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8日消息,由于人工圈养导致一些濒临动物失去了抚育下一代的本能。近日,澳大利亚动物园里的一只蜘蛛猿宝宝就在出生时就惨遭生母遗弃,只能趴在猴子公仔身上寻找母亲的温暖。
澳大利亚动物园里的一只蜘蛛猿宝宝就在出生时就惨遭生母遗弃
这种情景让人看起来很心酸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蜘蛛猿宝宝在出生不久就遭到母亲抛弃,于是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就承担了抚养它的义务。埃斯特拉(Estela)似乎很想念母亲,当工作人员给它一个猴子公仔后,它似乎把公仔当成了自己的"母亲"。这种情景让人看起来很心酸。
它似乎把公仔当成了自己的"母亲"
据澳大利亚公园管理人员杰丝(Jess McKelson)介绍,在过去的几周里,动物园的所有员工都害怕这只猴宝宝会死去,于是他们选择了轮流守夜,并且时刻在监视器前查看埃斯特拉(Estela)的状况,整晚都会有人照顾它。它的存活实属不易。
动物园的所有员工都害怕这只猴宝宝会死去,于是他们选择了轮流守夜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蜘蛛猿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一般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到巴西的中南美洲热带雨林,它们喜好群居生活,是一种很难捕捉的一种小型动物。
(科学网-kexue.com 浪涛)
左边的脑袋叫做Madga,右边的叫做Lenka
斯洛文尼亚最近发现了一只双头五腿的非洲盾臂龟(African Spurred Tortoise),它的奇异外型恐怕连进化论者达尔文也要啧啧称奇。
这只小巧玲珑的龟出生于去年十一月中旬。人们给它起了两个名字,左边的脑袋叫做Madga,右边的叫做Lenka。
虽然这只龟看上去尚小,但它却可能最终长的体型很大。实际上,非洲盾臂龟是世界最大的陆龟品种。它们通常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边缘和北非,成年龟的龟壳可达45厘米长,重70-100磅(31-45公斤)。它们的寿命通常在30-50年间,最长的圈养龟寿命长达54年。
《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千岛湖水下古城风貌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余年春老人在《新安江水库淹没村落图》上向记者指出两座水下古城的位置
国内少有的完整古城遭遇“难开发”困境“阿基米德桥”狂想能否在这里成真?
胡长胜熟练地操控着手中的舵,快艇在雾气弥漫的千岛湖上全速前进。从淳安县城的阳光码头启程,直到千岛湖西南部的茅头尖水域,耗时约40分钟。“古城就在这下面。”快艇靠岸,胡长胜指了指眼前的湖水。
这片湖水早已经闻名中外,而湖底那两座千年古城却鲜为外界提及。1959年,因兴建新安江水电站,始于汉唐年间的“狮城”、“贺城”一夜间被淹没在这片碧波之下。
半个世纪以后,新安江水电站慢慢退居为华东后备发电站,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随之鹊起的是千岛湖作为旅游景点的美名。经过“破四旧”、旧城改造等史事,陆上完整的古城池已经很难找寻。千岛湖水下千年古城就在此时被人想起。
水淹古城不过一夕之间,而重见天日却坎坷重重。消失了半个世纪的古城如何走出水底,重现风光?建言献策者众。有人提出“水落城出”的设想,有人建议造“水下观光电梯”,有人出钱造潜艇拟作巡游参观,中科院甚至提供专家、技术搭建“阿基米德桥”。
今年1月7日,浙江省政府下发“浙政发【2011】2号”文件,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淳安千岛湖的“狮城水下古城”被收入其中。2月底,《国家地理》杂志刊发了一组千岛湖水下古城的精美照片,再度引爆了各界对水底千年古城的关注热情。
76岁的余春年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幕:24岁那年,他眼睁睁地看着祖辈生息繁衍的古城,一夜间沉入水底。
历史:千年古城沉入湖底
余年春的家在淳安古城(贺城)东门横街雷家巷2号,方方正正的青石板,从西城楼下一块一块铺过他家门口,一直延伸到东城楼。
老城的幸福生活让他永难忘记:城里无处不在的马头粉墙、青灰小瓦、雕花窗棂,香甜的缎子糖、爽口的苞芦果,还有江边沙地上鲜嫩的白菜。
中学毕业后,余年春在一家宾馆做服务台登记员。转眼到了适婚年龄,又顺理成章地娶妻生子,人生轨迹原本清晰而平缓。古城的沉没却瞬间打破了亘古不变的悠然平静,仓促间把余年春和29万淳安人一起抛向了未知的流离。
1959年,为了建造当时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新安江水电站,浙江省原淳安县、遂安县两县合并为现在的淳安县,29万人从此离乡移居,狮城、贺城两座延续千年的古城,连同27个乡镇、1000多座村庄、30万亩良田和数千间民房,悄然沉入了碧波万顷的千岛湖底。
淳安古城又称贺城,始建于公元208年。古钱币状精工细琢的“商”字形门廊下成片的徽式大宅,昭示着这个新安江畔徽商商路枢纽的繁华富庶。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硕儒都曾到过这里,名篇佳作群集,人文古迹遍地。
遂安的历史比淳安晚一些。据载,遂安县城为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迁至今遂安地界,因背依五狮山,故又称狮城。
狮城水陆交通便利,乃浙西重镇,洪秀全之弟洪仁玕曾率太平军驻军北门。狮城城内多名胜古迹,有明清时期古塔、牌坊及岳庙、城隍庙、忠烈桥、五狮书院等古建筑,还有历代古墓葬。
在不少文物保护专家看来,当年的这场“水淹淳安城”显得颇为仓促。按理,建造水库前都要“清库”,推平建筑,清除垃圾,文物搬迁保护。史料记载,新安江水库蓄水前,当地曾要求对两座县城的民房进行推平销毁和消毒处理,贺城基本被毁。当时曾有这样的口号:“多带新思想,少带旧家具。”
而当年从古城搬出的老人回忆,“狮城距离大坝很远,城里人没想到水这么快就到了,根本来不及搬。”因此,古老狮城被普遍认为基本保存完整。
寻访:5次下水探摸古城
仇峰的老家在狮城小西门附近,父亲经常向他提起“城墙如何气派,城里有多少大牌坊,水淹之后还保存完好”。没有人预料到,仇父怀念故土的唠叨,却在不经意间打开了一扇历史之门,使千年古城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2001年,北京龙缘海洋潜水俱乐部在千岛湖温馨岛投资开发潜水项目。时任县旅游局规划科科长的仇峰前去洽谈,想给千岛湖增加水上观光项目,“突然想起了父亲说过的古城,我们就委托他们的潜水员下水找找看。”
第一次下水探摸古城,是2001年9月18日。仇峰从县地名办找来老地图,几名潜水员带上装备,乘2艘快艇向着茅头尖水域驶去。“运气很好,一下去就摸到了城墙,还捡起一块砖头。”这是一块城墙砖,上面清楚地刻着“民国二十三年”、“县长张宝琛”等字样。
兴奋的仇峰迅速写了情况汇报,发现水下古城的消息被层层往上传递。在县领导的重视下,更多的水下探摸行动迅速展开。作为旅游局规划科科长,仇峰见证了每一次水下探摸,“前后共有5次”。
参与探摸的北京龙缘海洋潜水俱乐部千岛湖分公司潜水班经理刘进勇曾赞叹:“潜水七八年,千岛湖下面的这座古城是最美丽的!每次游进那座古城,看见那些做工精美的雕梁画栋和用条石筑成的厚实古老城墙,仿佛走进了古装戏里。”
在古狮城里,潜水员们发现,城内部分民房木梁、楼梯、砖墙依然耸立,并未腐烂,有的大宅院围墙完好无损,房内仍是雕梁画栋。
拂去墙上的淤泥,城墙石缝里的石灰保存完好;气势宏伟的拱形西城门也完好地耸立在水中,并且可以开合。推开木制城门,上面的铆钉和铁环仍清晰可见……其间,潜水员们还在湖底的淤泥中发现了雕刻着“光绪十五年制”字样的瓦当以及一块明代石碑。
通过GPS定位系统、多波束测量系统、侧扫声纳探测等多种手段,城内主要建筑物、街道、文物古迹的地理位置已被准确测量了出来,比如状元台、新安会馆、育婴堂、方氏宗祠等。
城内23座功德牌坊中,科甲联登坊、禹门三级坊、龙立坊等11座牌坊的具体位置也被逐一确定。一个总体规划思想完整而清晰的城池,跃然眼前。
2005年,当地旅游部门再次发现,千岛湖水底除了有狮城和贺城两座千年古城,还有威坪、港口、茶园这3个大型古集镇,目前保存也较完好,它们与两座水下古城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下古建筑群。
复原:老人画出古城全貌
事实上,早在潜水队员下水考察的10年之前,24岁时曾目睹“水淹古城”一幕的余年春就已经将目光锁定在这两座水下古城——他要把古城的原貌画出来。
1992年,余年春不断遇到从外地赶来祭祖探亲、寻访故地的老淳安人,可是千岛湖烟波浩渺,故乡已经遥不可及,连遗留下来的文史记载都不多见,“何不将老城全貌画出来?留给子孙也是个纪念。”余年春心想。从那年起,他开始四处搜集与两座古城相关的材料。
3月3日,本报记者在淳安县城的一幢民房里见到了这位已年过七旬的老人。他从特制的铅桶中取出一个卷轴,一一展开3幅装帧细致的手工画:《新安江水库淹没村落图》《淳安老县城(贺城)示意图》和《遂安老县城狮城示意图》,每幅长近2米,宽1米左右。
尽管是纯手工绘制,图卷却精美、细致到了极点,山川、河流、城墙、村落、街道、庙宇尽收其中。细致处,就连哪里有一口水井,都能在图上找到标注。令人称奇的是,沿着城内的街巷,还密密麻麻标注着当时居住其间的户主名字及其后代姓名。
随行的淳安县千岛湖风景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余年春老人原先根本不懂绘画,甚至连起码的基本功都不具备,“为了画这幅图才慢慢锻炼出来的”。
余年春说,为了尽可能真实、完整地重现古城风貌,他在数年间连续走访了600多名当年的原居民,回忆确认两座古城的每一处细节。这3幅地图也并非一夕之间完成,“贺城地图画了24次,狮城地图画了15次,都在2004年完成;村落淹没图画了3次,2005年完成。”
穷尽13年的光阴,余年春终于将两座古城完整地在地图上重现出来,不少回乡寻根的人都来找他,看地图聊以慰藉。2009年5月11日,回乡寻根的作家龙应台找到了余年春,在地图上找到了“应芳苟”这个名字,其旁注有小字“冬英”——这正是龙应台母亲的名字。
离开时,龙应台特地题了一篇字送给余年春:“母亲应冬英1949年仓皇离开古城淳安,从此不曾回乡,儿时常听她说新安江江水清澈,家乡上直街人情淳美,难以忘怀……余年春先生十余年之间手绘淳安古图,情深义重……遗憾母亲不得同行。余先生所绘实为浙江文化之宝藏。”
尴尬:新造潜艇搁置7年
水下千年古城保存完好的消息,让淳安人兴奋了起来。当地政府开始盘算,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让千岛湖在灵山秀水之外,增加一份厚重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
各种方案渐次提出。淳安县千岛湖风景旅游局副局长徐香枝介绍说,各种方案至少有5种,但可行者寥寥。
有人提出潜到水下参观,但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潜到水面七八米以下,就会受不了强大的压力。而要看古城,起码要下潜数十米,“而且水底有很多淤泥,潜水下去会搅浑淤泥,能见度降低,几乎看不到什么。”
有人提出“水落城出”,用类似围墙的建筑将古城整个围起来,抽取中间的水,让古城露出来。这个方案也很快被否决:一来造价实在太大,二来一般的围墙根本无法承受强大的水压。要知道,千岛湖的普遍水深可达百米,水下压强可想而知。
更多的人参考国内外不少文物的保护措施,建议“异地重建”,将古城整体搬迁到陆地上,恢复其原貌。政府的考虑首先是土地不足——去哪里找一块庞大而且平整的土地来安置古城?且文保专家指出,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木质建筑体,一旦脱离水体,水分蒸发后很容易缩水干枯。
这些方案在讨论阶段就被否决,但另一种尝试却切切实实地付诸了实施——建潜水艇下水参观。这对应了“水下参观”的古城观光方案。
3月3日下午,本报记者在淳安天清岛度假酒店旁看到,一艘白色的潜艇被搁置在岸边的空地上,这是杭州绿色世纪旅游开发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造的国内首艘内湖(河)观光潜水艇“天清号”。潜艇全长23.6米、宽3.4米、高3.8米,共设48个座位,可潜深50米。
颇为尴尬的是,“天清号”从2004年建造完工至今,一直未能潜入水底一探古城风貌。在建造完工时,杭州市港航管理局港监处处长陈加升就明确表示,国内没有潜水艇出现在内河的先例,国家对民用潜水艇的管理也没有相关细则,因此当时未批准其下水。
“直到现在,我国仍然没有潜艇在内陆水域下水的相关标准,‘天清号’也就一直没有启用。”徐香枝说。
更麻烦的是,即使标准出台,“天清号”最终获准下水,仍然不能用于水下古城的观光。徐香枝介绍说,潜艇在水下掀起的水流大,冲击力极强,而被水浸泡后的古城墙及民居墙体,根本经不起这样的冲击力,“被潜艇一搅,墙体完全有可能倒掉。”
狂想:悬浮的“阿基米德桥”
似乎“无路可通”,此时,一项高难度的尝试,使古城水下观光重现曙光:建一座“阿基米德桥”。
阿基米德桥的学名是“水中悬浮隧道”,它一般由浮在水中一定深度的管状结构(该结构的空间很大,足以适应道路和轨道交通的要求)、锚固在水下基础的锚缆杆装置(该装置可防止隧道过大的位移)及与两岸相连的构筑物组成。
与隧道不同,阿基米德桥借助浮力浮于水中;与一般的桥也不同,对于浮力大于重力的阿基米德桥,它和水底的连接方式与桥相反——用缆索或其他方式固定于水底和两岸,以防浮出水面;桥顶距水面保持20米以上的距离以便通行大吨位船只。
2002年年底,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千岛湖考察时了解到千岛湖发现水下古城。次年7月,淳安县相关领导赴北京与中科院专家会晤,在路甬祥的牵线下,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与淳安县提出了建造阿基米德桥的设想,双方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目前,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与意大利那波里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和阿基米德桥公司合作的“中意阿基米德桥联合实验室”进行技术攻关。2010年10月,首届国际阿基米德桥学术研讨会在千岛湖召开,中外科研人员济济一堂,对千岛湖阿基米德桥原型桥的工程设计和建设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
千岛湖风景旅游管理局局长方阳告诉记者:“目前,阿基米德桥在实验室制造的模拟桥的试验已经通过,接下来,就是要按照一定比例到与千岛湖相同的水环境里试验,然后才能到千岛湖实践。”
“(阿基米德桥)如果真能建成,不会破坏水下的古城,游客也可以进入悬浮在水中的隧道参观古城。”徐香枝对本报记者说。
然而,阿基米德桥的建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世界上有7个国家(挪威、意大利、日本、中国、瑞士、巴西、美国)在研究。如果千岛湖的阿基米德桥建造成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真正建成的阿基米德桥。
专家:不动是最好的保护
本报记者从浙江省文物局查询到,今年1月7日,浙江省政府下发“浙政发【2011】2号”文件,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狮城水下古城”正式被收入其中,“年代”一栏注明为“明、清”。
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到底有多高?目前技术条件下,该开发还是该保护?本报记者走访了淳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曾任县文物保护所所长的方明华。
方明华介绍说,文物保护部门对古代建筑价值高低的判断,一般会看几个方面标准:古建筑数量多少,是否能成规模;古建筑选址布局是否能体现传统思想;当地居民的生存生活方式是否延续传统等。
对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方明华认为,文物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其价值,“不管是教育作用、经济作用还是历史文化研究作用,最终都是为了利用。当然,利用的前提是保护。
对于狮城水下古城,方明华称其个人的态度是——目前技术条件下,不动就是最好的保护,想要开发利用为时尚早。
他举了个例子:当时水下探摸时打捞上来2根木质的“牛腿”(梁架屋檐上的配件),“刚出水的时候都好好的,大家还摆弄过一番,但过了一段时间,水分蒸发完以后马上就缩进去干掉了。”方明华认为,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技术,把长期浸泡于水中的文物在离水环境下妥善保存好。
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木质的建筑浸泡于水中,隔绝了空气,往往能保存较长时间。
倒是古城内的墙体颇令方明华担心:“以前的墙体,砖头和砖头之间都是用稀泥拌上石灰等材料粘连的,这些材料在水中浸泡久了会化掉,墙体根本就不牢固,如果有大的水流冲击,很容易垮塌。”
方明华称,在目前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应该把水下古城区域圈起来,标注界限,“区域内严禁行船、捕鱼、挖沙,以免对水下的古城造成影响。(梁国瑞)
要确认完地球上的每一种动物物种,究竟需要花费多少钱呢
研究人员至今已经确认的动物物种有150万——但仍有540万种动物物种尚待被研究、命名,以及科学地进行描述。那么,要确认完地球上的每一种动物物种,究竟需要花费多少钱呢?据美国《科学》杂志近日报道,两位巴西科学家经过长期计算,得出了确认地球上所有新动物物种需要花费2630亿美元。
这项计算结论是由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生物学家安东尼奥·马科斯和费尔南多·卡巴约得出的,这比之前哈佛大学著名蚁类生物学家爱德华·欧·威尔逊在2000年估算的5亿美元要多得多。马科斯和卡巴约调查了44位巴西分类学家(约占巴西分类学家总人数的9%),以确定他们描述新物种的速度,还有培训、薪水、实验室仪器和出外探索所需的费用。
他们表示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他们合理地推断全世界范围内的情况,因为巴西拥有全球约十分之一现有的动物物种,而且还有一大群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并且积极工作的分类学家。
虽然花费巨大,但大多数生物学家都认为,如今随着物种的灭绝速度加快、气候反常逼近,尤其是考虑到这些生物在作物授粉、空气净化以及人类优质生活的其它方面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记录地球物种多样性已经变得十分紧迫。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分类学家约耳·克拉克拉夫特表示,即使需要花费2630亿美元,要是它们能帮助我们研究重要问题如农业、渔业、新药品以及能源的话,这些钱也算不了什么。“毫不夸张地说,世界经济就是运行于生物多样性之上的。”他说,“而民众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我们究竟是多么依赖生物多样性。”
松鼠以其敏捷的身手和可爱的外表深受人们喜爱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3月8日消息,松鼠以其敏捷的身手和可爱的外表深受人们所喜爱,许多人都喜欢将它们灵巧的身影拍摄下来。这一系列照片就显示了一只聪明的松鼠,以其高超的平衡感蹲在了树上长出的一片大真菌上享用美食的情景。
松鼠把这片真菌当做了"瞭望哨所"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松鼠灵巧的把这大片真菌当做了自己的“瞭望哨所”,野生动物摄影师,48岁的马克-汉考克斯(Mark Hancox)在苏格兰抓拍到了这一令人倍感奇特的瞬间。当时他正在离这只松鼠20米开外的树上进行隐蔽拍摄,无意中发现了这只机灵的小家伙。
在自己的"宝座"上享受坚果美味
马克说:“我非常喜欢去苏格兰的凯恩戈姆(Cairngorms)国家公园进行拍摄,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野生动物出现在眼前。我当时其实正在寻找一种罕见的鸟类进行拍摄,偶然发现这片大型真菌,离地大约有4英尺(约合1.2米)高,1英寸(约合2.54厘米)厚。突然间这只松鼠灵巧的从树上爬到了真菌上面,把那里当做了一块歇脚的台子,开始享用美味的坚果。从跳上那里到吃完美食离开,它展现出的灵巧动作简直堪称令人吃惊的完美。”
相关资料:
松鼠(学名:Sciuridae),是哺乳纲啮齿目一个科,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与其他亲缘关系接近的动物又被合称为松鼠形亚目。松鼠一般体形细小,以草食性为主,食物主要是种子和果仁,部分物种会以昆虫和蔬菜为食,其中一些热带物种更会为捕食昆虫而进行迁徙。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弗兰斯卡博士(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耶稣在基督教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管你是不是信教徒,对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肉身和血液替天下苍生赎罪的事情都会有所耳闻。但一直以来对于耶稣是否有妻子这件事情,基督教却非常忌讳,从来都是避而不谈,认为这样的猜测是非常荒诞的。但实际上,在很多考古学家的眼中,耶稣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至少他有妻子这件事是有据可依的。
对于这一点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弗兰斯卡博士就坚信这一点。在3月6日初版的《每日邮报》上,这位女博士撰写了一篇文章,详细论述了耶稣是有妻子的这一考古发现。她写道:“他的名字是耶和华,他是神的代表,是上帝,但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我和我的同事得出了一个非常令人不舒服的结论,这位上帝是有妻子的。”
弗兰斯卡论述了她在牛津大学的学习过程,翻译了很多圣经的英文版本,在此过程中她才知晓耶稣是在和多位竞争者进行角逐之后最终奠定自己上帝地位的。像圣经中的巴力、亚舍拉等都是耶稣曾经的竞争者。在如今的《圣经》中他们都是“假神”。
与此同时,弗兰斯卡还发现了一件令她感到吃惊的事情,亚舍拉像曾经被供奉在耶路撒冷的耶和华神殿中,她是繁殖女神。对于此弗兰斯卡开始思考,她究竟和耶稣有着怎样的关系,难道真的如圣经所言是巴力(恶魔的化身)的妻子,那么简单么?
考古碑文所发现的记录耶和华和亚舍拉的文字(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在此时,弗兰斯卡也逐渐知晓了一些耶稣和亚舍拉的传闻,开始怀疑这是否隐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在BBC她专注于这一课题,利用更多的考古碑文和文献了解了耶稣和亚舍拉的关系。她写道:“20世纪早期发现的迦南沿海城名叫殷商古城,这座城市是在叙利亚,虽然不为人知,但是却发现了很小的亚舍拉像。殷商古城和耶路撒冷有着共同点,城市中的居民都是信仰耶稣的。如果耶稣是唯一的信仰的神,那么怎么会留存有亚舍拉的雕像呢?”
弗兰斯卡还跟随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破碎陶器,距今约西元前8世纪。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旅行商人的物品,上面写的祝福话语太过匪夷所思:“愿耶和华和他的亚舍拉赐福于我们”。这样确凿的证据彻底颠覆了耶稣的形象,而这也使得弗兰斯卡坚信上帝是有妻子的。
当然,她也明白通过考古文献来着证明耶稣是有妻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圣经》中耶稣是道成肉身,关于他和亚舍拉的事情都是背弃神的人编造的谎言。“但为什么这些证据一旦发现,就会引起基督教的极大惶恐呢?”弗兰斯卡在最后写道。
(科学网-kexue.com 卡卡西)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夏日,是从景山万春亭向北拍摄的
老照片里的地安门,摄于1955年
登上永定门城楼北望,清末民初时的小院落错落有致,穿过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地安门将重新“把守”皇城北大门。未来5年,这条被称作京城精髓的中轴线将得到整体整治,冲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市委市政府对于文博事业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目前已确定未来5年,每年仅市级财政就投入一亿五千万元用于文物古迹的修缮保护。”昨日,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描绘了本市文物事业发展初步规划,“我们将以中轴线的保护,带动整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超过100处名胜古迹将在5年内修缮。”
地安门复建避开十字路口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有“北京脊梁”之誉,从南往北依次坐落着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地安门九座门,沿途还点缀着数十处皇家园林和民宅四合院。梁思成先生曾点评:“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如今,中轴九门独缺地安门。为了重现中轴线秩序,恢复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1955年被拆除的地安门复建被提上日程。
据史料记载,地安门始建于近600年前的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年间重修时改名为地安门,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宫门式建筑。1955年,为改善交通,地安门被拆除。
据了解,地安门“南移复建”的可能性极大。“经过考证,地安门旧址就在地安门十字路口处。专家初步建议,复建时可以考虑南移,避开十字路口中心,尽量避免对地面交通的影响。”孔繁峙透露,本市将成立申遗工作协调机构和专家顾问组,将中轴线历史建筑群纳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启动申遗工作,开展遗产申报名单遴选、范围确定、编制环境整治规划、划定缓冲区等工作。
随着鼓楼至地安门、前门至永定门沿线文物建筑逐步修缮,恢复到清末民初时的传统风格,永定门的箭楼和瓮城有望复建完成,北京历史名城最精华的部分将在中轴线上展示得淋漓尽致。
寿皇殿、正觉寺5年内开放
一线带一城。中轴线重焕光彩的同时,本市将继续推进长城、故宫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加强大运河北京段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已纳入未来5年修缮名单的文保单位中,各处皇家园林成为重点。圆明园正觉寺、颐和园四大部洲修缮后都有望对游客开放。
“此前曾一度被北京市少年宫占用的景山寿皇殿,5年内一定会修缮完毕并对外开放。”孔繁峙说,“本市将不断扩大文物古迹的开放范围并增加开放内容,腾退修缮中山会馆、推进庆成宫腾退和先农坛整体保护等,力争使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利用率提高到60%。”
北京地区少数民族文物建筑保护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北海万佛楼、大佛寺、颐和园须弥灵境遗址、香山昭庙等修复工程将启动。另外,北海团城、静心斋,颐和园德和园、听鹂馆,天坛北神厨和北宰牲亭的修缮工作,以及颐和园治镜阁遗址保护工程和文物库馆(文昌院)整治工作也将实施。
地下文物埋藏区将达60处
未来5年本市将加强城市建设中的考古工作,重点配合昌平、通州、亦庄、大兴新城、丽泽金融商务区、北京南城发展以及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京沪高速等大型基本建设,做好地下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和清理发掘工作。
“北京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文献记载很明确,但有些环节仍然缺少实物佐证。”孔繁峙举例,史料记载金曾把辽代的三面城墙外扩2里,如果通过考古能够找到这些遗迹,就可以确定辽金城墙的具体位置,更全面地掌握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演变过程。
除了城市发展史,孔繁峙透露,本市还将完成琉璃河考古资料研究整理基地建设,继续做好圆明园、周口店、琉璃河、团河行宫等大批遗址保护工作。预计5年内,本市将划定并公布新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使全市地下文物埋藏区总数达到60处以上。(刘冕)
这只生病的巨龟头部、四肢和软壳上的伤口和划痕十分明显
还剑湖是越南首都河内的第一风景区,那里至今仍生活着一只巨龟,它已经成为神圣与幸运的象征。如今,由于污染严重,这只深受越南人民喜爱的淡水龟生病了。于是,清理湖水、搭建“医院”、紧急疗伤……成百上千名河内民众开始了一场为了挽救巨龟性命而争分夺秒的接力赛。
据美国媒体报道,这个神话般的生灵一直独自生活在还剑湖中,此前游客们只能看到它偶尔将满是褶皱的脖子探出水面。但最近,这只软壳龟频繁地浮出水面,头部、四肢和软壳上的伤口和划痕十分明显,软壳上还覆盖着一处大面积的白色菌类物质。
一名生物学家指出,巨龟的伤痕主要是被湖中垃圾里较为锋利的东西划破的,另外越来越差的水质也使巨龟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得知巨龟生病的消息后,相关部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展开营救行动,共有10个政府机关参与其中。
按照计划,救援人员首先清理了湖中的各种垃圾,然后注入清水,并利用沙袋在湖中搭起一个小岛作为巨龟的“临时医院”。一切就绪之后,救援人员将设法引诱巨龟上“岛”,以便给它疗伤;但如果它不能自己爬上来,救援人员甚至考虑用网将它捕捞上来,然后在“临时医院”为其诊断病情。
随着各大媒体对巨龟病情的报道不断深入,更多的越南人涌向还剑湖前来探望。“对于越南人民来说,还剑湖的巨龟是最神圣的,”一名从郊外赶来的游客说:“我希望它能够一直存活下去。”
软壳龟是当今世界上濒危物种之一,据称目前全球范围存活的只有4只。作为一种体型较大的淡水龟,其重量可达到300磅(约合136公斤),身长可达3英尺(约合0.91米),寿命超过100年。(王菁)
大约50头瓜头鲸3月4日晚在日本东部茨城县鹿岛市一处海滩搁浅,地方政府和志愿者5日帮助其中22头幸存的瓜头鲸重回大海。
茨城县水族馆员工说,这些瓜头鲸体长2米至3米,体重300公斤左右,被海水冲至鹿岛市一座海滨浴场搁浅。包括水族馆和鹿岛市政府员工、附近居民、冲浪爱好者在内,大约200人5日上午赶到海滩。他们不停地给瓜头鲸泼水,或在鲸身下挖坑,让海水涌入。救助人员花了约8个小时把存活的瓜头鲸送回大海。最终仍有30条瓜头鲸死亡。死亡的鲸将埋葬在附近一处海滩。
水族馆海洋动物展示科专家岛田正幸推测,搁浅鲸可能是集体追逐猎物时迷失方向,结果困在浅滩中。
嘉定发现“后土之神”石碑
嘉定区安亭镇漳浦村发现一块目前上海最大的清末民初时期的花岗岩材质“后土之神”石碑。该石碑长171厘米、宽36厘米、厚15厘米,比2009年12月在青浦首次发现的“后土之神”石碑长70厘米左右。石碑上用楷书阳刻的“后土之神”大字清晰可见。
石碑散落于漳浦村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河边,昨天被在此承包蔬菜种植的一对安徽籍夫妇发现,他们立即打电话告知嘉定区博物馆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后,初步认定这是一块清朝末年或民国初期的“后土之神”石碑,也是目前上海地区发现的最大一块“后土之神”石碑。
据文物专家介绍,“后土”在古代是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即民间俗称的土地神。江南过去土地庙数量较多,一般置于庙中的“后土之神”牌位大多为木制材料,而以石刻形式出现的石碑很少见,该石碑对研究上海及江南一带的风俗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