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范国梁在北大图书馆看书。记者王苡萱摄
“以前觉得北大遥不可及,没想到我终于来到这里!”2月21日,52岁菜贩范国梁走进燕园,在中文系教授和浙江同乡的陪同下,进图书馆看书,到未名湖留影,还在蔡元培先生像前三鞠躬。
“正是从蔡校长开始,北大沿袭兼容并包的传统,像我这样的人才有机会进课堂旁听。”仅读三年小学便因贫辍学的范国梁,自幼爱好文史,靠看书自学。此次抛妻别子只身进京,不图名利,不求文凭,只为圆北大求学梦。
瞒住家人进京求学
范国梁现年52岁,浙江兰溪市香溪镇人,原以卖菜为生,家中有三女一儿,至今未买车买房,一家人租房居住。“不想让家人担心,在这边安顿下来后再告诉他们。”此次进京求学,他瞒住家人启程。
虽为生意人,但范国梁更爱读书,年幼辍学后耕读不辍,尤喜欢研究族谱。在得知自己是宋代教育家范浚第29代孙后,他四处寻找家谱、寻访族人,更迷上了先祖范浚的著作,不仅重印《范香溪集》,还个人出资修葺范浚父亲范筠的墓地,先后花去10余万元积蓄。
“过去我没接触家谱,对范浚知之甚少,当我研读他的著作后,对他又佩服又敬仰,我要学习研究并弘扬他的文化思想。”但只读到小学三年级的范国梁,虽坚持自学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
去年,范国梁在网上结识游学北大15载的老乡柳哲,柳哲鼓励他到北大旁听。“我起先不相信有这么好的事儿,后来听柳哲说了他在北大求学的故事,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来。”
2月19日,范国梁抵京,花720元在香山附近租了10平米左右的小屋,又用8000多元置办电脑、打印机及一些生活用品。安顿下来后,他便迫不及待地走进燕园。
古籍室里两眼放光
2月21日是北大开学第一天,跟随一群返校的年轻学子,范国梁走进北大校园。这个中年男子脸上可见稀疏皱纹,头发略灰,身穿黑色夹克,侧肩背一个小包,“这是借来的,你说我是不是该去买个书包?”范国梁问同行的记者。
中文系原办公室主任张兴根早早来到北大图书馆门前,带领这位五旬“新生”熟悉图书馆环境。在北大旁听多年的柳哲,更是手把手教范国梁如何使用图书馆设备找书。
凭兰溪市政府的介绍信,范国梁办了临时阅览证,走进古籍阅览室,他立刻两眼放光,像是见到心仪已久的猎物般,忙不迭地翻阅起来。
离开图书馆,柳哲带范国梁来到文史楼,指着橱窗里贴出的课表说:“想上的课可以在这里查教室。”随后,他们轻声走进一间自习室,70多岁的张兴根教授,带着两位50多岁的学生,一起坐下来翻看中文系本科生课程简介,上有每门课的上课时间地点和老师。
在未名湖边,范国梁望着一池融冰的湖水,久久伫立,“春天就要来了,燕园的景色一定会很美吧。”初到北大的他无比期待。
北大旁听百年传统
范国梁在北大教务部了解到,旁听证需按课程办理,每个学分500元,一门课大约需上千元。“先去听课吧,觉得哪门好,如果需要办证,再过来。”柳哲建议说。
尽管不需学分,但范国梁仍想先办旁听证再去上课,“有证心里踏实”。
一行三人随后来到老校长蔡元培塑像前,一齐三鞠躬。“以前北大也是封闭的,蔡校长开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风气,最早开男女同校的先河,提倡平民教育,北大的校门从此打开。”张兴根教授说。
柳哲说,15年前,他挑着扁担带着一身泥土气息走进北大,张兴根教授推着自行车去接他,一把拎过几十斤重的行李,带他租床位、买饭票、办旁听证。“在北大听课这些年,太多老师、学生帮助过我,所以我后来办了京城游学堂,帮助想来北大听课的人们,把这种传统延续下去。”
“我想踏踏实实学上两年,将来学以致用,回报北大。”范国梁说。
即日起,2011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启动网上报名,凡符合条件的在职人员和在校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申报。
2011年国家公派留学生选派类别包括:研究生6000人;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等6000人。其中,重点资助学科包括: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资助内容一般为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留学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
按照要求,申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者应为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科研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和在校优秀学生,外语水平须达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规定的标准。同时,依据不同资助项目的具体要求,申请者还应符合相应的年龄、专业基础、工作年限等具体要求。凡符合选拔条件的人员,均可按规定程序,在2月20日至3月20日期间申请资助。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2日报道,许多爱猫人士喜欢猫咪原因之一,是由于它有好听独特叫声。然而,美国北安普顿的一只家猫的叫声让人不得不堵上耳朵,其叫声可以达到92分贝,堪比波音737飞机着陆的轰鸣声。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家猫名叫斯莫基(Smokey),它的叫声平均可达80分贝,这是普通猫类叫声的三倍。即使距离斯莫基两米远,它的叫声也听起来也与一辆汽车从身旁驶过一样大。要知道大多数猫的叫声只有25分贝。


它的叫声也听起来也与一辆汽车从身旁驶过一样大

  据斯莫基的主人亚当斯介绍,这只猫的叫声可以轻易盖过电视的声音。斯莫基的呼噜声就像有一只鸽子被卡到了它的嗓子里。斯莫基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会安静下来,平时它甚至在吃东西的时候都在叫。这个问题让亚当斯很苦恼,不过由于他十分喜欢斯莫基,所以也只能继续忍受下去。

  另外,吉尼斯世界纪录委员会表示,他们已经为世界上最吵的猫准备了项目,但目前还没有将斯莫基列入其中。据一位发言人透露,如果Smokey的声音 真能达到80分贝,那真是惊人的技艺。北安普顿猫保护协会的戴安娜惊叹道:“我从未听过一只猫的呼噜声能如此之大。”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斯莫基已经成为猫咪保护协会的荣誉志愿者,该组织希望能通过它唤醒人们关注猫福利的意识。

  (科学网-kexue.com 水离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大韩民国教育科学技术部2008-2010年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中韩双方每年互换奖学金留学人员。根据协议,2011年中方拟选派23名留学人员赴韩学习。
  
1. 选派专业
  
优先支持IT电子、电子游戏、动画、汽车、能源、农业、造船、生物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韩国优势专业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领域。
2.选派类别及资助期限
硕士研究生:24-36个月(以韩方实际资助期限为准)
博士研究生:36-48个月(以韩方实际资助期限为准)
3.选派规模:23名
2月10日,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供应商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名人堂榜单(TOP100CHEMISTS,2000-2010),这份依据过去10年中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影响因子而确定的最优秀的100名化学家榜单中,共有12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分别是:  
1.戴洪杰(Hongjie DAI),排名第7,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2.彭笑刚(Xiaogang PENG),排名第8,美国阿肯色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教授; 
3.杨培东(Peidong YANG),排名第10,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4.陈邦林(Banglin CHEN),排名15,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教授; 5.孙守衡(Shouheng SUN),排名31,美国布朗大学教授;
6.夏幼南(Younan XIA),排名35,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 7.段镶锋(Xiangfeng DUAN),排名41,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  
8.Gregory C. Fu,排名4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9.曾华淳(HuaChun ZENG),排名49,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10.林文斌(Wenbin LIN),排名54,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 11.殷亚东(Yadong YIN),排名55,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助理教授; 
12.孙玉刚(Yugang SUN),排名61,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
 
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PAC)宣布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是配合国际化学年的庆祝活动之一,并庆贺这些化学家自2000年1月以来所取得的杰出学术成就。 

据英国媒体2月20日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生长激素作用受到抑制使侏儒免受糖尿病和癌症侵扰。
最近刊登在《科学—转化医学》期刊上的报告指出,科学家对99名患有侏儒综合征的厄瓜多尔人进行了长达22年的研究后发现,没有人患过糖尿病和癌症。
作为对照,居住在同一地区的这些侏儒的正常身高的1600多名亲属有5%的人患有糖尿病,17%的人患有癌症。
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是,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低可以防止DNA氧化损伤,从而减缓细胞死亡,这正是这些侏儒没有患上癌症和糖尿病的关键。(来源:法制日报 杨璐) 更多阅读 《科学—转化医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碳元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基础元素之一。单质碳通常以石墨和金刚石两种晶型存在。实验发现在高温高压(大于1300K,15GPa)下层状石墨碳和碳纳米管可形成金刚石结构;另一方面,在室温高压(大于14GPa)下,实验发现石墨碳存在一个高压相变,但是长期以来关于石墨碳的室温高压相变机制及其高压相的晶体结构一直困扰着实验和理论科学工作者。近年来,通过理论计算研究国内吉林大学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组先后提出了斜方M晶体结构和立方C4晶体结构,但是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依然不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王建涛研究员及其合作者美国内华达大学陈长风教授和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川添教授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层状石墨碳的冷压相变机制并发现了一种新的三维正交W碳晶体结构。
理论计算研究表明,这种新的三维正交W碳晶体结构具有Pnma对称性,超硬、透明,当压力大于12.32GPa时,可稳定存在。在压力作用下W碳可通过一层对三层的石墨碳层间的滑动、扭曲、重构形成(见下图),但是当压力解除时呈现可逆反应并恢复到石墨碳的层状结构。这一发现完美地再现和解释了石墨的冷压实验现象。详细的压力效应研究表明压力可显著降低其相变的反应势垒从而促进反应。但是与高温高压相变不同的是,冷压条件下初始石墨碳层间的滑动模式及其最小反应热焓路径是形成W碳的关键因素。这些结果全面地解释了石墨碳的室温高压相变及其高压相的形成机制,同时对理解石墨碳的高温高压相变机制、碳晶体结构及有关物性具有广泛的科学意义。相关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2011年1月18日出版的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106, 075501 (2011)上。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o.10974230)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No.KJCX2-YW-W22)的支持。(来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更多阅读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巴斯德研究所日前发现,当动物胎儿尚在母体腹中时,其免疫系统就已开始发挥作用,此举可帮助它们在出生后从容应对病原体的侵扰。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免疫学》杂志上报告说,由于母体的保护,胎儿在出生前通常不会受到感染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少科研人员认为,婴儿的免疫系统只有在出生的那刻起才开始发挥作用,从而帮助他们在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共生的环境中顺利成长。
不过,上述法国研究机构的专家在观察某些哺乳动物的胎儿后发现,它们的免疫系统早在出生前就已开始发挥作用。该免疫系统能调集一种代号为ILC的特殊白细胞,后者是淋巴细胞的一种,但与寻常细胞不同的是它具有先天免疫力,并不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
在动物胎儿出生后,ILC白细胞的作用更加显著,它会在细菌侵入时释放两种信号分子——淋巴因子17和淋巴因子22,在它们的作用下,动物幼体内的上皮细胞生成抗菌蛋白质,从而杀死或抑制细菌。
研究人员还发现,动物胎儿离开母体后,一部分细菌会渐渐进入其消化道形成菌群,它们对于幼体的成长、健康和营养吸收能起到积极作用。面对这些有益的细菌,ILC白细胞不但“网开一面”,还会协调它们在消化道内活动。
研究人员表示,上述发现将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哺乳动物幼体的免疫系统,从而有望找到预防人类疾病的一些新方法。(来源:新华网 李学梅) 更多阅读 《自然—免疫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南海北部低盐水团分布和时间演变是由于变化的风场所导致的河口外面流场的变化而形成的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重点实验室(LED)在揭示南海北部夏季珠江冲淡水东扩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夏季上升流与珠江冲淡水东扩是南海北部陆架区两个重要物理过程。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航次观测或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但观测信息时空分布有限,而数值模式对近岸复杂物理过程的模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LED王东晓团队与大气物理所合作,运用集合卡曼平滑(Ensemble Kalman Smoother)同化系统对上升流和珠江冲淡水东扩的时空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到新的结论。
 
新研究表明,流所诱导的上升流的空间分布差异和地形变化的作用导致了南海北部上升流关闭时间尺度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南海北部区域出现的孤立低盐水团是由于变化的风场(有益于上升流的风的反转)所导致的河口外面流场的变化而形成的;水平涡度的剪切导致了冲淡水的影响深度在汕尾外海附近发生明显变化。
 
该项研究成果(The 4-D structure of upwelling and Pearl River plum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uring summer 2008 revealed by a data assimilation model)已被国际期刊《海洋模拟》(Ocean Modelling)在2011年2月发表。
 
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来源: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更多阅读
 
《海洋模拟》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一种新的非线性量子相干现象——真空协助透明[vacuum-assisted transparency (VAT)]被报道。这种新的非线性量子相干现象在理论上基于87Rb原子进行了研究,有关研究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物理评论A》(Physical Review A)第83卷上(Phys. Rev. A 83, 013810 (2011)),并在Kaleidoscope(万花筒)栏目中报道(相关链接:http://pra.aps.org/kaleidoscope/January2011/pra)。这种效应的基础是在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中有广泛应用的电磁诱导透明(EIT)现象。EIT是指在光与原子(分子、量子点等)相互作用的体系中,在某种条件下,当一束强激光场控制原子时,另一束弱激光场在满足共振的条件下不被吸收的现象。然而,标准的EIT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在实际的体系中透明度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其“透明窗口”窄,比较难以控制。由他们发现的VAT现象突破了EIT的一些条件,并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透明效果,比如:它大大提高了透明窗口的宽度。VAT现象存在的物理原因在于它利用了spontaneously generated coherence(SGC)量子相干性,这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重要的相干性。VAT现象可以看作是EIT现象与SGC效应的结合。
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重大研究计划的资助。(来源:山东大学物理学院) 更多阅读 《物理评论A》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第 400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