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美国科学家日前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计算机——一种可以植入眼球的医用毫米级计算系统。

  这种计算机主要为青光眼患者研制,放置在患者眼球内可以监测眼压,方便医生及时为病人缓解痛苦。科学家介绍,整个计算机只有一立方毫米大小,包括一个极其节能的微型处理器、一个压力传感器、一枚记忆卡、一块太阳能电池、一片薄薄的蓄电池和一个无线收发装置。通过无线收发装置,这个计算机能够向外 部装置发出眼压数据资料。

  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学教授丹尼斯 西尔维斯特表示:“这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完整毫米级计算机,它每隔15分钟自动启动记录数据,耗电量仅为1/10亿瓦特。只要在户外阳光下暴露1.5个小时,就能充满电。”

  目前,这种计算机只能与外界进行“点对点”的交流,无法进行更复杂的“对话”。科研人员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就是进一步降低计算机内无线收发装置的耗电量,从而提高其与毫米级电池的兼容性,以便满足更高要求。


图为德国杜塞尔多夫海涅大学医学院梅·尤亨教授

  2011年2月中旬,记者应邀来到了德国杜塞尔多夫海涅大学医学院医学统计学研究所所长梅·尤亨(MAU Jochen)教授位于克雷菲尔德市的家中。热情的梅教授将记者请到了宽敞明亮的会客厅,面对着落地窗外早春新雨滋润过的草地,围绕着他那跨越欧亚的医学合作梦想畅谈起来。

  欧亚合作的重要性

  简单介绍之后,梅教授并没有马上切入欧亚医学合作的主题,而是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与记者讨论起海岛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区别。梅教授说:“从历史上发达国家对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航海国家乘船渡海而来,打赢了就掠夺金银,打败了就乘船逃跑。这是典型的海岛文化,它们与亚非的交流是单向的,重在索取,而且不用考虑被殖民地的反击,因为当地很落后,造不出可以渡海作战的轮船。而反观欧亚大陆,你来我往,大家是邻居,居住在同一片广阔的大陆上(梅教授谓之曰‘长陆大里’),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必须考虑后果,这是大陆文化的特点。”

  梅教授接着谈到了中国目前的国际环境,包括中俄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当记者委婉的表示这似乎与医学合作没有关系时,梅教授微笑着指着中国地图说了一连串的比喻:“我不能游过海洋,但我可以走过大陆;你不能游过太平洋,但你可以走到莱茵河;老虎不能在海里跳跃,只能在陆地上奔跑;竹子不能在太平洋里生长,它只能生长在陆地上”。记者恍然大悟,原来梅教授是在解释同为大陆人,放眼于跨大陆联合而不是跨水域联合的重要性。

  接下来,梅教授向记者详细讲述了在这片广阔的大陆上,大家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梅教授将欧亚大陆视为同一片土地。千年的民族迁移、军事扩张和丝绸之路留下了至今仍可追寻的遗传痕迹。梅教授说:“2005年候鸟禽流感疫情引起了世界高度关注,原因就在于候鸟的常规迁徙路线可以从亚洲一直延伸到德国东北部的吕根岛。这充分说明医学统计研究必须将整个欧亚大陆综合起来考虑。而这也正是杜塞尔多夫海涅大学医学院医学统计学研究所重点关注欧亚大陆的两个大国——中国和俄罗斯的原因。”

  宏伟的健康合作计划

  从2007年开始,梅教授一直致力于规划设计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健康合作计划。梅教授认为,对更高水平健康的需求以及在欧亚大陆重新开始蔓延的疾病要求人们为“北起北海,东至黄海”的健康体系寻求相关的对策。为应对这一挑战,医学界应横跨欧亚大陆,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发展预防和医疗服务分工合作的科学概念。梅教授希望在欧亚大陆范围内选取一些有关键节点意义的城市,然后在这些城市的医学院校机构间建立科研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大力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从而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实施与欧亚人口健康密切相关的科研和发展规划。

  梅教授将这一宏伟的医学合作计划命名为“横贯欧亚大陆的健康和医学研究”。经过近4年的酝酿和筹备,梅教授已经联系了俄罗斯和中国的多所大学和医学科研机构,首次相关国际会议“欧亚跨洲医药卫生合作大会”已于2010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2011年的会议将在俄罗斯的萨马拉(Samara)召开,2012年则移师中国的上海。

  梅教授为EARTHMed做了2010年至2025年的规划,并笑称这仅仅是“3个5年计划”。他列举了该计划的诸多目标,其中一个是疾病的地域差异,比如多发性硬化。然而,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系统生物学方法”。梅教授说,“精确的模拟整个人体系统很困难,但这一模型的用途十分广泛,在新药测试和宇航研究中的应用仅仅是它用途的一小部分。”

  谈到合作计划的资金来源和期限,梅教授表示,该合作计划的一个特点就是各国研究中相对独立的执行能力,同时可以从合作中获益。他将组织中国、俄罗斯和德国的同行形成有统一方法学的专业团队,为联合研究并训练年轻人才拟定具体的研究计划,然后向各自的政府或基金会申请研究经费,研究成果完全属于具体的研究者及其所属机构,大家定期召开国际会议交流探讨。用数学方法模拟人体系统,并用计算机预测人体对暴露因素及干预反应的合作计划可能会延续超过50年。

  重要的是给年轻人创造机会

  记者表示这么长的合作计划似乎对梅教授已没有太多实际意义。梅教授淡定地说:“重要的是给年轻人创造机会。就像一座大厦,我们绘了草图或打了地基,剩下的就可以交给年轻的科学家,至于以后怎么建造或最终建成什么样,那就看他们的努力了。在这样一个大的项目里面,来自几十个学科的两代年轻人可以找到他们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两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采访结束之前,记者请梅教授谈一谈与中国多年合作的感受。梅教授略为沉思后说:“中国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科研经费也增加很多,但在医学方面还缺少大的项目来促进整体研究的进步。不少科研人员过于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眼睛只盯着美国,没有自己长远的研究规划,这对国家的未来很不利。中国可以将发达国家的整个工厂买下来搬回去,但工厂管理的理念和工人多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是买不到的。在科学研究领域也一样,中国的科研人员必须脚踏实地靠自己,通过两三代研究人员的努力来积累这样的宝贵经验。”(李山)

  美国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22日签署一项严厉的禁烟法案,将公园、海滩、广场等地点列为禁烟场所。布隆伯格在法案签署当天发表声明说,此举旨在让纽约市民在公共休闲场所免受二手烟的侵害,并享受到没有烟头污染的清洁环境。

  根据已由纽约市政厅2月2日通过的法案,全市1700多处公园、约23公里长的海滩以及行人广场等地禁止吸烟。这意味着,法案生效后,市民和游客将无法在纽约著名地标中央公园和时报广场等“吞云吐雾”。

  该法案在签署90天后正式生效,违反者将被处以至少50美元的罚金。一些反对法案的议员认为,如此严厉的禁烟法案涉嫌妨碍个人自由。

  纽约市是全美控烟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2002年就通过了包括所有餐馆和酒吧、剧院、商场、办公大楼等公共场所内禁止吸烟的法案。纽约市政府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9年来,纽约市烟民人数减少了35万。目前纽约仍有成人烟民95万人。(荣娇娇)

周四, 24 2月 2011 19:42

形形色色的亚马孙种子

   1 豆科 鹿藿种子
 
    这种坚硬的,模仿肉质果实明亮颜色的种子会吸引鸟类来吃,从而帮助它传播。
 
    2 山榄科树的果子

 

     这种种子从生产口香糖原料的树上取下来,这些树的有些种类因为果实可吃而被栽培,热带的人们对它们非常熟悉,例如蛋黄果(lucuma)和黄金果(caimito)。

    3、弯子木科(Cochlospermaceae)弯子木属种子

 

     这只像密封舱的种子,来自巴西玫瑰的果肉,Janovec说:"我个人认为,这是那里最漂亮的种子了。像其他带毛和有翼的种子一样,它仅仅在9月末10 月初,雨季到来前的旱季末期,从干燥的密封舱里露出来。这种种子被风吹下来,使它们到达可生长的地方,水也成为传播它们的一个重要条件。你通常可在森林里的 河流旁看见这种植物,在六月和七月,可以在河里看见很多这种植物的花。

     4、茶茱萸科(Icacinaceae)卡拉图拉(Calatola)的种子



      这颗形状像大脑的种子包裹在一种动物常吃的绿色果肉里。Janovec说:“亚马孙的树木每年要出产大量这类果实,于是它们就有足够数量得到传播和生长。”

     5、漆树科(Anacardiaceae)斯彭迪亚斯木(Spondias)的种子



      这种腰果类种子通过水流到达它的生长地。它从30米高的树上掉下来,有香味浓郁的黄色或红色肉质。(环球科学编译 罗丽聪)
 
摄影师阿兰•塞勒捕捉到子弹击中装满彩色沙子的圣诞装饰品时,它发生爆炸的美丽瞬间。
摄影师阿兰•塞勒捕捉到子弹击中装满彩色沙子的圣诞装饰品时,它发生爆炸的美丽瞬间。
一枚子弹从一块泡沫材料里穿过。加利福尼亚州的塞勒是高速摄影专家。
一枚子弹从一块泡沫材料里穿过。加利福尼亚州的塞勒是高速摄影专家。
塞勒以稍微更危险的角度射击一个萝卜,拍摄到子弹进入萝卜的瞬间。
塞勒以稍微更危险的角度射击一个萝卜,拍摄到子弹进入萝卜的瞬间。
一排弹力头饰受到子弹冲击。塞勒在一间暗室里拍摄照片,距离目标物大约只有20厘米。
一排弹力头饰受到子弹冲击。塞勒在一间暗室里拍摄照片,距离目标物大约只有20厘米。
这是装满水的透明圣诞玻璃球被子弹击穿的精彩瞬间。塞勒通过eBay购买元件后,仅用大约200英镑(323.94美元)就自制了一个快闪设备。
这是装满水的透明圣诞玻璃球被子弹击穿的精彩瞬间。塞勒通过eBay购买元件后,仅用大约200英镑(323.94美元)就自制了一个快闪设备。
10根细玻璃毛细管在子弹的冲击下碎裂。
10根细玻璃毛细管在子弹的冲击下碎裂。

  这次他创作这些精美艺术品的小道具是一块泡沫塑料、一个萝卜和一些圣诞装饰品。
 

  塞勒擅长高速摄影。他在一间暗室里拍照,距离目标物大约只有20厘米。他利用激光器触发尼康D40相机的快门,尽管子弹以大约每秒500英尺 (152.4米)的速度飞行,但他的特制闪光设备则以慢镜头捕捉整个过程。需要微秒闪光设备来捕捉以接近声速移动的物体的摄影术相当危险。购买快闪设备非 常昂贵,经常需要数千英镑,但是塞勒通过eBay购买元件后,仅用大约200英镑(323.94美元)就自制了一个。
 

  他说:“拍摄这种照片的压力很大。你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设置场景,但是整个射击过程瞬间结束。也许你并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照片,而把车库整得 一片混乱,到处都是被击碎的东西,这时你不得不收拾残局。我按下快门后有不同延时方法,因此,如果子弹打击过重,我会缩短延时时间,如果爆炸不够,我会延 长延时时间。” (秋凌)

科学家发现,一颗行星在没有恒星的支持下,可以幸存几十亿年,这种行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科学家发现一颗行星在没有恒星的支持下,可以幸存几十亿年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美国科学家表示,生命可以在恒星不提供外部热源的行星上幸存几十亿年。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影片《星球大战》里的情节,但它的确是事实。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芝加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多利安-亚伯特和埃里克-斯韦茨研究发现,生命生存所需的热量可能来自行星内核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这些热量足够海洋保持液态,不过行星表面仍会覆盖冰层。冰层使行星表面无法居住,不过海洋生命仍可在冰层下的水体里繁衍生息。两位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一颗“荒原狼(Steppenwolf)”行星,因为他们认为在这种行星上发现的任何生命都将像“在幅员辽阔的西伯利亚流浪的孤狼”。

  然而这二人拒绝推测在这种游离行星上会发现什么样的生命,同时承认,那里的生命状态可能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找到。他们主要着眼于跟行星具有相同特征,其质量是地球的0.1到10倍的行星。他们得出结论说,拥有像地球一样多的水的行星,其质量必须是地球的3.5倍才能供生命生存。但是水量是地球的10倍的行星,其质量只需是地球的三分之一,就能支持生命。

科学家表示,这颗行星的表面可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层,不过冰层下面的水可能可供微小海洋生命生存。
行星表面覆盖着冰层,冰层下面的水可能存在微小海洋生命

  两位科学家设想了一颗上面有火山,并不断向大气里喷发二氧化碳的行星。他们发现气体一旦喷发,立刻会被冻结,像雪花一样飘落。一层干冰覆盖在行星表面,形成绝缘层。在这种情况下,行星的质量要是地球质量的0.3倍,才能拥有液态海洋。一颗行星在附近恒星和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下,可能会被从原来的轨道上甩出去,形成游离行星。

  当体积较小的行星靠近气体庞然大物时,就会形成弹弓效应,把它们送入不稳定轨道形成游离行星。不过这一过程需要几十亿年。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利萨-卡顿内格说:“这是非常有趣的想法,不过我们先要在这样一颗行星上登陆,然后才能知道它上面是否存在生命。”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4日消息,火星是太阳系中唯一可能具有生命的星球。美国宇航局(NASA)新一代火星科学实验室—好奇号火星车将于今年年底发射,预计2012年登陆火星。

  据国外媒体报道,好奇号火星车将携带新型化学元素分析仪用于分析火星岩石和土壤中的化学成分,评估火星环境曾是否支持微生物的生存。它的体积和重量都超过2004年登陆火星的机遇号,经过改进升级的电子设备集成车体内部的小盒子中,火星车的头部则安装在一个机械臂 上,可全方位转动。在机械臂的远端,安装有阿尔法X射线光谱仪、化学成分探测器和高分辨率相机等仪器,可对火星岩石进行抵近检测。


好奇号火星车


阿尔法X射线光谱仪

  对岩石和土壤的检测将是任务的重点,由加拿大安大略省圭尔夫大学Ralf Gellert设计的阿尔法X射线光谱仪,使用X射线轰击目标,产生阿尔法粒子和X射线辐射。火星车上X射线探测器将对这些X射线辐射进行分析,以判明在 岩石和土壤中存在哪些元素以及含量的多少。

  对岩石和土壤中相关元素(轻元素:钠、镁和铝;重元素:铁、镍和锌)的识别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确认火星地层的基本构架,将其与以前掌握的火星岩石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这些岩石在形成后的风化情况。

  火星车收集到的岩石将存储在一个容器中,这个容器最早出现在1997年登陆火星的“火星探路者”号火星车上,而2004年登陆火星的“勇气”和“机遇”号也使用了同样的收集装置,这种技术储备在后续的火星任务中将继续得到改进。

  而阿尔法X射线光谱仪是为本次火星任务量身定做的,可以更快地检测岩石和土壤样本。勇气和机遇号火星车一次检测需要5-10个小时,而目前只要 2-3个小时,这样极大地缩短了单位监测时间,有利于探测更多的火星岩石。除了缩短单位监测时间,还对X射线设备芯片进行了冷却处理,使之能进行全天候开机,而勇气号上的岩石检测仪器只能在晚上工作。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目前将使用阿尔法X射线光谱仪(APXS)或其他科学仪器探索火星过去的环境变迁,因为这些变迁的信息则体现在岩石和土壤中,所以科学家这么做能了解火星的环境变化。

  (科学网-kexue.com 水离子)

  据国外媒体报道,本周科学家宣称,近期在微型“宇宙大爆炸”实验形成了一种新类型的反物质,并且这是迄今发现最重的反物质。


近期在微型“宇宙大爆炸”实验形成了一种新类型的反物质,并且这是迄今发现最重的反物质

  科学家在纽约布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使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时形成这种新型反物质,该对撞机以光速释放重离子(移除电子的原子),结果使这些原子分解成微粒成份。

  科学家将该物质称为“反超氚(antihypertriton)”,这是目前探测到最重的反物质,也是包含反奇夸克(antistrange quark)的第一种类型微粒,该物质现成为元素周期表中一种新物质。据悉,科学家在纽约布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使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时形成这 种新型反物质,该对撞机以光速释放重离子(移除电子的原子),结果使这些原子分解成微粒成份。

  当金离子碰撞达到十万次以上,研究人员从微粒“瓦砾”中筛选出大约70个反超氚,这些微粒的质量大约为200毫电伏,这比之前纪录的任何反氦微 粒的质量都大。在粒子物理中习惯用能量来表示质量。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研究员许长补(Zhangbu Xu)说:“人们会非常不理解我们,这是因为任何人都希望将其它物质转变成为金子,而我们却是将金子转变为奇特的反物质。”

  该原子内核是由叫做质子和中子的次原子微粒构成,它们将转变为叫做夸克和胶子的更小微粒。相比之下,由微粒构成的反物质核与它们具有相同质量, 却具有相反的电性和磁性。起初,宇宙大爆炸形成相同数量的物质和反物质,但是大量的物质的引力作用使这些微粒避免扩散,在微小的空间里,反物质和物质彼此碰撞和消灭,转变成纯净的能量。

  目前,物理学家仍置疑为什么反物质和物质碰撞湮没过程中会有残留,以及为什么现今宇宙中物质会比反物质的数量更多。在实验室里模拟较小等级的宇宙大爆炸是科学家试图揭开其中奥秘的一种方法。

  许长补在上周五华盛顿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议上阐述了这项最新研究,他指出,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以令人难以置信的快速彼此碰撞,过程中形成 “夸克和胶子汤”。这种夸克和胶子汤的冷却仅在瞬间完成,这些基本粒子形成超氚和反超氚,科学家认为这是在“大爆炸”之后瞬间形成的。(悠悠)

科学家发现,一颗行星在没有恒星的支持下,可以幸存几十亿年,这种行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科学家发现,一颗行星在没有恒星的支持下,可以幸存几十亿年,这种行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科学家表示,这颗行星的表面可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层,不过冰层下面的水可能可供微小海洋生命生存。
科学家表示,这颗行星的表面可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层,不过冰层下面的水可能可供微小海洋生命生存。

  这听起来不像是太阳系里发生的事情,而像是科幻影片《星球大战》里的情节,但它的确是事实。
 

  芝加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多利安•亚伯特和埃里克•斯韦茨通过研究发现,生命生存所需的热量可能来自行星内核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这些热量足够海洋 保持液态,不过行星表面仍会覆盖一层厚厚的冰层。冰层使行星表面无法居住,不过海洋生命仍可在冰层下的水体里繁衍生息。两位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一颗“荒原狼 (Steppenwolf)”行星,因为他们称,在这种行星上发现的任何生命都将像“在幅员辽阔的西伯利亚流浪的孤狼”。
 

  然而这二人拒绝推测在这种游离行星上会发现什么类型的生命,不过他们承认,它们可能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他们主要着眼于跟行星具有相同特 征,其质量是地球的0.1到10倍的行星。他们得出结论说,拥有像地球一样多的水的行星,其质量必须是地球的3.5倍,才能供生命生存。但是水量是地球的 10倍的行星,其质量只需是地球的三分之一,就能支持生命存在。
 

  两位科学家设想了一颗上面有火山,并不断向大气里喷发二氧化碳的荒原狼行星。他们发现,这些气体一旦喷发出来,立刻会被冻结,像雪花一样飘落下 来。一层干冰覆盖在行星表面,形成一层绝缘层。在这种情况下,行星的质量要是地球质量的0.3倍,才能拥有液态海洋。一颗行星在从附近经过的恒星和其他行 星的引力作用下,可能会被从原来的轨道上甩出去,形成游离行星。
 

  当一颗体积较小的行星靠近气体庞然大物时,就会形成弹弓效应,把它们送入不稳定轨道,形成游离行星。不过跟这项研究结果一样,这一过程需要几十亿年。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利萨•卡顿内格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不过我们要在这样一颗行星上登陆,然后挖个地洞一探究竟,才能知道它上面是否存在生命。” (秋凌)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这对于一些喜欢喝酒的人来讲,这可能是一个绝佳的消息,根据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每天适量的饮酒或许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心脏病。

  据国外媒体报道,包括分析了过去约150项研究的两项综合性研究的结果显示,每天喝大约1杯或更少些酒的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可降低近1/4。研究者称饮酒与降低心脏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仅限于适量饮酒而绝非酗酒。目前该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了《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


每天适量喝酒的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可降低近1/4

  其实在之前的一些研究中,就有学者提出过适度饮酒可以保护心脏健康的信息。但同时专家也认为,如果无法控制适度,酗酒也会伤害肝脏及导致过早死亡。目前专家也不清楚饮酒对于预防心脏疾病的作用机制,有一个理论认为它能有助人体更有效的代谢葡萄糖以及降低血液凝固程度。如葡萄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黄酮醇的抗氧化物质,这种物质能够降低体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保护血管防动脉硬化,使体内血液中的“好”胆固醇增加,从而对心脏疾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一个研究小组经分析发现,每天适度饮一点酒的人和那些滴酒不沾的人比起来,患上心脏病的概率要小14~25%。不过同时专家也指出,如果饮酒过量,非但不会对任何疾病产生保护效果,还会容易导致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和某些癌症。所以如果你原本不喝酒,这些研究也并不能成为开始喝酒的理由,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仍旧是坚持体育锻炼和均衡饮食。

  相关资料: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 396 页,共 5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