做质子和中子的次原子微粒构成,它们将转变为叫做夸克和胶子的更小微粒。相比之下,由微粒构成的反物质核与它们具有相同质量, 却具有相反的电性和磁性。起初,宇宙大爆炸形成相同数量的物质和反物质,但是大量的物质的引力作用使这些微粒避免扩散,在微小的空间里,反物质和物质彼此 碰撞和消灭,转变成纯净的能量。
 

  目前,物理学家仍置疑为什么反物质和物质碰撞湮没过程中会有残留,以及为什么现今宇宙中物质会比反物质的数量更多。在实验室里模拟较小等级的宇宙大爆炸是科学家试图揭开其中奥秘的一种方法。
 

  许长补在上周五华盛顿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议上阐述了这项最新研究,他指出,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快速彼此碰撞,过程中形成 “夸克和胶子汤”。这种夸克和胶子汤的冷却仅在瞬间完成,这些基本粒子形成超氚和反超氚,科学家认为这是在“大爆炸”之后瞬间形成的。(悠悠)

第 394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