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LUCKY BIRD

网址:


英驻阿士兵牺牲防暴犬心碎而死

  活着,他们合作拯救了无数驻阿富汗英军士兵的生命;死后,他们也选择在一起长眠——这就是英军士兵利亚姆·塔斯克和他的防暴犬西奥的感人故事。

  年仅26岁的塔斯克在不久前的一次行动中被塔利班打死,成为在阿富汗战场上阵亡的第358名英国士兵。当塔斯克的遗体被运回巴斯申营地的时候,西奥突然发病,很快就随主人去了。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因为伤心过度而死的。

  塔斯克和西奥是一对默契的搭档,他们曾在短短5个月时间里发现了14枚炸弹和大量武器,创下了驻阿英 军防暴犬和驯犬师合作的最好成绩。就在上个月,塔斯克还谈到与这只22个月大的史宾格犬之间建立的深厚友谊。“我热爱我的工作,我喜爱和西奥在一起。”他 在接受采访时说,“它非常了不起,从来都不倦怠。”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4日消息,动物的生活在人类看来似乎很幼稚。然而,近日,一位德国摄影师在非洲拍摄到一只雄性猫鼬用前爪“搂着”身前一只小猫鼬的肩膀,双眼眺望远方,仿佛《狮子王》中的温馨场景再现。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德国48岁摄影师托马斯偶然中拍摄到了这一温馨场景,他的灵感来自于2008年上映的纪录片《猫鼬一家的故事》。据托马斯介绍,看完这部电影后,他便开始前往非洲国家博茨瓦纳境内的草原,专门拍摄可爱的猫鼬生活。


狮子王场景


托马斯偶然中拍摄到了猫鼬父子

  托马斯所拍摄的这张照片勾起无数人对《狮子王》中一些片段的无限回忆。《狮子王》自1994年放映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以4.9亿英镑(约合52亿人民币)的票房净收入位列史上动画片票房榜榜首,在动画界的地位至今仍无可撼动。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猫鼬,直立身高仅12英寸(约30厘米),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它们嗜好群居,生活在地球上最炎热干旱的非洲草原上。正常状态下猫鼬们性情温和,但是暴怒时其攻击是相当致命的。

  (科学网-kexue.com 凹凸曼)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4日消息,狗与人类一样会将内心的悲伤表现在脸上。英国一只流浪狗被冷血饲主无情的抛弃之后,又染上严重的致命皮肤病,它或许是英国最悲惨的狗。看它忧伤的神情,令人很难不为之动容。然而,近日在人们的帮助下,它逐渐恢复成一只健康的小狗。


狗与人类一样会将内心的悲伤表现在脸上


动物专家发现它的皮肤病过于脆弱,这令它无法在任何天气下外出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小狗在新闻曝光之后,动物专家发现它的皮肤病过于脆弱,这令它无法在任何天气下外出,即便是帮它穿了一件温暖的外套也同样会刺激它的皮肤。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图片上显示它在六个月大时,被拍到独自坐在一个纸箱内,严重的疥癣使它全身秃毛。它的表情流露出曾经遭受饲主忽视与虐待的恐惧。幸运地是,Bleakholt动物收容所的员工收留了它,并且帮助它走出疾病。

  据动物收容所工作人员介绍,在严寒中毛发掉光对于这只小狗来说是致命的,虽然治疗药物及其昂贵,但是靠着外界的热心捐款,短短两个月,他有了显著的恢复。在工作人员细心照料下,已经开始为它寻找新的家庭收养。


近日在人们的帮助下,它逐渐恢复成一只健康的小狗


在工作人员细心照料下,已经开始为它寻找新的家庭收养

  Bleakholt动物收容所主管马丁(Neil Martin)说:"许多工作人员都很喜欢它,由于这只小狗还处在恢复阶段,所以仍无法适应人们温柔的拥抱。目前大家正努力让它适应正常狗狗生活。事实证明,只要对动物用心、用爱,就算它们曾经受过巨大的打击,也是可以恢复过来的。"

  (科学网-kexue.com 凹凸曼)

  泰州发现一个明代古墓,女主人五官分明,甚至眉毛都清晰可见。要对女尸“善后”,需将肉身和衣物分别保存。昨天上午,泰州市博物馆的专家,花费3个小时为女性墓主人“更衣”,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墓葬品,其手上一枚绿宝石戒指最为吸引人。

  解开“纽扣” 需翻身才能褪下衣服

泰州不腐女尸“宽衣解带” 绿宝石戒指隐隐发光

  3月1日,重现天日的女性墓主人,“原封不动”地被放置在冰柜中保存。泰州市博物馆专家选择了最适合女尸及其身上衣物贮藏要求的温度:4摄氏度。据介绍,出土后的女尸,须肉身和衣物分开分别保存,以免女尸出现腐烂。因此,褪去其身上的衣物,便成了当务之急。昨天上午9时,身上包裹厚厚衣物的女尸,被抬出冰柜。由于不需解冻,专家们随即着手对其“褪衣”。记者现场看到,连接女尸衣服两侧的“纽扣”,其实是一个两根布条扎在一起的“结”。女尸外衣被解开后,里面一层层衣服都是斜衣领,领口从右上开始,“终于”左腰间。

  解开这些“纽扣”不难。按理说,给女尸整体“褪衣”时间不需要太长,但事实并非如此,整个过程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这是由于时隔数百年的女尸四肢僵硬,一件衣服前面“纽扣”解开后,并不能马上脱下来,而是要将其翻身俯下,从后背慢慢将衣服褪下,衣裾还有可能被枕在侧面身体处,有时甚至需要抬起整个尸身才能褪下该件衣服。女尸下肢里面穿的是裤子,外罩数条裙子,有的裙带系在腰间,有的系在腹部,也增加了褪衣的工作量。

  手戴绿宝石戒指 袖筒还滑出一串铜钱

  褪衣初期,工作人员脱去其外罩后,便发现女尸右手戴有一只戒指,上面的绿宝石还隐隐发着光,戒身为银制。几乎与此同时,工作人员看到,从女尸右袖筒滑出一串铜钱,这些铜钱被穿在一根布条上,布条一头拖得很长,另一头刚刚“探出”最上面一只铜钱的眼孔。专家分析,根据有关风俗,女尸刚下葬时,这些铜钱应该是被其“攥”在手中的,寓意是“转世”后“手里不缺钱”。

  褪去帽子,工作人员在其头部发现了一只发簪,由于年代久远,发簪已呈黑色。有意思的是,这只发簪一头竟是可以挖耳朵的耳扒。专家分析,发簪的材料可能是银质的。在第二层衣服的上方,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只挂在脖子上的香袋。移去香袋,一枚被缝制在衣服中央的铁钱露了出来,钱面上“太平通宝”四个字还能隐约看得出。在多层衣服之间,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张张“黄元纸”(俗称“阴钱”)。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黄元纸”虽泡在水中数百年,仍完好无损。记者发现,对于这些随葬品,工作人员都逐一小心翼翼地存放。

  尸身泡在“药水”中 衣物等继续“冷藏”

  记者看到,被完全褪去衣物后,女尸的肉身被浸泡在一个类似浴缸的容器内,缸内放满了水。据泰州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为刚介绍,容器内的水是福尔马林药水,可以对女尸进行防腐。而褪下来的衣服,继续放冰柜冷藏。下一步,泰州博物馆将约请上海科技馆专家对尸身进行专业保护,并请有关纺织品专业保护单位的专家,对其衣物进行保存。

  至于这位“红颜”到底是明朝哪个年代人物,专家尚未给出明确答复。

  【两个疑问】

  1、女尸出土后为何容貌没变?

  有报道说,有的古尸一出土,容颜就大变。但记者昨天发现,尽管“重现天日”已经两天,但女尸的容颜几乎和刚出土差不多。泰州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为刚介绍,古尸出土,之所以容颜有变化,是因为出土后的环境(比如温度、湿度等)与地下存在较大差别,比如,古尸出土恰逢高温,或烈日曝晒,容颜就会大变。泰州女尸之所以变化小,是因为近来气温较低,天气湿润,与地下环境差异不大。

  2、泰州为何常出不腐古尸?

  据介绍,从1979年最先出土古代女尸算起,泰州已经连续出土4具古代不腐尸体,两具男尸两具女尸,其中前三具为徐蕃夫妇和刘鉴,与刚刚出土的这具女尸一样都是明代人,这在省内甚至全国都很罕见。那么,泰州为什么经常出土不腐尸体呢?

  A 独特地质

  泰州市博物馆专家介绍,省里有专家曾对该疑问提出过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这很可能与泰州地下独有的环境有关。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B 注入水银

  此外,还有人猜测,尸体中可能注入了水银之类的防腐剂。因为泰州不像那些出土古尸较多的新疆等地那样气候干燥,泰州相对湿润,按理说不便于尸体保存。因此怀疑是注入水银。

  C 特殊液体

  还有一种说法是,可能正因为泰州地势低洼,导致地下水渗入棺中,与棺中的物质混合,形成了一种可防腐的特殊液体。

  2010年末,研究人员在印度尼西亚的乌戎格库龙国家公园拍到罕见的爪哇犀牛。这种犀牛被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同时也可能是地球上最为罕见的哺乳动物,当前的数量已不足40头。

  1.犀牛之讶

犀牛之讶(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犀牛之讶(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2010年末,印度尼西亚乌戎格库龙国家公园,一头爪哇犀牛触发相机陷阱,被永远定格在镜头中。本周,世界自然基金会印尼分部和印尼国家公园管理局公布了这幅照片。除了照片外,一台自动触发的摄影机还记录下珍贵的犀牛影像。爪哇犀牛被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这种犀牛当前的数量已不足40头,可能是地球上最为罕见的哺乳动物。

  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分部首席科学家埃里克•迪纳斯坦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拍到爪哇犀牛的视频和照片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但这种犀牛的生存仍面临严峻威胁。附近的喀拉喀托火山一旦爆发,便可导致爪哇犀牛所在半岛上的所有生物毁于一旦。他说:“由于圈养爪哇犀牛的数量为零,如果野生爪哇犀牛消失,我们便将永远失去这种罕见的动物。”

  2.母与子

母与子(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母与子(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2010年末拍到的一幅珍贵照片,爪哇犀牛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左)在矮树丛中穿行。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分部亚洲物种保护部门负责人巴尼•朗表示:“看着健康的小犀牛安静地穿行于茂密的热带森林是一件非常有趣和令人欣慰的事情。它让我对爪哇犀牛的未来充满希望。这一幕告诉我们,印尼野外工作人员付出的所有艰苦努力都是值得的。”

  3.犀牛近照

犀牛近照(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犀牛近照(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2010年拍到的一头爪哇犀牛,似乎正对着镜头微笑。这种哺乳动物在东南亚地区一度非常普遍,但现在只能在印尼乌戎格库龙国家公园的雨林看到它们的身影。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除了自然灾难外,爪哇犀牛同样面临偷猎威胁。偷猎分子猎杀犀牛只为获得牛角,一些人认为犀牛角具有药用价值。

  4.布置陷阱

布置陷阱(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布置陷阱(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参与犀牛监视计划的工作人员正在布置相机陷阱。据悉,共有多家非盈利性机构和很多当地人参与了此项计划。组织者希望当地人的参与能够帮助他们保护犀牛免遭偷猎分子的毒手,管理好剩下的犀牛,同时通过重新安置培养出一个新的犀牛群落。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巴尼表示:“50年的保护经验告诉我们,通过数量管理和适当的保护,拯救爪哇犀牛命运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非洲和南亚,我们曾经做到这一点,帮助当地犀牛数量回升。我们相信能够在印尼复制这种成功。”

  5.林中觅食

林中觅食(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林中觅食(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2010年末拍到的一头正在觅食的爪哇犀牛。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印尼的爪哇犀牛自1931年以来便受到法律保护。这家非盈利性机构的网站称,乌戎格库龙国家公园位于爪哇西南部,为珍稀物种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6.犀牛之“甲”

犀牛之“甲”(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犀牛之“甲”(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2010年末拍到的爪哇犀牛。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这头爪哇犀牛的角长达到10英寸(约合25厘米),皮肤上的折痕好似一副盔甲。这种犀牛与印度犀牛是近亲,外形非常相似,只是体型较小,此外,它们的头部更小,皮肤折痕也更少。

  7.爪哇豹

爪哇豹(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爪哇豹(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除了犀牛外,相机陷阱还捕捉到其他森林动物,其中包括图片中的极度濒危物种——爪哇豹。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表示,爪哇豹的数量在350头至700头之间,由于栖息地减少、偷猎以及猎物数量减少,这种大型猫科动物的数量不断萎缩,

  8.白臀野牛

白臀野牛(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白臀野牛(图片来源:Ujung Kulon National Park and WWF)

  2010年在乌戎格库龙国家公园拍到的一头白臀野牛。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表示,这种有蹄类动物是一种濒危物种,从印尼到中国的栖息地,白臀野牛的数量已锐减80%,爪哇已成为它们的最后领地。(孝文)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3月4日消息,宠物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宠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欢乐和活力,增添生活乐趣,但有关人们给宠物生活带来的影响却比较容易被忽视。近期一项研究表明,在英国大约有1,000万的宠物不同程度的承受着精神或肉体压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经过对超过一万名宠物主的调查,英国动物福利团体呼吁宠物主们要尽快为他们的宠物提供相应的健康和福利环境。研究人员称,在英国至少300万只宠物猫从未接种过疫苗,200万只宠物狗经常被独自留在家中很长时间,另外还有75万只宠物兔子无法经常吃到足够的干草或青草。


宠物主大都很爱自己的宠物,但许多人都误解了宠物到底需要什么

  动物慈善机构PDSA的发言人表示,“我们知道这种情况并不是宠物主们故意造成的,他们很爱自己的宠物,只不过许多人都误解了他们的宠物到底需要什么。”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该慈善机构的调查报告,首次对于在英国生活的约1200万只宠物猫,800万只宠物狗和170万只宠物兔子的生活状况作出评估。

  据该机构称,他们发现约有500万只宠物猫,400万只宠物狗和70万只宠物兔子,由于宠物主没有妥善照顾它们而承受着各种程度精神或身体上的压力。例如有240万只宠物狗主要的食物是一些残羹剩饭,而不是营养均衡的狗粮。该机构认为这样的饮食结构能够解释为什么在英国超过1/3的宠物狗体重都超标。

  另外英国约有190只宠物狗每天被单独关在家中超过4个多小时,相关专家建议这个时间最长不能超过四个小时。而大约15%的宠物主表示,他们认为宠物可以接受主人将它们单独留下超过8个小时,更有4%的宠物主认为可以将自己的狗单独抛开超过十几个小时而对宠物不会有什么影响。此外调查还显示,英国的宠物猫很多都吃的过多而导致体重超重。PDSA还发现,之前的一些调查往往遗忘了宠物兔子。在野外它们都是处在大群体中,而作为宠物的兔子有67%是“独身”,整日承受着孤独无聊的生活。

  PDSA高级兽医理查德-胡克(Richard Hooker)说:“我们的报告显示出,对于提高人们了解自己宠物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健康和幸福生活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朱光亚的遗体,3月2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朱光亚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朱光亚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朱光亚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2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朱光亚”,横幅下方是朱光亚的遗像。朱光亚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上午10时许,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王刚、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刘延东、李源潮、张德江、徐才厚、李瑞环、李岚清、曾庆红、罗干、何勇、令计划、路甬祥、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李建国、梁光烈、曹建明、廖晖、白立忱、陈奎元、李兆焯、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李金华、郑万通、万钢、厉无畏、罗富和和张万年、曹刚川、王汉斌、周光召、司马义·艾买提、蒋正华、顾秀莲、热地、盛华仁、贾春旺、钱正英、赵南起、王忠禹、李贵鲜、罗豪才、郝建秀、徐匡迪,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靖志远、许其亮,以及于永波、王克、王瑞林等,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朱光亚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朱光亚的遗体三鞠躬,并与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朱光亚的生前友好、家乡代表和首都各界群众也前往送别。
朱光亚病重期间和逝世后,前往医院看望或以各种形式向其亲属表示慰问的还有:王乐泉、刘淇、刘云山、汪洋、张高丽、俞正声、郭伯雄、薄熙来、李鹏、万里、乔石、朱镕基、宋平、尉健行、吴官正、王沪宁、乌云其木格、周铁农、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马凯、孟建柱、戴秉国、王胜俊、杜青林、帕巴拉·格列朗杰、马万祺、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黄孟复、董建华、孙家正、邓朴方、林文漪、陈宗兴、王志珍、何厚铧和李德生、张劲夫、郑天翔、刘复之、杨白冰、丁关根、田纪云、迟浩田、姜春云、钱其琛、吴仪、曾培炎、张震、倪志福、陈慕华、王丙乾、邹家华、王光英、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吴阶平、彭珮云、曹志、李铁映、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唐家璇、肖扬、韩杼滨、叶选平、杨汝岱、任建新、宋健、孙孚凌、万国权、胡启立、陈锦华、毛致用、王文元、张思卿、丁光训、张克辉、张怀西、李蒙、邓力群,中央军委委员吴胜利,以及傅全有、乔清晨等。
相关专题:朱光亚逝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这个咋看起来看起来很可爱的机器鱼是由纽约大学理工学院(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New York University)的机械工程专家伯菲瑞(Maurizio Porfiri)教授发明的。它可以模仿鱼的动作,使鱼群误认为它是“头鱼”,从而改变方向,乖乖地跟着它走。伯菲瑞博士认为人类经常从自然中获得灵感, 发明机械为己所用。而这次恰恰相反,他想通过他的发明来回馈自然界。  
 


新式机器鱼虽然面目怪异,甚至还有眉毛,但是这并不妨碍其功能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机器鱼将来有望部署在受污染的水域里,从而把鱼群带离险境,它也可以帮助鱼群躲开人工障碍,譬如水下的涡轮。
 

  据科学网了解,这种新式机器鱼虽然面目怪异,甚至还有眉毛,但是这并不妨碍其功能,它依旧可以发现、追踪和混进鱼群当中从而改变它们的行为。  
 


它可对鱼群的行为施加影响,将它们带离危险水域
 

  另外,鱼群信息共享系统包括视野、水压等因素,伯菲瑞教授就是通过对该系统的分析才发明了这种机器鱼。目前这种机器鱼只能在浅水作业,将来有望能够下潜并且重新浮出水面。

  (水离子)

美国当地时间2月25日晚间7时(北京时间2月26日上午10时),亚利桑那州,鹿谷机场,来自上海某高校的21岁学员小沈和来自南京的上海籍同学一起开始普通的飞行练习。
原本应该在当日晚间10时降落,但直至当晚11时,他们仍未回到机场,机上燃油即使满载,也已经消耗殆尽。
次日凌晨0时15分,同学们尝试拨打小沈的手机,先是无法接通,随即彻底关机……
次日下午5时30分,飞机的残骸被找到,机上一名教官、两名学员被证实全部遇难。
小沈,上海某高校大四学生,去年9月到达美国最大的航校——泛亚航校开始进行飞行学习实践,按照计划,他将在今年夏天回到祖国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遗憾的是,他21岁的生命随着他飞翔的梦想埋葬在异国他乡的夜空里。和他一起遇难的同学同样来自上海,由南京某高校送读美国训练学习。
已经在美国学习半年
小沈是上海某高校航空运输与飞行学院招收的首批飞行技术本科生,据早先的公开报道显示,这批学生均须体检合格,先在国内经过3年的理论、实践知识学习,合格后派送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飞行学院接受飞行训练,并在毕业后进入各大民航企业工作。
去年9月小沈到达美国亚利桑那州,在美国最大的航校——泛亚航校开始进行飞行学习实践。陆礼呈是小沈的同学,与他一同在泛亚航校接受飞行训练,在陆礼呈叙述事件经过的网络日志中,他始终表示“到现在,我自己还没法接受这个现实”。
飞行训练却一去不回
日志中,陆礼呈回忆,小沈与一名叫做Jason的学员当天晚上7时起飞后,原本应该在当日晚间10时降落,但直至当日11时,他们仍未回到机场。到了次日凌晨0时15分,小沈的同学们开始着急,因为当时距离小沈起飞已经超过5个小时,而根据飞机承载的燃油量,飞机不可能在天上飞行5小时以上。
这意味着,他们一定已经落地,但位置不明。陆礼呈尝试拨打小沈的手机,但手机先是无法接通,随即彻底关机。
直至次日早晨7时,陆礼呈才获悉,飞机的残骸已经被搜索定位,次日下午5时30分,机上3人被证实全部遇难。
根据美国方面的消息显示,坠落地点位于鹿谷机场东北方向19英里,小沈当时乘坐的是一架单引擎风笛手小型飞机,这种飞机主要被用于航空训练及当作“空中出租车”使用。
飞机被报失踪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派出的救援队伍当晚就开始搜索,由于夜间能见度低,直至次日早晨7时左右,才确定了失事飞机的位置。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一位发言人表示,在距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鹿谷机场19英里的山区内发现一架烧焦的飞机残骸以及3具尸体,并进一步确认,这正是小沈前一天搭上的那架飞机。
据《福克斯新闻》报道称,失事飞机残骸目前已经被移走,失事的是一架单引擎风笛手小型飞机。美国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调查组将对此进行调查,并在两周内公布事故原因。
泛亚航校“不予置评”
泛亚航校主席斯蒂芬·戈尔德事后发布了一份声明,表达了对死者的沉痛哀悼,并表示出于对死者尊重,在调查结束前不会透露死者的任何信息。“泛亚航校的同仁们已经通知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我们将尽最大努力配合调查。在调查尚未结束前,我们也将对任何问题不予置评。”
最后斯蒂芬·戈尔德表示,学员和教师的人身安全一直是泛亚航校最为关注的方面。
中国民航部门配合调查“大学开设了飞行培训的机构,民航局会对其进行评估。”一位民航管理部门人士表示,学生们在国外进行飞行学习实践的学校,民航局也将对其进行资质认定,而与上海这所高校合作的美国泛亚航校,属于认可范围。因此,小沈接受的飞行教育,是正规且符合流程的。
民航部门表示,在未取得飞行执照前,飞行学员尚不能被视为处于民航体系内。因此,出现事故后,民航部门不能进行监察。但对于此次坠机事件,民航相关部门将进行配合协调。
泛亚航校有“前科”:中国女飞行学员一年前在此罹难
泛亚航校坐落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北部的迪尔山谷机场,是美国最大的航校。类似事故并非第一次,而且同样发生在中国学员身上。2010年1月,一架泛亚航校的训练机机身不慎挂到电线,机上的中国女飞行学员罹难。
该航校此前曾隶属美国著名航空公司“泛亚航空”,2007年,该航校被买断,由此成为独立的飞行训练机构,旨在成为航空培训领域的佼佼者,次年,更名为“泛亚航校”,并经历了内部改组。 该校的培训方向包括职业飞行员、运输飞行员、飞行员进修等培训。据其官网上透露,目前泛亚航校已经可以在中国国内注册,不少中国的航空公司均为他的合作伙伴,如南航、上航、东航、山东航空、国航、厦门航空、深圳航空以及韩国大韩航空。
据悉,该校拥有70多架飞机,包括“射手”、“西门诺尔”以及“空中之王”等型号的飞机。“这些机型给每天试飞的学员们提供了长时间飞行的安全保障。”泛亚航校官网上如此写道。
他们赴美渠道正规:我国小飞机有限所以赴国外训练
“国内民航近年来发展迅速,对飞行员需求量日益上升,仅靠传统的培养方式,无法满足需求。”一位民航管理部门人士介绍,多年前,我国飞行员主要靠空军与专业航空学校输出。而近年,不少地方院校也和航空公司、国外培训机构联手,开设了飞行专业。
该人士坦言,学习飞行所使用的飞行器基本为载客数人的小飞机。这种飞行属于通用航空领域,而国内的通用航空发展程度有限。因此,普通高校便将飞行实践的科目委托给国外飞行学校。为了保证这种培训模式的质量,国家民航部门对此类办学也有一定约束。
记者获悉,此类飞行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种类颇多。其中的一种模式为航空公司定向委培:学生入校学习开始,便与航空公司签订合同,其在校期间发生的学习费用由航空公司承担;而一旦学生毕业,便将至航空公司效力。此外,还有学生全自费和半自费学习,学成之后,可以自由选择航空公司等模式。
好友怀念这两个帅小伙:阳光、高大、帅气,爱笑,爱打篮球
他阳光、高大、帅气,从小沈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的照片看,确实身姿挺拔、高大英俊。据他生前的好友回忆,小沈平时爱笑,也爱打篮球。噩耗传来,小沈的许多好友都难以相信。
小沈在上海的女友小顾在网络上公开表示“david(小沈)的父母让我谢谢大家对他的关心,另外我们有个想法把大家对他的祝福收集起来,打印出来带到美国去给他看”,“david的爸爸妈妈希望大家保持口径说,他决定留在美国,永远不会回来了。”小沈的好友也表示,正在整理大家给小沈的留言还有为他写的日志。不少网友也在相关怀念文章下留言,“关于飞行,这是我们最不想听到的事情。望逝者安息,沉痛悼念。”“飞行员,一生平安!”
3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小沈生前就读的大学校园,飞行学院的学生们居住在56号宿舍楼,多名楼内学生神色紧张地说,不知道小沈的意外,“我们不知道,所有大四学生都在美国,楼里没有大四的。”该校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学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安抚学生家长上,事件仍在调查之中。
和小沈一起学习飞行遇难的中国学生目前信息不明,只知道他同样来自上海,由南京某高校送读美国训练学习。按照飞行员的选拔标准,这个学生应该也是身材高大、阳光健康。

刘起釪

刘起釪

刘起釪一直觉得自己还能做研究,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1947年在中央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期间出版的《两周战国职官考》,已经过去60多年了,得重新改写与修订;关于《左传》与《周礼》的专著也基本成稿,但还需增补些内容。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这个95岁的历史学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起码,在他困居的这个位于南京市东南郊的养老院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釪过着一种几乎与世隔绝的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的护工和同屋的另一个重病老人,还有简单的饭菜,夹杂着药水和屎尿味的空气,以及大把无所事事的时光。
由于间歇性发作的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他无力行走,双手时常颤抖,并伴有长期的大小便失禁。他双耳失聪,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是偶尔从喉管里发出一些旁人难以听懂的尖细声音。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南京当地一家都市报的记者发现了他的存在,并刊发了相关的报道,恐怕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个看起来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曾是中国历史学界顶尖的学者之一。
在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公布的首批荣誉学部委员中,刘起釪是唯一一位先秦史研究专家。他主要研究上古史,专攻中国最早一部古史《尚书》的校、释、译、论,而这早已成为“绝学”。
早在1942年师从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顾颉刚期间,这个湖南安化人就显露出极佳的史学天赋。
因为家学渊源,刘起釪自幼熟读古籍,并写得一手漂亮的文言文。当年,他用精炼的古文记录顾颉刚讲授春秋战国史的课堂笔记,顾看后大为惊奇,随后结集出版,成为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顾颉刚最为器重这个弟子。1962年,顾将刘起釪从南京调往北京中国科学院,协助其进行研究工作。此后,弟子就住在北京三里河南沙沟的老师家中,与其共同研究《尚书》。1980年,老师去世之后,刘起釪又独立承担起整理《尚书》的工作。
“如果说中国几百年出一位博通古史经籍学的大家顾颉刚,那么顾辞世之后,只有刘起釪可以领军了。”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古代思想史研究员吴锐说。
 
第 380 页,共 510 页